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共10篇)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共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一、展开想象,引入意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各种形式的想象训练。通过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体验到想象带来的美的意境,让他们置身于美好的境界之中。我们从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体会到加强想象训练的重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保持课文原文思想的前提下,把原文中某些精炼的文字或具体的内容,通过想象与联想,拓展其内容,以丰富课文的故事情节和细节,从而使之更充实具体、生动形象。如《草原》一课相见的场面是这样写的:“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蒙古族牧民与作者一行人到底说了些什么,怎么说呢?这就为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这个问题进行想象训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自主研究,发展智能

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教师要变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研究,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其中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首先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次,教师要做到“四要”,一要引导学生自学,启发创新;二要让学生掌握规律,主动地学习,迁移创新;三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大胆创新;四要强化对比,掌握知识,学会创新。从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来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做学习的小主人。这样,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教学民主,促进创新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坚持“教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的教学原则,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则放。在教学过程中,讲究民主,教学相长。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的学习着想,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新知识。也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应当建立民主、平等、宽松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四、激发思维,培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遵循思维特点,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为发散思维对创造力的发展起着更为直接的作用。同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个性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明显提高,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等也会有明显的发展。

五、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教育实践证明,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

作者:赵金兰 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朱碌科镇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一、给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

语文是一门语言,是中文的应用艺术。对于语言来说,听说读写,样样不能落下。有些小学生天生羞涩,在人前不敢多言,人多时更是不敢说话,这样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很不利的。交流是一种让学生得到很快提高的学习方式,如何利用好课堂时间,更多的尊重学生主体,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彼此交流是教师组织课堂应该思考的。比如,课前的预习可以采用多人结组的方式进行,每个组任命一个组长组织大家的分工,每个组在做课上报告之前,组员之间已经进行了磨合和讨论。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辩论的题目,让支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讨论争辩,在愉悦的环境中鼓励激发大家的表达欲望。比如,老师在讲到像《最后一根蜡烛》这样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以课文为蓝本,组织编排话剧,这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表演能力,最重要的是,克服了学生的胆怯,鼓励他们在大家面前勇于表达自己。

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讲求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事倍功半,更积极的投身于接下来的学习中。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要自己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很困难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尝试,可能在学生还没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之前,学生就已经气恼的放弃了,所以,老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老师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在需要的时候有针对性的给他们提出语文学习的指引,遇到因学习而苦恼的同学更是要及时的给予关注,并鼓励开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期盼,感受到作为个体而应该得到的尊重,重拾对学习的信心。每个学生的天赋、性格都不同,要想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已是不易,老师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引方式和谈话交流方式,这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极高。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仅要认真备课,努力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要求,还要花大量精力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生的学习上做有的放矢的指导。

三、选择针对性强的练习

学习离不开练习,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好的练习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练习在于“精”,而不在于“多”。现如今,老师给学生留的练习越来越多,有的作业负担甚至已经到了孩子能力的极限。试问,学生天天疲于应付作业,哪里还有时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哪里还有心情对语文保有一份愉悦的感受?此时的练习,学生不是应付,又能是什么呢?而好的老师留给学生的练习是适度的,练习的难度也是适度的,练习的含金量是高的,这样学生做几道题,不仅一天的学习知识可以扎实巩固,而且剩下的大量时间可以在愉快的心情下积累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举一反三的练习,使学生摆脱大量的繁琐工作,还可以为他们保留一份爱学的心,何乐不为?这样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收集和总结质量好的练习,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与学生分享。这就需要老师的经验和直觉,也需要老师对整个学习课堂上学生学习状况的整体把握,这无疑又是给老师提供的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

四、总结

总之,教师只是引导孩子学习道路上的智者,而不能成为阻碍孩子学习的路障。尊重每一个个体的需求和心理,将眼光放大、放开,鼓励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是每个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的。

作者:王笔 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新桥镇新桥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开启美的旅程

