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教育论述(4篇)

小学生养成教育论述(4篇)

第一篇: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怎样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我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从点滴小事做起,进行养成教育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从点滴抓起,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从坐立姿势、执笔方法、作业、书写的规范、学习用品的摆放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如弯腰捡起地上的杂物这以看似微不足道到的小事,并非人人能做到,处处能做到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良好习惯,我向学生讲了因为弯腰捡起地上纸屑而被大公司破格录用的故事,使学生知道,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弯腰,只是一个小小的纸屑,但却折射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所以,在我们学校如果谁主动捡起操场上的纸屑,会对他大加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弯腰捡拾的好习惯。

二、常抓不懈,进行养成教育

如从要求学生的站姿与坐姿开始,课堂上,要求学生坐端正,懂规矩,守纪律。学习上要求有了困难不要忙于发问,而是先自己认真想一想;想了以后还不懂,就去查阅工具书;仍不懂,再去问老师。这样反复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还养成了勤思考的习惯。在课桌上要求学生做事有条理,从书包怎么放,作业怎样交,预备铃响后干什么等一一加以规范训练;在生活上要求养成讲究整洁卫生的习惯,要求扫地要先洒水,扫地后要把课桌凳摆放整齐,清洁工具要放回原处。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小事,目标小,每天都要经历,每天都要严格要求,常抓不懈,久而久之良好习惯自然养成。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养成教育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每周三的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如每年3月5日,同学们组成爱心小组到镇敬老院为老人洗衣服、擦玻璃、收拾房间,“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三八节”开展为妈妈洗脚的活动,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自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培训,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些活动学生很感兴趣,利于入脑、入耳,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自然养成。

四、家校合作形成合力,进行养成教育

学校实施养成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养成教育任务。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道德知识上的教育和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指导并监督他待人接物的礼仪。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学校――家庭相结合是最好的模式。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使家校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我校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出身在农村的农民,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养有限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或多或少给我们的小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进步就比较慢。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从事教育的人都十分清楚,任何学生或多或少都会体现出家庭教育的程度与效果,每个孩子都会有家长的影子或特征。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是人们接受教育、德育最长久的场所。学校的德育必须要以家庭教育为依托,让家庭德育成为学校德育好的助手与补充。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在学校规规矩矩的好学生,回到家却是一个无规无矩,甚至是蛮不讲理的孩子,听不得别人的意见与教育。也有这样的现象:学校要求的某些行为被孩子说成是在学校才能做的事情,而脱离了学校这一要求就不存在了。所以,出现了手拿红领巾上学,出校门随手扔废纸,都是由于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脱节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想使养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多方面、多渠道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家长对学生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家校形成合力,这样就十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以后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

辛勤的耕耘结出累累硕果,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篇: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摘要: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层面,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有着长远的影响。而在养成教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却逐渐显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养成教育的推进,同时也为养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个契机,因此对小学生这一群体所暴露出来的养成教育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对小学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小学德育工作实施具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连开发区;小学生;养成教育;德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从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的高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教育,就是从各方面给学生一个好的影响,让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为、健康,等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进一步提高对养成教育地位及作用的认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连开发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内容

调查的学校是以大连开发区城区5所小学为范围。调查对象是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及家长及在校教师。本次问卷主要涉及到学生的日常习惯养成情况,主要包括:文明礼仪习惯、良好学习习惯、良好行为习惯、自理习惯、卫生习惯等。总体来说能对所调查的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大概的了解,能真实的反映小学生对良好习惯的认识和养成情况。

(二)大连开发区小学生养教育现状问题及分析

在小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方面的努力都是不可缺少的。虽然是三个方面,可能会存在不同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又具有相同点。

1.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认识存在问题

对任何一个教育理念的理解都是放在首位的,这也是一条不变的规律,而从我们的调查中,我不难看出在这方面,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都有所欠缺,对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概念、目标等的理解都能做到有耳闻,但不深究,更不能与时俱进,这就在以后的具体实践中很难保证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持续发展,进而就会影响到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效果,也将成为一个瓶颈。

