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教育论文(共6篇)

新课改下的教育论文(共6篇)

(一)

一、有效教学、课堂环境的基本理念

1、有效教学的文化内涵

有效教学的文化内涵源于教学文化。钟启泉认为,课堂教学总是存在着某种文化,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其本质就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影响。教学文化不是指课堂教学活动本身,而是指影响、决定课堂中师生教与学活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新课改赋予有效教学新的文化内涵。需要转变教学范式,从独白式教学文化转向对话式教学文化(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人与文本、人与自己对话,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与人对话,动态中生成目标),从记忆式教学文化转向思维式教学文化,由接受式教学文化转向感受式教学文化。将教学文化新的理念融入于课堂教学中,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

2、课堂环境的涵义

课堂环境也被称作课堂气氛、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学习环境,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所有感知觉,以及各种课堂情境在心理上形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堂教学活动所涉及的情景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可将其分成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包括课桌排放、教学设备的呈列等;心理环境是指在班级群体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氛围或气候,包括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的课堂氛围、目标结构以及课堂互动等。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活动正常展开的必要条件,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有效性。物理环境是构成课堂环境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温度、适当的光线强度等都是创设良好课堂物理环境的必要条件。座位的摆放形式是最常见的课堂物理环境,合理的座位安排,有利于每位学生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相对于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对课堂环境的影响更大。人的心理是复杂的难以把握的,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几十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幼小心灵。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心理策略,打开课堂教学积极有效的局面。

二、课堂环境中有效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课堂教学的理念、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也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这种课堂环境的重组和优化,大大推进了课改的深入,为教学的有效进行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条件,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1、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气氛沉闷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不只是教学关系上的平等,还应是人格上的平等。新课改实施以来,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逐渐深入。但是,依然存在着师生关系不融洽、不和谐的现象。老师不理解、不尊重学生,甚至打骂学生,相应的学生课上不敢也不愿意主动发言,不积极配合老师,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2、座位编排固定死板,教学交流不畅

伴随着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府和学校都在不断优化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明亮宽敞的教室、整齐干净的桌椅、多样的教学设备等都在为有效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但是不管学校如何变,教学内容如何不同,教室的座位编排永远是传统的“插秧式”。传统的座位编排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居高临下,处于中心位置,客观上造成了师生在空间位置上的不平等,不利于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导致教学交流不畅,妨碍有效教学的顺利进行。

3、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师生难互动

新课改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人们不断认识并逐渐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但是调查研究发现,还是有很多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在教学中仍然坚持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中老师是主宰,学生只是接受式的学习。通常是教师在讲桌上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似懂非懂、不懂装懂。师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一问一答式的传统提问,没有互动可言,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教学虽然可以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但是教学效果往往欠佳。

三、营造良好课堂环境,促进有效教学实施

1、教师积极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课程环境的一部分。课堂氛围是指课堂中各种心理和人际氛围,如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学习积极性、师生间的互动等。任何教学都是在一定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的,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心理学家根据师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状态、情感状态和思维状态等,将课堂氛围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积极的,师生教学过程中注意力稳定且集中,师生感情融洽;学生相信并认可老师,思维活跃;教师尊重学生,言语生动有趣。一个良好、积极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有利于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必须紧跟新课改的教学新理念,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努力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积极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采取民主、宽容、理解的态度,努力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能放下思想包袱,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勇于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敢说、会说,敢疑、善疑,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质疑能力和崇尚真理的态度。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课堂教学才能最大化地促进有效教学。

3、灵活座位编排,促进师生有效沟通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意识到传统座位的排放不是固定不变、一劳永逸的,死板的座位排放在很多时候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座位安排的方式很多,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保证空间安排与学习活动的一致性。例如传统的课堂座位排列适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会谈式座位摆放适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第二,注重师生的可视性。学生能方便地看到教师及看清所有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教师也能看清所有学生。例如根据学生的身高,可将学生由高到低排列等。第三,考虑师生的易近性。学生和教师都能接近学习材料,师生之间能彼此接近,教师很容易地在课桌、学习材料、黑板之间来回走动。第四,实现课堂中的最小干扰。座位安排应当避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第五,维持课堂最大活动区。座位的安排应当使活动区域最大化,如各排间的距离、教室后的空区等。相对而言,矩形、环形和马蹄形的座位编排方式扩大了学生课堂活动的范围,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选择不同的座位模式。此外,在教室布置上注重将“主权”归还学生,体现教室布置的人性化和个性化、情感化和知识化,使教室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学习和活动的场所。

4、构建积极的课堂文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积极构建与有效教学文化相对应的课堂文化。需要构建这样一种积极的课堂文化:学生能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思维碰撞,在碰撞中提升;学生思维开放、精神自由;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前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碰撞;学生有所感悟;学生感到快乐,感受到自己能学、会学、愿意学、快乐地学。