一、倾听书声美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朗朗书声中似乎蕴藏着音乐的节奏美。读书讲究音韵之美古已有之,我们在观看影视剧时就会发现古人在读书时多是摇头晃脑,前俯后仰的陶醉状,那晃动中皆有节奏美的流露。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不妨就借用古人的读书法去读出它的音乐美。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文言文《学弈》时,可教给学生给较长的句子打出节奏,在读的时候读出或长或短的停顿:“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当学生齐读时,那朗朗的书声给人以美的熏陶。在学习现代文时,更要注重美读的挖掘。如学习《匆匆》一课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范读,为了增加美感,可以采用配乐的方式,用舒缓的轻音乐衬托出对时光易逝的淡淡愁绪,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自制视频文件,让教师优美的范读与诗意的画面及音乐融为一体,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教学中,我们要强调多读,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书时,让不同的情绪诠释出不同文章的美感,这也是领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情感的一种方式方法。

二、分析语言美

每一篇美文都有它美的外包装语言美。或是《山中访雨》的自然美、或是《桃花心木》的哲理美、或是《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悲情美、或是《跨越百年的美丽》的自豪美……它们的语言都有与内容相适应的特色美。我们要引领学生通过感受语言美去感受文章的情感与主题。例如,《山中访友》中的一句:“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桥的外形带给人苍桑的感受。又如《桃花心木》一文中说道:”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样的语句读来会体会出其中的寓含的哲理,给人以美的启迪。再如《顶碗少年》中写到少年由于没有掌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写到大幅度转身时,我们的心被揪得紧紧的。这种惊心动魄的描述不也是一种美吗?

三、分析结构美

小学阶段所接触的文章虽然短小,但也能看出其中的结构之美。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去分析它的结构布局之美。这不仅有利于理解课文,也为写作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山雨》一课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这种按时间顺序来行文的结构布局:文中按照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析,详略得当,给人以美感。又如《索溪峪的“野”》一课的结构也很有特色,它以“野”字作为文眼来统领全篇。在分析文章结构时,由于它是一篇自读篇目,我们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的一道填空题来让学生探究、感悟文章的结构:《索溪峪的“野”》一文重点写了索溪峪的,,的美。它们都有一种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自然的和喜爱之情。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通过理性分析就会掌握这样的行文结构,同时能领悟到这种结构的美。

四、感悟主题美

我们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在选取篇目时兼顾了文章的文学美、艺术美与思想美、主题美,其思想教学作用也是入选的一个要求。所以,许多文章读罢都能让人品味出一种美感。回味全篇,作者从文中传送出来的真情与赞美是容易被学生们接受的。例如,《穷人》一课中就为我们谱写了一首穷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人间真情之曲;《唯一的听众》一课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对年青人的提携与鼓励;《一面》一课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和蔼可亲的革命青年领路人鲁迅先生的形象,赞美了他那种关心爱护进步青年的伟大精神……总之,每学一篇文章,我们要深挖一下文章的主题美,让学生在感受到艺术美的同时,在思想上与心灵上经历一次洗礼。

五、总结

总之,语文学习的一种更高的境界是让语文课变成一次美丽的旅程,让师生在身心愉悦中感悟到语文那持久而迷人的魅力。

作者:颜辉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第一实验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写作策略

一、小学语文作文现状

(1)写作题材单一。目前,很多小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题材较为单一,缺乏想象力,对文字的理解也相对狭隘。如笔者布置《最难忘的事》作文写作时,很大一部分学生写作题材都是自己在遇到苦难时,在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下最终战胜困难,自己对这件事特别难忘。

(2)教师评价缺乏针对性。教师在学生完成写作后,应当及时给予适当地评价和鼓励,并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目前,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评价语言相当模糊,学生很难理解教师的评价内容,无法了解自己作文质量,失去写作信心,直接阻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状况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在构思阶段、转译阶段以及修正阶段都应用了写作策略。教师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构思阶段主要应用了头脑风暴、提纲、目标设定以及角色扮演等写作策略;在转译阶段应用到的写作策略主要有绕过低水平加工以及心理意象等写作策略;教师在修正阶段应用到的写作策略主要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言辞表达以及自我判断等写作策略,同时教师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还应用到了草稿策略和读者意识策略。教师在小学语文写作应用到的这些写作策略能够有效推动小学作文教学的发展。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缺乏自我观察、自我判断以及自我反应等写作策略,主要由于我国课堂的授课方式大多以教师课堂讲述为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时间,以此同时,这些写作策略都是主动策略,而我国学生在性格方面都较为被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作文主动写作策略的应用。

