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养成教育探讨(5篇)

中职学生养成教育探讨(5篇)

第一篇:中职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初探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简单重复、缺乏创新的教书匠,而是要言传身教,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情感受到激励,形成独立的人格及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职学生一般在15~19岁,正值青春期,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紧张、课业负担加重的情形下,他们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在中职生心理现象研究滞后的背景下,学校、教师对他们缺乏关心、疏于监管,使他们的心理问题频发。因此,有效开展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有效地实施养成教育,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了解其根源,剖析其原因,从而探索出开展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中职生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原因。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在初中阶段“考分至上”的评价尺度上,他们倍受老师、同学的冷落、排斥,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导致他们逆反心理加剧,缺少学习兴趣,缺乏进取意识,进而丧失学习信心,自暴自弃。而教师唯我独尊,忽视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对学生缺乏关爱,动辄挖苦讽刺,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

2.社会原因。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一方面,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造就部分人对财富执着的狂热,很多人变得急功近利,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视了本质内涵,吃快餐、看“精简版”、报速成班的“快餐文化”的背后,折身出人们对名利的追逐。学生受此影响,导致养成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人们极力追逐名利,拜金主义盛行,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辨别能力差,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甚至坏人的教唆往往会丧失判断力,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家庭原因。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穿名牌、比消费,他们不体贴父母的辛苦,不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而部分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在与上述同学交往中易被冷落、孤立,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

二、中职生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1.常态教育与阶段教育两手抓。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始于新生入学,终于毕业分配。学校要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规范,从学工处、团委、班主任、教师构建完整的德育网络,实行齐抓共管,做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校还要建立一系列的常规考核制度,通过值周领导、学工处、学生会等部门的检查记载进行量化考核评比,实行当天公布、当周小结、当月评比,与班主任的绩效考核挂钩,与学生的学期评价挂钩,并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的依据。除常态教育外,学校还要积极开展阶段性教育,针对不同的年级开展不同形式的养成教育,如一年级开展尊师守纪、文明礼仪、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二年级学生要进行规范纪律、言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监控、自我教育的能力。三年级学生要做好职业道德教育,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而做好各种准备。如在文明礼仪教育中,要通过教师引领、学生示范,营造健康向上的教学氛围,以教师的仪表、教态、语言熏陶学生,以学生的不甘落后、文明守时、认真听讲的楷模形象感染学生,通过看奥运礼仪训练录像、国际礼仪学习教程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让学生学会领带打法、丝巾结法,并教会女生学会简单的化妆等,定期引导学生做好学校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

2.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学校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学校要利用好黑板报、走廊、餐厅、寝室、文化长廊等阵地,通过张贴名人名言和温馨提示,让每一句话语暖心,让每一根花草长情。如今,“禁止”、“不准”等己不合时宜,叫人难以接受,不妨将不得插队改成“像绅士一样礼让,如淑女一般文静”,将不浪费粮食改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维艰”,避免学生踩踏草坪写成“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不浪费自来水写成“别让水龙头白白流泪”。亲切友善的提示语避免让人产生排斥、逆反心理,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自己设计、策划、布置教室与宿舍,让教室成为愉悦身心的学习场所,让宿舍成为修身养性的休息场所,让班级文化彰显特色,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新课程呼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教育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生活的帮助者,要关心爱护学生,当学生犯错时,我们不能“恨铁不成钢”,粗暴对待,以训斥、讽刺、挖苦惩罚了事。“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信任和理解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才能让学生受到激励,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而努力。教师要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包容的心去拥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有了尊重、有了理解,我们才不至于对学生的犯错而发火,不至于对他们的辩解而发怒,不至于对他们的无知而生气,才能让他们敞开心扉,与老师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由于中职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成绩不太理想,他们长期承受着学校、家庭的压力,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教师不及时地予以调适,往往导致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换种思维、换种眼光去审视学生,抓住他们的优点及时地予以表扬,让他们重拾久违的自信,焕发新的活力,从而改掉懒散的坏毛病,形成良好的习惯。

