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改革探析

农村小学教育改革探析

[摘要]提高教育质量是优化区域劳动力水平,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改善农村居民知识文化水平的基础环节,其改革在近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少的问题。以温州市永嘉县鹤盛镇地区小学教育改革情况为例,对其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其改革现状,并结合学本教育的教学理念,为该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解决问题,推动其发展进程。

[关键词]学本教育;农村教育改革;撤点并校

报告在其“改善民生水平,提高社会保障”一点中提到: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学的教育情况获得了很大改善,但其教育水平相对于城镇小学,尤其是经济特区的地方小学来说,仍显得十分落后,其改革中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学本教育(Student-oriented)则是在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前提下,以提高学生学习幸福度、实现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学生做为教育主体实行优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及教育理念。结合学本教育为农村小学教育改革提出建议,能长期持久地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水平,进而实现提高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的目的。

1农村小学教育改革面临的困境

笔者通过对温州市永嘉县鹤盛镇地区小学的调研了解到,由于政府对农村教育改革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该农村地区小学主要采取撤点并校的方式,整合地区内的教学资源,改善该地区内的小学教育情况,但因为各种原因,其改革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1教学硬条件较差

教学硬条件是指在教学的进程中所必须具有的物质条件,主要包括学校环境、教学设备等。尽管撤点并校后鹤盛镇地区小学的教育资源得到整合,但是其教学硬条件水平仍旧较差,并在撤点并校后出现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线状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交通不便捷,学生上学耗时长,路费贵。以其中的梅坦村为例,该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与镇中心距离较远,撤点并校后,学生从村子到镇上小学的路途遥远,且大多为山路。同时,由于鹤盛镇的交通路线规划较差,也没有固定行程安排的公交车,其主要交通方式仍是不定时的农村巴士,学生需要提前一小时在村口等待农村巴士,再经过30分钟左右的车程才能抵达镇上的小学。而每日十元左右的往返路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硬件教学设备条件较差。在访问鹤盛镇中心小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室内的多媒体幕布小、投影仪老旧,这便导致了课件在投放时画面模糊不清,教室后排学生上课尤其吃力。而学校虽然达到《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中学校必须配备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标准,但其配备的计算机存在数量少、款式旧的问题,上课时经常出现多人共用一台计算机的情况。

1.2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教师在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撤点并校虽是一项以“学校布局调整”为主的策略,但学校作为一个系统,囊括所有教育资源的配置,学校布局的变化势必会引发包括学校师资在内的一系列反应。而鹤盛镇地区实行撤点并校之后,教师方面便出现了以下问题:首先,现有教师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鹤盛镇中心小学现有24名教师,其年龄大多在40~50岁之间,而这些年龄偏大的教师大多只为了完成学校量化的绩效考核,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沿用课堂分小组竞争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而没有考虑过采用新的学本教育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青年教师的粘性较小。该小学也重视培养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招收过创新思维活跃的青年教师,而青年教师也在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面对更好的岗位和发展机会时,青年教师便不再在学校任教,其粘性较小,这便造成了高质量教师的流失。最后,学校与教师之间存在矛盾。原因是在实行“撤点并校”之时未对部分教师进行正确的职位引导,导致一些原先在村级小学职务较高的教师,在并校后仅仅担任普通教师的情况,这便引起了该类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矛盾,降低了其教学积极性。

1.3农村家庭教育缺失

有效的家庭教育缺失,也是鹤盛镇地区农村小学改革中的问题之一。农村家庭因为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家长外出务工、家长与学校沟通不足等原因,并不能给学生很好的家庭教育。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具体表现为:一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观念落后。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家庭的农业劳作不像以往那么繁重,但是由于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家庭教育的观念,他们通常会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任务,学生便缺少了优质的家庭教育,而这种问题在距镇中心越偏远的农村越为突出。二是家长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缺失。以鹤盛镇中心小学为例,目前该校有500多名学生,其中有200余名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的父母大多采取“托管”的方式统一将孩子交给学校和老师监管。而在采访中有教师反映,虽然父母尽量在物质上满足这类学生的需求,但这类学生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三是“家—校”沟通不畅,双方有效互动较少。由于部分学生的家庭并不位于镇中心,而是在镇辖区内的各个农村,家长从家中到学校路途较远,出行不便。此外也存在部分家长外出务工,参加家长会的多为学生祖父母的情况,该小学定期召开的家长会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家校沟通的渠道作用。学校无法有效地将学生在校情况反映给家长,这对实现有效的家庭教育造成了更大的阻碍。

