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4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4篇)

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1工科大学生的特点

1.1理性务实

工科大学生接受数学物理方面课程训练多,学习的专业知识是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内在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善于思考,喜欢究根问底,习惯按部就班,按照固有的模式行事,崇尚理性,强调务实,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看问题强调战略眼光,处理事情有清晰的价值判断,对待事物有着明智选择。因而与社科专业大学生相比,不善于形象思维,缺乏想象力,缺少浪漫主义情怀,不喜欢泛泛而谈,痛恨形式主义,遇事沉着冷静,动手能力强。

1.2逻辑性强,灵活性差

工科专业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考虑问题思路清晰,推理严密,思维严谨。他们崇尚科学,坚持真理,看问题可能会比较呆板,甚至有些偏激。因而,与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相比,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缺乏灵活,容易形成定势思维,缺少发散思维,性格相对固执,爱憎分明,虽然内心世界很丰富,但给人有不尽人情的感觉。但他们对于教条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也会感到厌烦,也喜欢丰富多彩的形式学习科学知识,偶尔也会选择打破常规,积极创新。

1.3男性比例明显偏高

性别差距是工科专业大学生最为普遍的特点之一,由于工科自身的特点,动手性强,身体素质要求高,工科专业的男生数量远远超过女生,甚至存在全是男生的班级。工科大学生性别差异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女生学业成绩总体优于男生,但是在实践以及专业操作方面,男生处于绝对优势。二是,在电脑使用方面,男生较女生配置电脑多,兴趣大,研究深,花费时间多,专业水平高。三是,在学习积极性以及学风方面,工科学习相对而言难度大,难点多,不及格率高,男生挂科率高于女生,甚至存在无法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现象。四是,在人际关系方面,男生坦诚自信,内部关系较为融洽,即时有矛盾也很快就可以过去,而女生身体柔弱,由于数量少收到呵护,情绪性强,女生内部难以产生共同的文化,人际关系相对紧张。

1.4重专业操作,缺创新实践

由于工科专业要求,实验实习多,因此工科大学生注重动手能力,重视专业技能的提升,有着强烈的创新愿望,希望创造出满足社会需要的新产品,需要高校加强创新意识和创造方法教育,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工科大学生由于个人认识以及实验条件和实验成本限制,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等问题,缺乏投身实践的勇气和魄力,创新技能和方法欠缺。

2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科知识的匮乏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于文科,文科和工科学习的内容完全不同,思维习惯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处理问题方式不同。工科大学生强调严谨逻辑,对其专业课有较强的领悟理解能力,这与对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丰富的哲学、政治、历史等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但对工科知识缺乏,不了解工科大学生的特点,使得他们对工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常常事倍功半。

2.2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滞后,过于着重历史问题,难以解释当代社会发生的各种问题和现象,无法解答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讲课缺少工科相关的案例,对帮助工科大学生成才立业,选择合适工作,处理工科学生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切身问题关注不够。

2.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性不强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教师课堂理论讲得多、学生应用实践少,过程分析少、结论下得多、学生思考少,传统多、创新少的特点。这与工科大学生特别注重实际操作存在差异。工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逐步产生不爱听、无所谓的态度。

2.4教学手段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客体,两者分别处于主动和被动地位。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和日益活跃的大学生思想,这种教育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思想政治大部分课程都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一般是组织一次学生参观,组织一次讨论,次数少,不深入。

2.5工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缺乏积极性

工科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思想,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缺乏,对思想政治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学习热情不高、不重视,逃课情况普遍,学习的动力主要在于考研,这给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切实的困难,严重影响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效果。

3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3.1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认识

要遵循现代大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把理论教育与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相结合,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兴趣点和目标追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基本关系,培养专业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3.2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由于思想政治课政策性强、理论性强的特点,教学以讲授为主是教师的主要方法。改进教育方式,考虑工科大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从统一灌输形式向多层次输出形式转变。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用存在局限性,必须结合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深化理论知识,多维度推进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课外活动以感动中国人物、先进教师、先进学生等先进人物学习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

