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下草业科学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通识教育下草业科学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摘要: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以学校实施通识教育改革为契机,对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等教学内容进行了不断改革与探索、调整与优化,增强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专业培养体系,同时具有较宽领域和较强适应能力的专门人才培养方式。

关键词:草业科学;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素质教育

当今社会日趋复杂的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具备单一的专业知识已经满足不了自身在社会上的需求。为此,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屡现出“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趋势,导致社会在选人用人上又出现“博而不精,杂而不牢”的现象。为了避免以上现象,在秉持学校“通专兼备,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的同时,又要克服课程学时普遍缩减的教育背景,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在学校通识教育背景下对课程建设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改革。

一、吐故纳新,改革与完善草业科学课程体系

通过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到专业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加快通识教育的改革速度。在教学方面应继续对大学本科课程进行改革和完善,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逐步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在此契机下,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教研组对现行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开展了研究对比论证,吐故纳新,修改和优化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为草业科学专业教学体系的全面改进和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助推了教学改革的速度,对整体提高草业科学专业整体人才素质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1.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其目的意义。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计划学制四年,最低毕业要求学分是:第一课堂167学分+第二课堂6学分。课程设置以通识课程、学科大类课程及专业课程相结合,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见下图)。学分占比分别为:通识课程26.35%、学科大类课程23.95%、专业课程41.92%、个性课程5.99%、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1.80%。为使学生在接受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既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注重自身的个性培养,必修课学分占比不高于总学分的70%,选修课学分占比不少于总学分的30%。在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和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的学分占比不少于总学分的13.29%,强化了学生的学术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第二课堂6个学分,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2.课程设置的改进与特点。在通识教育背景下,课程设置与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基本相似[1],即本着一流学科的发展目标,将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和第二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设置在整个课程培养中。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在2013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与优化,形成了新课标2016版。新课标2016版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由通识课程,学科大类课程,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和第二课堂六大类组成,如下图所示。其中,通识课程由思想政治类、外语类、通识拓展课程、计算机类和军事体育类五部分组成。学习通识课程,不仅让学生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健康的身心素质、基本的外语及计算机技能,而且通过拓展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科大类课程包括了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两大块,主要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草业科学的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其中,必修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包括化学、数学、物理、植物学、植物生物化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基础课程;选修课程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农业科学与生物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而学习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要点是让学生学会掌握专业前沿动态,具备专业型人才的科学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专业课程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设计)四部分组成。专业必修课程包括“生态学概论”、“草地管理学”、“牧草(草坪草)育种学”、“草地生态学”、“草坪学”、“草地保护学”、“牧草种子学”、“牧草栽培学”、“牧草饲料加工与贮藏”等。通过学习必修课程,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但因学时限定,对草业科学专业学生又非常重要的课程则设为专业限定选修课程,如“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恢复生态学”、“畜牧经济管理”、“草食家畜饲养学”、“草坪工程学”、“草地灌溉和排水工程学”、“草坪绿地规划与设计”等,使学生获得草业科学专业中经典、广泛且前沿的理论知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培养需要,共开设了10门个性课程供学生选修,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丰富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积极和进一步拓展专业的知识。开设创新、创业及实践课程,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二课堂的开设,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形势与政策,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通过课程体系的学习,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以及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具备较强的整体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过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现在应该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以发挥[3],尽可能开发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和表达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并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使学生真正具备草业科学专业技术和实践应用专业技能的综合素质,一直以来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修订实验指导教材,注重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研讨和改进。为使实践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在理论教学的指导下,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验、科研实践、教学实习、企事业单位实习和毕业论文五部分组成。1.课程实验。课程实验的核心是补充、延伸并回顾课堂教学内容,培养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学以致用的工作方法。如专业必修课“草地生态学”、“牧草栽培学”、“牧草种子学”、“牧草(草坪草)育种学”、“草地管理学”、“草坪学”、“草地保护学”、“牧草饲料加工与贮藏”等课程均设置有课程实验;教师主要教授理论部分知识要点,每节课后给学生布置实验任务,学生可到相应实验室由专门的实验教师指导完成,在下次课堂上学生要做实验汇报,最后由课程教师进行归纳总结。2.科研实践。鼓励并支持学生申报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等。为了达到学生科研实践的教学目的,学院将教师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范畴,同时将学生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也纳入学生评比依据。在参与试验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曾经的被动式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式[4]。3.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是草业科学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一个独立的不可或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5]。贵州大学现实行三学期制,每年7月为第三学期,主要用于学生教学实习。在不同年级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各年级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实习实践计划。如开展植物学、专业综合、饲草饲料、畜牧管理以及草坪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实习等。通过教学实习能较好地检验专业课程实际授课效果,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过程中能切实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4.企事业单位实习。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为企事业单位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如贵州省草科所、贵州省草种站、大北农集团,以及与草业科学相关的各企事业单位等。在实践教学中充分贯彻和体现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的要求,按照企事业单位要求对学生的毕业实习进行相应安排,严格实施实习单位的各项章程制度。通过毕业实习,企业和学生之间彼此充分地了解及认同,最后学生顺利就业,企业觅到适合的员工。5.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草业人。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的本科生配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指导教师,同时为确保每位学生的培养质量,每位指导教师所带学生不得多余5人。学生从大学二年级选定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为学生合理安排制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发扬“传帮带”的精神,由研究生带领本科生,培养学生共同探讨、协作的科研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四下学期,学生要撰写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并由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修改意见;论文提交后,学科专业教师进行交叉评阅学位论文,提出评阅意见;答辩后,答辩委员会给出最终的评定结果。同时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在探索中不断优化,一方面使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得到巩固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三、注重素质教育,适应社会需求