2.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法存在问题

以上的调查结果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学校、家庭、社会及小学生个人,在养成教育方面还比较单一缺乏科学性。三方面都比较认可的方法是灌输式的说教,认识不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更有益处。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的硬性要求也被看作是最佳的方法。这些简单的方法被过分使用,忽略了环境的不断发展,人的不同需要等实际情况,这样也同样影响到了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效果,甚至会起到一定的反向作用。

3.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评价存在问题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效果评价也存在着单一,不全面的问题。评价对于一项教育的实施很重要,既是一种保证持续发展的反思,也是一种保证持续发展的动力。而现在对于小学生的评价却显得有所偏颇,大部分以学生的学习好坏为标准,学习好了就是好孩子,学习不好了就是坏孩子,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养成,全面发展。这样的评价直接导致三方面的工程重点的偏移,使得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不均衡的发展,偏离了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初衷。

总之,造成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的因素有很多,原因也有很多,虽然以上的分析试图找到一个系统的原因,但要真正分清孰是孰非还需要一个更长的探究过程,不过从中我也能看出来就是各方面都有不足,都还有可提高的空间,也就是说我们的小学生养成教育还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只要我们能够正视这些,我们就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二、强化大连开发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策略

根据古今中外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笔者以“知、情、意、行”的心理学理论为切入点,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为论述重点,结合实际提出以下策略:

(一)学校:科学打造小学生养成教育体系

学校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前沿阵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校在此方面的实施是否科学合理就成了关键,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小学和养成教育体系,以此主导学生的养成教育。

1.深化理念提高认识,为养成教育夯实养成教育基础

学校作为养成教育推进的基础单位,对于养成教育的理解是一个关键。学校的养成教育理论更新也非常重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这一理论的提出已经有很长时间,从提到发展也经历了不断提高更新的过程,而当前的社会对于养成教育的理念又有了新的提法那就是“公民教育”,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对养成教育的具体升华,学校应该以养成良好习惯为基础,大力推动“公民教育”,以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为教育目标,不能再单一的只是以良好习惯养成为目标,而是要再多一些责任感教育,更多一些社会参与的因素。

2.搭建多样平台,为养成教育提供助力

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为小学生养成教育搭建更多、更丰富的平台,来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最终将良好道德品格转化成了学生内在的品格。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环境因素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这些道理。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本着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为出发点,比如,我区内有的学校在校园提倡“家”的概念,让学生有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感觉自己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样的引导就很成功,学生能很自己觉地重视自己的行为习惯,如不破坏公物,不大声喧哗,不能没有礼貌等。同时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还应该注重多元化,给学生正向引导是一方面,还应该给学生多方面的正向引导,不能只是向学生宣传学习第一,而是要让学生重视到良好的习惯养成也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人的需要。

在常规教育中也应该重视养成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每一堂课,每一次升旗仪式,每一堂班会中都能感受到养成教育的存在,都能从中获得养成教育的培养,这样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形成定式的习惯。

3.完善评价体系,给学生准确定位

评价这一环节,在教育过程中被越来越多地重视,评价的全面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认同度。因此,学校、教师,在对学生养成教育的评价环节需要不断完善,给学生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每个学生的养成教育起点位置都有不同,有的学生本身的良好习惯养成就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有的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我们的评价如果是一刀切式的,那这两类学生就会得到不到的信息反馈,对于起点高的学生可能会觉得养成教育的过程挺容易,而不去重视,而对于起低的学生则会感觉到良好习惯的养成可望不可及,自己努力也无用,就会丧失动力。同样的情况,对已养成习惯不同的学生如此一刀切的评价,也不利于发展。学校、教师的评价应该注意到学生养成情况的横向、纵向、多维度的评价,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给自己的养成过程一个准确的评价,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养成教育目标有一个客观的定位,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

