小学教师论文范例

小学教师论文

小学教师论文范文1

指导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据此,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说话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观察事物,怎样看图说话,然后怎样看图写话,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说话课内容既要丰富、又要具体;既要学生感兴趣,又要学生愿意说,不要向学生灌输现成的观察所得,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说心里话,写心里话。在进行说话课的教学时,要使每个学生既觉得有内容可说,又感到有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说话课时,要与学生读的内容、读的训练结合起来,教师还应该按照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补充、选择一些合适的图画。教师还可以用运用幻灯、电视、电影、录像等电教器材作为教学手段组织说话教学。说话课的训练方式,应该按照说写要求的不同采取多样化手段。此外,在说话课上,刻意通过口答、朗读和复述等途径,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经过上述的说话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说话基础,就应该写话过渡。过渡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学生动笔之前,让学生说一说,以此引路,然后再写,这是因为口头语言的发展总是先于书面语言之前,所以在说时,让学生尽量放开说,多说点,写的时候,让学生放低写,按一定顺序扎扎实实地写,做到内容既有条理又清楚。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想象、说话和写话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学写观察日记,但不一定天天写。学生在学写观察日记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怎样观察,可以布置同一个观察内容,让学生谈谈他们各自的观察结果,同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提高他们观察的兴趣。当他们有了一定的观察基础后,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就要让他们选择自己的观察对象,运用自己的观察方法,教师在这方面不要把学生管得太死,要使学生观察的面尽量广,范围尽量大。

二、中年级的作文教学

经过低年级两年的看图说话、写话的训练、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说话写话的基本功,但是还不够熟练,还应该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加深对词和句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进行段的训练,教师在进行片段练习时候,要让学生进行言之有序的训练,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要有条理。要用词准确,并且还要注意每段有一个重点内容,段与段之间要有联系,逐渐向独立成篇的作文过渡。在中年级开始阶段要以片断练习训练为主,作文教学重点要放在一段话或几段话的片断联系上,一般不要求成篇的文章,这样持续一年多时间,到中年级后期,学生学会写一两段或几段文字之后,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给他们写的文章加个题目,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应该让学生向命题作文过渡,然后再逐步练习写独立成篇的文章,为学生进入高年级进行作文训练做好准备。

三、高年级的作文教学

中年级通过段的训练,高年级就应该过渡到篇的训练。在让学生进行篇的训练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每次作文都要有一个训练重点,使学生把在课内或课外重点读的内容充分运用到重点写的实践中。作文训练的重点要通过学生每次作文体现出来,但教师在围绕训练重点出作文题目时,要力求出在学生的心坎上,不要限制学生只写某一个内容,遇到个别情况,可以允许学生另换题目,写他们自己愿意写的内容,描绘他们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他们自己独特的情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表达他们真实的感情。高年级在加强篇的训练时,还要注意文章中心的明确,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布局谋篇时,不要单单讲求文章的组织形式、安排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入手,选择具体可信的生活实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认真思考,积极动笔,写成文章。学生只有有所作为,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四、结语

小学教师论文范文2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现阶段,小学语言教学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传统的文章内容减少,诗歌、故事等比例有所增加,其中一些诗歌、故事涉及到简单的人生哲理,其语言深度略高,对小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而言,必须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语言特点,以生动、形象语言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不同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同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师不但要在教学方法上实现转变,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多因素的分析,在充分考虑本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之外,进一步优化相关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语文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措施分析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教学规范、实际操作、特点分析等几方面入手,根据教育大纲创新教学方法。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小学语文教学做以下几点思考。

1、规范教学行为,明确教学基本思路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未来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小学生尚处于学习阶段,无法有效区分正确事物与错误事物,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全盘接受部分错误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要规范教学行为,以严谨的语言表达,指引学生学习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将“去吃饭”表述成为“吃饭去”,虽然两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基本相同,但“去吃饭”透露出一种平等、邀请的语气,具有礼貌性;而“吃饭去”表现出一种命令、要求的语气,具有强制性。教师在发现自己表述错误之后,应该立即向同学们讲述两种表达方式的语境,并通过场景分析,告诉同学不同环境下的语言应用形式。例如,教师可以说:“小明同学,你在邀请同学与你一起吃饭的时候,你要说‘一起去吃饭’;如果在家里,你妈妈对你说‘小明,你吃饭去’,说明你妈妈可能正在生气,那时你一定要听妈妈的话。”教师通过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能过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同学提升语言特点理解能力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小学生通过科学掌握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能够更加容易了解相关语言文化的含义;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远低于高年级学生,导致其无法有效的思考抽象事物。