2对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建议

鹤盛镇地区小学教育情况取得了较好改善,但其中存在的细节问题仍需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避免出现城乡小学教育水平差距持续扩大的情况。对此,笔者根据上述问题,结合学本教育提出了以下可行性较高的建议:

2.1改善硬件条件,更新现代化教学设备

在农村小学教育改革中,应当重视学生上学的硬件条件,减少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时产生的额外负担,通过完善小学现代化教学设备,实现学本教育中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前提。相应措施包括:一是采用设立校车接送学生的方式。由于完善学生上学的公交路线涉及到道路修建、城镇规划等多方面因素,较难快速有效地实现,所以学校可以采用设立校车的方式,在距离镇中心小学较远的梅坦村、西源村等村村口安排校车,定时定点地接送学生上下学,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为其提供便捷,同时减少其家庭因孩子上学路费而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以此避免学生出现对上学的排斥心理。二是加强设备更新,补充计算机网络系统。对此,学校应当加大教学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对教学多媒体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维护,用亮度、对比度、分辨率高的新式投影仪,来取代原先投影效果差的老旧设备,以此避免学生上课看不清课件,课堂接受率低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与计算机销售公司实行长期合作,通过招标的形式,将学校的计算机配备供应、系统软件更新、后期维护维修等一系列业务交由一家公司,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购置成本,又能有效解决学校计算机配备数量不足、设备落后的问题。

2.2打造教师团队,引入创新型教育人才

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打造以提高学生学习幸福度、实现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师团队,能推进小学的创新型教育,从而达到提高小学教育水平的目的。打造优质教师团队的措施:一是加强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年份久的教师具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应当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其教学水平,对此,学校可以积极鼓励该类教师参加“创新课堂”之类的培训或讲座,以继续教育的方式改变任教时间长的教师以往的老旧教学模式,提高其创新型教育水平,使其探索农村小学教育的新模式。二是为青年教师提供福利和发展机会。青年教师相对于从事教育时间长的老教师来说,有着更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更明确的发展目标,所以更偏向在城市地区学校工作。农村小学要想吸引并留住青年教师,可以采取为其提供与之教学业绩相匹配的福利补贴和晋升机会,避免优质青年教师全部涌向城市地区小学。三是处理好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尽管“撤点并校”工作已经完成,教师职位都已安排妥当,较难实现岗位的再调整,但学校可以根据年限,将从事过村级小学较高职位的教师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相应的福利补贴,提高该类教师对学校的满意程度。

2.3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家庭教育重视程度

在进行新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家庭教育观念应当受到重视和加强。将学生做为教育的主体,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逐渐建立家校双方相互沟通合作、共同发挥作用的“家—校”教育新格局。笔者认为,加强家庭教育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培养父母言传身教意识。根据对鹤盛镇部分偏远村子的走访,笔者发现,大多儿童在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前并没有接受“学前班”教育的机会,家庭环境则成为影响6岁以下儿童的主要因素,对此,学校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家庭教育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向家长们介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列举成功的家庭教育例子,方便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进行理解和学习。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通过设立“互助小组”,让乐观向上的儿童带动和影响有自卑心理的儿童,同时教师也参与指导和看护,最终帮其建立起自主向上的学习观念、诚实善良的道德观念、友善互助的人际观念、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念。三是通过“群聊”沟通的方式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微信等聊天软件建立家长群,是城市小学教师采取的增进与家长交流互动的主要方式。对此,政府方面可以通过经济补贴,学校教师方面可以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进行简单的智能手机操作指导,共同推动“微信群聊”沟通方式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赵智兴.撤点并校后山区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困境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7.

作者:陈娟 谷芝杰 单位:浙江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