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分析(6篇)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分析(6篇)

第一篇:微课程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微课程的内涵

微课程简单说就是微型课程,属于一种在线教学软件。是一种专门针对培训、教学等活动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习者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要求,为学习者提供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在线教学服务。微课程是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主要依托于现代网络信息通讯技术,实现课程信息的传输与呈现。其由文字、音乐、视频这三大部分组成,适当的时候也会增加一些旁白解说,微课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动听的音乐、唯美的画面,以及形象直观的视频演示,为学习者带来视觉上的震撼,进而产生自觉学习兴趣,投入到对知识、理论的分析与探究中。随着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必将成为一大主流,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关键作用。

2微课程的特征分析

2.1精准短小

微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短,但是其中蕴含的意义以及所传达的教学内容却是无限的。微课程素有“5分钟一次学习,300秒一次思考的说法”也就是说用最短小却精致的课程片段来打动学生,让学生最高效地收获知识。

2.2主题鲜明

正是因为微课程短小精悍的特点,才使得其必须直奔主题,通常形成了一课对应一主题的模式,从一个小的切入点,利用小练习、小事件来揭示更深的道理,启迪学生,激发学生。

2.3依托于信息系统

微课本身就是在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运行必然需要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一般以微信、微博、QQ等形式来呈现给学生,抓住了学生课后的业余爱好,学生能够利用短暂的时间获取知识,有全新的收获。

2.4富于趣味性

微课程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向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灵活生动的图片、视频、影像等等,让学生收获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形象感受,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自觉投入精力去摸索学习。

2.5方便灵活

由于微课程是依托于网络平台建立起来的授课模式,能够凭借微博、微信、QQ等网络平台工具加以传输,这样就为学习者带来了充分的便利,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条件下,学习者都能随时获得微课程课件,从而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需求等作出适当的取舍。基于其方便灵活的特点,微课受到了广大学习的欢迎。

3微课程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尚未讨论如何将微课程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前,有必要先分析一下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与普通的文化课不同,信息技术课程是依托于信息技术理论以及计算机系统的课程,它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但又注重实践操作。正是基于信息技术课程这样的特点,才使其更加适合微课程教学法。

3.1微课课件的制作

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的关键是如何制作课件,所制作的课件的质量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影响到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必须对课件制作做出科学规划,可以围绕一个章节、一个知识项目,将其内部知识点进行划分,每个知识点对应一个微课片段,将这些知识点微课片段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视频片段来学习并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巧,从而改变传统的课堂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增添全新的乐趣。例如:在学习“Flash动画”这一章节时,为了能够深层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围绕“旭日东升”这一主题来制作一个Flash动画视频,用屏幕录像软件将“旭日东升”的制作过程全盘录下来,形成视频资料,并附上旁白讲解,提供操作说明,学生只需要打开手机或电脑,搜到这个微课视频,就能够全盘掌握Flash动画的制作过程,为了学生提供了学习便利,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3.2转换角色,学生成主角

传统的教学课堂多数以教师为核心,教师是整堂课的规划者、引导者,负责整个学期、整个课时以及整堂课的安排、规划与设计。从传统意义上来看,课件设计表面看来和学生无关联,事实上,学生作为课堂的一份子,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并分享教师的一部分工作,例如:参与制作微课课件,进行微课课件演讲,同他人分享自己的微课件等等,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微课制作的过程,不仅能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因为首先,对于学生来说,微课制作是一门新奇的事物,微课制作满足了现代学生对微博、QQ、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热情。其次,学生制作微课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某几个知识点的深层次剖析与呈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涉及到学生的思考与思维过程,无疑加深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印象,有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PPT”幻灯片制作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创造一个关于幻灯片制作的微课视频,要求每一个微课视频中必须涵盖关于“PPT制作”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可以自行选择微课形式,课堂上每人5~10分钟的时间展示自己的微课,教师和学生对学生的微课做出评价,主要评价点为:微课中知识点是否丰富,单个知识点的讲解是否清晰,微课形式是否新颖等等。学生对这一新奇又富于挑战的任务都倍感好奇,进而积极主动的操作起来,一些学生带着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也开始投入到微课制作当中。课上,学生们也展示出了自己的微课作品,集中展现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大胆的创新能力,一些学生采用视频录像,向大众展示了幻灯片制作中“背景设置”、“图片或艺术字插入”等知识点,视频中清晰地展示出了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步骤,并附上了自己的诠释与讲解,俨然转变了角色,变成了一名教师;另一些学生则巧妙地利用PPT课件的形式来讲解PPT的制作过程,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向全体学生形象地展示了不同的操作流程,激起了全体学生的注意,课堂气氛也一片欢腾。