3.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高等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应把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弘扬、创造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结合工科大学生的特点,构建以科技创新、文艺创造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平台,发挥工科大学生动手能力强和专业优势,资助拔尖大学生项目,积极支持参与全国各项专业竞赛,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技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文化下乡、科技咨询、参观访问等形式,走出学校、深入社会、深入基层,直接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感受人民群众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并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增强作为工科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4改进教与学融合机制,让思想政治教师参与专业教师有关教学业务活动

思想政治教师了解掌握专业学习有关知识情况,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的融合。向专业教师了解专业教学的大致情况,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学习过程中容易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思想政治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通过学风建设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成功成才的信心和勇气。

作者:刘海涛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第二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一、适应新常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在新历史时期的重要命题。经济发展模式、结构和速度的调整,必然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对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工作内容,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一)顺应新形势,适应新常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适应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从战略高度对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还必须紧扣时代精神,强化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和矛盾的凸显期,利益格局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仍认识不足,没有很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常态”要求。面对中国经济进入换挡降速、提质增效的新常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服务新常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准确把握高职学生心理特征、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做先进思想的引领者,正能量的传播者,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二)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思潮交流、交融、交锋,社会矛盾多样化问题最直接地反映在高校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是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高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价值观认同、文化选择也有很大差别,对意识形态复杂性的敏感性不高,鉴别力不强。因此,只有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共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做出全面部署。高职院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围绕培养人才目标确定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内容,创新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理论武装,突出二级院系的主体作用,做到敢抓善管。通过入脑入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中国梦”作为大学生的共同时想,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具体化、生活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共同行动。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对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加强校园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管理,组建网络评论员、网络文明志愿者、新媒体舆情信息员,加强舆情监控,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贯彻落实“研究无禁区、课堂有纪律,行为有底线”的要求,坚守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学术讲座、论坛和校园网等宣传思想阵地的政治纪律,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探究,完善舆论引导统筹协调机制、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三)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作为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要结合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全校各部门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工作机制,构建立体、有效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机制,确保全员育人落到实处。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更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和完善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体现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任务落实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工作中,为学生全面成才、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对高职院校而言,就是要建立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合力;对全社会而言,就是要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社会育人合力。

(一)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三支队伍”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党团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依托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师德好、素质高的要求,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职业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切实担负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职责;辅导员、班主任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身处学生工作第一线,是学生的“思想领路人”,关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辅导员、班主任的责权利,按照职业化、专家化要求,着力建设学习型、研究型、能力型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职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服务的思想,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服务工作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汇聚全社会育人合力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已从学校扩展到家庭和社会等多个领域。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与社会和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以服务学生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开发符合企业要求、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模块,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要落实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掌握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思想品德和工作表现,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共建育人基地,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要健全学生家长联系制度,畅通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渠道,定期组织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通联网络,加强对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社会和家庭的参与,使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学校向企业联合、向家庭渗透、向社会延伸,真正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企业、家庭和社会教育为主线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关心、共同引导、共同教育的整体合力。

(三)整合资源,强化保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人员、经费和场所设备等保障。高职院校要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要加强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支队伍建设,将合作企业的思政队伍纳入学校思政队伍,通过校企共同开展专业论证、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团队建设,共同建立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打造校企协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并设立稳定的思政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完善教学、生活和学生活动设施,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例如:加强对热点问题的正确引导,强化典型宣传,发挥先进典型对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服务工作,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切实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高职院校不仅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还要根据时代特征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创新方法手段,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努力探索理论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环境育人等育人途径,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大学生不仅要学专业知识,还要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方向。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政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应全面把握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加强思政课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变化、心理特征、认知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改革思政理论课教学方式,将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着力推进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此外,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校企混编思政课教师队伍,通过企业专家进课堂、校友进课堂等形式,共育“技高为荣、德高为重”的新型人才。同时,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做好学生的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不断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核心课程。