4.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职生存在抽烟、、泡网、酗酒等许多不良现象,伤透老师、家长的脑筋。据调查显示,学生产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很大程度源于无聊,学校需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自觉抵御不良诱惑。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篮球、播音、演讲、舞蹈、合唱等课外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服务活动,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帮助有关部门信息录入,电子专业的学生到周边社区帮人修小家电;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考察和专业调研,如让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参观高星级酒店,服装专业进社区进行专业调研;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带薪实习,让电子专业、机械专业的学生到有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职业教育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培养,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塑造,要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让学生情操得到陶冶,灵魂得以净化,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第二篇:浅议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

【摘要】针对中职学生中表现出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结合多年从事中职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从分析养成教育的内涵入手,探究对中职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的营造。

【关键词】中职学生;养成教育;途径;环境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综合素质不高,其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既给中职学校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带来了相当的难度,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中职学校实现要培养和造就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就要从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抓起。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

养成教育是指围绕培养目标,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通过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等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最终使受教育者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应该说,养成教育实质上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学生的各项素质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要通过反复实践才能养成的。孔子称其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善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青少年时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要阶段,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些话告诉我们:“学生的行为习惯良好与否将影响甚至决定孩子的一生的发展”。因此,养成教育可以说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基础,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与客观要求。

二、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学生日常行为能否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尤其是对于刚从初中教育进入中职的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这一要求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如何找准切入点,以规范促成养成呢?

⑴、必须从日常行为或者说“一日行为规范”入手。如编撰一套较为全面而适合本校的中职学生管理规范总汇的《学生手册》,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出明晰、严格的要求。新生入学时人手一本,让学生清楚在校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能做什么,从而为学生尽快适应中职生活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⑵、应突出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及时性。结合中职学生现状和教育原则,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文明寝室达标”、“文明班风建设竞赛”等活动,对先进集体和优秀学生先进事迹予以及时地表彰;对违纪行为及时地批评与教育,特别要注意“举一反三”,以提高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质量,促成学生思想的“内化”,使其从“要我这么做”,到“我要这么做”,从而强化对行为规范的养成,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发展。

2、应高度重视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养成教育。人的学习能力及其他素质的提高,不外乎智商和情商的共同作用。它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在智商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成功的概率往往更青睐那些非智力因素,青睐那些勤奋努力的人。

⑴、养成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心理学是认识学生心理的工具,是进入学生心理世界的钥匙。养成教育要有实效,需要遵循心理学原则。这就要求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定具有健全的心理。许多我们认为品质低劣的所谓“双差生”,问题可能就出在心理健康上,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往往表现为行为习惯不好。因此,养成教育一定要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⑵、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客观条件,积极开展多种专题活动,充分调动发挥有艺术专长老师的特长资源,组建成立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兴趣活动小组和社团。通过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信念,动机意志等,不断增强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自信的意识,既能营造出积极健康的校风,又可让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培养其人文素质。

3、学生是否会学习与生活,可以说是检验其这一方面养成教育成败的一个观察口。因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自然是养成教育的主要任务。

⑴、应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作业、学会考试。譬如图书馆可以向相关专业学生推荐一些学习书目,学习重点、要点和学习方法;实训课指导老师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

⑵、着重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爱护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等社会公德的内涵,遵循道德教育“知行统一”原则,创新一些活动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道理,在活动中感悟人生,在活动中收获良好的习惯。

三、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

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是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必不可少的土壤。应坚持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方针,在全校教职工中推行学生养成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管理模式,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如在教学检查中,把教师是否在教案和课堂教学中结合了专业特点渗透德育内容,是否做到为人师表,作为考核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育人方面,可以在行管人员中逐步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度”,把行管人员与“后进”学生“派对”,实行一对一辅导帮助教育。在服务育人方面,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服务质量,通过他们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环境育人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让学生可随处可见名人名言、警示格言;让在学生餐厅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抬头可见。通过学生的视觉,对其身心健康都会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于养成学生文明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以上为本人对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一点浅见。因为中职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乃至学校的工作的复杂多样性,不能简单的类化处理,故以上几个方面的概括,不可能涵盖“养成教育”的全部内容。至多只能算是一家之言。笔者想说明的一点是: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结蒂,所有工作理应“形散神不散”,“神”应归结到“养成”。养成教育事关学生一生的幸福与快乐,再往大处讲,它事关国家的未来,因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与实践。