3.3科学规划、合理运用

微课程只有被科学合理地运用于教学课堂,才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通常情况下,可以形成三大类型的微课备用文件,对这些备用文件我们称为“备用包”。每一类都针对于不同的教学目标,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备用包一取名为“预习包”通常针对于上节课内容或者学过知识的复习,通常用在课堂的热身环节,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都相对有限,为他们准备一个预习备用包是十分必要的,其中充满了旧知识微课件,为每天课前的回顾热身做好准备,唤起学生的记忆,进而为其下一科目的学习做好准备。例如:在正式进入关于Word软件的学习前,教师应该准备一个关于“复制、粘贴”等知识内容的微课预习包,让学生掌握并了解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备用包二取名为“百宝箱”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视知识为珍宝,带着一份热情和好奇心投入到对新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百宝箱中重点设置了关于一些难点环节知识的微课讲解,其中包括形象的视频演练、细致的文字说明、清晰的指导分析等等,这些微课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细致、全面的指导和讲解,从而引导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知识。例如:MicrosoftOffice办公软件教学板块中,每一类办公软件都有自身的学习难点,可以将这些难点、操作复杂的知识点整理成微课件,如:Word中如何添加批注、如何设置页眉、页脚,PowerPoint中如何设置超级链接,Excel表格内如何进行分组筛选等等,将这些难点统一整理成微课件,放在备用百宝箱中,供学生随时观看。备用包三取名为“提升包”。这一备用包主要面向一些基础好、成绩优异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知识训练、能力培养的机会,其中一些拓展性训练课件,能够使他们接受到更深层次的训练,从而在夯实他们专业基础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他们的能力。例如:当课堂上教师已经全面讲解并介绍了“旭日东升”的Flash动画制作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延伸主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可以以此为基础设置“盛开的花朵”、“樱桃红了”等类似主题的Flash动画设计,让学生自行学习或者练习这些课件,对应提供微课指导,以此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等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3.4课后辅助,灵活运用

因为微课具有短小精悍、方便灵活等特点,这就使得微课程的运用也十分机动灵活,微课不应局限于课内课堂,也应该延伸到课后、课外,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课外很少能有精力和和时间再次投入到信息技术科目的学习中,课后围绕他们最多的便是手机、微信和QQ,然而,微课与众不同的特点便是,它能够以这些现代化的技术平台为载体,能够依托微信平台、QQ平台等进行信息传输和展示,这就为中职学生课后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平台、QQ平台等以新颖、独特、又具娱乐效果的方式向学生发送微课预习课件,或课后总结性微课课件,让学生抽出刷微博或微信的时间来浏览这些微课课件,使学生一边娱乐一边学习,最重要的是,这种微课传输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能够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联系起来,为学生的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创造了便利条件。

4结语

微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目前依然处于不断地探索之中,教师要善于积极利用这一教学模式,发挥其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积极作用,促进其支持学习者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推动其未来发展,使其成为未来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陈智 单位:福建省屏南职业中专学校

第二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问题

现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主要问题如下。

1.学生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到位

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的学习可有可无,他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计算机,因此认为没必要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从而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升。

