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论文(5篇)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5篇)

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探究

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为使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还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有趣因素,运用精炼的语言、准确的语气、有趣的实验以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趣味化的导学、趣味化的实验来提高课堂实验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让他们自觉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共同探讨,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合理地创设情境(比如,故事、魔术、游戏、实物及悬念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研究水温的变化”实验时,用魔术创设教学的情境。教师先准备一个透明的红色小袋子,再用两个大烧杯,一个杯装冷水,一个杯装热水,然后用小袋子装满冷水并进行密封,再把装满冷水的小袋子放到装有冷水的大烧杯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会“发现”“创造”和“创新”,并解决各类问题,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学、乐于学。

二、巧用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

科学实验探究的开展是否顺利,还与学生的自信心相关。学生的自信心能否有所提升,与教师的评价相关。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只有一点点,教师也要加以表扬。当学生能够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时,在探究中与他人积极合作,并为他人的成功而高兴,能更好地听他人的发言,当某一方面比较好时,就要对学生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帮助他们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教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节时,为“改变橡皮泥的沉浮”,教师要准备一团橡皮泥,让学生观察其是否有沉有浮,然后将橡皮泥放入水中,当橡皮泥下沉时,问:“大家能使橡皮泥上浮吗?”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与理由。学生会想到(如果把橡皮泥与泡沫绑在一起;再给水加盐或者加糖……),虽然不会达到教师的要求,但教师也会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在进行评价以后,问学生:“不用任何材料,能使橡皮泥上浮吗?”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与理由。这时那些在学生面前受了表扬的学生就会积极地思考,这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实验探究的有效开展。

三、总结

在各种探究活动中,教师还要通过某种全新的、具有赏识的眼光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让学生积极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喜悦,将他们所遭遇的挫折与失败转化为继续探索和学习的动力。

作者:张晓云 单位:山东省寿光市文家街道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索

一、物质科学实验,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

物质科学主要研究的是物质变化的过程和现象。教材中以学生熟知的材料科学、水科学、能量科学等方面作为探究对象,因此,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到的现象入手导入新课,让学生展开大胆的猜想、质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致有以下几步:①小组讨论选择适当的器材制定实验方案;②分工协作实验探究、记录观察实验现象;③各组交流实验现象,达成共识;④师生总结实验规律。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摆的秘密》,以孩子们玩的海盗船等生活现象导入研究对象———摆。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摆,认识摆的结构,并让学生选择器材自己制作一个摆。各组制作的摆同时摆动,统计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得出各组的数据,通过数据猜想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与什么有关。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乐于动手操作,并通过自己制作的摆发现了问题,激发了探究兴趣,顺理成章地完成对影响因素的猜想。通过对各组摆的观察,学生发现摆线的长短、摆锤的质量、摆幅的大小都可能是造成次数不同的原因。学生迫不及待地想验证自己猜想的真伪,所以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分工协作、反复研究、认真观察,自主探究欲望强烈。自主探究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物质科学的探究要以生活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学生把经验与实验现象结合起来,透过现象提出质疑,通过分工协作、自主探究的分组实验来验证自己猜想的科学性、合理性,最终达到对物理变化的科学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围绕教师的教学思路主动去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总结,真正做到了自主探究学习。