2、结合学生特点,实施过渡性教学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初期,受年龄、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会在多数教学内容下表现出一种好奇、求知的心理。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内容应体现出本班级同学的好奇心理,通过将死板的课本内容灵活化,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部分稍高年纪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对于某些具有抽象性的题目,可根据学生爱玩的特点,为文章设定一段具有过渡性质的对话,帮助同学了解教学内容。以《台湾蝴蝶甲天下》教学为例,小学生受自身知识水平的影响,难以有效理解题目的真正含义。教师面对这种问题,可先与同学进行一段对话,帮助同学在潜意识中认识到题目所要表达的基本方向,为完成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问同学:“同学们,春天里都会有什么啊?”,此时同学们会七嘴八舌地回答道:“小燕子、蜻蜓、青蛙……”。此时,教师可以说:“老师在与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啊,非常喜欢春天,因为在春天里,老师就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漂亮的蝴蝶,它们就像精灵一样,在田野里自由自在地飞翔,那么同学们,你们喜欢蝴蝶吗?”此时,所有的同学都会回答道:“喜欢!”。教师得到学生们的答案后,可以说:“老师知道一个地方,那里是蝴蝶的天堂,有很多的蝴蝶自由地生活在那里,我们今天就通过一篇课文来认识那个地方,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台湾蝴蝶甲天下》。”通过一段过渡语言,学生能够明白本篇课文所要教学的内容,方便教学。

三、结束语

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相关问题,并对教师应如何开展教学进行讨论。对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学要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为教师开展下一阶段教学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未来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小学生尚处于学习阶段,无法有效区分正确事物与错误事物,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全盘接受部分错误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要规范教学行为,以严谨的语言表达,指引学生学习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作者:王玉平 刘玉峰 单位:吉林省永吉县万昌镇中心学校

第二篇: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一、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教师的导入方式不仅会决定整堂课的教学基调,学生能否对于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也取决于这个教学过程。在进行教学导入时教师要做到清晰直观、目的明确,可以灵活地将教学知识点融入其中,让学生对于即将学到的内容有一个提前的了解与接受。教学导入通常不需要太长,导入过程要简单明了,导入的方式应当生动有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少教师都会忽略教学导入的环节,对于导入的设计非常粗糙,学生从导入环节中也没有任何收获。这些都是低效化教学行为的表现,也是教师应当更正的教学观念,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导入才能够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在进行Unit4《Whatareyoudoing?》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ing形式并运用句子Whatareyoudoing?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导入环节用时大概5分钟,简单的问候紧接着自由对话。教师可以问问学生能做什么,Whatcanyoudo?学生回答Ican...既然能做,那就请你做一做吧!Canyoudoit?学生做动作,以此复习之前学过的一些相关动作词组。接着在一名学生做完动作之后问,Whatareyoudoing?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入了动词ing的使用方式,也让学生从生动直观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了这个语法点的使用形式。这才是高效的教学导入的模式所在,这也会让学生对于新知有更好的理解与接受。

二、对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设计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通常会有各种教学活动作为辅助,学生也是从各种教学活动中来展开对于语言的实际应用。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一定要关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能力,要看看是否有效地实现了对于教学活动的创设,并且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充分展开语言应用的平台。这些都是教学活动在设计时应当考虑的要点,这也是高效的教学活动应当发挥的教学效用。教师只有具备较好的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能力,才能够给学生们营造更加生动形象的课堂,这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学习Unit4It’swarmtoday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关于衣服类的单词,如jeans,pants,shorts,socks,shoes等时,如果用一些老套的衣物图片来教授,这种教学活动设计未免缺乏新意,用实物的话,又过于麻烦。教师可以另辟蹊径,设计一个换衣间,在试衣间内放入卡通人物,挡住上半身,留出头和下半身。随后可以进一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情景,例如卡通人物将去某个特色地方,请同学们给他搭配合适的裤子、袜子和鞋子。这样,知识教学立刻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异常浓厚。这便是高效的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可以发挥的功效,这也是值得教学们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

三、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教学评价

教师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习态度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直接决定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热情。好的教学行为中教师在给予学生教学评价时一定会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会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态度等来综合给予学生教学引导,这才是更加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积极正面的教学评价,要肯定学生的努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即使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但是好的学习态度还是值得认可。教师只有多给予学生鼓励,才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自信心,这也是让学生更加喜爱英语课程的一种教学方式所在。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对症下药。同时,给予学生学习评价时要因人施评,真诚鼓励,热情表扬,不偏不倚。如果学生答错了,微微一笑,摆摆手说That’sOK!Thankyou!Sitdown,please!如果学生答对了,竖起大拇指,拍拍手,摸摸他的头说Wow,wonderful!Youaresogreat.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肯定优点与进步,给予学生发自内心的赞赏,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在好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下才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并且让学生从英语课堂上有更多成长与收获。

