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对策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对策

科学的生活化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化对科学概念的认知,从而转变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科学认知和理性的思维方式。对学校和教师来说,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完整的科学概念体系框架,因此,要在不断的改进中完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一、小学科学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涵盖内容广泛,如介绍了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习惯、观察植物并进行比较与测量等,小学高年级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关于光和热的深层探究,更加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小学科学的大部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主要是关于认识与观察探索,对学生来说能够为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所以在小学进行科学概念构建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学习进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科学的教学现状

小学科学课堂一直以来都提倡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科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学科的乐趣。现阶段大多数小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不重视,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在教学的方法上进行创新,不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无法吸引学生,学生的听课质量以及学习成绩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要学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限于在课前写好教案,而且要在课堂上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积极地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在正式学习科学课程时其自身已经对一些事物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对某些现象也有自己的看法,例如,向日葵总是面向太阳,含羞草一触碰就会缩回去……这些实践内容有利于科学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科学。小学生有了这些生活实践的加持,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会有所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生活中的内容与科学知识相结合,自己进行消化和吸收,形成自己的见解。[1]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普及植物的相关知识,然后在授课过程中辅导学生进行强化学习,在这之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种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需要有足够的精力去照顾它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督促学生写观察日记,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这样一来就能够将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科学知识更好地融入生活,使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把生活常识融入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对哪一个学科来说,合作学习都是十分必要的,对科学来说,合作学习对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有重要作用。作为教师,要将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2]例如,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校园内开展寻找生物的实践活动。各个小组可以组内自发地推选组长,组长给组员合理地分配任务,有人负责寻找,有人负责记录,各司其职。这样的话,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有益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与集体协作能力。为了增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针对小组活动制定比赛规则,在一定时间内找到生物最多的一组可以获得奖励,这样可以在增强活动趣味性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进行科学探究学习

科学探究是通过研究,将某一事物作为科学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索,掌握具体的规律变化以及生长特性,促进探究活动的进行。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快速掌握有关的科学概念,构建科学体系框架,其在科学课程生活化教学中也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探索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要利用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丰富的科学探究资源和完善的设备,重视学生的实践探究。例如,在学习“水溶解”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课前可以为学生准备好烧杯、玻璃棒、漏斗等相关实验设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食盐溶解在水中,并使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观察食盐消失的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各小组可以对食盐的质量进行控制,进而观察不同质量的食盐的溶解速度,并进行总结。在安全的前提下,学生也可以通过品尝水的味道体验溶解的概念,更加深入地体验科学生活化探究的乐趣。

(四)基于生活化教学增加课外阅读辅导

把生活化教学融入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如在每年的植树节,学校可以组织植树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植树,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交流能力,也能借植树活动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学校也可以请环境保护志愿者来给学生普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如爱护环境应该怎么做,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多植树可以给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带来什么样的改变等。[3]让学生贴近科学,了解自然,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科学实践。多让学生接触室外的新鲜空气,为学生营造丰富多样的校园生活,可以使其阳光、自信、热爱生活。

(五)联系生活,拓宽学生科学视野

学习的目的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在生活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保护水资源”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实地采访、居民调查问卷和互联网等方式了解河流是如何被污染的,原因是什么,进而探索如何保护水资源,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节约用水。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可以自发地上台讲述自己搜集到的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

(六)课堂互动,活跃氛围严肃、紧张的学习氛围

不利于科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尝试将课堂氛围调整至轻松愉快的状态,让学生放松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提升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把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好地融入学习过程中。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在学习“光的反射”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组内一名成员讲述想法。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可以活跃学习氛围,又可以增强学生对光的特性的了解。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及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融入学科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放下紧绷的状态,完全投入到课堂中。活跃的学习氛围可以带动学生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上课体验。科学知识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科学知识。小学科学没有语文的博览古今,没有英语背不完的单词,没有数学上复杂难懂的公式,但是它的的确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所以,科学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科学知识基础。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响应了国家培养全面性人才的政策方针。小学科学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知识体系,使学生对科学有一个新的认知,从而热爱自然,积极探索,培养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实践和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生活化教学模式也为科学教学理论和科学教学实践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在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小学科学教师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并且增加自身科学知识的储备量,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把最好的教学成果展现出来,适应当前的教育要求。

参考文献:

[1]朱文亚.实现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与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4(12).

[2]陈海霞.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与实践反思[J].中学课程资源,2014(10).

[3]吴鹏.汲生活之源,绽课堂之花: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14(73).

作者:张剑锋 单位:甘肃省渭源县会川镇杨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