2.教师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重视信息技术理论的教学,教师常常一节课都在讲述相关知识点,从而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实践,这就会导致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无法提升。

3.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笔者发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本科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这些学生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经验方面都有所欠缺,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无法进行有效沟通。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结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我们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能让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所以,我们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指导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2.提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因此,我们必须提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定期考察,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

3.重视实验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以上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从而提出以上策略,希望通过以上几个措施能够不断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提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作者:吴学丽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

第三篇:学生课堂参与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增进师生互信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无疑能够起到调动课堂气氛的作用,有助于打消学生学习的惰性,给课堂一份清新的源泉。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青春期学生热爱新事物、热爱交往的特点,师生之间可以不用拘泥于传统的课堂交流方式,可通过一些论坛或聊天工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交流情感。比如:学生可以及时地反馈一些信息给老师,让老师知道自己上课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或是哪些地方很好可以保持。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师生之间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从而有助于师生之间增进情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科目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并运用积极的力量对抗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善于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二、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树立合作意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基本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学习个体,缺乏生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也基本局限于线性的单向交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涌现出了很多新型的学习模式,以网络为基础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加强组内及组间的交流合作。例如:教师在教授电子邮件这一课时,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给每一个组内成员发送一封邮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操作方法,这样学生就在自主学习中完成了对于邮件收发的学习。再如,教师可以运用网站布置学习任务,将一些相关的资料、资源发到网上,让学生们登陆网站浏览题目,并通过分组的形式合作完成。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参与兴趣

学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下才会发生,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立体的展示方式,它可以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例如:在教授“图片处理”这一课时,在课前导入中先给学生欣赏一些老师制作好的精美丽的图片,并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激发出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容易融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又如在教授有关计算机组成的知识时,仅仅通过抽象的概念向学生传递什么是存储器、显卡、CPU等,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但如果老师通过实物展示或PPT来演示这部分内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便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方便学生们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组成,让他们有激情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设置有效的学习任务,培养探究精神

任务驱动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避免学生学习活动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在制定一个学习任务的时候,应当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不能过难,让学生失去信心;也不可以太容易,使学生没有探究的动力,通常要以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为准则。正如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那样,任务要能够促进学生去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水平为宜,这样才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在教学《多媒体作品制作》时,先让学生欣赏课前准备好的一份图文并茂的PPT,看完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PPT中运用了课本中的什么知识,这些知识中哪些是曾经学过的,哪些又是这节课上要去学习的知识,接着分析本节学习任务,让学生掌握重难点在哪,再让学生带着“如何设置导航页”、“如何添加视频和动画”、“如何整体优化”等问题精读教材之后,学生们就能自主完成一份声像并茂并有特殊效果的作品,通过设置这种有效的学习任务,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精神。

五、制定多元的评价机制,促进主动发展

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学生自我认识以及学习动机等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尤其在评价主体方面,应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的积极性。例如: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对自己及同伴的课堂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此外,教师应强化突出形成性评价的功能,注重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即时评价,发挥评价对学的促进和发展作用,多运用赏识和表扬的手段,如对表现好的学生或小组发放虚拟的小红花等等,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积极的自我评价。

六、结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教师应充分结合当代初中生身心特点,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综合运用积极的师生关系、教学情境、学习任务、以及评价机制等方法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构建民主、和谐、开放、融洽的信息技术生态课堂,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与合作发展。

作者:顾小平 单位: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

第四篇:范例设计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信息技术范例设计

1.范例设计要创设趣味性的情境。

范例教学只有融于一定的情境,满足学生一定的需要,才有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将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比如:在讲到“1.2.2网络应用中的安全”时,由《荷马史诗》里特洛伊与希腊战争的传说引入———希腊将领奥德修斯把一批勇士埋伏在一匹巨大的木马内,放在城外后,佯作退兵。特洛伊人把木马作为战利品搬入城中。夜间,木马中的勇士打开城门,攻下了城池。由这个故事让学生思考与网络应用安全相关的问题,引出“计算机病毒”这一知识,并让学生根据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描述病毒的定义及特征。并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如何预防病毒?如何查杀病毒?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又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进而解决现实问题,从而牢固的掌握相关内容。

