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解析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解析

摘要:中国素有“文化古国”之称,我国一直注重科学文化教育工作。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大力实施下,教育工作得到了国家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为日后的文化知识的传授提供了基础,因此,更加应该得到重视!数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小学生认为较困难的一门学科。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包含数字计算、图形、单位换算等内容,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困难。鉴于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提问方式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率,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了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方式和教学领域也应该与时俱进,这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并运用课堂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探索知识,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提问引入课堂,并注意问题设计的优化、提问的方法和问题的时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的积极价值,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人意识,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采用“填鸭式”教学,即教师单方面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课堂氛围死气沉沉,一节课下来,只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学质量较低,真正掌握了知识的学生很少,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加入课堂提问的形式,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问过程“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往往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出答案,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二,问题答案被教师完全控制。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了问题,当学生回答时,教师会无意识地打断学生的思路,轻率地添加个人评价,从而影响了学生表达个人想法。第三,候答时间不充足。学生回答问题,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在这期间,一些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彻底打开,就要求学生进行回答,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考。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

教师都希望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踊跃回答,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实现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有必要提高课堂的提问技能,实现“最佳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认真设计提出的问题,为课堂提问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都知道教材的重要性,因此,要在教材研究上下功夫,要做好课程准备,深入研究教材内容;要做到“吃透”教材知识,掌握教材的难点,实现透彻的理解和整合;然后综合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精心设计合理的问题,为师生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只有好的问题,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应该设计步步相扣的问题,并根据课堂情况适当选择增加或删减,以达到最佳实际效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轻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2]。

(二)问题的语言应准确清晰,难度应适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时,使用的语言不应过于笼统,应该有明确的导向,否则学生无法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思考和回答。例如,在讲解“被除数”的过程中,对于算式10÷5=2,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算式里的10是什么数?“此时,学生会给出各种答案,如“10是一个大于9的数”“10是个两位数”“10是偶数”等。由于教师没有准确说明所提问题的方向,学生就没有回答出教师设计的“被除数”的答案。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调整问题的难度,以便学生快速给出正确的答案。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则起不到课堂提问的意义,可能还会使学生“自我膨胀”,觉得自己对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问题太难,学生会答不上来,这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导致学生逐渐对数学产生排斥的情绪。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照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使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课堂提问,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注意提问时机,加强提问的实效性

1.应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听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做到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问题,在提问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积极的鼓励,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后,教师可以给出异分母分数计算问题,如1/2+2/3,并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如何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问题,那么如何计算异分母的呢?”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借旧并引入新问题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绘图”的知识时,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绘制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对于这样的问题,使用旧知识很难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即将顶点扩展到相对侧的垂直线,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问题要具有实际操作性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两侧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操作问题,首先展示1cm、2cm、3cm、5cm、7cm等长度不同的小木棒,然后提问:“大家动手拼一拼,会有什么样的发现?”之后学生积极地操作,但许多学生都是在自由地拼出形状,或者即使有人拼出三角形,也没有记录。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明确,学生没有方向,不知道怎样进行操作。教师应该首先强调三角形的概念,然后明确要求学生选择小木棒拼出三角形,并做好记录。这种操作不仅有意义,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4.提出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例如,在教学“立方体”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在正方体上切一刀,切口是什么形状?”学生展开想象,积极思考,这不仅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还增强了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切口可以是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和梯形等,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结语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认真设计问题,掌握提问的时机,注意提问技巧,不断提高提问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文辉.巧妙运用提问艺术,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5(04):33-34.

[2]袁家麟.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提高课堂提问艺术之我见[J].科学大众,2014(11):55-56.

作者:李昌慧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