(二)家庭:将养成教育放在本位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被重视程度呈递增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将注意力转移到这方面来,而家庭教育的内涵也就随着教育发展而不断变化,不断面临前的挑战。同样,在家庭教育中养成教育方面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也需要我们研究出新的策略,以保证养成教育在家庭环境中得到顺利实施。大连开发区的很多家庭都是来自于外地,家长素质不一而足,必须结合具体的现状进行分析。

1.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全面培养孩子

家长应该树立让孩子全面发展的观念,以培养拥有良好行为习惯,良好品格的孩子为最终目标。除了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还要培养学生具备生活习惯,良好品德意识。如,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参加家务劳动,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等。如此全面的培养,才能保证孩子的全面成长、良好发展,进而使家庭教育呈良性循环的趋势。

2.注意言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小学生处于身心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环境的变化有很敏锐的反应,并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三)社会:重视养成教育,提供正确导向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成果好坏最终是要依靠社会来检验的,同时社会对于养成教育的导向又决定着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何去何从。面对这样的一个大课题,笔者只能从小点入手来提出小小的策略。

1.注重监督,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小学生可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受期影响也是明显的。当今社会是一个爆炸式发展的社会,各式各样的渠道为学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信息,有好的有坏的,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因此社会监督的环节也就必须加强,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我们应该努力地为孩子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

2.加强社会与学校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校为学生提供养成教育的实践机会,家庭为孩子提供养成教育的实践机会,社会当然也应该参与进来。如为学生提免费的养成教育讲座、为学生提供社区服务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公益活动机会等,这样的实践活动是学校、家庭所不能为的。学生会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帮助、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三、结论

学校、家庭、社会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三大阵地。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又是以学校为主导,实践于家庭,检验于社会。学校教育是前沿阵地,家庭教育是第二地阵地,社会环境是第三阵地。我们要做就是要把这些地阵地有效串联起来,使之形成一种合力,共同作用于养成教育的过程。学生也是自然人,也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不管是不是他们自身的意愿,他们都将在这个环境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受到影响。只有这三大阵地融为一体,才能实现学生养成教育的良性循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只有这样做了,我们才能让养成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让学生接受、受用,我们的大连开发区的小学生养成教育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的德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勤.有效开展幼儿养成教育的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10,(43).

[2]大连市教育局.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教会学生自主管理[J].辽宁教育研究,2003(4).

[3]李春芳.论陶行知的养成教育思想[J].生活教育,2007,(09).

[4]付海峰等.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J].德育理论与实践,2006,(12).

[5]晓勤.应重视小学生的养成教育[J].街盛石油教育李院学报,1997(02)

[6]湛东亮.关于养成教育地位及作用的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6,(03).

第三篇:关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深度思考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小学教育教学总体上有了质的飞跃,经过学校的九年义务教育,每个小学生都会慢慢的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养成教育是构成小学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小学生讲授养成教育时,要不断的从道德范畴和精神层面对其谆谆诱导,使其养成良好的心性。养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对学生开展德、智、育整体教育的敲门砖。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在面对困难时越挫越勇、斗志昂扬。所以我们要从学校教育的点点滴滴中加强养成教育。

关键词:小学;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它属于人生的启蒙教育,做好这一阶段的教育工作,对于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以及人生价值观都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意义。处在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开始发育的时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无比的好奇,学校使他们所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圈子,他们会迫不及待的去学习去模仿那些新鲜的事物。假如在这时候注重他们的道德与精神的培养,不然会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更加积极的接受人生未来的挑战。然而在我国很多小学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因为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禁锢,学校往往太注重于分数,而对于道德精神教育并未投入足够的重视。这对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成长带来极大的制约,因此,养成教育成为当前摆在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重要的任务。

1加强中小学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孩子的小学时期,是进行系统知识教育的起点、好奇心旺盛、可塑性最强、开始树立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时期。孩子的少年期: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关心内心世界;成人感产生;道德行为更加自觉。可见,青少年时期个性形成的可塑性很大。