二、生命科学实验,以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观察为主

生命科学主要以生物的生长、发育、结构、特征为研究对象。小学科学主要让学生对微生物、植物、动物、人体的基本特征进行简单的了解。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它的演变与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对这方面知识的探究是一个长期观察记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如此,课堂上还要借助显微镜观察,甚至是对生物体进行解剖观察,针对知识性的特点采取以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观察方法有几下几种:①显微镜观察,即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②演示观察,即学生操作有难度,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③长期观察,即在一定时间段内观察生物体的变化;④图片、视频观察,即利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十七课《植物向哪里长》,我采用长期观察的教学方法。本课重点是让学生懂得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向肥性。在研究向光性、向水性实验时需要学生在家中观察,时间为期10天。师生在课堂上共同研究出实验方案,教师在课堂上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具体操作让学生观察实验流程,注意实验中的问题,为学生回家自己操作奠定基础。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自己回家进行实验观察,教师把实验记录单发给学生,学生把每天观察到的植物叶子、根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来。10天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得出实验结论。对于这类周期较长的实验,遵循课堂演示—实验观察—实验总结的教学流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而知识的探索放手给学生长期地观察记录。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实际已掌握了知识,最后汇总得出科学规律。因此,这部分内容要以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观察为主要探究方式。观察还主要运用在学生操作完成难度较大、涉及生物体内部结构的知识。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八课《心脏和血管》,我采用图片、视频观察的教学方法。本课学生不仅要了解心脏的结构,还要研究血液循环的规律。这类知识老师的讲解太抽象,学生不易接受。教师让学生观察心脏的挂图弄清心脏的四个腔的分区,但血液循环的规律学生如果看不到实际的演示只能囫囵吞枣,模糊接受。通过网络搜集关于血液循环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了解心脏四个腔运动的规律。在实际的教学中,观察学习在科学教学中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是学生自主获得信息的另一途径,因此,教师空洞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细致的观察。讲解是抽象的、乏味的,而观察则是形象的、有趣味的,相比之下学生更趋向于后者。

三、空间科学,以课外书籍为载体

充实知识、自主探究空间科学狭义地讲就是对日月星辰的观察及天体运转规律的探究。这方面知识学生知之甚少,对教师也是极具挑战性的。宇宙浩瀚无边离我们遥不可及,学生借助长期的观察可以对星空变化做出一般性的了解,但对于更神秘的、遥远的天体就只能闻其名而不见形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有突破就必须让学生对要研究的天体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需要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来解决这一难题。下面以教学实录来阐述我的心得。五年级下册第十六课《太阳家族》,我在上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八大行星的特点有较多的了解,课堂上让学生阅读《迷失在太阳系》这本课外书籍。上课前我考虑到学生对空间科学这方面知识非常匮乏,学生上课时会感到抽象而没有兴趣,影响学生今后对空间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因此,在上这部分知识以前我对学生这方面知识进行了一次摸底。我问道:“同学们,你们对浩瀚的宇宙都知道哪些知识?”孩子们窃窃私语,都不敢举手来回答。我请了班上的“万事通”,他唯唯诺诺地说:“我知道古代的人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但现在的科学家证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为了树立学生的信心,对他的表现大力表扬,以此来激励其他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借此发问:“既然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哪它是谁的中心?”这时有的同学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说:“对,而且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对于刚才的回答,我提议以鼓掌来赞许。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我知道太阳系里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有的说:“上次我看科技博览时,介绍说太阳上有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暴,而且当时的景象非常的壮观!”也有的说:“太阳系最早不是八大行星,而是九大行星,后来有一颗行星不知什么原因被弄掉了,这是我偶然听新闻报道的。”教室里热闹极了,但平时号称“机灵鬼”的王浩却一脸茫然地看着我,他可能被同学们纷杂的议论弄糊涂了。这时我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对九大行星变为八大行星进行了解释。播放时我提了一个要求:“请同学们看完以后告诉我九大行星变为八大行星的原因。”同学们鸦雀无声地观看视频,当播完后同学们都举起了小手,抢着叙述具体的原因。王浩抢先说:“老师,我知道火星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的水,但是在火星两极有冰层。而且美国已经成功地发射了机器人来探索火星。”话音未落,同学们纷纷向王浩投去了惊羡的目光。“我在《儿童小百科》和《十万个为什么》中看到,在太阳系中最漂亮的行星是土星,因为它有漂亮的光环,这些光环是由陨石、尘埃、冰块构成的。而且在这些行星上也都有引力,但它们的引力都比地球要小很多!”“说得真棒,老师很高兴在你的生活中,有一位那么好的老师能教给你更多的知识。王浩同学通过课外阅读获取了许多课本中接触不到的知识,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今天老师也读了一本关于太阳系的书,对八大行星的特点有了充分的认识,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同学们。”孩子们通过刚才一番议论,都想更多地了解太阳系,迫切地想知道究竟是哪本神奇的书。我像变魔术似的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迷失在太阳系》一书,向同学们介绍:“这本书可以让你了解更多有关八大行星的秘密,为你揭开各大行星神秘而令人匪夷所思的面纱。”于是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孩子们就在《迷失在太阳系》这本书的指引下游历了太阳系。书中根据孩子们自己的理解绘出了科学图表,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科学名词。科学不再是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符号、公式,科学充满了人情味,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就在那些伸手可及的日常事物中……课堂上孩子们表现得格外投入,默默地阅读着,时而前后翻阅比较,时而与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着什么,时而用笔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学习氛围空前高涨。这节课的难点就这样在看似不经意间一一攻破。针对教材中对相关信息的渗透比较少、学生平时接触类似的知识量偏少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大胆尝试引入课外书籍来充实课堂教学。如果只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那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四、总结