四、结语:

小学英语教师应当经常对于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要避免一些低效化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够提升课程教学的综合实效。首先,在进行教学导入时要做到清晰直观、目的明确。同时,教师要关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能力,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们营造更加生动形象的课堂,这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师给予学生的教学评价也很重要,在好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下才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并且让学生从英语课堂上有更多成长与收获。

作者:李兆良 单位:江苏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研究

一、对于教学过程展开合理的设计

想要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这首先需要教师对于教学过程展开合理的设计,这样才能够让课堂教学规范有序的展开,并且保障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吸收。教师首先要充分分析相关的教学内容,在了解教学知识点的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教学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提前预测学生在知识理解与接受上可能会存在的障碍,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这样才能够化解实际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合理且高效的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这也会让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学到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例如,在进行循环小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们呈现出循环小数的基本写法,之后启发学生让他们想一个办法,让循环小数的写法简单一些。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大家想出了各种点子,比如,去掉省略号,或者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只写一次等。学生进一步根据教师的引导,分小组进行讨论,各小组呈现相关的结果后再讨论出最好的方法。这个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产生的需要,体会到数学知识中符号是一种约定俗成,并且能够让他们对于循环小数形成更直观的认知。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与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这也会更好地展开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

二、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节奏

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节奏非常重要,这会直接决定一堂课的综合教学成效。教师要具备较好的课堂教学的控制能力,尤其要能够很好地把握整堂课的教学节奏,让知识教学能够有序地得以推进。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小插曲,这是教学节奏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学生在思维上遇到的瓶颈,还是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在理解上存在的偏差,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内容,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处理。教师要有效地化解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小插曲,要给予学生更多积极的教学引导,化解学生思维认知上的各种障碍与偏差。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形成更准确的认知,这也是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所在。例如:在教授《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自己利用身边有的工具来画圆,之后组织学生间展开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再提出问题:用圆规画和借助实物画圆有什么不同?有同学回答:“一种有圆心,一种没有圆心”。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如何才能找到圆心的问题。有同学边说边拿着纸片到讲台上,“把没有圆心的圆形纸片垂直对折两次,中间的交点就是圆心”。老师没有立刻回应同学,而是让他们继续寻找直径和半径,并找出二者和圆心的半径。这样的教学设计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好的得到培养与锻炼,这才是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的积极收获所在。

三、善于利用课堂教学的错误资源

教师的教学智慧还可以很好地体现在对于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利用上,这也是非常值得教师关注的一个教学问题。课堂上学生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无论是解题中思维上的偏差,还是一些不正确的理解与思考问题的方法与模式,这些都非常常见。然而,教师对于错误资源的处理与利用方式却考察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也会直接决定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收获。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错误资源,要让学生深刻意识到错误的根源,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出改善。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今后的问题再犯,这也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积极教学环节所在。例如,在进行“复名数与单名数互化”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题:6千米30米=()千米。大部分的同学按照正确的思路解答了该题,而有一位同学却写成了“6千米30米=(6030)千米”。为了弄清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老师请该同学大胆说出他的想法。他说:“我先把‘6千米’改写成‘6000米’,然后再把‘6000米’与‘30米’合起来。”说到这儿,他迟疑了一下:“老师,我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这里要求改写的是千米,而我改写的是米。”这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过程,教师并没有指责学生,而是对于错误资源展开的有效利用,将这个很多学生都会犯的错误呈现给大家。经过这个过程后会让班上的学生对于这类错误印象深刻,学生今后再犯这个错误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四、总结

小学教师论文范文3

(一)教学认知理论有待改进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品低下,不能够针对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来组织安排教学,有的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研究教学环节设计、课后反思等活动。缺乏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教法的研究和学习,总体来看教学认知理论乏善可陈。

(二)缺乏深造学习机会和科研能力提升

很多教师忙于课程工作量的完成及各类教学、教案的检查,不去对教学进行反思,不去参加深造学习,不去撰写科研论文,更不用说去通过教学科研来提升完善自己。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英语专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掌握转化知识的能力素质。在以下论述中,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即普通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

(一)教师普通能力培养

笔者将英语老师必备的教学能力素质称为普通能力素质,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1、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用语的的使用要有一贯性,要简单明了、规范准确,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观摩示范课教学、英语教研讨论和教师素质竞赛等多途径和手段来进行。教研组要有固定时间集体备课,“统一口径”,规范课堂用语,互相听课,互相指正、互相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外教来指导。

2、教学科研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对的策略和解决的方法。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用理论进行思维并将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专业能力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两个方面。