四、总结

新课改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有效教学创造了优良条件。课堂环境作为教学的载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学的有效进行。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环境虽然得到优化重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有效教学的突出问题。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环境,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要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做好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座位安排,促进师生的积极互动和有效沟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积极的课堂文化,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最大化地促进课堂环境下的有效教学。课堂环境改善后,对有效教学的促进效果如何,需要持续的关注和研究。

作者:程艳 折延东单位: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二)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全面领悟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在推行的过程中,颁布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标准》,该标准全面解读了新课改下对于小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理念。指出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学过程中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新课改中的这些新变化,意味着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课堂教学理念。明确我们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科学的体育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于学生成长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养成锻炼身体的科学思想,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将来的学习、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对新时期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阐述。这一新规定事实上有利于我们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教与学相互脱节的弊端,即教师的教过于依赖教材上的“死”内容,导致脱离学生的具体实际,这就导致教师教的枯燥,学生学的无趣。新课程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这就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安排,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和需求,重视学生个人的学习诉求,当然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新课改下对于师生角色的阐释同时也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这充分说明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新课改下,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自己,由过去的高高在上,转变为主动地走近学生,关心爱护我们的每一名学生,多聆听学生的声音,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人生路上的引导者。

三、采用多种途径提升教学效果

我们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一般模式是教师讲授、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所讲、所做的内容,反复练习,最终达到掌握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有些内容太简单或者太难,学生兴趣不大的状况,而且重复练习的做法往往容易使小学生产生枯燥、厌倦的情绪,这对于体育教学的效果来说是大大削弱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事实上向我们在传递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一定不能仅仅拘泥于一种形式,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安排,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进学效果。比如,在有些教学内容讲授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这一平台,通过视频、图片、甚至动画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还可以充分地利用体育课学生实践性强这一特征,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如个人展示、小组竞赛等学生们喜欢的模式,这样学生既能够乐在其中、玩在其中,更能够学在其中。四、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例如,在一年级《投掷》一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活动规律,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引导→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放松与恢复等六个阶段。课的开始,将课堂喻作大森林,带着学生在动物世界里自由地玩耍,模仿动物作各种动作、学习飞行(引导→激发兴趣)。接着,让学生把预先设计好的飞机用来练习掷纸飞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飞机怎样才能飞得高、飞得远(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学生基本掌握飞行方法后,要求学生将飞机搓成纸球,比一比谁掷得远。最后,学生在乐曲声中欢快地结束活动(放松与恢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让学生在反复、单调的投掷练习中掌握动作的办法,使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飞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投掷动作,课堂上学生学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身心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我们的教育也必然面临新的改变,新课改的实施,在逐渐强化着这样的变化。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以生为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社会主义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王森 单位: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海宁路小学

(三)

一、建立体育课堂策略必要性的实践意义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可以为理论提供经验,从而丰富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指导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作为学校它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知名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素质,而提高教学质量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个高效率、高效益的教学过程必然能够是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后得到发展与进步,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一个高效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知名度的关键所在。从这个层面上讲,有效教学策略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其次,有效教学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教的轻松,而且学生也学得愉快,建立一个和谐、快乐、民主的课堂氛围,真正是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是学生的认识到学习的乐趣,意识到自身的价值,感觉到人类知识的伟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的做到与生产劳动实践结合,理论应用与实践,真正的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研究有效教学可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二、建立体育课堂策略必要性下对教师的要求

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学生第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做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激发学生学习热爱体育的兴趣;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全面理解新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改革以及体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将这些先进的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于体育教师应该加强新理念的教学,带动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全面提高教学能力,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首先体育教师应该提高专业水平,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学会处理一些突发状况,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学习兴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将枯燥的体育课变成学生的最爱。四、建立体育课堂策略必要性下对学生的要求态度决定学习的好坏,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学习态度决定着体育课能否顺利进行。体育课开设的目的就是让从繁重的课业重走出来。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不是考试科目,没有必要进行,甚至在一些学校开设体育课,学生通过各种办法不去上体育课,目的就是为了在教室中学习文化课。其实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应该端正学生上体育课的态度。明确体育课的开设就是为了放松学习压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是学生能够更为饱满的精神学习文化课知识。

作者:王昆鹏 单位:陕西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四)

一、合理构建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为了保证学生化学学科成绩的稳步提高,教师应该切实地观察每名学生的最新动态,这就包括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与否、对哪方面的知识掌握比较薄弱等问题。学生需要的是积极的学习环境,需要保持心情愉悦。教师要对每一名学生充满信心,时刻鼓励他们,要使学生相信只要是自己努力,就不怕自己学不会,不怕自己学不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促进自身更好的学习与进步。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在专业学科上的研究者。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培养自身的化学专业知识,不断地深入探究化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化学实验,去实现最终的化学有效教学目标。教师要以基础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制定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这对构建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具体方法

1.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中心。

目前在高中化学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定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以及在实验室的独立完成情况来评定的。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制定任何教学计划都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2.教师对教学效果负责。

