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研究分析(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生物教学研究分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生物教学研究分析(10篇)

第一篇:高中生物教学教育技术探讨

摘要

高中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众多课程中重要学科之一,而开设这门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拓宽视野和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生物课程在教学中也积极的引进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利用其在授课中形象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这对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带来极大的益处,从而受到广大生物教师的“宠爱”,从而使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广泛的使用。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形象思维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主要学习关于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生物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知识点密集性,所以就高中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投入特别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记忆相关的知识,从而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授课时,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积极地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而且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减轻他们的记忆压力,进一步提高高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好效果。

一、定义现代教育技术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计算机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为中心,通过这样的技术将课程中枯燥的理论与动态化的技术相结合,并且运用在教学中,以达到将语言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引入辅助教学因素带入课堂中的目的。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进行自如的控制和操作,具有方便、简单的特点,在课堂中实施能够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简洁流畅,由此得到广大的教师的关注、学习和使用。

二、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式

(一)课前认真备课,挖掘生物知识

高中生物教师积极的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课程活动,真正体现出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要认真的研究生物课本,然后找出教学中的重难点,以便在制作课件时做到明确中心、重点突出和的安排科学化,而不是盲目的将许多图片、视频和音频展示给学生。譬如教师在讲授蛋白质的结构时,由于人们的身体成长是离不开它的,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那些日常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紧接着教师向学生提问,蛋白质是什么样子呢?类似于这样的一两个问题从而引入真正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开动脑筋,融入到课堂中。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几张日常生活中含有较高蛋白质食物的图片,通过观看一些人工制作蛋白质形成过程的视频以及它们存在于食物的位置等,这样使学生能够从视觉的角度获取关于蛋白质的概念。然后教师一步一步的将蛋白质的结构、组成元素和功能向学生讲授。通过这些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展示知识点,远比教师一味地通过语言传达的效果更好,这样对学生的理解知识也有帮助。

(二)增加生物授课的情景模式

众所周知,生物这门课程需要学生做较多的实验,此时。在生物实验课的安排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展示实验的器材,并且告诉学生这些器材的用途和注意事项,如果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操作实验器材,将会带来的后果,也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例如生物实验室例常会使用酒精灯加热,对于使用酒精灯有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第一点是点酒精灯时,要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绝对不能用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会有酒精溢出,从而引发火灾的发生。第二点是当加热结束时,应该用酒精灯的灯帽将火焰盖灭,而不能用嘴直接吹灭,否则会很容易是自己受伤,严重的情况还可能会引发火灾。通过图片配上相应的文字,向学生解释这些问题时既生动形象又简单明了。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教师积极指导学生使用网络技术

根据形象思维的等级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形式形象思维,主要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表面特征,通过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来培养的。另一类是高级形象思维,它主要是运用语言的生动性来组成具体的表象,从而达到问题的解决过程。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言语能力,除了阅读学习课本材料之外,在网络技术发达的时代,教师要积极的收集较好的网站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时间之余,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学习材料,不断地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储备大量直观的形象,从而促进它们向高级阶段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形象思维的能力。再者,通过大量的观察图片,提高看图和理解图画的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高中生物课程中,要求学生记忆的知识点特别多,如果仅仅依靠单纯的重复记忆,不仅记忆时间保持较短,而且会增加学习的压力,所以,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制作大量有趣的教学图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输入直观的形象,从而为他们形成形象思维的能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探索,而作为一名生物教师,由于生物这门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对于高中学生接受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生物教师在储备足够丰富的知识后,将它们通过直观具体的课件展示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生物这门学科的趣味性。

(三)提倡高中学生合作交流

高中生物这门基础科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特点的特殊性,所以高中生物教师要抓住这门学科的独特性,结合学生接受生物知识的特点,制定出适合高中生学习的方式。总的来说,需要学生做到大胆的怀疑、不断的提问和发现不足等。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积极的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将生物需要记忆的知识通过更加有意义的方式进行理解性记忆,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色最大限度的激发高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看图和阅读双重能力的刺激下,从而达到转变高中学生以前机械的记忆模式、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局面和僵化的学习方式的目的,通过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高中学生在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之下,能够用较少的时间学习生物课程,同时,又能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最终实现高中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的目标。

四、结束语

高中生物是一门培养高中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学科,这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时,要积极的选择和运用各个恰当的手段来不断的启发学生。在现代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中,教师要将现代的教育技术引入生物教学的课堂之中,这对培养高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是提升学生的课堂气氛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师要仔细的挖掘生物学中的知识点,科学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的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将原本抽象的生物学通过形象生动的技术向学生展示,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使高中学生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而且这对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芳 单位:临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魏丽英,路科.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思维培养的高效协调机制研究———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4,(06):38-43.