2.范例设计要结合生活实际。

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把与学生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情)联系起来,从而解决书本上的知识。“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生活化的“开场白”,可以拉近学生同教材间的距离,让学生乐意走近你的课堂。在讲到选修“3.2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中的“数据的传输过程”时,通过课件让学生先来看看邮政系统中信件是如何传送的,人们在写信时,都有个约定,这就是信件的格式和内容。信写好后,必须用信封装好并交给邮局寄发,这样寄信人与邮局之间也要有约定,如信封规定的格式及邮票用量。邮局收到信后,交付给运输部门进行运输,邮局和运输部门之间也有约定,如到站时间、地点和包裹的形式等。在信件的传输过程中,主要涉及三个子系统,即用户子系统、邮局子系统和运输子系统。这三个系统的分工合作使信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传输,网络中的信息传输也是如此,也需要一种规范,将整个过程分为多个步骤,即若干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引出OSI参考模型及其各层的功能。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3.范例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识水平。

教师在进行范例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某教师在一节课中为“插入超链接”这一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范例,他以机器人为素材,预置了大量的独立网页,在主页中安排了页面链接、网站链接、框架链接、书签链接、电子邮件链接等各种插入超链接的练习,可谓是面面俱到。然而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相反在他的另一次教学中只让学生简单地输入几个文字作为链接源,学生很快就能成功地建立了一个页面链接,在学生理解了链接的基本原理后,再作适当扩展,不但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难度大大降低。

二、信息技术范例的运用

1.范例教学帮助实现知识的迁移。

范例教学强调从特殊中获得一般,非常容易引起类比,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在进行Word学习时,提供了一份图文混排的范例《班级电子小报》中所需的素材,让学生模仿做出范例的内容。同时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素材,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后面的学习中又学习到了网页的编辑,Word中的基本功,顺利地迁移到网页的编辑中,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及运用能力。

2.范例教学有助于课堂减负。

范例教学符合建构式教学模式,注重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学习余地,让他们自己去学习、理解和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典型的范例,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这一类问题,然后用学会的方法解决同类的知识,不仅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3.范例教学可以让教学充满情趣。

范例教学过于实用化,会使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而富有情趣的范例设计可以给学生以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作的欲望。例如:《4.3.2制作网页》这一课中,我们只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向学生讲授并演示操作技巧,但学生仍设计不出别致的网页作品出来。在运用了情趣渗透的教学范例以后,没有以开门见山的形式直接向学生讲网页的操作方法,而是由学生给自己的网站起名导入教学,并到网上搜索学生的优秀作品,体会其中的技巧。再组织小组讨论给每个站名评出受欢迎等级,这样的范例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同热情,创意出了:“花火流年”“龟龟家园”“HALO王妃”“梦醒花落”“轻斟浅醉”等,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及成功感,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同心,方可有同感,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范例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作者:王晨 单位:赣榆智贤中学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实践问题与对策

一、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认识上的问题

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学校往往会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副课”之中,校领导很少会重视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评估,也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甚至在中考、高考即将来临的班级中直接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取消,以此为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应对即将到来的重大考试。这就导致学生与老师很容易忽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与教学。

2.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材设置的不合理

信息技术教材大多局限于软件工具的使用与操作步骤的讲解,而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更没有为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只是一味地讲解软件的操作方法,这就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失去了兴趣。比如,初中九年级教材中机器人应用这一内容,初三学生面临升学中考的压力,无法用大量的精力来将这一学课内容落实到位。在信息传递上,信息技术课程中讲授的知识与社会的发展相脱离。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比较快,这就导致课堂教学中的教材往往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学生学到的知识也不能有效地运用于实践中,最终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成为“纸上谈兵”。

