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建构

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建构

摘要: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根据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笔者构建了以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理解与传递、审美鉴赏与创造为目标的新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阅读教学

1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为目标的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解释为:“通过语文课堂里的语言应用,帮助学生获得包括直觉思维、逻辑思维以及辩证思维等思维的培养,还有深刻性、批判性以及自主性等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要在学会常规方法和形成正确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学生的认知能力基本经由间接经验产生,大部分来自于语文书本和语文课堂。但是,想要达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不能只是被动地学习书本上的内容。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上,大部分老师采用讲授法,尤其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最为突出。这种教学方法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调动学生自主思考,学生无法将课堂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必须开展课堂拓展阅读教学,一方面,由课堂文本提供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由课堂拓展阅读教学为学生创造、思考和锻炼的机会,帮助学生在掌握课堂教学基本内容的同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去[1]。

2以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

审美鉴赏与创造指的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依托审美体验、审美评价等形式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品位,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会美的创造、表现和欣赏。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应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感受课文中语言、文字、意境以及精神的美,推动学生产生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由教材编委会精心筛选出的文章,且在选择的过程中充分考量了其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文章自身的价值,常常会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删减或改版,所以课文的拓展空间较大。除此之外,部分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差距较大,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将课文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刻充分地理解课文,引起学生的思考,推动学生的进步[1]。老师要合理利用课文中的留白,通过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第一步:创设环境,激发审美兴趣。审美态度指审美主体对待审美课题的态度。课堂拓展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审美主体是学生,审美客体是教学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本时怀着审美的态度,并将其发展为审美兴趣和审美需要。审美态度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主动积极地阅读,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2]。第二步:初读课文,获得审美感知。老师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打动学生。要做到这一点,老师自身要对课文有比较深刻的认知和感悟,当老师先处于课文的情感体验中时,学生也就更容易进入课文创设的意境中。老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用音乐、视频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得到初步的感悟。第三步:拓展阅读,加深审美体验。在学生有了初步的审美体验后,老师应当合理加入拓展阅读的材料,帮助学生通过更多的角度产生更丰富的思考,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一环节应贯穿整个课堂,而不应受限于某个时间段。老师要根据学生和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拓展阅读,当学生出现不解和疑惑,或是对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部分,老师应当及时提供拓展阅读,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拓展阅读的内容和数量需要合理控制,不能在课堂上盲目拓展,否则会使课堂主次颠倒,达不到教学目的。要认识到:拓展阅读只是补充,而非重点,切忌舍本逐末[2]。第四步:回归文本,进行审美鉴赏。在拓展阅读的同时,应当将拓展阅读的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联系,保证教学的效果,切忌过于重视拓展阅读而忽略课文。拓展最后的落点必然是课本,其目的是为课本服务。当学生在完成了对课文的初读和拓展阅读后,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情感体验,这时,老师要抓住时机,及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将教学引回正轨,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以培养文化理解与传递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

文化理解与传递的含义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向学生传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近现代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精神,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各个时期和区域的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文化自信,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可和传承,从根本上杜绝文化虚无的问题。著名语言学家RobertPolitzer曾提到,文化可以通过语文课程表达,倘若传授语言的过程脱离了文化含义,教学的内容将变成没有价值的符号,甚至会将学生引导至不正确的方向。所以文化的欣赏和传承,应当注重将课本中的文化内涵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进而将文化吸收[3]。小学生年龄不大,缺少生活经验,往往只能读出课文的表面含义,难以领悟文字背后的内涵,更难以把课文中的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恰当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老师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要发挥示范作用,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近现代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先进精神传授给学生,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和进步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做出合理的引导和示范,还要进行恰当的知识拓展,补充学生在知识体系上的空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促进文化欣赏和传承并非要把语文课变成思修课,语文教学应坚持自身风格,在文字中传情达意,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烙印在学生心中,使学生主动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3]。

4结语

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中出现的困难,本文提出将主要的教学任务定为提高受教育者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认知和发扬。本文还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的新目标,即提高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发展审美鉴赏和创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和提升以及推动文化欣赏和传承,并提供了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的范本,以期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红专.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浅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9(8):92-93.

[2]陈金环.拓展阅读: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J].教学与管理,2013(7):38-40.

[3]陈梅.高中语文课堂同步拓展阅读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

作者:严泽民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六坝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