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浅议(4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浅议(4篇)

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提升三部曲

摘要:

质量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不仅直接反映着课堂教学的效率,也间接体现着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接受程度。然而,在初中教学中,由于思想品德课抽象的理论性、鲜明的时代性、严谨的逻辑性、厚重的政治性,不仅学生学得乏味,教师也教得困难,从而使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笔者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 质量 提升 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开展思想道德教学的主阵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发展学生的品德素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有着“不显山、不露水”的作用。可以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我们思想教学的一面旗帜,有着鲜明的先导性。然而,在教学中,正是由于其抽象的理论性、鲜明的时代性、严谨的逻辑性、厚重的政治性,不少学生提不起兴趣,就像蔫了的花苞,无精打采;在实践活动中,燃不起热情,就像提线木偶,老师动一下,他们才会不情愿地动一下。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被动课堂,为教学蒙上了一层老气横秋的色彩。在思想品德课中,我细心琢磨,尝试从课前、课间、课后这些课堂教学时间碎片中加以点缀,以课前的小问题、课间的小互动、课后的小论文打造“有质量、有活力”的思想品德课堂。

一、善用课前小问题,提升教学导入效率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选择“直击胸襟”,直接进入教学,或者选择以简单的图片或视频、设问等方式,进入话题。这样的处理方式,缺乏亲和力,有点干巴巴的味道,难怪学生们提不起兴趣。在我的思想品德课堂中,我常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小问题,勾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中“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这一框时,我在课前以生活经历向学生们求助“星期天我在汽车站旁边的小食品店买了碗方便面,吃了立即拉肚子。仔细一看才发现是河南产的“康帅博”方便面,连生产日期都没有,外包装几乎跟“康师傅”一模一样。真是气人!你们遇到过吗?大家说怎么办?”同学们听到了老师的抱怨,一下子打起了精神,七嘴八舌地说起了自己在周边小卖部被“坑”的遭遇,如班长小杰明明想买的是“旺旺雪饼”,吃到嘴里发现味道不对,才发现看似雷同的包装上赫然写着“汪汪雪饼”,除此之外还有“喜之朗”“真知味棒棒糖”“养乐多多”等。在生活话题的牵引下,自然而然地就把看似沉重又遥远的法律话题带进了课堂。

二、善用课间小互动,促进教学内容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利用课间小互动,通过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小游戏、小童谣、小品话剧、小辩论赛、校听证会等,将具有政治生活色彩的教学内容搬上课堂。这样的课间,教学互动的形式更加多元,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促进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初中思想品德《人生难免有挫折》中,我想,挫折对于处青春期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感同身受的词,进入初中学习的他们,开始感受到来自学习、人际交往、生理变化、社会生活,这样或者那样的受挫体验。比如我的学习不像小学一样名列前茅,初中老师不像小学老师一样时时关注我,我的声音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即便是一些看似细微的变化,对有些学生而言,也是大挫折!为了帮助学生们认识挫折,区分挫折并正视挫折,我在拓展环节设计了“挫折照镜子”小组活动。在这个互动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照镜子”的讨论方式,给自己的挫折甩甩水分,分一分什么是挫折,什么只是小磕碰,以“旁观者清”的“照镜子”游戏,给自己卸下身上的包袱。

三、善用课后小论文,助力学生能力应用

小论文是我们思想品德教学的亮点,充分体现了我们思想品德教学的思想性与逻辑性。在课后任务中适当地加入小论文元素,不仅有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品德素养的培养,而且可以拓宽教学空间,以学术的角度,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同时有效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内化程度,达到综合应用的效果。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行为与后果》这一课后,我想,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在这个时候,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渴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期望得到成人的理解与尊重,要求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拿主意。此时他们很容易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导致无可挽回的后果。为了深化学生对行为与后果之间关系的理解,帮助其客观判断行为的正误,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我以“行为与后果”为话题,要求学生们结合生活经验,根据本单元所学撰写一篇小论文。同时,利用课前时间,开展了“论文交流会”,以呈现观点、展示作品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四、总结

总之,教学质量与素质教育要两手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地为学生们创设丰富多彩又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乐趣,活化教学内容,为高质量的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我们还应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确保我们课堂的指向性。

作者:姜新华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货隆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薛家平.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课堂教学的五个策略[J].学周刊,2010,(6).