三、总结

写作策略对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写作策略的应用,不断提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夏洪海 单位:河北省临西县吕寨学区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一、趣味课堂,激发兴趣

1.形象教学法。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认知初级阶段,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感兴趣,能从中获取大量信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图片、实物、简笔画等直观手段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枯燥地认读、机械地拼写,学生识字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如果利用学生所喜爱的简笔画来动态地进行识字教学。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这样的教学比枯燥的一笔一画的教学更具趣味性,能引起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享受识字的乐趣,从而让学生从音形义来认识生字。

2.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来贯穿教学,使学生处于不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样比起教师直接讲解更加富有悬念性,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从而调动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学习《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时,我让学生思考:大石头“怪”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自然会带着问题对文本展开有针对性地阅读与思考。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导入比“开门见山”让学生直接阅读更加富有趣味性,更能引起学生的主动阅读。

二、开放教学,激活思维

新课程倡导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开放式教学与封闭式教学相比,将学生从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打开了学生思维上的“枷锁”,突破了教学时间与空间等诸多限制,能使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激活思维,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跳出传统教学的桎梏,做好学习的指导,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思维,打造高效课堂。

1.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要机械地执行教材要求,按照教参被动教学,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设计开放性活动。如在学习《窃读记》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文中的小女孩说窃读是恐惧而快乐的。如果你是作者,你如何来描述这种窃读的感受。或者如果你是书店的老板,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对待呢?这样更能让学生深入文本,加深体会。

2.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时间与空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要真正地体现在具体的活动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来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这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才能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3.让学生学会表达与倾听。我们要为学生的交流与讨论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能够将自己对文章的感受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够听懂其他同学的发言,这样才能展开充分交流,实现思维的碰撞,从而达成共识,达到对文本的真正理解。当然,在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指导,引导学生展开独立而积极的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张扬个性、挖掘潜能,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课外活动,提升动力

课堂只是教学的一小部分,现实生活中还有着更多的学习资源、更充足的学习时间与更宽广的学习空间。我们的教学也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而是要向课外延伸。应该为学生设计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在活动中内化知识、提高能力,实现学用结合。这样更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学习动力的增强。

1.朗读比赛。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读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让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课外我们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朗读,在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内化语言,积累素材,提高朗读能力。

2.书写大赛。写得一手好字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加强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字的结构、笔画、笔顺,写得一手漂亮端正的好字。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书写大赛,并将学生的作品集中起来,由学生投票选出获胜者。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写好字的动机,并积极练习。

3.演讲比赛。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开展演讲比赛。可以谈对文章某个观点、主题等的理解,也可以由教师选主题等来进行演讲比赛,这样的活动集口头表达与写作训练于一体,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充分地运用其中,对于学生口语表达水平与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4.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开展一系列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如收集大街上广告、标语中的错别字,或收集企业文化、校训、广告宣传语等,让学生从语法、句型、文化等层面进行分析。这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认识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更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化与提升。

四、总结

总之,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要重新审视语文教学,从教学的各个因素入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开放性、现代化,实现教学的全面改革。引导学生展开富有兴趣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凡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第二实验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一、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小组学习如果组织不好,学生就很容易出现拉大差距的现象,学习好的在小组里滔滔不绝,引经据典,而学习较差的总是等着别人的帮助、等着别人的答案。所以开展小组评比,给小组打分是激发每个学生都认真学习的好办法。例如,认读生字,开展一分钟开火车认读,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在一分钟内认得最多,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就会想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自顾自己学会,就会帮助差一点的组员,差的学生也会想自己不能总拖小组的后腿,应该主动学习,这样小组内很容易产生互帮互助的好作风。此外,还可以建立一张优秀小组评比表,小组内某个学生进步了,某个学生发言积极,某个学生发言有创新,小组合作好,小组内各成员积极动脑筋都可以获得“小红旗”,得数越多的小组就被评为本周的“优秀小组”。