(二)大力推进实践育人工作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高校应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育人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并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践育人教学的系统设计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将实践育人纳入教学计划,把参加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评价的重要指标,以社会实践活动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联合行业企业力量参与办学,创建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招生、培养和就业的育人新模式,依托双向融合的教学管理团队,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实施教学、共同提升职业素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通过成立企业教学督导组,加强企业对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此外,加强校内实践课程与校外实践活动、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与互动,形成实践育人的工作合力,紧紧把握学生成长特点和规律,组织大学生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工厂,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

(三)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和文化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质,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高职院校要深挖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深入开展“礼敬中华传统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和时代价值,不断提升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和精神共鸣;要走对接社会需求、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强特色文化建设,建设融合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注重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要突出精神文化的主导作用,着力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和高职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积极探索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发展途径,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日常管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职业行为。一方面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企业文化课程、志愿服务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文化内容,共同编写职业素质校本教材,共同开展企业文化教学;另一方面,将企业职场氛围融入实践育人环节,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发挥校园环境文化的熏陶作用和育人功能,弘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加强校、校情教育,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同时,重视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使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规范和习惯,强化行为文化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作者:杨盛钦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微博为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微博的基本概述

1.1微博

微博,即为微型博客,其能够发表一段简短的,字数限制在140字以内的文字,使用网络沟通交流的方式来发表个人签名或个人状态,并且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进而实现消息的实时共享,在微博上每个人都可以是观众或者者。

1.2微博的特点

微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户使用门槛低。微博的有一定的字数要求,因此其内容总体呈现短且快的特点,用户不需要有高水平的写作功底,只要在连接网络的情况可以随时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微博信息不需要客户拥有计算机等大型设备,只要接入手机终端注册微博就可以实行访问与,这一设备要求使得微博已经成为了手机客户端的主流应用之一。2)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微博最大特点就是信息十分快速,只需要几秒钟,一则爆炸性新闻就可以快速在全国甚至全球的范围中传播,其即时性与快捷性超越了所有的专业媒体。3)传播方式的互动性。微博能够实现实时的互动交流。

2.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1建设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2.1.1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激励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校官方微博的管理人员平时都要开展繁忙的工作与学习,如果在对微博的管理投入得不到相应的肯定与回报,那么将会大大影响其积极性。除了让学生大量关注,满足微博思政教育者的信心外,高校还应该建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制度。

2.1.2构建微博舆论监督机制

要保证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高校要合理使用微博,完善微博的监督机制,制定大学生微博信息监督管理措施,要求高校微博使用者能够合理规范的使用微博进行信息传播。可以制定微博信息监督制度,对大学生微博信息进行监督。高校可以规定大学生在注册微博的时候使用真实姓名,或者填写计算机对应的IP地址,这样高校就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微博信息进行监督。高校思政教育部门在发现大学生的微博信息涉及到不健康或不良内容时如果没有及时制止或采取相关的措施引发了负面的后果与影响,必须对相关部门进行责任追究处理。

2.2开通官方微博建立信息平台

高校开通官方微博能够将微博作为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学生管理部门可以在高校官方微博中活动安排,教务部门可以考试信息与课程信息,招生部门可以最新招生咨询等等。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兴趣来关注相关信息。在有关高校的重大事件上高校也可以采用微博投票的方式进行,以得到大学生民主化的想法与建议。

2.3思政教育教师开通微博开展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开通认证微博与大学生开展互动。通过微博可以在课后时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且其他同学也能够看到问题的解决过程,这样一来大大提升了思政工作的效率与范围。如果涉及某一同学生的隐私,教师可以利用“私信”这一功能来解决,与学生开展一对一的互动。另外,思政教师还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教学课件、课程作业、课外资料等在微博中的“微群”之中,让学生在群里面自由的交流沟通,寻找学习的灵感。