1、专业技能素质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口语和听力,这些都是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以语音教学为例: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根本,是学生以后的词汇、听力及口语的基础。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英语教师的发音带有浓重的地方特点,例如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大部分县和邯郸的魏县人分不清,四川、湖南、湖北和云贵地区以及江苏南京部分地区的大部分人不能够区别,大多数中国人不能够发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发音和学生的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词汇教学需要教师掌握词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词汇的来源,掌握音、形、意之间的关系;语法学习要系统全面,口语听力要多加练习。

小学教师论文范文4

作为高等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一名具有多年实习教学指导经历的教师,通过对实习教学的观察和调查发现,当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教学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授课模式僵化,教育理念陈旧

在持续多年的实习教学指导工作中,感受最为强烈的是“90后”大学生和即将退休的“60后”老教师授课几乎无区别。虽然教改、课改不断在改,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却依然固化。虽然学生、课标不断在变,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授课模式依然僵化。例如,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96%的授课学生依旧按照传统固定模式进行讲授。基本授课“格式”不外乎三类:之一是教师先领读一遍课文,然后让一个学生读第一段,另一个学生读第二段……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二是按座位分读,按性别分读,按小组分读,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三是把课文内容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上,一个或一列或一组或男女分读课文,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这三种教学形式看似有所不同,但教学理念、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无质性变化。只有不足4%的实习学生在“教语文”的同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小学生思考小蝌蚪为何有尾巴、小蝌蚪为何长的和妈妈不一样、小蝌蚪为何先长后腿不是前腿、小蝌蚪为何要找妈妈等问题,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灌输式”教学盛行,课堂启发诱导不足

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持续推进,教育理念在不断变革,原本“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广受诟病,取而代之大为提倡的是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反对“满堂灌”式的讲授法,倡导“师生互动”,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还课堂于学生是当前教改的主旋律。诸如大力推广的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就是传统教学方式改革的典型代表。令人困惑的是,教育专业学生自己反对甚至反感的教学方式,实习教学中却频繁出现在其身上。调查结果显示,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90%的学生反对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93%的学生赞同还课堂于学生,师生互动、讨论和探究;9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失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95%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8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满堂灌”或者“变相满堂灌”。

(三)教学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学科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脑和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人人必备之物,利用电脑、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上网浏览信息、收集资料或者学习,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便利的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现成的、可供参考的或者直接可拿来用的资料。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利弊共存体。不可否认,便利的网络资源也让今天的大学生养成了过度网络依赖症。教学资源“拿来主义”盛行,甚至已严重到无网络不能授课的程度。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学生实习教学授课用的教案或者教学课件多是从网上下载,有的甚至照单全收,不做任何改动。因此,导致很多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授课过程中高度依赖多媒体,一旦多媒体出现故障问题,便手足无措不知或者不会讲课,或者不得不中途中断授课。实习教学授课成为网络资源的“代言人”,缺失本人的思想观点和教学特色的教学普遍存在。当前小学教师学历层次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由原来20世纪90年代中等师范学历到高等师范专科学历,再到今天高等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较短时间经历了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虽然大学生学历提高了,但是学科专业素养仍然不容乐观。例如,高师院校小学教育语文专业实习学生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95%的实习学生不知道宙斯为何不让普罗米修斯把火给人类?宙斯为何不希望人类更好地生活?讲不清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为何会受到宙斯的惩罚?97%的实习学生照本宣科讲解。95%的小学生听老师讲完该课后一头雾水,仍然不知为何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会受到严酷的惩罚,有的甚至误认为做好事要慎重,因为有可能要付出沉重代价。这样的结果,从根本上背离了本篇课文的本意,甚至对小学生构成严重误导。

(四)课堂秩序失控,管理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没有良好有序的课堂秩序做前提,再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作为实习教学指导教师,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当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小学生的课堂管理问题,管不住、管不好、管不了呈现普遍态势。有的实习学生甚至必须请班主任老师坐镇课堂,才能顺利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调查结果证实上述观点,实习学生中92%的认为其在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对小学生的管理;89%的认为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感到束手无策;85%的学生认为在小学生管理方面,自己和非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相比无明显优势;35%的学生实习教学中请过小学班主任教师辅助维护课堂秩序。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问题成因与建议

(一)问题成因

通过对高校教师、实习学生、和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三类人群的调查,发现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计比例失当,部分课程缺失,教师教育理念僵化

当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部分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与当前教改课改相脱节。课改和教改的理念、内容未能及时充实到高校的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内容比重过大,重教育理论学习,轻实习教学实践问题依旧存在。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缺失,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方式仍然保守僵化。75%的实习学生认为,高校教师教育理念需更新;78%的实习学生认为,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80%的实习学生认为,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的缺失是导致其课堂教学秩序失控的主要原因。

