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策略解析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解析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摒弃单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初中学生在初步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时,应该是对其充满了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我们只有采取合理的引导措施,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教学的学习中来。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大都采用灌输知识和理论要点的方式,忽略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知识的状态,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因此学习效果并不理想。2.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爱上物理。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未知领域的知识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所以他们非常喜欢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的教学形式。因此,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一些小型、灵活、生动的物理生活实验引入课堂教学,带领学生亲手操作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合理地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且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的物理小试验,借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时代在变迁,科技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靠老师“一笔、一黑板”的教学形态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图像、声音与文字等信息的综合利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同时在问题的引导下,让物理教学趣味化、具体化。比如,在教学“惯性”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PPT动画,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带着思考清楚地看到这一过程,进而强化对“惯性”的感知与认识。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讨论意识

我们都知道只有在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思想才能解放,学习的紧张感才能消除,才能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相结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将知识展示出来,激发他们内心的好奇和对问题探讨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讨论中,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比如在学习“浮力”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浮力的存在,给学生展示了一张在蔚蓝的天空下,一个人安逸地漂躺在海面上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躺在水面上的那种惬意时,又感觉到那种不可思议,产生疑问。问题是人在水中容易被淹死,这张图片中的人是靠什么力量漂浮的呢?这充分说明这张图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不同的,这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积极地讨论。在讨论中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再对产生浮力的大小和因素进行讨论,从而认识到人之所以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主要是因为受到比普通水中的浮力大,这样循序渐进地导入溶液密度不同所产生的浮力也就不同的教学知识点。在整个的课堂中,学生的讨论情绪高涨,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中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也帮助学生养成了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注重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大都采用物理知识的灌输和讲解,很少开展实验,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被动地听讲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动手实践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地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是脱离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的,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注重物理试验,让学生在试验中学习知识,在动手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培养物理思维和素养,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完“声音的传播”知识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与声音有关的小物品。

五、注视生活实践,引领学生学以致用

在我们学习“摩擦力”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将学生上学时骑行的自行车带到课堂上,让他们思考自行车运行中产生的摩擦力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现实与知识相联系,利用已有的知识积极地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将自己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真正达到应用创新的目的。

作者:刘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