第三篇:中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探究

【摘要】针对目前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质,讨论在中职教育中,重视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强化规范,常抓不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等加强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90后的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其思想现状具体表现为:厌学心理严重,由于中职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入学后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无心继续求学自控能力差,烦躁、易冲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往往因一时控制不了自己而做出一些鲁莽、无知甚至违法的事;对就业信心不足,不少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疑问和困惑,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道德素质的现象,常常会出现一些异乎常人的举动,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在教会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中职学生日常行为问题表现

当前,中职学生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而且在行为习惯、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基本是中考落榜生或者在初中义务段辍学者,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由于一直得不到肯定和认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自暴自弃的学生非常普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放纵自我.以实用主义为价值观,自私自利,集体荣誉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淡漠,组织纪律观念、团队精神不强,对父母依赖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不愿意接受长辈和教师的劝导。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具体表现在:一是卫生习惯差。留长发、怪发、染发、烫发;留长指甲、染指甲;衣着不整、戴首饰、穿奇装异服、不会洗衣被;随地吐痰、乱丢乱扔、不爱护公物、乱涂乱画、不愿做清洁、不注意卫生保洁。二是文明习惯差。说脏话、骂人、打架、谈恋爱、酗酒、吸烟、偷窃、顶撞老师,上网成癖。三是学习习惯差。厌学、逃课、旷课、上课睡觉、讲话、玩手机、发短信、听MP3、看MP4、抄袭或不做作业、考试作弊。

2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

中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原因比较复杂。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受两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即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人内部因素。

2.1外部环境因素。

2.1.1家庭教育失当:针对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家庭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娇惯: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孩子从小养成任性、贪欲、自私等坏习惯。②放任:家长只顾自己赚钱,不管孩子的教育。③家庭教育功能不全:许多学生家长要么大包大揽,导致孩子自理能力低下;要么遇事大发雷霆,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使孩子顿生逆反心理。④家庭成员的不良习惯:有些家长自身素质低,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影响。⑤家庭环境:有些夫妻离异后双方不管孩子,或夫妻双方都在外打工,孩子常年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致使孩子疏于管教,经常逃课甚至流落于街头或沉溺于网吧。

2.1.2学校教育的不当与失误:学校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也是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间接诱因。具体有:①对学生缺乏爱心: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挖苦、讽刺,甚至变相体罚,因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②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重智育轻德育,对成绩差的学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③教师本身缺乏身教:部分教师自身缺乏修养,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2.1.3社会环境的影响:初高中阶段学生的认识和情感有了快速的发展,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形成新观念,但同时又缺乏知识经验,社会阅历肤浅,极易受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具有强烈的交友心理,但又交友不慎,出现“落后群体”积聚交友的现象,各自的不良习气相互感染。

2.2学生自身因素。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受其认知及心理支配,这是不良行为形成的内部诱因。进入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方向发展,成人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加强。行为不良学生经常会觉得家长、老师不理解他们,较多地受到指责、批评,对老师的教育容易出现怀疑、刻意回避、反感甚至在行为上背离,形成逆反、疑惧心理。受这样心理支配,行为不良学生往往不能认识正确的自我,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使自我价值同社会价值尖锐地对立起来,往往容易出现各种不良行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他们在中小学期间养成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要解决上述难题,就必须从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抓起。

3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质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英国小说家萨克雷有一句名言:“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我认为,养成教育就是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日常行为习惯训练为契人点,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虽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中职教育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包含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的内容。养成教育就是人的道德品质这一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这一外在表象的统一。

4养成教育的实施

4.1重视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受教育者不是靠外在的力量而是靠内在的力量,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个人的需要,主动地调适、充实和丰富自己时,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激励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自身潜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发展。中职学生一般处在十五六岁至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在教育学上被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一个阶段。由于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比较弱,自律能力不够强,如何引导他们完成并不轻松的学习任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话题。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采用以激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善于及时发现、总结其优点,使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观点。可以制定激励制度,实施激励评价。举办技能竞赛、学习竞赛,采用鼓励谈心,甚至采用恰到好处的批评处罚等激将法等,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其潜能。有计划地请一些往届的优秀毕业生回学校作报告.讲述其亲身经历,破解职场迷局。用学生身边的成材事例,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未来,让他们看到这些榜样离自己是如此之近,能使学生更有真实感、亲切感,更容易受到激励,让他们既看到困难又看到希望。教师通过激励,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重新做好人生规划,重新点燃他们人生的激情。