高中化学的课程是由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验操作共同组成的。教师应该对课上的教学与学生做的化学实验作出正确的判断。判断教学方法的效果如何,对学生是否有效,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满足,如果方法不行就应该变换另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另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运用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制定与之相符的教学策略,从而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以教师的自身发展为基本。

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现有知识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讨与研究,让学生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也应该传授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仪器的使用以及实验的先后顺序都需要教师的帮助。因此,我们应注重教师的发展,以其自身的发展作为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保障。

4.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为条件。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学习方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观点给出引导,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这种融会贯通的能力。

5.制定良好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欢,更能促进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所以说除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自主学习以外,教师如何制定教学方法也是相当重要的。

三、结语

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要求下的教与学相互结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都有极大的提高,最终达到了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作者:李艳军 单位:河北涿州中学

(五)

一、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政治学习都比较乏味,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新课改中,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学生之前对政治课堂的印象,让他们体会到政治学习有趣的一面。在教育方法上,教师要积极摸索,不断寻求科学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学习,从中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好奇心。另外,教师应使政治教学与游戏教学相结合,营造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玩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以达到“我要学”的效果。

2.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了使中政治教育得到实效性教学改革和创新,我们要不断拓宽学习领域,要教会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授课时多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在上“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时,布置学生课下查找近年来拟定出了哪些政策,让学生讨论这些政策的目的和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了解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课程。采用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模式,学生可以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了他们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3.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可以使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思考,思维就能活跃起来,积极地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比如在上“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内容”时,选取学生耳熟能详的改革开放为例,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党的基本路线,使学生了解这些内容在党的建设过成所占的重要位置,最后再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都有哪些变化”“改革开放对我国发展的主要影响什么”“改革开放政策科学吗”等问题。带着问题,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就会更加强烈,课堂气氛也会越来越活跃,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4.改进教学方法。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政治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寻找新的教学方法,转单一的教学方式为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其次,要改善课堂教学的程序,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间。再次,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板书清晰、明了,方便学生观看,也可以为节省板书时间,还可以利用课件把枯燥的政治理论与音乐或图片相结合,或把它转化为有趣的视频,这样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5.提高教师素质。在新的课改的形势下,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是关键,也是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重点。这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不断创新,进行补充再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适应教改的需要。另外,政治教师要不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模式、理论,取其精华精,取其糟粕,努力自我充电,提高自身的知识涵养,为国家的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6.加强师生沟通。新课改后的政治课堂积极的参与进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回答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对课堂问题的理解。并且教师可以根据某一社会现象对知识进行拓展,激发学生积极讨论的热潮,使他们学到的政治知识更加丰富,并懂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参与进来,或表达不同的见解,或对学生的观点做完整的总结,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交流,培养师生情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了,学习主动性也增强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使政治教学的改革真正得以实现,促进了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后的初中政治教学主要提倡创新思维的培养,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改革教学模式,不断加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自主探究性学习及团结合作行的学习,并逐步完善初中政治教学体系,使初中政治教学策略不断现代化、科学化。总体来说,教育改革作为教育界的重点工程,要想改革可以科学地进行,我们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是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袁文凤 单位:江西省樟树二中

(六)

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建构生态课堂的抓手

方法决定效率,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为教而学”。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小组讨论”方式可以记住50%的内容;“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达75%;“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够真正记得牢固、理解深刻的知识才是自己体验到的知识,包括自学得来的和合作学习得来的知识。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应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互助学习,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对于建构政治课的生态课堂而言,我们必须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性别、特长等因素,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同时,在编组时要注意尽量保证一个小组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另外,教师还要考虑到这样几个因素:首先,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每个小组要好、中、差三类学生混合,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困生。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学困生的学习焦虑程度,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还可以培养学困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其次,学生的能力素质也是要认真考虑的因素。有的学生善于口头表达,能说会道;有的观察敏锐,思维深刻,将各具特长的学生组合到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的活动效率,有利每一个成员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各学习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目标

知识产生能力,能力提升素质。高效的生态课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中,那些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教育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记住“一堆杂乱的材料”,这就使得学生在考试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依然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所记住的知识,考不出理想的成绩,导致许多学生对政治课完全失去了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教材和热点问题的综合思考能力,尤其要善于创造问题环境,恰到好处地设置疑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在思索中解决问题。如,在复习《企业和劳动者》这一课时,我就结合今年3.15的主题“共筑诚信有你有我”,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问题设置并让学生讨论:

1.我们周围你知道的企业有哪些?你能举出哪些企业不诚信的事例?

2.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应如何解决企业的不诚信现象?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能对发生在身边的不诚信现象进行列举,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三、结语

总之,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学生活动的条件,给学生活动的空间,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把手,精心设计,活化课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尝试成功、分享思维成果、体验收获的愉悦,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建构高中政治高效生态课堂的目的。

作者:陈小东 单位:江苏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