2.实习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窄,专业素养低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和发展的特殊阶段,社会功利心态和浮躁之风客观存在。“90后”大学生浸溺其中难以独善其身。80%的高校教师认为,当前在读大学生学习态度较以往大学生更加浮躁、功利和现实;83%的小学实习指导教师认为,其指导的学生知识面窄;86%的实习学生认为,专业知识薄弱、知识面过窄是导致实习学生教学照本宣科,难以做到旁征博引的重要原因;90%的实习学生认为自身专业知识素养有待提高。

3.基地学校实习制度不健全,指导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认定,指导随意性大

据笔者观察发现,当前大多数实习基地学校没有针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制度。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和安排随意性大,实习指导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多数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教学任务、内容及考核标准不明确,致使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学生时随意性增大,以致出现同一所小学同一批实习学生实习教学情形大相径庭之怪现状。96%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教学能否授课及授课时数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9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成绩的给定主要取决于实习指导教师与自己关系的和谐程度;85%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指导教师对其教学的指导主要依据自身教学经验,指导效果差异性大。

(二)建议

1.调整和修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致力于课程

培养体系和培养方式的改进。增设小学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增设课改和教改内容;加大实习教学课时和学分比重;增强教师对当前教育教学热点、焦点及改革发展动态的关注度;设法降低教师教学的惰性和惯性;加快高校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2.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应

加大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力度,拓宽在读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和考试的管理,努力营造和创设优良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浮躁和功利心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干扰。

3.实习学校制定和出台

小学教师论文范文5

1.定期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学校应在规划期内定期开展教师业务培训,以帮助教师从日常工作中找到工作的重心,增强教师处理教学事务的能力。只有当教师有足够的业务水平应对教学工作中的突发状况时,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对于教师教学反思来说,学校以教师管理者的身份做好教师业务培训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着教学的质量,更关系着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宗旨。学校应以促进教师教学为目的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更不应使“学期总结”等教学反思的方法流于形式,甚至被形式所左右,浪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相反,学校应秉承为学生发展负责的态度,在各项规章制度中查缺补漏,时刻关注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即时性反馈,科学地分配教学任务,合理安排各项教学以外的工作,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空间,有助于强化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内驱力,使教师的教学反思再无“怨言”,进而促进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提高教学反思效果,促进教师教学的发展。

2.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弹性管理机制。

在哲学中有指出,由于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当人们面对事物的矛盾时,应以矛盾的特殊性为考察点,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而这一原理在学校建立教师教学反思管理机制中同样适用。当管理机制与大多数教师现实情况发生矛盾时,说明机制本身并不客观,应以教师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适当调整管理机制。毕竟“机制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一道理人人都懂,与大多数教师的情况背道而驰的教学反思管理机制是不科学的。因此,应根据教师的自身教学及工作情况,为教师提供一定的自主空间,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因此,学校应提倡多种教学反思方法的混合使用,根据教师个人喜好,针对其自身特点,运用其认为适合的反思方法进行反思,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反思方法的多元化发展,使更多的研究成为可能。

二、拓宽教学研究路径,培养教师教学反思意识

1.组织开展专题文献研究,促进教师反思教学理念。

组织开展专题文献研究,可以是围绕时下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亦或是围绕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广泛性探讨。利用群体的力量督促、带动教师们进行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献学习,立足于实践,进一步促进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理念。同时,学校应多鼓励教师积极查阅教育教学理论文献,关注教育改革热点,为指导教学做足准备。“教师若想给学生一杯水,就得自己先有一桶水”。教师应秉承为学生负责的态度,不断接受并探索新的知识充实自我,做到及时更新,如此一来,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既符合了学生个体的需求,也迎合了社会与时代的发展特征。而学校正是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最大推动者,有着无可替代的力量。

2.搭建课堂教学观察平台,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

在现实教学中,若教师不进行教学反思,便很难发现自己是否存在过失。学校为此可以搭建课堂观察平台,给教师提供一个可以直观地、清晰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根据对国外教学反思相关文献的研究了解到,杜威曾将反思活动划分为“不确定”与“探究”两个阶段。在他的描述中指出,前者是产生怀疑、困惑、焦虑等思维活动的状态,后者是为了找寻解决、突破前者的材料而进行的探索、探究行为。也就是说,当教师不确定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失时,会呈现出各种怀疑、困惑、焦虑的状态,而教师的教学反思就是为探究这一不确定而存在的。而学校应尽量为教师提供探究的条件,帮助教师消除怀疑、困惑及焦虑。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微格录课为主的方式为教师提供观察平台,让教师在录制结束后去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思考、分析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掌握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可见,一旦课堂教学观察平台搭建成功,将有助于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能够及时确定偏差之处,从而作出调整。