4.2强化规范,常抓不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加强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学习,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讲究文明、注重仪表、注重卫生、注意安全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中生行为规范和一日常规。让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在学生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既不能大刀阔斧,又不能快刀斩乱麻。在日常教育中,要有耐心,看到学生逐步成长的动态过程,同时加强监督,注意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反复性,对好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及早批评、制止或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注重信息反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4.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他们心理渐趋成熟,追求人格独立,在人生目标、价值追求、处事原则和态度等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思维。虽然在思想和生活上对家庭既有一定的依赖性,又强烈地希望能够摆脱家长的束缚,独立、自由地学习生活,而有些家长则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和需求,或者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时髦,不懂关心他人,缺乏感恩意识,自理能力差的众多不良行为习惯。或者认为孩子没考上高中成材已没有可能,对孩子丧失信心,动辄挖苦羞辱,冷嘲热讽,对孩子的成长、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无形中使学生有了被遗弃的感觉,自我放纵,我行我素,对自己、家庭和社会丧失了责任感。因此,作为中职教育者,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经常性地开展家访活动,或通过电话与家长探讨交流,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的各项措施和对学生的要求.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全力配合好学校搞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对中职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中职教育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我们的爱心,从一点一滴抓起。让教育不断贴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一次次地有所感悟、有所成长.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长期的坚持,为学生明天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篇: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分析

[摘要]:中职教育教育对象中的大多数在品德和行为习惯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在校期间除了接受基础教育的同时,尤其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其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行为养成教育对搞好学生管理工作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中职学生中表现出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从分析养成教育的内涵入手,探究对中职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的营造。

[关键词]: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中职学生思想行为现状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其思想现状具体表现为:厌学心理严重,由于中职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入学后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无心继续求学白控能力差,烦躁、易冲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往往因一时控制不了自己而做出一些鲁莽、无知甚至违法的事;对就业信心不足,不少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疑问和困惑。因此中职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在接受基础教育时,他们是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道德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如何把这些弱势群体努力培育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显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良好行为养成教育,对于学校、班级搞好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学校养成教育的主要内涵

养成教育是通过素质教育的途径实现对学生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的向度意识、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不断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说来,对中职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纪律行为的养成。学校要有效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活动,要保证各种教育手段的正常实施并产生应有效应,必须以纪律作保障。(2)基本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职学生的主要缺失,往往表现在道德修养的缺乏,其后果会对学校管理造成根本性的损坏,对学校形象造成较大的损坏。(3)理想目标方面的补给教育。理想目标是每个社会成员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源泉,更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重要支撑。(4)学习品质尤其是意志品质方面的养成教育。中职学生要熟练掌握一门乃至多门技术技能,这需要有勤奋刻苦,勤学好问,重视基础,勤于积累等方面的学习品质和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5)良好职业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即养成爱岗敬业、诚信奉献、协作互助、忠于职守、遵规守纪等方面的综合职业道德素质。

中职学校学生在中学阶段成绩处于中等或中下等,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鼓励,往往情绪低落,灰心丧气,自暴自弃,甚至沾染某些恶习。这给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极大阻力,因此急需加强养成教育。中职教育的本质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技术行为习惯,为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成为合格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胜任的岗位生产技术,而且需要能够适应企业和谐发展的思想素质、个人品质和道德行为规范。这才能够真正实现在就业择业创业过程中进得去,留得住,叫得响。而这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养成教育是一个以“培养目标”为目标,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的实施,综合思想教育的滋润补给,有内容、有层次的推进过程。

三、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鼓励学生确立理想,明确目标,构筑学生养成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撑