二、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积极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满足他们的愿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让学生当“小老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最具权威的。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把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让学习小组的成员交流讨论,得出结果。然后派一名代表上台当小老师进行教学。如记忆生字的办法、领读生字卡片等。小老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对学生的问答加以评价,学生有不理解的也可以向小老师提问,小老师再给予指导。如此,生生互动在交流合作中,无论是小老师,还是学生,都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了自身的各方面能力。

(二)自主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年龄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敢想敢论敢做,畅所欲言。例如,教学《想飞的乌龟》时,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乌龟掉下来后,它会怎么想,如果它还想飞,有没有别的办法?”话还没说完,学习小组已经开始你一言,我一语了,有的干脆站起来,有的更是迫不急待地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教师。一个学生说:“乌龟掉下来后,就不想再飞了,要是再掉下来,把我的龟壳摔破了怎么办?”另一个学生说:“乌龟掉下来之后,它想我怎么那么傻?不懂得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我可以坐飞机、坐热气球,坐宇宙飞船啊……”结果另一个学生马上说:“不用这么麻烦了,让乌龟荡秋千,不也可以享受飞的感觉吗?”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一个接着一个,虽然有些幼稚,但那都是经过他们的积极探索得出来的,教师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三)开展小主持人活动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模仿性强,他们非常喜欢电视里的节目主持人,喜欢学他们,针对这一特点,我在学习小组里开展“小主持人”评选活动。让他们来主持课文是以“小话筒”“小问号”等节目。首先主持人由学习小组自己推荐,主持人必须带着小组里同学的共同愿望,以及疑难点来主持节目。如,语文天地里的《乌龟》小主持人说:“同学们,学了《想飞的乌龟》,我太想太想知道更多有关乌龟的知识。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有和我一样的想法呢?”经过学习小组互动互学之后,主持人又说:“请说说你对乌龟的了解?”这下可热闹了,学生你一句我一句,都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其中,有许多知识是学生从课外书收集到的,如“冬眠的动物还有哪些?什么是冬眠?”其中有位小主持人,还收集了十几张乌龟的图片,并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有关乌龟的小故事、小知识,剪贴下了。学生为了当小主持人,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积极收集资料。通过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智力潜力以及自主探索的精神都得到了提高、发展,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课外的信息搜集与交流中探索学习

探索性学习更是参与性、开放性的,学生经历自主探索过程后可以获得智力、能力的发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在课外阅读中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我常常讲到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再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是从课外书上获得的,让学生与课外书交朋友,并鼓励学生互相推荐书籍,在每周一节的说话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成果,评选“小博士”“自学小能手”等等,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读了哪些书,认识了哪些字,知道了哪些新鲜事,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同学听等等,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解决疑难问题,互相听取别人成功的做法,互相交流更多新奇有趣的故事。教师可通过开展读报比赛、故事会、朗读比赛等多种方式检查评比,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二)搜集材料,交流信息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着手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创造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在班上,教师可开展每日新闻交流活动,利用上课前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小组里交流自己采集到的一条新闻,并且每天请一位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了解到的新闻。这就促使学生通过观察、看电视、听广播、向家长咨询等方式采集新闻,并经过自己的加工处理表达出来。教师也可让学生也把在学校发生的新鲜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增强探索学习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有助于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

四、总结

总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有理由、有责任引领学生在“语文”这一蔚蓝的大海中扬帆远航,进一步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习惯。