[2]孔凡锋.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的有效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153-154.

[3]汪学余,滕远王,鄢洪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网络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02):34-36.86

第二篇:学案导学高中生物教学探索

摘要

学案导学模式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条件下诞生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最早来源于陶行知提出的“小先生制”理论,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自身的学习成果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展现出来。学案导学便是由其中“即知即传”的观念转化而来的。以高中生物教学为研究基础,分析学案导学模式的运用意义,并探索如何将导学案运用到高中生物课堂中,最后研究运用导学案教学所得到的成果与启示。

关键词

学案导学;高中生物;运用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所提出的“生活教育”对现代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提出的“小先生制”也与当前提倡的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理论不谋而合。学案导学便是以上述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课堂表现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意义,值得在教学领域中广泛推广。

一、学案导学模式运用的意义

将学案导学模式运用到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与学生的心理倾向相符合。在传统的课堂学习中,学生普遍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实际上,真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果,应该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而运用学案导学的模式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第二,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适应。在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下,近年来生物试卷中的归纳概括题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学案导学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与对知识的挖掘,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第三,符合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增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最基本的素质,还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而学案导学模式则正能够对学生的这些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第四,适应新课程标准实际需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合作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可以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学案导学模式的教学理论与新课程标准的实际需求是一致的,都能够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二、导学案在高中生物课堂的运用

1.课前运用。在上课以前,教师需要将已经印制好的导学案发放给学生,并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大体上的介绍。在学生完成导学案以后,教师还需要对其进行认真批阅,根据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预习情况,进行再次备课,将重点与难点的知识提取出来。

2.课中运用。在上课过程中主要分为六个环节:第一,学习目标。在上课以前便需要跟学生交代。第二,学生展示。根据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将学生分组,在认真讨论之后将讨论结果展示出来。第三,教师答疑。这一环节主要针对的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出的答案主要基本正确,教师就需要予以肯定,从而树立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第四,难点导学。这一环节是整个学案导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与讨论问题,但最后仍然需要由学生来完成突破。第五,完成训练。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让学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便于教师及时解答问题以及对错误进行矫正。第六,布置作业。教师还需要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作为知识的后续矫正,由学生课后完成,以便于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3.课后运用。学生将作业上交之后,教师要对其认真批阅,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与补差。

三、运用导学案的成果与启示

在实际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的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果,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意识提升了,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对生物知识的学习热情也得到了激发,生物课堂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升。这说明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是比较适用的,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不仅能够培养出素质更高的学生,还能够提升教师的素质。这种教学模式也与新课程改革内容相符合,是当前效果比较好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值得在教学领域中大力推广。

作者:唐玉梅 单位:嘉峪关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裴云.草根教学模式的命运—试析学案教学的起源和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08):105—111.

[2]曾献春,马国玉,李媛等.导学案教学策略对新疆双语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影响—以喀什地区第六中学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2,(02):92—96.

[3]杨群英.运用学案导学构建高效复习课堂—浅谈学案导学法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52—54.

第三篇: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摘要:

生物课程是高中理科学生所需掌握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它不仅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大部分生物教研人员积极学习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均进行了大力的创新。文中主要对这些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和策略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说明,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物课程的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生物课程;有效性

当今社会的竞争,既是科技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高正生物课程涉及生物科技与理论中的诸多内容,它能够将生物科学理论以一种更加具体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感觉到生物课程的真正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技术的兴趣。然而在传统的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具体效果却并不能使人满意,新课标改革工作的推行有效的改善了这种局面,因此对目前生物课程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生物亦或是其他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课标下提高生物课程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提高生物课程有效性的主要目的在于以下几点:其一,课堂效率高,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充分的了解老师所讲解的内容,这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十分必要;其二,生物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合理有序的安排并利用课程时间,这样一来,学生不必再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进行重复性的知识学习的活动,这可以减轻高中学生的学习负担,确保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放松;其三,生物课程的有效性既可以反应出学生们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也可以直接的反应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其课堂方式的具体效果。其四,在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行下,高中教学课程不仅要注重教会学生们学习理论和文化课程,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整体素养,因此全面提高高中生物课程的整体有效性,也可以看作是新课标工作的具体要求。