科学教学提倡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导,教师的讲解、引导为辅。自主探究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学中,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实验铺好路,通过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知识拓展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探究中。

作者:郭文智 单位:龙口市润新小学

第三篇: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实验能力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实验能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好学、好问和好动手是他们的心理品质。他们对身边事物有强烈的敏感性,这正是他们探究的动力。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抓住时机,把小学生引导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轨道上来。例如,我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出示了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并说出理由。”有的学生说:“大的沉,小的浮。”我让学生亲自试验,结果两个马铃薯都沉到水底。学生想法和实验现象发生冲突,在矛盾中学生又提出新想法,马铃薯的沉浮可能和液体有关。于是,我就重新取了两种液体给学生演示,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一个水槽的马铃薯下沉,另一个水槽的马铃薯上浮呢?有的学生马上说:“能使马铃薯浮上来可能是盐水、糖水、等。”为了验证这一事实,我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观察”比较两个水槽的液体,从两个水槽各取一滴液体,滴在铁片上用酒精灯加热,液滴变干后,发现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是盐水,能使马铃薯下沉的是清水,盐水比清水的密度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马铃薯就能浮上来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和思考等,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探究

现代教学论研究提出,感知不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动力的根本原因是问题。给他们提问题的机会,并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猜想。

三、总结

总之,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作者:刘旭明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安达小学

第四篇:小学科学实验与教学的相互关系探究

一、教学实验与科学学科教学的关系

采用在科学课程课堂上结合实践实验的实验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对实验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主动地接受知识。在传统及教学模式中,虽然教师也结合实验来讲解理论知识,但对实验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学生只是被动得接受,不能融入自己的主观意愿,不能在课堂中加入自己的思想,学习的热情不高。如果采用实验教学法,教师可以认真精心准备相关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对相关案件的分析和理解来学习科学课程知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课程知识的热情,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和实验课程的问题

由于现在小学教育的一些问题导致了实验教学方法的落实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在现阶段的工作中要对一些实验教学问题进行整顿。以下是现在小学实验教学主要存在的一些教学问题:

1.教师对实验准备不充分,应付了事,对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以及材料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未进行系统的检查,有些实验操作马虎应付,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

2.教师单方面进行实验的操作,不给学生演示的机会,也并不在操作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细节知识点、操作事项等诸多问题,不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只是将实验作为灌输的手段之一,学生难以培养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对于学生实验操作抱着否定态度,或许会允许个别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但是却无法普及全班,无法做到全面教育;

4.在实验过程中疏于巡视和观察学生的操作和实验过程,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或者操作失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

5.试验结束后,教师不进行总结和经验介绍,或者对实验的态度始终很应付,无法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实验和教学相呼应的教学目的。

