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路径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路径

摘要: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文章从教师观念的调整、课程教学方案的改革、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三个方面论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观念;评价方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总体系统被进一步完善,授课内容和方式也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教材更贴近实际。由此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很有成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教师观念的调整

(一)教师思想品德观念需要与时俱进

第一,教师思想道德观念调整的意思是教师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要将思想道德与生活中的社会感情和学科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遇到社会、个人的种种事情时可以更好地面对。同时,教师对社会与个人关系的处理也和学生的道德成长息息相关。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学生的成长、加深学生的感受以及满足学生的需要。第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要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通过参与一些道德活动来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教师需要在课堂中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的课堂互动,养成好学、探索、质疑的学习习惯,学会用自己的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想道德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第三,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以前的授课方式,转变了教师独大的授课理念。现在的课堂是一个师生地位平等的课堂,学生可以对教师提出自己的质疑,师生共同分享学习的经验和知识。在学生学习理论方面,教师要主动扩大学生讨论问题的空间,使思想品德课堂成为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教师定位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二)加强思想品德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沟通

第一,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使品德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之间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需要明确这两方面的关系[1]。在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课程需要逐渐和其他学科进一步地紧密联系,这样既可以推动思想品德课程的发展,还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与其他学科教师分担。第二,在与其他学科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参与范围,要将思想教育与社团活动等进一步协调整合,发展思想品德课程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在我国当前全面培养素质的时期,深化体制改革,从源头发展做起,需要教师将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时的思想品德课程恰到好处地发挥桥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方案的改革

课程改革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案,推动了新时代教育方式的转变,改革后的教育围绕着生活展开,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2]。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可以培养情感,进一步促进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活动的引入

活动课程的引用是在课堂上加入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突出思想教育的主体。这种情景教学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兴趣。在互动中学生自主参加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还可以增进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在活动的编排和演练过程中,学生可以与生活结合起来,进一步进行反思。

(二)更新教学方法

以前,课堂中学生的互动不多,从而导致了课堂的封闭性,学生无法很好地融通课程学习。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情景式、体验式、角色扮演等模式在课程中起到了辅助作用。新教学模式的引进下打破了原有的教育方式,更新了教学方法,拓宽了思路。

三、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

(一)评价的多元性

在过去的课程评价中,教师的评价标准大都是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对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测试是不完整的,虽然可以代表一部分,但是在更高的层面上,对于一些学生的否定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忽视了学生道德发展的客观过程,比较片面。但是改革过后,评价的方式变成了开放式或表演式,这种方式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也对学生进行了主观的考查,这拓展了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

(二)采用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需要循序渐进的方法。和学生学习时间的累积是相辅相成的,是对学生思想、情感变化的把握。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局限在某一个区间内,需要教师去打破这种陈规,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四、结语

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是发展学生修养的必经之路。思想品德课程将学生的地位放在与教师同等的地位上。因此我们应将中学生放在主体的范围,从学生的体验出发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夏卫东.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5(3):75-76.

[2]李寒梅.改革开放以来中学政治课程发展的启示[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9):34-37.

作者:郭清菊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江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