2重视家庭教育,它是养成教育的开端

学生长期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与孩子之间的相处对于孩子心理健康、待人接物的态度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孩子成长、发展的影响因素中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父母是学生最初的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是孩子所学习的对象,父母的生活态度及人生价值观也会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作为养成教育的开端,需要给与足够的重视。

3强化学校教育,它是养成教育的基地

学校作为学生们接受知识的地方,也是其接受养成教育的地方,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强化学校教育。

3.1优化校园环境

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汲取知识,而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为重要的场合,要注意校园环境的优化,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不仅如此,在打造校园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文精神的融入,我们可以举办各种课外文化活动、知识竞赛等,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帮助学生建造更多的自信,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一定的培养。

3.2优化学科教学

学科教学非常重要,它是养成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式。所以应该引起重视。现阶段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课堂上学习,教学中,我们只有抓住了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抓住了教育的主动权。

3.3优化教师管理

教师作为学生们知识的传播者,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尊敬,此时应该积极发挥老师的榜样作用,增强学校教育。一是所有教师齐抓共管。把“教书和育人”作为每位教师的双重职责,贯穿于教学环节。二是要言传身教。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行为养成的教育者和榜样。少年儿童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尤其崇拜班主任和喜爱的教师。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自身言行的引导作用。

4培养学生习惯性的养成教育

4.1培养学生使用文明用语

如今几乎所有的小学校园都能够看到各种文明标语,很显然是在提醒学生要注重文明用语的使用,但是在学生真正的生活中,却经常将这些忽略,或者根本毫无礼貌用语的意识。

前几天去偏远的乡村小学看一个支助对象,一路上下着雨,返城的途中,看到一个清秀的十来岁的小男孩撑着伞,背着书包站在雨中等客车,这么冷的天,客车也不知道什么时间来,我起了恻隐之心邀请孩子搭我们的顺车。到了城里孩子下了车,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就走了。一路无语的女儿说:“爸爸,那个男生也太没礼貌了吧?”我心里有一丝失落,是啊,现在的孩子很少心存感激了。

4.2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坏习惯。现在大部分小学生都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从小备受宠爱,甚至很多家长会过度的溺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去做家务,导致孩子缺乏劳动概念,时间以上便会养成懒惰的习性。甚至是有些孩子对于贫富有着不正确的观念,某个学生家庭条件不好,或者父母工作不体面,都会受到同学严重的歧视。

4.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培养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要看重蝇头小利。更要教育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我亲眼目睹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小卖部“拿”东西时的情境,那女孩看卖东西的老姨很忙时,把书包拉开,大大方方的把放在桌上的一瓶营养快线迅速装进了书包,一点也没有感觉到那个孩子有什么紧张,不自然的举动。我阻止了她的不良行为。因为孩子还小,我们不能任他们的不良习气蔓延,以免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因此,我们要告诉孩子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5深化社会教育,它是养成教育的延伸和体验

当下,各种娱乐场所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甚至会不合时宜的频频出现在小学校园周围,这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还未成熟,对于事物无法正确的辨别,这时候所接触的不良事物很容易就让孩子走上不正确的发展道路。因此,学校以及家长要强烈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深化社会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彼此相连,能够更加深入的寻找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全新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理、在实践中导行,将养成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潘林福.狠抓小学体育常规,培养学生养成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

[2]向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养成[J].教学与管理,2012(12:58-60.

[3]梁征平.浅析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学周刊,2012(11):58.