2.4营造良好微博环境推动学生积极参与

为了打造良好的微博使用环境,高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1)由于微博信息交流具有实时性,因此在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接收到微博所发出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微博与手机直接绑定,并且关注学生微博,这样就能够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也可以通过微博平台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沟通,提出相关问题并且得到解答。2)利用微博来进行社会热点事件评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微博上近期社会热点事件,让学生使用评论功能来对热点事件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习惯。

2.5合理使用微博完善保障体系

为了保证基于微博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够顺利进行,高校应该完善相应的保障体系,其中包括技术保障、队伍保障以及资金保障。技术保障即为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校园网络的安全防护系数与运行速度,给开展有效的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3.结束语

微博是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产物,其已经占据了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微博现象也逐渐被高校教育领域所重视。高校教育肩负着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综合型人才的责任,更应该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准备把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阵地,以微博为载体,发挥网络媒介的优势,将微博有效的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作者:李静薇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思考

一、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

(一)思政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凸显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忽视大学生的个人需要和个人价值。高校多从党、国家和社会角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目的仅限于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或是为国家培养政治合格的接班人,未充分考虑大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和个体价值。有人甚至将学生违纪违法、入党入团活动开展情况作为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标准。这种标准缺乏合理性,易造成思政教育观念偏差,不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方面,存在“两课”课程体系不完善,学科建设基础薄弱,课程内容严重重复等现象。同时,教师教学仅以课本内容为主,忽视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未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且不重视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式和方法简单且针对性不强,仍存在形式主义和表面化现象,甚至存在为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争取某种荣誉、利益而弄虚作假的情况。这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停留在发号召、造声势、掀高潮等层面,无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素养方面,很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不够扎实,缺少丰富的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且能力水平、知识结构、政治素质不能满足从业要求。教学技能方面,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忽视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仅仅对大学生采取硬性管理,难以真正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同时,由于缺乏一定的思维能力,部分教育工作者无法预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前瞻性不强,难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社会和网络环境的制约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各种制度和法规正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但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法律和制度漏洞谋取个人利益,损害公共利益,严重破坏了社会和谐,形成了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基于互联网的各种网络平台逐步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成为思想传播的主要阵地。但由于网络的开放、自由、交互等特点,导致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处于失检和失控状态,不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五)相关教育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系统性工程。然而,很多高校一直以来忽视教育机制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反馈和评估机制不健全,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决策机构难以准确、完整地收集信息,也就无法客观地、动态地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无法针对下一步工作目标做出正确决策与判断,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刚性约束不强、教育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阻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问题是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教育决策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深层凝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思政教育始终。例如,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保持平等、宽容和客观的态度,真诚对待每位学生,认真倾听并尊重学生的观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将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解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

教育内容方面,学校要根据形势变化和学生的实际特点,特别是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特征,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其符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加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如找准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以其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能够得到提升。教学方法方面,除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要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

(三)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第一,高校所有教职工要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环境中,并渗透到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营造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一体化育人模式。第二,高校要整合校园文化活动,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需要出发,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构建一个完整、科学、统一的活动实施体系。第三,借助政府的权威力量,运用一定技术手段,避免非法信息侵入校园网络,为大学生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提高其鉴别是非的能力。

(四)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第一,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让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如建设专门的网络平台,宣传网络道德规范,加强学生网络规范行为教育。第二,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等压力,由此带来了大量心理问题。因此,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打造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开展各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增强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第三,加强就业指导。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极大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稳定。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增强择业能力。如开设就业指导课,让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了解社会需求,找准就业方向,帮助大学生掌握求职技巧,解决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第一,管理机制。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总体规划中,制定可行目标,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第二,反馈机制。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反馈体系。通过各学生工作部门、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等渠道收集信息,及时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第一时间解决发现的问题,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顺利执行。第三,评估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评估目标管理,让评估标准更加科学、具体。评估要更具导向性和可操作性,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综合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和先进评估技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估实效,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制度化和科学化。

三、结语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更高,需要高校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深入探索,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作者:陈智伟 单位:福州大学至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