3.构建反思效果评价系统,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效果。

德国教育家伯莱克认为,反思是一种建筑在自身之外而对自身进行批判与观察的能力。他主张将以认识为基础的经验同行为实践紧密结合,从多种角度来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情境,而后根据动机方案来把握自身的行动及其产生的结果,最终得以矫正不良行为,促进问题的解决。教师们知晓教学反思对其教学的帮助,并认可教学反思的效果。教师们愿意将自己摆在求知者的位置,有机会就会去听其他同事的课,并且也会请他们来听自己的课,为的就是反思自己的优缺点并记录下来,方便指导日后教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懂为何反思”,认为教学反思只是形式,无实际意义。那么此时,学校需要构建一套良好的反思效果评价系统,以激励教学反思效果好的教师继续保持,而鼓励和劝勉认为教学反思效果差强人意的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例如,可以在观摩分析的基础上发展教学反思效果的评价系统,在讲课与评课中寻求进步,利用观摩他人课堂教学来促进自身思考,填补自己专业知识的缺失。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教师教学反思行为

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学反思亦是如此。单一的教学反思理论是必然不会被教师所接受的,而单一的只存在于实践中的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反思同样是受困的,这仅仅是经验而已,并非真正的教学反思,只有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经验才能对后续行为发展提供可靠参考,进而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

1.加强教学反思理论指导,促进解决教师教学反思困惑。

在对于教师教学反思这一问题上,需要学校给予的不仅仅是高度的重视和制度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教师用以实际操作的具体指导理论与方法,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发挥。教师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批判的视角考察自身行为,以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给予自己或肯定或否定、支持与强化、思维与修正,促进其教学效能感不断提高的过程。有的教师并不了解教学反思的具体操作方法,不知如何展开教学反思,也有教师不知何为教学反思,也不知为何要反思,且自身不关注教育理论,导致教学理念没有及时得到更新。为此学校应注重、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反思的理论指导,消除教师关于教学反思的疑虑和困惑,以较高水平的理论指导其实践,实践才更具科学性。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消除疑问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2.营造教学反思实施氛围,提供教师践行教学反思机会。

小学教师论文范文6

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和量表,主要调查了郑州、洛阳、三门峡、平顶山等市的1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其中,省属学校4所,市属学校3所,县职教中心3所。共发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00份,回收率91%。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设定1至5分,得分越高,代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指标测定效果越佳。经过对调查问卷分层随机抽样,运用SPSS17.0剔除缺失值、变异值等非正常数据外,针对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取较为显著的影响因子,通过类平均法,采用皮尔逊相关对数据资料进行聚类分析,一共归纳出教学素养、教学艺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4个影响因子。

二、模型构建及修正

从CFA模型角度出发,本文构建中职教育专业课教师能力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经过对问卷数据信度、效度检验,KMO值大于0.8,巴特利统计值显著(sig=0.000),该模型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对观察指标相关系数矩阵的整理,运用Amos17.0软件对模型进行测量、识别、修正。本文最终得出中职教育专业课教师能力教学验证性因素分析标准化估计模型。化估计值模型(注:通常情况下,通过AMOS统计分析软件,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显示的估计参数等指标,是不显示小数点前“0”的,这是软件默认的。比如,图中的“.67”=0.67。)该模型变量总共27个,观测变量12个,潜在变量15个,内因变量12个,外因变量15个,模型自由度df=46,卡方值降低为38.261,显著性概率值P=0.784>0.05,接收虚无假设,表示本文问卷数据所导出的方差协方差S矩阵与假设模型导出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相等的假设获得支持。GFI值=0.968>0.900,RMSEA值=0.000<0.050,AGFI值=0.945>0.900,表示该模型的整体适配情况良好,本文所构建的假设模型与实际数据可以适配。