二、新课标下提高生物课程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首先,生物课程有效性的提高一定要确保学生们能够正正的加入到课堂环节当中,这需要教师们积极做好生物课堂氛围的营造工作,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有助于学习生物知识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们参与生物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可以从一下几方面进行:其一,高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而且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往往有着较强的个人意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倾听学生们的想法,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充分的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主观层面上意识到课堂的重要意义;其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思维和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方法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感受到生物课堂的价值。例如,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课堂情境的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的进行做好铺垫工作;同时也要注重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一些生物课程中的问题与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相互连接起来,让学生们了解到,生物知识在实际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其三,在上课的环节中,教师也一定要充分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课堂过程中需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例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进行课堂的知识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们的互动是非常少的,这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降低课堂的有效性。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教师不放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去针对书本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的承担好自身的辅助性角色,注重观察不同学生在教学讨论环节当中的具体表现,针对学生们普遍存在的某一类型的问题,需要充分的做好统一的讲解工作。其次,随着现代化解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课堂的教学方法也随之出现了多样化的变化。合理的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可以确保课堂的开展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已经普及了多媒体教学,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利用这种教学手段,利用图像和声音,将一些比较抽象的理念以一种更加直接更加聚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此外,多媒体也可以将一些比较微观的图像以宏观的方式展现展现出来,例如细胞的结构、组织的结构等,教师也可以将不同生物的细胞在同一个画面中显示出来,让学生们了解到二者之间存在的细微的差异性。教学经验表明,多媒体工具使用的得当性与生物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存在着直接的关联性。再次,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生物课程的学习目的不仅是要学生门顺利的通过各种考核与考试,更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将所学习的知识切实的应用到生活中和学习中,这就需要学生们拥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生物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实验课堂的效率。一方面要让和学生们充分了解各种实验设备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们了解到各种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不同的生物实践活动,在允许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一些趣味性的实验,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在每一次实践课程完成之后,教师都需爱督促学生进行相关的经验总结和过程的反思,以确保学生能够在一次次的实践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实现生物课堂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课程有效性的全面提升对于整体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提高生物有效性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希望能够为同行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作者:胡勇 单位:邵阳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参考文献:

[1]敏.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J].生物技术世界,2013,(08).

[2]蔡君霞.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9).

[3]张淑芬.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初探[J].中国职工教育,2012,(12).

[4]刘国瑾.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教学法的灵活运用[J].生物学杂志,2011,(03).

[5]李猛,刘琛.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展示的有效性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1,(22).

第四篇:高中生物教学课堂策略研究

摘要:

本文重点分析了高中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融入生活的教学案例,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学习自信心构建,研讨形式的多元化,个性化评价构建等方面实现研讨教学在高中生物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高中生物;研讨;教学;自信心

生物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需要有更多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实现高中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提升。课堂研讨是一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可以实现学生参与高中生物学习兴趣,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一种创新,实现了教学主体的更新,学生成为了现代生物教学的主体。

一、高中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生上生物课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之后,他们对于在生物教学课堂上需要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他们在心理上还很难接受一堂课四十五分钟的要求。笔者还发现,一些高中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典型的多动症状,让他们安静下来认真听老师讲课还是有点难度。据有关调查显示,高中生在学习注意力集中上一般只能持续二十分钟左右,再长一点时间,他们就出现精力涣散、做小动作等情况。

(二)抽象思维还需进一步提升

高中生在抽象思维等方面在初中三年培训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他们应当高中生物很多的理论都是基于微观世界,需要具备更为抽象、逻辑思维,但是他们缺少这方面的思考,面对更多的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他们没有将相关的已知条件转化成相关的生物模型,使得解决起来难度比较大。

(三)认识存在差异

所谓认识就是学生在平时养成的一些学习习惯,方法,使得他们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速度快一些,有的学生可能速度慢一些,这都是取决于学生平时养成的一种学习习惯,笔者也承认,学生生下来的智商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相对学习习惯、方法来说是可以一般人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换句话说,一般的学生在智力上是不存在差异性,他们认识上出现了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生物学习能力,他们认知能力相对较强一些,有些学生可能认识能力相对就差一些。