[2]谢丽卿.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8).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逐渐成熟,思想道德素质也在成型之中,在此情况下,要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因此,本文从初级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索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社会责任 初中生

初中生是我国未来的发展和希望,强化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特别是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更是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前途和命运,但目前我国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令人担忧。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还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1运用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意义

1.1思想品德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新课程重新确立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运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使教师的教学由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的“一维目标”关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突破。而学生责任教育的目标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只有很好贯彻责任教育才能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的“合格公民”。责任教育的弱化会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与责任教育的目标相背离。

1.2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初中生违法犯罪人员年龄逐渐降低,危害性越来越大。当前初中生违法犯罪特点突出,组间差异明显,成因多样化。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多样,学校教育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校责任教育,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促进青少年以健康成长。“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青少年要体验责任带来的乐趣,而不能因为负责任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而放弃。

1.3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加强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把初中生中蕴藏着的巨大责任意识的潜能释放出来,激发学生的活力,将思想和行动凝聚起来。坚持不懈地运用思想品德课责任教学来引导初中生的健康成长,这不仅有利于凝聚初中生的思想和行动,调动初中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形成团结一致、齐心合力的责任品质,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新形势下初中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分析

2.1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了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好的教育和成功的教育都是将教育学生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和全面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学生自我教育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占有极大比重。而原先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教会学生如何更好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而忽视了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新课标后开始提升进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摒弃原先传统的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但由于这样的教育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机制。

2.2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导致学生责任意识淡薄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传统的生活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着一些新的选择。首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这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影响;市场经济带有自身的弱点,在经济生活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功利主义的趋向明显,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容易诱发像过于崇拜金钱、太过注重享受生活等消极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现象。青少年群体极易受到这些思想的侵蚀,从而导致了学生责任意识淡薄。

3思想品德教学中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策略

3.1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对初中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一个明确的责任教学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的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行为有着具体的要求。在责任认知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责任知识的含义,使学生明确课标中对责任知识的掌握的程度,使学生形成自觉学习责任知识的倾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掌握责任知识的基本方法;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新的学习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的经验和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3.2加强初中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体验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彻底的贯彻责任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责任教育时,应以课堂教学为主,社会实践活动为辅。通过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到,认识到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身缺少的责任感,更好的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此外,通过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加自觉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更好的融进社会生活中做准备。

3.3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师的素质

教师作为教学中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过程中,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发展。在责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品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教师作为他们的榜样,进行模仿。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喜欢树立一个责任学习的“楷模”,他们很容易将教师作为他们的榜样,进行模仿。身教重于言教,不管教师能否正确的意识到这一点,他的行为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对学生产生影响。

4小结

初中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思想品德课又作为学校责任意识培养的主途径,责任重大。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发现在思品课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

作者:唐勇 单位:遵义市汇川区团泽中学

参考文献:

[1]黄春方.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中小学校长,2011,(11):67-68.

[2]杨帆.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J].魅力中国,2014,(4):245-245.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

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初中生处于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最明显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对初中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意义和策略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时效性 提高策略

初中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影响并导致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一定的变化。思想品德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他们成长为符合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所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的意义

现代社会,由于社会资讯极其发达,因此学生会接触到很多和社会“正能量”相悖的社会信息,这些信息有很多都是反映社会的阴暗面和负面的。由于其性质较恶劣,因此对学生心灵有较大震撼作用,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有悖于社会主流的思想,导致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友情的渴望更强烈,会出现所谓的意气相投的“铁哥们”、“铁姐们”。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会更多地受到同辈伙伴的影响,甚至会为了所谓的“义气”而做出有悖于自己意愿或者是不符合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事情。如果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不到位,教师不能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辨析哪些事情是错误的,如何应对这些错误或者是不合理的信息,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出现偏差。例如,有时候学生明知道对方的请求或者要求是不对的,但是不能很干脆地拒绝对方的不合理要求,从而违背自己的意志而顺从对方。但是如果学生接受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就会有足够的意志力和是非判断能力拒绝对方的要求,甚至是劝说对方放弃不正确的要求。由此可见,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初中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

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的策略

有鉴于初中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对是非的判断能力还不是很完善。所以,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注意教学的具体性以便于学生理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设置一些矛盾性较强的问题,以促进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

1.教学过程具体化。

教师在初中思想道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事例具体性原则,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所列举的事例应该尽可能地直观、具体。例如在教学《学会尊重别人》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让学生分析,探讨人和人之间应该怎么样做才是相互尊重。例如,某老师列举了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时常可以接触的事例进行分析:(1)未经同学的允许私自拿走同学的学习资料;(2)在借来的课本上乱写乱画;(3)在干净的地面上随地吐痰,乱丢垃圾;(4)在同学午休的时候,尽可能不发出任何声音;(5)在课堂上遵守纪律,不在私底下做小动作;(6)和同学约定一起出去玩,按时到达目的地。这些事例较直接明显,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事或者是较熟悉的事情,所以学生很快就能判断出哪些事情是尊重别人和互相尊重,哪些事情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小组内继续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才算是对人的尊重。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具体事例为开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是非观念之后,再用这些观念判断自己其他的行为或者在未来可能发生的行为是否正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行为上约束自己,使自身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