目前,直接就业或继续深造是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流向。教学体系的修订与完善就是依据社会总体发展的趋势,将学生塑造成同时具备实施生产与科研素质双重能力的综合型草业人才[6]。草业科学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原则均是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从验证性认知性实验到综合性设计性试验,达到了理论与实际、科研探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年年攀升,让专家学者不得不重新思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关系[7]。各高校不仅要培养具备扎实专业功底的学生,而且要向社会输送勇于创新,适应性强的综合性人才。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实施“三三分流”的人才导向,即鼓励三分之一的学生就业,鼓励三分之一的学生考研进一步深造和鼓励余下三分之一的学生有能力自主创业。同时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包含有素质教育体系,如将学生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公益性活动、社会服务组织(如各协会、社团),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各社会实践等,以此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在创新意识和适应性强等方面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高等草业人才。同时,分派草业科学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时常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在这过程中,教师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方面也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四、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草业科学专业的改革和完善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贵州大学通过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通过建立良好的互动式教学关系,使学生想学,愿意学;通过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基地,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综合性草业科学专业人才,使学生得到锻炼,确保学生顺利就业。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通过教学体系的改革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在当前严峻的就业情形下,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升,从侧面体现出教学体系改革的成效。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我们将总结过往经验,审时度势地进行教学体系改革,进一步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以此壮大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郅军锐,杨茂发,杨洪.学分制下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3):32-34.

[2]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7):1-6.

[3]鱼小军,师尚礼,白小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分析[J].草原与草坪,2015,35(3):95-98.

[4]郭彦军,尹亚丽,刘明秀.西南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1,(2):151-153.

[5]黄婷,董召荣,杨烈,谢家琦,马运才,李朋晴,张建强.安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草地学报,2012,34(2):113-115.

[6]刘艳,白龙,赵波,刘英,王晓红,白春生.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J].农业教育研究,2011,(2):25-27.

[7]刘艳,赵波,刘英,王晓红,白春生,白龙.提高草业科学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4(4):36-38.

作者:龙见坤 席溢 陈超 赵丽丽 郝俊 宋高翔 单位: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