二、研讨教学在生物教学应用的具体环节

(一)融入生活的教学案例,奠定探究教学基础

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的满足他们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兴趣。现代很多的教学方法都是比较适合生物课程的讲解过程,例如,任务教学法,将理论讲解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问题,带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相应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实现高中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现代教学手段也是十分重要的,多媒体课件、微课程、互动式白板教学等形式都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氛围,不断提升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在学校里设置相关的实践氛围,高中生物的培养所需要实践的机会,使得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好地满足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二)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实现教学方法的更新升级,选择一些可以调动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现代很多的教学方式都可以有效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例如小组合作法,就是将学生分组若干小组,实现小组内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可能一个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另一个学生会,另一个学生不知道的地方,这一学生知道,这样可以实现相互的补充,实现学生更多的掌握相关的生物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氨基酸》的教学过程中,氨基酸是怎样构造成蛋白质的,不同的氨基酸之间是在微观条件下,哪些方面存在不同。这些问题就需要更多的多媒体视频或动画展示其具体形象。

(三)学习自信心构建,实现学生参与研讨的积极性提升

独立思考的信心重建是十分必要的。没有自信心,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只是一句空话,更多的独立思考来之于教学的独立性,教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在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可以通过大量的教学任务设计,不断实现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对相关教学任务的思考,不断将这种被动思考演变成一种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自己独立思考自信心的树立。

(四)研讨形式的多元化

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拓展研讨形式的创新,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的提升,具体到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研讨形式有分组讨论,正反辩论等形式,由于现代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形式最为常见,具体的分组方式也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组。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分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一组,实现小组内学生能力高的带能力低的,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素养。其次,可以实现自由组合。学生之间有关系好点的,也有关系疏远一点的,他们在开展相关教学内容讨论时,也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自由分组。

(五)个性评价,配合研讨式教学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配合探讨式教学方式。首先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感受,进行自我学习效果的评价,还有就是学生之间可以实现互评,因为他们是最终的教学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评价最有发言权。其次教师对其表现的评价。因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处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其学习效果的实现。例如,生物教学中,学生参与研讨式教学,对于教师事前设置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自主研讨得出正确的理解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融入评价要点之中,实现对学生全面、客观的生物自学能力评价,这样以来,他们对自己的生物学习水平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树立积极地自学研讨心理。

三、结语

在研究研讨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还是进一步实现对症下药,选择有针对性的、具体化的教学环节,实现有效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不断融入生活的教学案例,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构建学习自信心,实现研讨形式的多元化,完善个性化评价,从而实现研讨教学在高中生物的有效应用。

作者:孙忠青 单位: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赵美芬.通过生物科学史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实践研究———来自寻甸民族中学高中生物教学的研究报告[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张慧慧.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例[D].山西师范大学,2015

第五篇: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摘要]

教学方法是联结教师、学生、教材(文本)的“立交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以生物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生物教材、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出发,优选生物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方法;优选

教学方法是联结教师、学生、教材(文本)的“立交桥”,缺少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生物教学任务将难以实现。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近年来着重进行了如何优选生物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

一、优选生物教学方法的意义

优选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在于将教师、学生、教材(文本)三者密切联系在一起,使教与学的基本要素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其价值。教与学效率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取决于教师能否恰当地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生物科学知识的明晰性、具体性离不开合适的教学方法呈现,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力”也要通过精心优选教学方法来实现。在生物教学中,对于涉及生命的特征和过程的知识内容,教师如果能采用直观的、联系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让学生实现陶行知所说的“六大解放”的教学方法,一定会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科学合理地选择与有效地优化组合教学方法的宗旨在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生物科学的不断推陈出新,生物教育教学目标的不断发展变化,生物教育教学条件的日益完善,都会让生物教学方法也随着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为此,教师应努力实现生物新课程强调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力求用经过优选的教学方法,提升生物教育教学效能,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富有个性地发展,这是优选教学方法的核心因素所在。

二、优选生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1.依据生物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任务优选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领悟《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课程性质”的有关描述,领会其实质,研究关于“课程目标”的有关表述,明确课程的具体目标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对三个层面的详细描述教师应深入研究,吃透其精神实质。比如,教学目标是“了解”“理解”层级,则宜使用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而教学目标是要求达到“应用”层级,则可考虑演绎法、问题解决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应依据生物新课标的要求灵活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切忌机械呆板、生搬硬套,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2.依据生物教材(文本)内容的独特性优选教学方法。普通高中教材(文本)内容的独特性,决定着教师应“以本为本”从具体教学内容出发优选合适于该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侧重于理论性的生物知识,教师可以运用启发讲授类的教学方法,侧重于事实性的生物知识,可以借助于实物模型展示、实验演示等直观教学方法,同时通过图表,用归纳、比较、联系等形式强化记忆;侧重于生物概念、生物术语的相关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运用复述、再现、记忆、演示、实验等教学方法。对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相关内容,则宜采用问题解决法、发现法等。例如,“减数分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优选各种教学方法去进行。凭借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要能充分彰显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基本思想以及生物科学的逻辑结构,从而引领学生探寻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

