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科学素养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关注到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无论是小学升初中还是初中升高中、甚至是高考,都加大了体育考核的分数比例。根据对当前我国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分析可知,很多学生未能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缺乏耐力。然而,学生是人才发展的基础,人才又是我国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教师,都应该注重体育教学。尤其是在科学素养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我国体育教学同样需要不断改革。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体育为对象,针对科学素养影响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展开研究。

一、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缺陷

(一)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相对较低

通过调查了解可以得知,与其他主要科目不同,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对较低,由于学校与教育部门的不重视,在聘用教师时不够严格,有些偏远地区的小学甚至还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不仅如此,小学体育教师很少会根据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体能基础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更加适合小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最终不但影响到小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有效完善,甚至还会浪费宝贵的课上时间,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二)小学生缺少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除了教师素质问题之外,当前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相对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时只是单纯地对运动技巧进行讲解,并没有对相关的体育理论、发展背景以及养成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重要性进行讲解,使得小学生并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价值,只是单纯地认为体育学习就是做游戏、跑跑步;二是,很多小学生的家长只关注学生主要学科的学习成绩,认为体育教学只是带着学生运动,从心理上认为与其跑步、运动,不如花更多的时间背背古诗、记记单词。

二、科学素养对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要想针对如何在科学素养影响下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就必须首先明确科学素养中对小学体育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结合了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寻求出既满足要求又能够弥补当前教学缺陷的改革措施。提到科学素养对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首先,科学素养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将健康观念、生态观念渗透至教学活动之中,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习惯,改变传统对体育教学错误的观念,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以此不断促进小学生优秀体育品格的形成;其次,体育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宝贵的课上时间,既要为学生安排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又要通过趣味体育项目,不断提高学生的耐力、运动速度等,以实现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提高,有效减少小学生营养不良或是身体肥胖等问题的出现。

三、科学素养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措施研究

(一)明确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目标,为后续改革做好前期铺垫

当前,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小学体育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还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缓解心理压力,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科学素养的影响下,为了实现小学体育教学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具体的改革目标。只有指定了明确的目标,教师和学校才可以按照目标,结合了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性更高、更加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具体来说,至关重要的改革目标就是“学生的健康第一”,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一定要弥补传统上脱离了小学生实际身体素质的缺陷,在充分了解了小学生身体健康情况的基础上,让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具有充足的锻炼时间,为之后更深层的改革做好前期的铺垫。

(二)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1.设置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在优化教学内容方面,体育教师必须明确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等,设置更加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应该不少于三个,并且这些运动内容应该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开展的,这样才能够在确保了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新鲜感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体育锻炼、爱上体育学习,养成体育习惯。

2.注重体育教学的趣味性、生活性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创新教学形式,时刻注重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与生活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科学素养的影响下,小学体育教学势必需要不断进行改革才能够实现“质的飞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需要明确科学素养对小学体育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改革目标,优化教学内容,设置具有多样化特点的教学内容,采取趣味性、生活性特点的教学形式,以此来不断推动教学改革,从而充分体现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获得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汪太平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中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