[4]周倩.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教育科研论坛,2011(5):94-95.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小学阶段养成教育十分重要。从生活、卫生、学习、行为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小学生习惯差的原因,摆出了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的现状,针对性地阐述了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农村;养成教育;现状;对策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新课程提出:“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小学生阶段是孩子生活、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培养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如同育苗,趁小才能育之成型,育之结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就个人而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将受益终身。因此,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十分重要。

一、目前小学生差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而言,80%以上的独生子女,是爷爷奶奶的乖孙子、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沉浸在溺爱之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只要孩子不吵不闹,什么都依他来,放纵过分,约束过少。尤其是大部分留守儿童,被爷爷奶奶宠坏了,对孩子生活上宽纵,学习上难以重视和监督,导致学生撒谎,学习偷懒,养成坏习惯。学生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

1.卫生习惯差,坐地玩泥巴,手脏兮兮的,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乱写乱画,走路看书,吃饭看电视,在家作息时间不规律等。

2.学习习惯差:不主动预习课文,布置的家庭作业不能认真主动完成,无人辅导监督,质量差;写字读书姿势不正确,字写得差;学习态度不好,上课前书本不拿出来放好;课堂纪律差,等等。

3.行为举止不文明:教学区该步行的不步行,上下楼梯蹦蹦跳跳,不靠右行;攀高登危、摘花折枝、推搡、打架骂人等等。

二、学校教育管理方向

学校是实施养成教育的主要场所,但由于班主任工作繁杂,存在厌烦情绪,工作不够深入细致;有部分科任教师认为育人与己无关,最多上课的时候说一说、管一管,课间活动对学生行为视而不见,漠不关心。因此,普通存在教而不管、管而不督、督而不实的现象养成教育难见成效。针对现状,首先要研究制定具体、操作性强的卫生、学生行为规范制度,并利用班队会认真组织学习,让学生明确前,哪些不能做、哪些能做、怎么做,然后督导行为抓落实。

1.各科教师要跟班紧,尤其是班主任。课前当班教师应提3~5分钟到班候课,参与学生课间活动,提醒学生进行课前准备,督导学生课间行为。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影响学生,潜移默化。

2.各班组成课间活动小组若干个,小组同学一起活动。每组培养1~2名骨干,带动和影响学生。做到互相监督,相互帮助,改正不良行为习惯。

3.学校各区域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对不规范的行为予以纠正、批评,并按制度公正评分,计入班级评估总分,促进班主任工作管理落实。

4.活动育人,自我体验。学校有计划地开展节日教育和纪念日教育活动。将各种要求置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自我体验,自觉形成规范。如植树节,参与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林的行为。“三八”感恩母亲教育活动;敬老节到福利院为孤寡老人洗衣、扫地、铺床、梳头、表演节目,形成尊老的好习惯等。通过一系列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规范孩子行为,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5.各班每天放学前用10分钟时间,进行小结,表彰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典型引路。

6.杜绝5+2=0的情况出现。学生在校受了五天的教育,好不容易形成了一点好行为习惯。回到家里,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教一宠又回到了原点。为了克服这一现象,教师应勤走访,每家每期至少一次以上家访,不漏一个学生家庭,重点学生要多次“回头望”。把学生的表现、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等信息传达给家长,同时收集学生在家的表现及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和要求,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模式。

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程,应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每天每时,随处随地,看到不到之处都要说、管、导。这就需要学校各部门全方位配合,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广大教师只有树立教书育人的正确观点,高度负责,充满激情,不计名利,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养成教育方能有成效。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教育管理者,笔者对此类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并付诸于行动,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冬去春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子,以致两鬓斑白。然而,教师是蜡烛,是春蚕,要根据教育现状,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

课改短消息

重庆各中小学推行个性化假期学习;严禁暑期补课

重庆各中小学暑期推行“我的作业我做主”个性化假期学习计划,动员和组织学生走进军营、走进社区、走进工厂、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同时严禁学校组织学生假期补课,不得将校舍租给社会机构办学,也不准在职老师假期兼职补课。

重庆市教委要求,中小学校要合理布置学生假期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其他年级可根据学生实际布置适量作业,不能只布置传统的书面作业,提倡布置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活动类、实践类、探究类作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据了解,暑假期间各中小学图书馆、阅览室等资源将定期向学生免费开放,为学生假期读书提供指导和服务。同时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加强与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等公共教育场所以及文艺团体、专业运动队、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假期活动项目,满足学生假期多样化校外活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