3.依据学生实际发展水平优选教学方法。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有其独特性,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基础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应在高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生物教学方法。例如,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有其独特的阶段性,思维形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形式为主要层面,在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等方面会发生质的飞跃,能比较自觉地用理论作引领去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事物。此时,教师可以运用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亦可以同时运用彰显学生独立探究与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法、发现法、探究法等。当然,要强调的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才能使生物教学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迷人境界。

三、优选生物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教师在选择生物教学方法时,除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本身因素外,还应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加以扬长避短,精心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教师更应从任教学校的校本实际出发,考虑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如何为教学服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时间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和作用以优选教学方法。显而易见,选择教学方法要综合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从中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以便优选教学方法,教师优选教学方法时,还应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综上可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以生物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生物教材、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出发,优选生物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杨红 单位:江苏如皋市搬经中学

第六篇: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实践与体会

摘要:

教学是不断学习探索的过程,难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本文结合作者长期教学实践总结一些教学经验与实例。

关键词:

三位一体;探究性教学;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指导下进行教和学,难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长期一线教学不断学习探索,走了不少弯路,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写出来与老师们交流。从新教材的安排看,几乎每章节内容都是按照科学探究发展顺序编写的。老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既实现既定的知识目标又实现相应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呢?

一、准确定位目标

对知识目标的处理要得当,知识目标要求包括“举例说出”、“说出”、“分析”“简述”、“探讨”等不同层次要求,老师授课时要把握教材既不能讲得太深太难又要能实现教学目标,既要完成授课任务又要注意能力培养。如讲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节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这部分内容时,其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说出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上的,也就是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如果老师只是为讲授知识设计教学,那的确没多少知识好讲,可是教材却设计四个实例和五张图片。教材设计者的本意是什么呢?四个实例和五张图片其深刻用意在于通过例子和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个终极目标,注意是“说出”这个教学目标而不是知道和记住。老师主要作用是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课本例一说明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例二说明人这样多细胞生物也是来源于单细胞———受精卵,例三说明人的活动反射是建立在多个细胞基础上的,例四则说出细胞功能受损将导致疾病发生。此时真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了,学生说出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上的,也就是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如果老师花大力讲述四个例子中涉及的知识的方方面面和背景知识显然授课时间是不够的,也不是教材设计者的本意,效果也一定不会好。

二、多角度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重难点突破,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吃不消”和“吃不了”这几种情况。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为最大多数学生而设计,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例如,“DNA结构”一节教学,有的学生很快就在头脑中建构出DNA的双螺旋结构,但有的学生还只停留在碱基配对原则的记忆上,根本没有在头脑中形成DNA的立体图形。为了让更多同学更好更快地学习知识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互动倾听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学节奏不好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降低学习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影响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把握好教学节奏,可以避免学生产生疲劳感,使学生乐学;在教学过程中,刚入课的时候,可以采用慢节奏,让学生缓慢地、平静地进入课堂学习;然后逐渐加快节奏,按照教学安排不知不觉地引导学生进入重点、难点部分,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快节奏,这样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紧凑的教学中快速掌握知识;当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快要结束的时候,为避免学生产生疲劳感,教师要放慢节奏,让学生恢复轻松状态,慢慢体味这节课的内容。这样的教学节奏张中有弛、慢中有快,符合学生心理特点,避免由于持续地快或慢而造成的疲劳感,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有适度紧张感,从而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印象更深刻。在讲述DNA结构这一节时科学发现史部分可以采用慢节奏,让学生走进科学家研究史中品味科学发现的每一小步都是不容易的也是在不断修正错误中走向成功的,最后获得诺贝尔奖。学生很平静地分享科学家的成功,老师则加快节奏通过立体地三看DNA,远看讲双螺旋结构,近看讲DNA的两条链,细看讲碱基配对原则,这样一气呵成。课本为此还设计了实验,让学生动手拼接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学生回味无穷情绪仍高涨的条件下完成重难点突破。同样是难点,解决方法却不一样。所以教师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谨慎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教学方法或其他改进措施。例如,学习“细胞增殖”一节中,我发现学生往往不能较好记住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这个问题。教学时,我通过电教手段把动态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再现出来,然后强调细胞分裂各时期是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划分的,然后通过剪贴图建构学生知识。我让学生通过看图总结出每个时期染色体的特点和数量,在学生充分互动下我用四句话概括有丝分裂的特点,前期:“二个消失二个出现”(核仁核膜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中期:“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分”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加倍,末期:“二个消失二个出现”核仁核膜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总结之后学生普遍能熟练记忆,答题时反应良好。

