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研究

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在许多行业及领域备受青睐,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在教育领域,也逐渐改变着学校的教育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这种前所未有的改变,是教育教学的革命性变革。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刻领悟信息技术对思政课教学产生的影响,理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并积极探索二者深度融合的具体策略,以期使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从整体上得以提升,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教学改革

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和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简称“思政课”),思政课覆盖面广,是面向全校学生的核心课程和关键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资源共享的便利,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索。

1信息技术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

1.1教学时空的变化

首先,拓展了教学空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所指出:“教育的最终目标会改变,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终生受到教育[2]。”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同地方的学校、不同学校的学生,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互通有无,合作学习。其次,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随时随地交流学习,接受在线教育,改变了传统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地点,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符合目前“00后”学生的学习心态,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极大提升。

1.2教学形式的变化

信息技术的动态特征,使思政课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得到明显提升。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可根据学生学习需要使教学信息更丰富多彩,例如VR虚拟现实技术利用,通过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利用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学生沉浸到教学环境中。但必须明确,虚拟课堂引入,不是完全替代传统教学,而是对传统教学有效补充,二者优势互补,整体提升教学效果。这种混合式教学方式也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所提倡的。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必须选择适宜于信息化教学的教学内容。

1.3教学内容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网络空间包含超大容量的知识信息内容和最新的知识信息内容,学生可以根据所需通过手机、电脑轻松获取。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多种多样的思政教学资源包,如相关视频资源、专题学习网站、网络辅助教学课程等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这就使得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还可以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软件,使学生轻松的获取知识和信息。

2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2.1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需要

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与否,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必须依赖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而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是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途径之一。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不但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手段,而且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思政课教学逐渐向学生喜欢的开放式、情景式、启发式转变,而以上教学方法备受学生喜爱。学生认为的枯燥的理论知识“活”了,思政课的吸引力提升了,解决学生不愿学、不想学的问题。

2.2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

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是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双向互动,所以,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利用信息技术,可有效地将教育客体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增强。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渠道增多,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各种新媒体、教学平台,如智慧树、超星尔雅、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等平台丰富的知识资源使教育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延伸和拓展,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3增强思政课课堂活力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等特征,能够增强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活力,让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焕发新活力、呈现新气象、注入新动力。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即时交互”性,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充分获取知识,并将获取的知识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头脑风暴。当然,这需要教师提前进行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学生需课下利用网络等资源查阅资料,为更好完成此目标,教师需要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

2.4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需要

师生关系是学校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居高临下权威式的教学姿态。思政课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构建了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传统师生关系被打破,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信息方面的双向交流。同时信息技术融入,教师和学生可利用课下时间通过线上进行交流,这样实时沟通使教师能够随时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有效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提升了教学效果。

3推进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的策略

3.1变革课堂教学结构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是课堂教学结构中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而且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的过程中,不应该是抽象的、空洞的,具体要改变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为:教师进行角色转变,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从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内化的主体,从而转变之前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学内容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专题网站、资源库、案例库、光盘等相配合,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一本教材满堂灌的情况。

3.2加强学生的深度参与

“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思政课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关键因素[3]。”2021年中国共产党是建党100周年,笔者所在的学校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虚拟仿真实验室助力党史学习教育。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带进实验室,以3D模式体验遵义会议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VR沉浸式教学平台和抗日战争纪念馆等交互式教学平台,借助现代科技力量,使同学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漫游于各个红色纪念馆和博物馆之间,通过“VR”技术穿越时间和空间,身临其境地聆听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和360°全方位观览,重温建党之路,见证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深切感受信仰的力量,学习革命先烈为救亡图存而不畏牺牲的伟大品格。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弥补了单纯理论讲授存在的枯燥抽象等不足,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鲜活、更易入脑入心。

3.3掌握好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间的尺度

必须注意,在思政课教学中,信息技术始终应从属于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用心的教学设计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教师的地位始终是主动的,信息技术始终是服务于教师合理的教学理念和策略,运用信息技术是让教师的教学策略和设计更加完美,并有效实现。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思政课如果只是过多地关注平台或者注重技术的使用,就违背了改革的初衷,比如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课堂中流于形式的图片、视频、教学软件的播放和使用,学生会出现厌烦情绪或审美疲劳。因此,教师要拿捏好“度”,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合理的规划,合理分配线上线下时间,课堂上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3.4提升教师队伍信息素养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理论素养,还要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4]。开展“信息技术+思政课”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教师需要具备新技术可操作的能力。所以,必须提高教师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首先必须对思政课教师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其次要更加注重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大规模的团队运作打造优质的教学精品,鼓励先进,支持上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完善;最后,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政课集体备课。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王忠政.信息技术与地方高校本科教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3]赵庆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异化及其超越[J].学术论坛,2018(5):162-167.

[4]叶三俊,管新华.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研究综述[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1):63-65.

作者:王晓霞 单位:商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