3.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专业化不强

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而言,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负责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承担给学校各个部门进行电脑维修、维护网络平台,相关或不相关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等。信息技术教师虽然承担较重的工作任务,但是却普遍得不到相应的工资报酬以及晋升的机会,甚至在某些学校中连评职称都成为问题,这就导致信息技术教师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措施

1.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学校领导应该充分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加大信息技术设备的投资,提升信息技术课程在学生学习中的比重;教师应该重视自身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法、问题探究法等,充分调动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革信息技术教材的呈现方式

首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选取于学生日常生活比较贴合,学生熟悉的事物,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引入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也应该重视各个地区的差异,从本地区的发展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在教材中适当结合本地区的地域特色,将其容纳到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中,大力发展特色化的信息技术教育。其次,在信息技术版式的设计上,应该以一种新颖、灵活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用多种色彩,将课程内容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并在突出主题的基础上,吸引学生的兴趣。

3.加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行政部门。各个中学可以建立专门的信息技术管理中心,并对该部门赋予相应的行政职能。对学校的信息化工作统一地做全局化的管理,协调学校各部门及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共同运作学校信息技术工作,制定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规划与发展目标,参与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采购计划及全流程监督与反馈,为学校信息技术工作把好关。其次,学校每年都应该有信息技术保障专项资金,针对信息技术教师建立奖励机制,对承担正常教学量额外事务的人员给予相适应的报酬,对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职称,从而可以为学校留住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保障信息技术教学的师资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据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重视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从整体上促进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

作者:孟新明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初级中学

第六篇:城乡结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对策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态度方面。

调查发现,有80%的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20%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态度一般。这就说明信息技术课本身存在着吸引学生的魅力,这也有利于我们信息技术课堂的改进。

2.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方面。

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对教学效果感到非常满意、对教学目标理解很清楚;将近一半的学生对教学效果感到不太满意、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太清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很完善,还需要做些调整。

3.学习兴趣方面。

学生的兴趣广泛,但集中在动画的制作方面,因此,在正常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动画制作方面的知识。

4.教学内容方面。

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点都不感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要让学生投入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

5.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

有的学生喜欢教师巡视辅导,解决学生疑难问题;有的学生喜欢同学在上机实验中讨论交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应采用合作小组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这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合作问题,也解决了教师巡视辅导的问题。

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1.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学习。笔者尝试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如图像处理、小报制作和动画制作。笔者所担任的班级每周两节课,每个班级的两节课都分在两个不同的机房上课。在A机房时,我们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在B机房时则学习课本外的知识。经过一学期的课堂实践表明,这不但没有扰乱正常的课堂教学进程,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避免了对书本内容产生厌倦感。

2.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1)信息技术课要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课堂伊始,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就是教师展示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可以是优秀作品的展播、案例的呈现、问题的引入、视频的播放,不管采用何种情境,关键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如何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时,教师既可以向学生展示精美的报刊类作品,又可以别出心裁,向学生展示富有创意的环保平面广告。实践证明,极富创意的平面广告比报刊类的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学生从教师展示作品开始,学习的激情就开始燃烧,这对后续教学起到了极佳的导航作用。

(2)由繁化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首先提出本堂课所要完成的“总任务”,然后把总任务分解成一些更小的“分任务”。通过这样细化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具体内容,并确定解决这些“分任务”的方法。中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把握好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的空间与时间的尺度。

3.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堂上,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或展示自己的机会,但通过“互动性”学习,在小组中,每一个后进的学生都有对问题进行质疑、或是解决问题的机会,而对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又是一个展示自己本领的绝好平台。

4.发挥想象,培养个性。

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当学生具备某一知识系列的操作能力后,笔者经常会设置一些综合的、具有挑战性的创造性任务。当所学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的时候,就要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练方案和自主设计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大显身手,随心所欲地进行设计。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而且对创意好的、角度新颖的作品提供展示的机会,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作者:李文娟 单位:定西市安定区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