三、全面培养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

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看,应该开展探究性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学习“酶的作用和本质”一节时,我安排四人为一小组的分组实验,通过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对酶的作用在头脑中形成的认识写出来。然后引导同学重新审视实验设计中的每一只试管每一个变量在实验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在讨论和总结中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的一种实验方法,了解探究实验设计中的变量,如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区别,明确实验要设立对照组和单一变量的原则。让学生明确由于自变量改变会引起因变量改变,要对整组实验综合分析最终才能得出正常结论。从情感上学生体会到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实验无法检验一个生物学基本原理,而一个缺少对照组的实验是不完整的同样不能得出科学结论。实验探究中对学生讨论中的闪光点教师应当毫不吝啬自己美丽的辞藻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经常处于主动思维过程中。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能使他们有成就感,这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我让同学们了解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资料,评价资料中巴斯德和李比希观点的积极意义和时代局限性,萨姆纳历经9年才证明脲酶是蛋白质并荣获诺贝尔奖。学生会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我指着班级墙上的名人名言说:“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从学生表情中我看到我已成功拨动学生心中的那一根弦,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科学家、名人产生共鸣。瑞士教育家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们。”就要重视课堂这一主要阵地,充分利用好课堂“黄金时间”。老师要注意方法指导和传授。书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最主要的是能力和情感,并且会应用于生活实际,考试题目和成绩只不过是从一侧面评价学生而已。不要为考试而解题,为解题而学习知识,这样的学习态度是错误的和被动的,只能有短期效果不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老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样会发生很大改变:视野宽了,主动性增强了,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了合作和创新,形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学到终身受益的本领。

作者:戴小海 单位:南安成功中学生物组

参考文献:

[1]朱正威.生物1分子与细胞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第七篇:高中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摘要】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绝大部分都在课堂中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生物课堂中的意义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案例。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一、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生物课堂中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优化教学。现行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对其挖掘和统计分析,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内化教材内容,更好地使用教材。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转变。第二,有利于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适应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当今社会,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能帮助高中生物教师利用课程资源,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而且能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感受到存在的价值。正确面对自身的优缺点准确地定位,学会处理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塑造健康的人格更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相应的情境中产生条件反应,表现一定的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和平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善于接受新生事物,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得到全面发展。第三,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小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其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的根本,生物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利用生命。平衡“昨天、今天、明天”的期望,形成向上的理想信念。正确处理选择和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宽容的态度待人接物,互赢互利、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际关系。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道德水准,净化社会风气,振奋民族精神。树立奢侈浪费可耻的人生观、消费观,建立避免资源浪费,强化环保意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分析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适应不良会使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解决学习适应不良产生的心理问题呢?俗话说: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要解决学习适应性问题带来的心理困扰,最好是在课堂中寻求帮助和解决办法。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渗透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学习效率,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焦虑情绪及负面影响的发生。可以在自主探究活动、研究性学习、自我体验活动和生物实验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与其他人和谐交往,从而增强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在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史中可以让学生明白科学家成功原因是他们具有不畏失败、百折不饶、坚持不懈地意志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对学生进行耐挫折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情感教育、职业指导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笔者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毅力和抗挫折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培养毅力和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实质是增强个体对挫折的承受力的教育。它主要内容是使学生形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教材必修二中我们学习了遗传学的两大基本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材在这部分内容中介绍了孟德尔发现两大定律的艰辛过程。在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这一节知识的学习中,教材介绍了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其中重点提到了欧文顿实验:19世纪末,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了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在该处提到了两个重要数据:500多种和上万次。这体现了科学家追求真理过程中的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在研究过程中,尽管多次遇到失败和挫折,但是他们没有气馁,更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都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决心。

三、结束语

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心理健康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生物课堂中应用具体的案例时刻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作者:张莹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