孔子曰:“人不可无弘志,人无志不立”。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理想目标教育尚是空白。因而导致学生思想茫然,浑浑噩噩,学无劲头,学无所获,甚至中途辍学。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开展内容充实的目标理想教育,如请成功创业的往届毕业生来学校举办“创业经验座谈会”,利用演讲训练营开展“我的理想”等主题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措施,使我校学生重新明确目标,树立远大理想,人人构筑起思想灵魂的支撑。

2、唤醒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意识,培养学生强烈社会责任感

为避免中职学生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我们通过浓厚学校文化氛围的创设,开展感恩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活动,使树立自尊、自爱、自强意识,培养自信乐观、昂扬向上的积极心态,鼓励学生要珍惜职业学校的崭新机遇,取得比普高学生更大的成绩和成功。

3、建章立制,严明纪律,使学校的养成教育规范化、长期化

中职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学习品质、职业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的经验是:好的班风至少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形成;良好校风至少需要有一年的时间。因此,在养成教育方面一定要建章立制,形成规矩,形成制度,长抓不懈。如我们学校在新生开学典礼大会上就贯彻《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五条禁令》等。

4、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能仅仅靠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更应该积极开展一些有益活动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细心组织策划学校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培养学生创新与审美能力,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

5、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的行为往往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而且教师行动要比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行为是正确的,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品德的发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是规范的、科学的。能成为学生在人生当中的一个。因此,教师必须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对中职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中职教育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我们的爱心,从一点一滴抓起。让教育不断贴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一次次地有所感悟、有所成长.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长期的坚持,为学生明天的发展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奠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长期的坚持,学生的良好行为养成教育一定会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卢政权.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3).

[3]范德华.中职生思想教育读本[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4]俞龙辉.新时期职校德育内容的提升.职教论坛,2001,(10).

第五篇: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生日常表现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中职学生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生;养成教育;有效途径

一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的在校生大部分学生是经过各中学筛选下来的文化基础较差,有的是走入社会多年的社会青年,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处于从少年向成年转化的过渡时期,由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和中学应试教育方面的缺陷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缺乏基本良好的行为习惯,暴露出与基本素质方面的许多差距。如道德意识不强,缺少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社会实践和艰苦奋斗意志的磨炼,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化的适应能力差等。中职学校的育人工作,既要突出中职教育总体培养目标,又要密切联系现实学生队伍构成状况,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塑造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各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素质,最终使人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可见,养成教育其实质是一种素质教育,它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学校教育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教育的基础部分,更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指标。

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全面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强化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取得全面丰收,使学校真正成为了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健康成长的摇篮,特色显著的素质教育园地。

三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

1.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正面灌输德育理论教育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科的教育质量

深化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德育课教师积极参加中澳学生体验式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教师作为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顾问或指导者,承担着指导学生对各种道德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比较的责任。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在自我体验、自我思考、自我探求、自我顿悟中找到自我尊严和自我价值。

2.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

我校在体验教育中坚持实践育人的原则,一方面,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另一方面,开展适合学生特点,为大家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各项德育活动:如开展成年人宣誓仪式;开展艺术节、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利用每年的重大节日、纪念日和时事热点等,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在道德观念和价值认识上呈现多元性,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中职生在思想、行为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许多中职生并未确立有完整的目标,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唤醒职校生努力成才,以“成功者”心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主体意识,用德育拓展、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并促使其全面发展,已成为我们必须确立主体性德育观的客观实际要求。

第一,与家长的联系沟通。采用电话交流的形式不定期地与家长沟通,做到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情况,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掌握他们的第一手资料。我校还通过给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讲究教育方法,较好地使学校、家庭教育同步,巩固和提高教育效果。

第二,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与社会各部门的联系,如请公安、司法部门的人员到校对学生做宣传教育工作,定期为学生上安全教育课、法制教育课,开展警示教育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教育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为改善学校周边的环境,可督请有关部门进行整顿,给学生创造一个纯净的空间,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总之,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应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体系,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自主、和谐的发展。

四结束语

中职生作为学习能力的弱势群体,学校和社会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养成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做人,使他们在养成教育中提升适应社会和生存竞争的能力,这就要求每一位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要寻找最适合的教育和最适合的管理,用爱心,从一点一滴抓起,让教育不断贴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雷世平、姜群英.试论中专生养成教育[J].职教通讯,200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