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

【摘要】生活处处有数学。无论是从新时期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教育教学理论分析或者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来看,将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简要分析生活情境教学法应用研究的必要性;然后从新课程标准、教育学理论依据、学生全面发展三个方面分析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依据,进而探究相关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实践方法

数学学科固有的特点,使小学生在学习探究中常常陷入思维困境,例如学生对于抽象理论难以理解,对于逻辑关系的分析缺乏深度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数学与具象的生活建立联系,吸引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发现、分析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数学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巩固。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教学法十分受教师欢迎,而教师依据课题,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究生活情境教学法的科学应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依据

生活情境教学法,简单来讲,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场景,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数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打好数学基础,学好小学数学,所以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提升是当下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由于数学学科极具独特的风格特点,它要求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妥善地利用现有的教学工具以及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般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的数学知识是采取教师讲解和习题练习来完成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再加上数学这门学科有一定难度,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上长期丧失信心最终导致了学生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开发出新的教育模式,如通过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熟悉和比较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数学教学,生活情境的教育方法可以改善传统课堂中出现的乏味枯燥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首先,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则为学生创造了探究数学的必要条件,因而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其次,无论是建构主义理论,还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都为生活情境教学应用做好了理论准备。在生活情境中,学生能够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新旧数学知识之间建立有效联系,进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建构。最后,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讲,小学生在理解抽象数学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需要生活经验的介入,同时生活化教学也能丰富学生情感,塑造学生价值,促进学生更好地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数学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学生的学习思维又比较局限,所以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掌握全面的数学知识。如果将数学的内容和生活情景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就会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不会遗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数学内容,又可以降低小学数学的课程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情境应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数学的传统课堂中,教师都要利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训练学生的公式运用能力,学生在学习时感觉到学习的气氛比较沉闷,并且学习内容难度较高,久而久之会对小学数学产生抵触的心理。教师在解决这一情况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比较喜爱,因此教师要为学生们营造愉悦和轻松的课堂气氛,将教学的知识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相结合,让学生们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直观地掌握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以此降低学习难度。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都处在发展的阶段,学生对于陌生的知识点的认知能力有限,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进行知识的强调和灌输,很难保证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提炼资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普遍薄弱,如出现不敢提问、不愿提问、不会提问的问题。对此,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为学生创造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与教师、学生的讨论中不断完善问题,让问题真正成为“思之始,学之端”。例如,学习“方向与位置”一课,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与家长的沟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来到教室中,一些学生提出问题:“我在生活中经常‘晕头转向’,这时候应该怎么找到东、南、西、北呢?我们找到了东、南、西、北后,但是有些东西并不在这四个方向里,那它到底在哪里呢?”这些问题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同学生一同探讨、分析,在生活中逐渐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建构。

(二)启发思考,引导学生分析生活问题。学生在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后,接下来需要运用经验和知识去分析问题。但是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存在局限,在分析问题中经常出现无法把握问题本质,或者偏离探究等情况。对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情境,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而理解问题,探究解决办法。例如,学习重量单位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设计购物情境,并为学生出示一袋苹果和一袋桃子,并要求学生想办法比较一下这两袋水果哪一袋更重。有的学生直接用手拎起来,掂量每一袋水果的重量并得出结论,但最终却出现了分歧,有的说苹果重,有的说桃子重;为了检验谁的结论正确,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了用电子秤称一称,对比各自的重量。在这一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过程逐渐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而生活经验是分析问题的主要支撑,教师也趁机引出克、千克等重量单位,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

(三)总结归纳,抽象生活化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不应仅停留在营造氛围,引导学生的感性探究,而是应该依托情境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炼出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而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学习经验。例如,在分数相关知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从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分配”“分份”等情景,引出分数的概念,并结合实际案例促使学生运用分数知识;接下来,基于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总结归纳分数知识,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从而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四)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生活。但是,在应试教育下,学校教育常常陷入知识本位的困境,让学生在“从知识到知识”的过程中失去对生活的感知和探索。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并调动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读生活,探索生活的兴趣,从而在回归生活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与升华。例如,在统计学相关知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组织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在校园中随机选择学生样本,调查“学生最喜欢的儿童节目”,并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整理、表示数据,完成对这一统计结果的描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带着数学知识回归生活,经历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到了用数学解释生活的乐趣,进而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契合新课程标准的需要,符合教育学理论观点,也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应积极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进而回归生活中灵活运用,以全面构建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乃勤.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13).

[2]张雪萍.让数学与生活比翼齐飞——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9(15).

作者:张永生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陈户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