三、如何促进小学教学实验与科学学科教学的效果

由于传统教育教学体制的失误,导致了不少学生原本极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被逐渐消磨,这对于教育而言是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教学和实验操作是需要相辅相成的,也是互相促进的。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这类启蒙教育教学中更要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实验与教学相关联,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能力。针对上文的问题应该做到:

1.教师事前做充分准备,进行先行实验,对仪器设备、实验材料要仔细检查,以保证实验的效果和安全。

2.在学生实验开始前,对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依据的原理、仪器设备安装使用的方法、实验的操作过程等,通过讲授或谈话作充分的说明,必要时进行示范,以增强学生实验的自觉性。

3.小组实验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

4.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教育。

5.实验结束后,由师生或由教师进行小结,并由学生写出实验报告。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被逐渐淘汰,三分理论七分实践的教学模式被证明更加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的运作和原理,往往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于记忆和联想方面能力的培养更是效果卓绝的。

四、总结

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小学科学课程中实验与教学之间的重要关联性来阐述教学实验对于教学目的的成果性,文章中的各方面意见和问题希望能给予借鉴参考。

作者:李媛秋 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学应用初探

1应用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深入小学科学课堂,并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首先必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学过程与方式的有机成分。”科学课是一门“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启蒙课程,提倡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但由于学生动手能力不足或科学器材不足,很多观察内容或动手实验难以完成或根本无法进行。只好用“黑板实验”或“口头实验”来代替,既不形象又不得学生理解,在运用了PhET互动式仿真模拟实验软件后,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2软件简介

PhET互动式仿真模拟实验软件来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PhET计划(PhysicsEducationTechnologyproject),即物理教育科技计划的简称,该计划主要基于Java和Shockwave、Flash技术开发,通过建立互动式仿真模拟实验科学网站(http://phet.colorado.edu/),提供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及地球科学等模拟试验,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使用。该软件主要是研究仿真技术如何改进物理及其他理科教学,通过趣味互动帮助学生理解深涩难懂的概念以及蕴藏的数理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适用于理解枯燥的抽象概念和规律(运动学、抛物线、可逆反应等概念);观察极其微小的(原子、电子)或极其巨大的对象(太阳系、冰河等);记录反应速度太快(核反应)或反应速度太慢(温室效应)的实验数据;使用实验器材昂贵(MRI核磁共振造影)或重复进行不同参数条件的测试的实验(热、化学反应速率等);具有危险性的实验(触电、易燃性、放射性等实验)。

3应用案例

下面以PhET互动式仿真模拟实验软件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直流电路组装套件”实验为例,了解该软件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应用。PhET的直流电路组装套件中所有元件和仪器都和实际非常接近,在连接上也可随意摆放,学生利用各种元件组装好电路后,即可查看电路的运行情况,只要各元件连接正确,电路便可接通,学生可以很形象地看到电在电路中的运行,利于学生完整、清晰且准确地建构电路的模型。如图1所示,如果学生连接错误,造成短路,在现实中,只能看到小灯泡被烧毁的一瞬间的景象。而在PhET中,学生可以看到电路着起熊熊大火的景象,如图2所示,非常形象直观。通过仿真模拟实验,学生在实际动手组装电路时就变得相对容易一些。适合小学科学使用的实验案例,如:“声音”实验案例可以研究声音的传递等现象、“能量的形式和转换”实验案例可以直观地看到各种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过程等。教师可以对PhET互动式仿真模拟实验软件的源代码进行下载存储,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研究和改进。

4应用启示

PhET互动式仿真模拟实验软件有着非常强的开源性、直观性、仿真性、互动性,非常适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能促进抽象知识的理解、内化和应用,更好地建构知识模型。不过《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过程与方式的有机成分,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千万不要滥用。尤其对于小学生学习科学而言,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极为重要的,不能用高新技术代替一切。”

作者:沈德强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东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