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究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向小学生的数学教育要突出兴趣主导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渗透德育内容,达到推波助澜的教学效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反思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共同之处,将两者有效衔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进而提升其德育素质。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展开论述,分析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提出具体的渗透措施。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数学;融合路径

德育教育使小学数学课堂升温,其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数学教学价值,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教育改革背景下,德育引导教学潮流,其渗透到各个学科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也是教改的必然结果。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革故鼎新,与学生思想达到统一,凸显数学育人智慧,使其与德育高效整合,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德育教育渗透于数学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符合新课标改革的具体要求。教育改革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德育为教育之本,面向小学生的数学教育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辨别是非的能力。现阶段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符合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升华教育主题。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均不能脱离学科素养,可以说,数学教育是一根牵引线,学生“顺藤摸瓜”,品尝知识之果。小学教育是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数学教育对学生思想有启蒙作用,同时也是学生迈向更高年级的过渡阶段。对此,教师要重新审视数学的价值,将数学教育作为文化传输的过程,找准切入点,实现德育内容的高效渗透。

(三)符合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均以行业发展为导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某个专业的人才,有效弥补行业发展过程中人才匮乏的短板,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目前来看,多数行业转变了发展理念,德育成为行业立身之本,足以见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小学数学中符合行业对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

二、果行育德–新时期小学数学教育的新路径

(一)问题情境中导入德育内容,使课堂更有内涵。问题情境能够引人入胜,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极大程度上缩短其融入课堂的时间。从数学这门学科的性质来看,其理论性极强,对于没有丰富生活经验、对待新鲜事物兴趣不持久的小学生来说,以“灌”代“导”教学模式容易使其陷入学习困境,消磨其学习信心。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创造一种良性循环,学生求知过程中不仅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而且还提升了自己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加法运算相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算式,化“难”为“简”,例如“1+2+3+8+7+9=?”该式子计算中,教师要让学生“凑数”,从根本上降低计算难度。例如,教师可引出问题,“1+9=?”、“1+9+8=?”学生能够快速说出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计算第二个算式能够很快得出结果?部分学生认为第二个算式是第一个算式基础上加了8,那么10+8自然就是18了。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以同样的思路计算“1+2+3+8+7+9=?”通过交换加数的位置“凑整”,这样复杂的计算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可乘胜追击,给学生讲述高斯算法,进而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算数技巧。同时还要渗透“灵活变通、客观求实、锲而不舍”的理念,使学生在遇到“拦路虎(难题)”时,不畏惧困难,愈挫愈勇。

(二)生活情境中导入德育内容,使课堂更有温度。生活是一个大舞台,这个舞台上有丰富的表演内容,以生活为导入点,渗透德育因子能够使课堂升温。小学生是一类特殊群体,其心智不成熟,对待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但又不持久。针对小学生这种心理特征从生活角度入手,渗透德育因子,提升数学教学价值,使学生有新奇感,能够脱离学科的束缚重新审视数学内容,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以生活为导入点还能弱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界限,使他们心贴心,能够打开自己与教师交流。例如,在小数相关教学中,小数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去超市买东西账单中的价格都是“10.8”“36.5”“9.9”这样的数字,让学生分析这些数字有什么特征?学生自然而然能够看到这些数中都有“.”,那么这个点是什么呢?学生知道“10.8”表示的商品价格为10元8角,那么就能理解这个点是元和角的分界线。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渗透德育的相关内容,可采取故事导入法:乌鲁木齐某公司以销售塑料袋致富,其打造了良好的销售口碑,但在一次印刷过程中,印刷部门将乌鲁木齐印成了“鸟”鲁木齐,多数消费者认为“鸟”鲁木齐为仿制品,导致该公司销售业绩一路下滑,最终面临倒闭的风险。导入故事后教师可渗透“科学严谨”的德育理念,要求学生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认真仔细,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也要认真严谨,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学习习惯中渗透德育知识,使课堂更有广度。教育的最终目的为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习惯成自然”。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数学教育活动正常进行。习惯铸就好结果,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降低做题错误率,同时还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如在乘法运算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真检查,可制定奖惩制度,可适量减少错误率低的学生的作业,增加错误率高的学生的作业。通过制定该制度培养学生耐心检查的好习惯,从根本上降低学生的错误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同时还要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后的工作中也要认真仔细,避免造成工作上的失误。

(四)信息技术助力德育知识渗透,使课堂更有深度。信息技术使当代数学教育绽放光彩,革除了传统“一板一书”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使数学知识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呈现出来,强烈冲击学生的视觉,使其建立起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分数的相关教学中,表示“1/5”可在多媒体上展示一块平均分为五份且有一份颜色为红色的蛋糕,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知识。教师也可在分数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知识,如教师可提出相关问题,教室里有十五块蛋糕,有十四个人,怎么分比较合理?学生自然想到一人一份,那么必然有一个学生分不到蛋糕,该怎么办呢?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讲公平分配的原则,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谦让,自愿将自己的蛋糕分给别的同学,体会分享的快乐,分享比蛋糕更加“美味”。

(五)鼓励学生家长参与教育工作,使课堂更有宽度。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发挥家校合作的优势,使家长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为学生营造德育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多交流,共同分析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策略,为学生成长扫除障碍,帮助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育人工作,德育优先。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革除旧式“蜻蜓点水”式教育的弊端,回归到课堂中,不断思考德育与数学教育的共同之处,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导入到学生的脑海中,使其反思数学文化,在文化的引导下提升其德育素质。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家长参与教育工作,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德育品质的养成,使学生脱离书本重新认识数学,发现数学之美。

参考文献:

[1]王文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1):49-50.

[2]王迎春.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20(15):90.

[3]毛泽付.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读天下(综合),2020(6):0015-0016.

[4]覃保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C]//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9.

作者:赵越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