作者:刘丽敏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第七篇:小学语文课程优化策略

一、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好习惯

课本知识是学生进行课外延伸的基础,因此教师不能将学生的目光束缚在单一的课本之上,要培养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意识。书籍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学生也会加深感情的交流和感悟,有利于学生真切的感知情感,对课文中的人物情感更好的体会。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的教材课文《奶奶的白发》一文中,作者通过“指”“问”几个准确的动作描写使学生在对抽象化的文字的理解基础之上进行具象化的想象,文章结尾“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使全文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使学生能够敏锐的感受到文章所体现出来奶奶对儿孙的爱。读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材料,为写作创造更多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如此,读书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远见,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为语文的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修养的高低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受尊重程度的衡量标准之一,读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修养,培养健全的性格。对书中各种人物感情的把握以及思维的体会,还有利于带动学生的思维进行愉悦的思考,大脑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多媒体参与课堂实践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现代课堂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播放,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在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时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几幅船和桨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使学生对船和桨有个具体认识,然后通过对这首歌曲的播放,使学生自然的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画。在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之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得到调动,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因此多媒体能够使课堂时间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情境教学的背景创设,例如在学习古诗《池上》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笛子或萧演奏的乐曲,与此同时,放映几张关于莲花、小孩等古诗内容的画,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进入到意境当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还能够重复利用,作为复习过程中主要的线索来进行应用。

三、引领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的学习不仅作为沟通交流的基础,在对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之所在。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树立,使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问题,清楚的辨认是非美丑。在学习课文《负荆请罪》时,教师在进行正式的授课之前,可以将历史背景介绍给学生,然后将课文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同时还要添加自己引导性的评论,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体会到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真诚品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塑造这种品格的意识,在正确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除了课本,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多推荐有益的书籍,例如名人传记等具有激励意义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学会做人的道理,使学生兼具多种优秀品质,并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还有利于学生情操的陶冶,使学生的心灵到滋润。

作者:张利清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刘集中心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自能课堂的打造策略

一、强化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

新课改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教学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最为重要的是树立崭新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课堂是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知识的地方,而不是给学生“灌”知识的地方,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绝对主导型转为引导型和合作型。总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三多、三少”,即:多读,少讲;多情趣,少刻板;多民主,少特权。如在学习《蒲公英》一文中,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真理,我先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请四位学生分别饰演太阳公公、小降落伞、两颗种子,另一人做旁白。其中,太阳公公“孩子们……生根长叶的地方”,小降落伞“放心吧……生长”,一颗种子“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另一颗种子“这波光粼粼的湖面……”,旁白负责文章其他内容。这样将文章的理解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可以摆脱“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二、创造学习氛围,点燃求知欲望

自主能动的课堂需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其求知欲望,就为自主能动课堂做好铺垫。可以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大小难度适宜,尽量使所有人都参与。如在学习《说勤奋》一文,我主要采取巧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童第周的贡献有哪些”,“少年童第周取得了哪两个第一”,“滴水石穿是怎样一个故事,和本文主人公有什么关系”,“昂贵的显微镜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有明显的教学目的,针对教学内容展开,从头至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且难度大小合适,班上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导”字贯穿始终,引领学生达标

在自主能动的课堂里,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而教师的角色便是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学习的目标。如在学习课文《微笑着承受一切》时,课程设计如下。首先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在多媒体上展示一张主人公的照片,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照片里的人是谁吗?”然后再展示两张桑兰不同时期的照片,让学生比较“这两张照片上,桑兰都笑得那么甜美,仔细看看,这两张照片桑兰有什么不同吗?”随后再引入正题,“微笑着承受一切”。二是准备了一系列问题,如,“桑兰是一个怎样的运动员”,“快速阅读课文,文章提到的主人公承受的一切是什么”,“概述桑兰遇到的意外情况”,“为什么说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三是情景重现,将文中描述其灾难的文字放在多媒体上,“无情的灾难……在轮椅上度过”。整个过程中,教师把控着教学的流程,而将自主性交给学生。

四、总结

自主能动的语文教学应该还璞归真,化繁为简。教师如能在教学之前进行独特的课程设计,突出课堂特色,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其主体能力,诱发学生兴趣,点燃其求知欲望,并以“导”字贯穿始终,引领学生达标的话,教学效率就会提高。

作者:黄海江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城东镇新生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筛选