2.运用矛盾事例,指导学生进行道德辨析。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是非判断原则,初步形成自身的道德观念之后,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矛盾性较强的事例指导学生对这类事件进行道德分析,促使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展得更完善,促使他们抵御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例如在深入学习《学会尊重别人》这节课时,因为学生掌握了如何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尊重他人,所以我在PPT的多媒体播放器上展示了两段视频:一段是一辆疾驰而过的小汽车将路上的积水飞溅到路边行人的身上,而路边的行人则将手中的杂物掷向离去的小汽车;另一段视频是在十字路口,当红灯亮起之后,骑自行车的行人熟视无睹的闯红灯,将原本应该启动的汽车拦在原地,汽车司机则在车里狂按喇叭,催促行人避让。看完两段视频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两段视频中的人是否尊重对方?是哪一方的过错更大,如果你是这两个视频中的当事人应该怎么做?经过探讨之后,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这些学生局限于自身的道德水平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能够很平和地看待别人的不礼貌,有的人则主张以牙还牙。但是在和其他学生的相互讨论辨析过程中,学生的观点慢慢接近甚至是统一:保证自己对别人是有礼貌的,理智地看待别人的不礼貌行为,这样就会让社会变得更和谐。

三、总结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课程。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和思想特点,较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也就易于通过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发展出健全的人格,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按“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多维度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

作者:徐明来 单位:新沂市邵店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四?.浅析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3-02-01.

[2]岳媛.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08-10.

[3]曾德明.改革制度创新课堂———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J].新课程学习(下),2011-09-28.

第四篇:民族地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优化策略

受贫困、单亲、留守、多元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在大力弘扬真善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当下,民族地区的思品教育需要教师沉下心,帮助学生敞开心扉,坦坦荡荡、真真切切地交流、互动,获得教育的实效。

一、民族地区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多民族地区的学情有其独特性。学生来源复杂,除汉族外,还有来自较偏远的高山、半高山少数民族学生,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与外部世界接触较少,内心世界封闭,视野狭窄,性格内向。当他们告别了穷山僻壤的乡村,来到具有一定城镇生活气息的初中学校,书本、网络给他们带来了众多的知识和信息。在直面纷繁复杂的信息时,青春躁动的他们时而感到新奇,时而感到恐惧。这时,老师要俯下身子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因势引导他们明是非、辨美丑,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就逐渐形成。因此,师生互动是最切合多民族杂居地区学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师生互动在民族地区思品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思品课是最直接的品德教育课程,在实施互动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要允许学生充分发言,甚至为自己辩解。这既体现了教师的人文情怀,又能使品德教育收到奇效。在执教七年级下册《抵制不良诱惑》时,我让学生谈谈我们身边存在的诱惑。其中有一学生当众指责一位彝族同学进网吧。进网吧是违反班规的,要扣操行分和请家长。可这位同学坚决否认,说当时是为避雨跑进了网吧,雨小后就离开了,但全班多数同学都不相信,喊按班规处理,并把眼光投向了我,而那位同学却不停地叫冤,眼光中饱含着眼泪,又流露了许多的无奈。这个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由一个孃孃照管,成绩虽不是很好,但平时还遵守纪律。于是,我撒了个谎:“我可以证明,他确实是到网吧避雨的。进网吧约半小时雨小后就离开了。当时我就在网吧的一个角落下载资料,但他没有看到我。”全班学生都很惊讶。我暗自观察这个同学的眼神,他既吃惊,又充满了感激。但有的同学问:“老师,你真在网吧吗?”“不信你们可以去问网吧老板。”一场争执总算平静下来。我事后询问了当时的情况,该生详细讲述了经过。最后,他感激而又充满疑惑地问我:“老师,当时你真在网吧吗?”“不在,我是在帮你打圆场,因为我很信任你。”以后这个学生都很守纪,毕业时,他送了我一张卡片,上面写道“老师,你是最善解人意而乐于解人危难的人,我永远感激你。”这个事例发生于师生互动中,它让我深深感到:一个善意的谎言能够温暖人心,一个鼓励的眼神能够温暖全世界,这就是教师人文情怀的魅力所在,而这种人文情怀却深藏于师生互动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恰当而艺术地实施师生互动能够使品德课的人文光芒得以绽放,情感得以升华,思想受到熏陶。

三、提升师生互动效益的具体策略

思想品德课不是技术课,它不会使你学到技术,但它却能发展人性,完善人格,提高人的道德素养和文化品格。师生互动恰能使品德课的这种特质得到展现。

1.精心预设,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互动的总设计师和导演,互动效果的好坏关键是在老师。为了使互动达到预期结果,老师必须要有专业的品德教学知识和敬业奉献精神。这是实施师生互动教学取得高效的前提和基础。

2.关注生成,捕捉瞬间的灵动

我校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因在小学时所处的环境而形成了羞涩的心理,他们非常想在师生互动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在讨论发言时经常出现欲言又止的情况。所以,在这时老师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可能一个细小的举动就是学生的真情流露,而此时就应让学生坦言自己的心声。

3.悉心引领,及时评价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那些来自村小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基础差、眼界不开阔、回答问题不爱动脑筋等因素,经常使课堂出现“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局面,而此时需要老师深入浅出地进行引导,这样才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结果。

作者:吴兴海 单位:甘孜州海螺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