三、影响因子分析及讨论

本文构建的模型,经修正后进行标准估计。标准化回归系数,在CFA模型中,也称为因素负荷量,代表观测变量对潜在变量的解释程度。该值介于0.05至0.95之间,表示模型的适配度良好。其值越大,表示潜在变量能被观测指标解释能力越强,指标变量能够更有效地解释潜在变量的具体含义。在以问卷和量表作为主要工具的基础上,笔者收集了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相关资料,拟构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通过AOMS1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整体拟合指数较为显著,得出影响四个潜在变量的相关系数和各路径的因子载荷。其中,作为被试对象的教学素养,观测指标变量个人素养、教学行态、教育知识对教学素养的因素载荷分别为0.807、0.847、0.818,影响较为显著。教学行态特征在其他观测指标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标准差,教学素养增加0.847个标准差,其影响程度大于其他两个观测指标,是教学素养的第一影响因子。笔者认为,专业课教师作为中职学生最直接的行为导师,其职业设计、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学行态很容易被模仿,具备较强的影响范式。相对于个人素养和教育知识指标,教学形态指标的得分最高,对教学素养的解释力度更大。在不断加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个人素养,深化教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应重视教师教育形态的影响,树立教师良好的师表形象,以身传教,以德育人。在潜在变量教学艺术的观测指标中,情感沟通、教学魅力和教学机智的结构系数分别为0.670、0709、0.678,存在中等强度关联。其中,教学魅力特征的影响更为显著。笔者认为,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中,专业课教师的人格、气质、性格、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等教学魅力,更容易引起学生心理共鸣。乌申斯基关于“教育中的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影响性格”的论断,精辟地点出教师魅力的影响。具备较高教学魅力的教师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可,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效率,学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课堂效能感和成就感。无障碍的情感沟通,灵活多变的教学机智,都有助于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提升,有利于塑造中职学生创造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感,形成浓厚的教学互动的良性循环。影响专业能力4个观测指标中,实训组织对专业能力的直接效应为0.870,对专业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效应高于教学评价、教学实施和教学设计。本文认为,中职学生技能训练是中职学校能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教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是中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制度保障。实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前景。实训组织指标得分较高,与蒙福特针对低动机和低能力的学生能够从持续时间长的培训中获益较大的论断相一致。

四、结语

小学教师论文范文7

1.评价目的定位不准确,削弱评价的效度

许多高校将教师教学评价纳入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但是多采用的是奖惩性评价,它是终结性的面向过去的评价,强调的是激励和约束,忽视了教师的自我诊断、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其评价目的是为了控制、奖励和惩处,评价结果与职称评聘、晋升、加薪或绩效工资等挂钩。同时,只触动少数优秀教师和不合格教师,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是“走过场”,存在“只奖不惩”、“奖多惩少”的普遍现象,势必会引起教师的疑虑、掩饰、戒备,甚至是心理上的抵制或是态度上的不屑,不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效用。

2.评价主体不能有效结合,降低评价的信度

有的院校采用多元主体评价,但是评价结果的权重分配没有科学依据。目前高校的教师评价主体多是单一化的,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各有优缺点。不科学的权重、单一的评价主体都降低了评价结果的信度。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为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对象,从理论上说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优劣最有发言权,应该是客观的、准确的。但是,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性活动,受学生自身知识、认知、情感、利益(课程考核分数)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评教不可避免的使得评价的结果存在偏颇。专家具有丰富的经验,对教师教学行为、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权威性。但是,专家的评价往往是在特定时间内,通过对教师有限次数的教学观察进行评价,其评价就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同行通过相互听课的方式对被评价者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内容深入、专业性强,评价结果往往能揭示本质,但是,同行评价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

3.评价方法与标准不科学,有失评价的公平性

高校教师评价采用定性评价的现象比较普遍,定性评价使用较少。评价指标一般是容易、可以量化的显性指标,如教学工作量、科研项目数,那些不好量化的隐性指标如教学质量和效果表述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同时,评价标准一刀切,不注重不同层次(新入职、一般、资深)、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的差异性。用一把尺子衡量新入职的教师和从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显然是不公平的。

4.评价体系无高职特色,有失评价的科学性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以能力为中心”,强调职业性和应用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又要有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对其教学评价应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特色,将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纳入评价。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与普通高校没有差别,多是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几方面进行评价。

5.评价效用未充分发挥,削弱评价的价值

教师评价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更多注重的是评价分数和相关利益,评价结果只是作为管理部门对教师进行职称评聘、晋升等的依据,偏离了评价的初衷。而且,评价结果不反馈或不能及时、全面反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二、改进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对策

1.树立全新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的多重功能

许多高校的教学评价只是一种管理教师的手段,强调为管理部门进行决策、对教师进行留任、职称评聘与奖惩提供依据,评价结果没有得到合理使用,评价效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一些高校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对教师的发展进行评估和规划。树立发展的观念,建立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的面向未来的评价,是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提供服务,强调对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帮助,教师参与评价过程,评价双方通过沟通和交流,对教师教学进行诊断,确定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提出改进措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的是教师的个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发展性教师评价并不是对奖惩性教师评价的完全否定,而是针对奖惩评价的弊端对其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以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优化绩效评价,在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无法取消的情况下,应该研究如何将发展性教师评价与奖惩挂钩。

高校进行教学评价的功能是多重的。其一是以评促进。通过评价查摆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整改的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其二是以评促改。激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创新教学模式。其三是评优推优促优。通过评价树标杆,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其四是绩效考核。评价的结果作为管理部门对教师晋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奖惩的依据。本课题组认为,教学评价必须是既能保持教师的绩效压力,又能激发对教师的内在积极性,在促进专业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同时,发挥教学评价的多重功能。因此,教学评价既不能只关注奖惩,也不能只关注发展,应该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相互补充,真正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推动教学改革和改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多主体参与,提高教学评价的信度