第八篇:高中生物教学启发式方法应用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进行,对于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对于高中生物而言,本身作为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感到十分枯燥,教师不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而启发式教学的出现及应用,在尊重新课改对高中生物要求的基础之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原则着手,探究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

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家也逐渐推广实施了新课改规划,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中生物而言,本身作为一种理科性质的学科,大部分学生会感觉十分的枯燥乏味,学习的兴趣并不高,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出现及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变当前的学习现状,顺应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

启发式教学模式作为新课改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之时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一)自主学习原则

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倡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反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调动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对于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问题导入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实现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1]。

(二)情感互动原则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采用相互交流沟通,情感互动的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相互尊重,既能够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又能够使得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举一反三原则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需要教授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确保学生能够学会自主的学习,学会看清事物本质的方法。启发式教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需要坚持举一反三的原则,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且还要学会将所学知识以及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好所学知识[2]。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方式

(一)培养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之时,首要的任务就是需要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热爱高中生物的学习。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一方面,需要进行直观教学。生物学科的教学工作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较大的抽象性,这种抽象性的存在也使得学生生物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直观性教学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之一;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生物情感教育。高中生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师需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对学生多加表扬、鼓励,使得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到高中生物的学习中,调动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3]。

(二)融入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本身就具有实验的性质,教师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的过程当中,需要融入实验教学的方式,借助实验课堂,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变成为实践经验。一般来说,高中生物教学中理论知识较为枯燥,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利用丰富多彩的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感受实验的过程当中,充分了解高中生物知识,并且在进行生物实验中,教师需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深入掌握高中生物知识以及能够熟练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采用通俗性语言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理科性质,而教师采用呆板语言讲解之时,就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的过程当中,需要采用通俗性的语言,对教材知识进行趣味性的讲解。这就要求,教师本身首先要充分掌握好相关的生物知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考,但是要注重问答中语言的通俗性,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问题[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进行,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需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学会举一反三,采用通俗化的语言进行情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对于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并结合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不断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赵晓娟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一中

参考文献:

[1]陶久悦.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J].高考,2014,(10):17.

[2]高红雷.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68,69.

[3]陈珊珊.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4,(8):57.

[4]宋斌.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新课程•下旬,2015,(12):93.

第九篇: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当今社会对优秀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是一门学习和探究科学世界的学科,不仅能帮助学生增加对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的认知,同时其中蕴含的探究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契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高中生物;创新能力;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学重点逐渐由过去的知识教学向能力培养转移。创新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它不仅能够帮助自身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能助力于国家的进步,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的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只是单纯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忽视了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样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还需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与能力上都能得到提高。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社会正日新月异的变化着,这都是人们积极创新带来的结果,创新使我们的生产力不断提高、生活越来越便利,创新是世界进步的重要动力。因此,在学生的学习阶段重视去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倘若学生具备胜人一筹的创新能力,便更容易从众多的优秀人才中脱颖而出。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有效推动社会的发展,年轻人是未来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当代年轻人的能力及素质的高低关系着未来社会的进步,倘若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便难以应付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难题,对社会的进步造成不利影响。最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他们的在校学习也能起到极大的帮助,当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创新思维和精神,在面对学习中的难题时,便能够积极开拓思维,找到巧妙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能促进生物的学习,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喜爱生物这门学科,因此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生物本身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那么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教学内容,再结合适当的教学手段,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昆虫生理构造等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动物世界等科普性节目的节选片段,当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枯燥的课本,而是有画面、有声音的内容时,兴趣能得到迅速激发,促使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去,待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再顺势引出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不同昆虫的生理构造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等,并配以相应的图片,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帮助其理解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及时引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同时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中的趣味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时思考的基础,当学生心中有疑问时,才能促使其去积极的探究,从而使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促进其不断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可以在讲解新内容之前,让学生自己浏览课本,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尝试自己给出答案,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再将这些问题与同学们及教师进行探讨,对于学生的出色之处,教师应给予积极地表扬,使学生能感受到肯定和认可。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创新考查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出考卷,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不断的巩固,从而逐渐养成勤提问、勤思考的好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及时个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引导其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3.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生物的教学离不开实验,许多结论都是在通过实验得出的,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实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直接利用实验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并尝试探索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实验结果会出现哪些变化,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还能有效锻炼其创新能力。同时,教师也可适当改变实验的形式,让学生来指导学生,实现以强带弱,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将能力较强与能力较弱的学生搭配在一起,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指导较弱的学生做实验,使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发挥,锻炼其创新能力。

