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一、创造创新思维的环境

具体到信息技术学科而言,如何为孩子在实际教学中创造创新思维的环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不轻易抹杀学生的“奇思妙想”,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有人能够想象二十年前的“机器猫”中很多看来非常“匪夷所思”的幻想,二十年后居然成为现实呢?这些幻想对于当时的孩子而言就是“胡思乱想”,可是,正是有了这些“奇思妙想”,才有了今天的“个体飞行器”“自动取款机”等的发明,要知道,发明本质就是“灵光一闪”而发生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学生的想法”,要估计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不要被已有的事务束缚自己的想法,要鼓励他们为自己的“奇思妙想”付出行动,或者,第二个霍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二)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我们所说的“奇思妙想”其实都具有内在的逻辑性。众所周知的科幻小说大家“凡尔纳”,在其一生所著的科幻作品中,一些在后世才出现的,如“潜水艇、直升机、霓虹灯、电视机、雷达”等,在他们被发明之前,都已经在凡尔纳的科幻作品中一一呈现,这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想象的逻辑性的必然存在。所以,对于学生想象力,教师要善于呵护与培养,要将学生的想象力给振奋起来,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改善他们的思维环境,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帮忙他们实现认知能力的改变和突破。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谓创新性思维其实就是创造的根本与基石,是人类进步的核心所在。所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注定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之所在。那么具体到信息技术课程上来看,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能做到“主动学习”的人群只占到主体的少部分,只有真正激发了兴趣,才能将大多数人的“被动”变成“主动”。兴趣是人类在求知路上的“兴奋剂”,他们是人们发明创造的原动力,也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假设一个人对某个事物“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么请问:他会对这个事物的来龙去脉,甚至未来的发展与改变,有任何研究的欲望吗?现代科学家已经证实,学习过程中最活跃的分布就是认识的兴趣,兴趣是以好奇心为发端,以求知欲为铺垫,以实际行动为翅膀的一种精神状态。很多研究都是枯燥无味的,只有兴趣为伴,才能将“苦”化“甜”,才会从一而终地去研究,并最终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二)要让学生善于主动思考

创造不是凭空而就的,这事需要一个过程培养的,要让学生乐于思,勤于思,到最后的自发的主动思考,这样的“思”才能有所得。我们常说的灵光一闪,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突发奇想”,其本质是长期思索的一种积累,当这种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在某种契机的带领下产生出灵感的火花,从而实现思维的“飞跃”。作为教师,要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呢?其实在很多学科中我们已经发现,答案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或许你就有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另外一方面,要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意识。两者结合,我们可以发现,思维之花必定会结出果实。

(三)要让学生学会克服障碍

这里的障碍,在思维意识中指的是思维定式与意义障碍。人为的习惯与认知的惯性往往会成为人类思维发展的绊脚石,虽然这种绊脚石在某些时候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但是一味的依赖这种惯性,最后往往是负面影响居多。那么如果有效的突破这种思维定式,积极开展正面的思维活动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善学习,不要沉迷于旧知识中。其次,要善于自我批判。最后,要不断突破固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作者:周枫 单位: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梅园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