根据不同评价主体的认知和层次来选定评价内容,科学设定评价权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参与主体应该多元化,学生、同行、专家、领导、企业(用人单位)共同参与,但在评价指标、观测点上有所侧重。教学态度、教学成长、教学效果由学生和领导评价,专业水平、教学内容主要由同行评价,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创新主要由专家评价;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主要由领导和企业评价。同时,科学合理赋予不同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的权重,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权重的分配是个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3.科学设计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评价的公正性

如何设计评价体系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重点和难点。其一,在评价方式上,需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优势互补,以求达到最佳效果。其二,在评价指标上,针对新入职教师、中青年教师、年长教师需有不同的标准。其三,对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课程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基础课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知识的传输,而专业课和专业实习实训课以技能为主,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其评价标准和观测点应有区别。其四,在评价指标如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方面,不仅要看教师怎么“教”,更多的要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说“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其五,在评价体系上需体现高职特色。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必须有企业参与,评价指标需体现实践指导能力方面的考量等。

4.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实现有效控制

小学教师论文范文8

(一)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未来与发展。高等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师资队伍的竞争,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教师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需要不断学习、勤奋钻研、坚持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能否持续提升直接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相互促进、不断转化的过程,“教”是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过程,“学”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教学发展可以将“教”与“学”完美地结合起来,使教师的职业充满活力。

(二)体现教师的社会价值和职业价值的需要

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个体,其社会属性表明他们具有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愿望,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成为被他人尊重、受学生爱戴的示范性人物。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不仅履行了学高当师、身正为范的光荣使命,还充分彰显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园丁精神。能够得到同行的认可、学生的尊敬,能够在专业领域内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让教师感到非常幸福。教师教学发展可以满足其体现社会价值和职业价值的需要,在不断追求个人进步和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会逐步提升,职业理想和价值理念也将得到彰显。

二、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培养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培养大学教师的师范院校。高校在遴选教师时比较关注专业背景、学历学位、毕业院校、科研能力等方面。很多新教师没有师范教育学习经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教学法训练,不懂得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更不能科学规范地组织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根本不能满足复杂多变的高等教育教学的需要,职后教育和培训亟待加强。

(二)教师的评价导向存在偏差

重科研、轻教学是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题申请、职称评聘等竞争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普遍感觉到科研能力和水平受到的重视程度更大些。很多教师在教学方面非常出色,讲授的课程非常受学生欢迎,但在竞争中并没有体现出优势。有些科研能力非常强的教师即使教学效果比较差,仍然能够在学校占据重要位置,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前大学教师的评价导向存在偏差,科研项目级别、科研经费数量、SCI论文多少仍然是衡量教师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这种评价机制抑制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促使他们将精力转移到科研方面,导致教师教学发展遭遇困境。

(三)教师的职后发展模式异化

多数高校对于教师的职后发展非常重视,鼓励教师攻读学位、进修培训、参加会议、交流学习,侧重于教师学科知识的丰富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尽管有些学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但这种教师职后发展模式的异化不仅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还影响了其教学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策略

如何推进教师教学发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师培养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政策引导、健全制度、搭建平台等三个维度进行强化。

(一)政策引导,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教师教学发展要想取得明显的效果,首先要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只有领导重视教学、关心教学,教师才能感受到教学的重要性。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是一句口号,需要各级管理部门将其贯穿于工作始终,一切工作都围绕教学开展,一切工作都服务于教学;各项资源优先投入教学,提高一线教师的地位,让广大师生感受到教学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师只有潜心教学、乐于教学,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倾注更多的精力,才能产生自我发展、追求进步的愿望。因此,学校管理部门要制定明确的政策,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容动摇,使广大教师安心教学,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二)健全制度,完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教师评价在教师发展中发挥着杠杆的功能,健全和完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引导教师处理好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高校要在职称评聘、岗位晋升、项目遴选中加大对教学水平的要求,强化教学成果的地位,建立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之间的对等关系。对于教学质量好、教学效果明显、教学成果多、备受学生好评的一线教师,学校要在物质上给予奖励,在精神上进行宣传,在项目建设和经费投入上给予倾斜;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肯定,让教师感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工作氛围的和谐,以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发展热情。同时,学校要以竞争为动力,打破平均主义,完善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教师创造健康、和谐、有利于教学名师脱颖而出的工作氛围。

(三)搭建平台,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要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根据不同教师群体的特点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突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探索适应学生身心特征和课程要求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根据专业属性和教师个人的特点,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咨询服务。通过开展主题研讨、教学沙龙、讲座报告、观摩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教师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使教师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找寻到教学的精神家园,明确未来教学发展的方向。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