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教育融入人文精神的可行性

论英语教育融入人文精神的可行性

一、高职英语教育缺乏“人文精神”

目前英语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高职英语教师往往侧重于讲授课文、讲解词汇和语法、练习听说技能等,学生处于“被领导”状态。事实表明,部分高职学生其学习能力较弱,被动式“模仿”学习无法改变他们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要在课前设计课程,为学生制定出能符合其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并且这些内容和学习目标是学生可以掌握和实现的,又能体现出学生在未来职业实践中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合作和创新的意识。最后,部分高职学校忽略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挖掘。

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管理层对学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学习困难,赶鸭子上架,强制性地要求他们去完成有困难的学习任务;对于反映出的学生基础差、学习效率低下、学习主动性不高、层次差异明显等现实却置之不理。这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学习情绪始终比较紧张压抑,对学习呈现出厌恶逃避的情绪,难以发挥出学习者的主动性作用。

二、如何在高职英语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

高职英语应当结合自身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彻底转变学生学习被动局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从培养传统的“技能型”、“职业型”的应用英语人才到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职业人才,高职英语教育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前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认为:“学校和教师一要教学生怎么做人,二要教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最后才是教学生具体的专业知识。”因此,英语教师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提高自身人文涵养,才能在英语课堂中充分运用人文信息给学生呈现一个生动活泼、积极向上、充满互动和协作的英语课堂氛围。教师应当对我国传统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有较深厚的积累,才能在英语教学中较好的解读中西社会的不同文化现象,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提高思考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借鉴地吸收西方文明中的思想精髓和文化精华,从而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形成肯定的认识,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自身学业中。

(二)建立“生本”英语课堂

1.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是一种内在的素养,需要把所学的人文知识通过结合个人社会实践进行自我反思内化而成。但是,缺少社会实践是目前中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高职英语应当通过模块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出既提高语言技能又提高学生人文内涵的课程体系。这种体系需要通过“基础知识”、“听说训练”、“职业英语”、“人文素质拓展”、“职业素质”等不同模块组成。通过围绕学生未来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开设英语课程,即通过课堂基本语言技能训练、校外企业“实习实训”、职业“仿真课堂”、“人文素质大课堂”、“职业礼仪与素养”等多元化培养模式,开展口语交际、职业英语听说训练、职业英语阅读与写作、人文素质讲座或选修课程、文献检索和英语学习工具的使用等实践性课程。这些课程使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又能具备较好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竞争。

2.“生本”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要努力探索“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应当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要保证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和积极协作的人文课堂环境中,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就不仅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还要结合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知差异来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来提高语言技能和人文素养。在具体教学设计上,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动力和需求做具体分析。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教材和教学资源,设计明确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流程。同时,运用小组式学习策略,保证每个小组由学业水平优秀、一般和较差的同学组成,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课堂内外的学习任务。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让每个小组做具体的学结,同时让每个同学总结自己的特长和不足,为下次学习积累经验和信心。

3.多样化教学方式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从形式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应当摒弃本科院校的大课堂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圆桌式”讨论学习、汇报式学习、甚至在适合的教学单元鼓励学生进行短剧表演或剧情模仿式学习。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用图像、声音、色彩、画面和个人示范等方式为课堂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合作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学习和创新的价值,同时感受到跨文化交流带来的个人内在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冲击。

(三)合理运用教材中人文信息

高职英语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信息,这些信息能从各个方面反映出英语国家许多主要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来熏陶学生。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为例,该套教材的编写思路非常重视人文观念的渗透。在第2册第3单元ICan’tAcceptNotTrying中,文章作为迈克尔•乔丹的个人回忆录中的一部分内容,反映了乔丹在学生时代面临的挫折。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特意设计用学生所学的英语词汇来描述乔丹的故事背后反映的“美国精神”:aggressivein-dependent,professional,down-to-earth,self-made。通过上述词汇来概括课文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逐渐明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即使是像乔丹那样的伟大球员,在成功的道路上也是遭遇了许多挫折,但只要努力进取,踏实进步,目标坚定,百折不挠就能成就一番事业。此外,本课还涉及到许多美国体育背景知识,例如,职业橄榄球联盟(NFL)、职业棒球大联盟(MLB)、职业篮球协会(NBA)、职业冰球大联盟(NHL),这是在美国最受欢迎的“四大体育”赛事。通过对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和人文信息的积累,学生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对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文化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重视这些人文精神的传递,帮助学生们理解这些蕴藏在教材中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内涵,那么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8]。

(四)考评机制凸显“人文精神”

当前高职院校的考评机制缺乏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文关怀”。表现在:对教师考评呈现“功利化、程序化”特点;对学生的考评则呈现“应试化、分数化”特点。首先,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完成者和教育功能的执行者,对其工作质量和能力的考核应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去衡量。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教学考核仅仅局限在对“定量”的要求上,也就是对其科研数量、课时数量的考核上,而对教师的人文素质、对教学的热爱与投入程度、教学创新能力以及对学生的精神影响力等“定性”的要素并未给予考量。因此,应当要建立学校对教师的综合考查机制,把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导、情感激励和认知建构等方面的作用纳入到考评体系中。其次,为学生制定形成性考评机制。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应当由学习态度、卷面成绩、个人素质、职业精神等方面组成。学生在精神层面和社会化过程中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应当和学习成绩一样,成为学校和教师考量其学习过程中进步的依据,使学生能在学校的大环境中塑造积极向上、独立自强、勇于创新和坚持不懈的个人品质。营造出这样氛围的学校,必将为社会输出具有无限潜质和朝气蓬勃的大学毕业生,使他们充满信心的面对社会的挑战。

三、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基础学科,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尽量避免教学“工具化”倾向,要重视“人文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要做到这点,必须从教师观念、课程体系、教材运用、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倡导“人文精神”,为社会培养既具有职业化素养,又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高职学生。

作者:陈文 沈剑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