一、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的几点缺失

教学内容选择缺乏“知识含量”任何一门成熟的课程都不可能离开“知识”的支撑,语文课程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知识选择、开发、更新、完善的过程。所以问题的实质不在于要不要语文知识,而是需要建构什么样的语文知识的问题。从目前的语文课程来看,从课标到教材,仅存的语文知识是附录中的语法和修辞,“语文知识随文教学”这一原则的规定,在实际教学中已被异化为随意教学,语文缺乏知识体系已是不争的事实。反映到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内容的“知识含量”更加稀薄,更没有体系,在教材内容上,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与小学教材内容相比,文章体裁增多、篇幅加长、知识增多,思维难度加大。要使小学生语文能力达到初中起步的要求,就必须要重现小学生语文学习积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知识含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路径

1.选择指向教学目标的内容

有效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目标的指向,与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如《青松》一课,其含义十分丰富,画家去阅读首先看到的应该是画面,政治家去阅读,可能会读出诗的意外之意。但是,对于二年级生而言,根据目标定位,画面和言外之意这样的教学内容就需要删除。应紧紧把握住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的内容是读懂诗的意思,感受诗的节奏。

2.选择更具教学价值的内容

当教学内容都指向于教学目标并服务于教学目标达成时,教师必须要进行进一步筛选,要充分利用减法思维,把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如苏教版三上《小露珠》第一课时教学可以呈现以下三组词语:沾上、乐曲、数不尽越来越大、越来越亮、越来越轻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仔细分析,教师选择这样的教学内容大有深意。第一组词语是学生易读错的多音字;第二组是关于小露珠如何“形成”和“消失”的句式内容,是要求学生重点学习的表示渐变过程的词语;第三组词语是一组带有色彩的词语,利于学生积累运用。

3.选择更具思维含量的教学内容

语文是语言和思维的统一,离开了语言、思维将陷入混乱,而没有思维,语言也就没有了意义。从现实的教学情况看,语文教学的确很少有让孩子感受到思维挑战的兴奋,“发展思维”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缺失,所以选择更具“思维含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两处对老人的外貌描写,学生对此展开讨论、辨析,最后得出,这是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推进和作者对老人了解的深入而使描写有所不同,第一次外貌描写是昏暗中的描写,重点抓住衣着,第二次外貌描写是星光下的描写,融入了作者的感情。比较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有知识、方法,还有情感。赏析这些看似“貌合”却“神离”的部分,对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很有帮助。

作者:王勇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国际学校

第十篇:小学语文语言艺术

一、形象生动教学语言的运用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再加上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注意运用直观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如在进行"躁"与"噪"两个词义和用法的辨析时,教师如果直接进行理论讲解,就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并且记忆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如"躁"和"噪"作为一对孪生兄弟,两个字虽然都读为"zào",但意义和用法却大不相同。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哥哥"躁"比弟弟"噪"的"口"字下面多个"止",也就是说哥哥因为没有办成事而气得直跺脚,所以其意思就是"急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可以加深对该词的理解和记忆,并增强对该词的运用能力。

二、风趣幽默教学语言的运用

语言艺术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对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如在进行教材重难点的讲解时,教师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会比进行枯燥、单调的说教要好得多,而对于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坏习惯,教师也可以通过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对学生进行指正,这样不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还会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在教师的启迪与教育中进行改正。如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由于许多学生对于标点的使用不够重视,再加上他们对标点的使用方法不够了解,这样一些学生就会在写作文时忽略了对标点符号的转换,甚至会出现"一逗到底"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批评或强制性地让学生进行改正,其不但产生的效果不好,而且还可能会伤害到小学生的心灵,从而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对这些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故意不停顿地进行阅读,甚至一口气念完,当学生对教师的这种行为产生疑惑或者发笑时,教师可以喘着气说:"没有标点的文章真可怕,读起来真要人命啊!"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良好的启迪与教育,从而更好地改正自己的坏习惯。

三、明白晓畅教学语言的运用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决定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简要练达和明白晓畅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学习新知识时缺乏良好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追求华丽的语言和使用复杂的生僻字,不仅会增加小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还会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语言习惯和心理特征,力求用学生感兴趣或者最能接受的语言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从而降低他们的理解难度,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积极性。

四、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是新课标实施中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注意运用准确规范、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明白晓畅的教学语言,以保证教学质量,促使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作者:郭丽艳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