4.联系实际,巩固学生创新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因此,教师还需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不断巩固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完食物营养物质的构成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在周末为学生布置课外实践,根据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利用周末的时间去菜市场为家人挑选营养丰富的食材,然后根据不同食物的特性,采用合适的烹饪方法来做不同的菜肴,使自己和家人能够在日常饮食中补充足够的营养,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帮助学生学会应用理论知识,认识到校园学习的价值所在,又能锻炼其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例如在菜市中与商贩的交流能力、做饭时的生活自理能力等,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体会到家长的不易,促使其对生活保持感恩的心态。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潜心研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作者:杜娟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付娴贤.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183.

[2]徐雪萍.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5,20:294.

第十篇:高中启发式生物教学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

数学作为我们日常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用的工具学科,小学生学习数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数学学习的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他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更重要的还会对他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必须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开始。因此,本文将列举一系列有效措施,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兴趣;方法

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当然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只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种肤浅的认识,只有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才会让小学生受益终生。因此,我们必须探索一条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之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除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学习方、培养能力,更要提高素养。因此,我们对数学的学习不能局限在数学知识的运用上,而应扩大到数学素养的培养上。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笔者将为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出以下建议。

1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1保持空间,扩散思维,激发情感。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正如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诱导出人的创造力,唤醒生命感和价值感,直到精神生活的根。如何提高课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小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在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彻底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明灯,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环境,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对知识进行拓展,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1.2正确应用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不能仅仅通过对与错来给予学生所谓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难以估量的力量,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评价,采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评价方法。同时,注意评价语言的选择,例如,“你真棒”就远远比不上“你的解题方法多样,有创新”的评价,后者的评价更加具体,更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另外,还可以运用学生自我评价、主任评价,组内评价,组建评价等多角度评价方式。

2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的学习内容有别于语文知识,偏向于知识的分解、推理、论证,用抽象的数学语言概括知识,导致学生忽略了对阅读的重视。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正确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让学生讲阅读与知识的学习进行有机的融合,正确解答问题,降低学习难。例如,乘法交换律的性质:“在乘法里,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读完定理后老师可以提出疑问:为什么要在乘法里?交换位置又指的是什么?通过这些疑问,加强学生对定理性质的了解,加强对数学语言严谨性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顺利解决学习的困难,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1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强烈的求知欲,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催化剂,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我们不能只让小学生知道问题的答案,更要鼓励他们多问为什么,并且要求他们用多种方法解题,老师还要用一些积极的方法,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老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多种解题方法的数学题,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3.2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小学老师要积极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将传统的照本宣科方式转变为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数学教学的方式,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开拓思维,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发展过程。在已有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猜想,从而引出新知识。另外,无论授课还是复习,老师要仅仅起到指导作用,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喧宾夺主,只有学生学习快乐,积极主动,才能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4梳理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的学习更多地集中在练习上,但是数学的学习又不能仅仅的盲目进行练习,要采取练习之后不断总结学习方法。首先,发现异同的对比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当遇到类似的数学题时,往往会干扰学生的正常思维方式。因此,数学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对易混淆知识进行重组,辨认,让学生进行解答,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发现二者的异同,进而掌握对比法。其次,善于打破思维的变式法,小学生往往会在做题的过程中产生固定思维,出现固定解题思路。从而在解答常规题型时的正确率很高,解答变式问题时却难以应付。因此,数学老师要在知识点本质不变的基础下,对数学题目进行变式,让学生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5对教材进行科学整合

对教材进行科学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求知乐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活力,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对课堂的期待。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备课、讲课)一定要转变教材是“圣经”、彻底改变的陈旧的教材使用观,真正做到以教材为依托,精心研究教材,敢于改变教材中比较落后的教学实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去思考,去创造,去认识世界。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教材例题中出现的数字16/25,13/20,18/30,在学生计算比率通分时,出现的分母最小公倍数是50,我在教学设计时把这些数字进行了调整,改成21/25,16/20,7/10,这样改我认为有利于学生更容易地认识百分数。

总之,小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黄金阶段,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极易形成正确的数学素养,为以后小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小学生树立正确观念,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陈丽霞 单位:大洼县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中藜.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J].读与写,2013.

[2]高惠英.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

[3]赵美花.数学在小学教育中的浅析[J].小作家选刊,2015.

[4]石改连.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素养之我见[J].社会科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