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

1.吸引学生的课堂导入语言万事开头难.如何开始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是每个老师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上课铃声响起,学生匆忙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这时候课间松散的状态还没得到及时的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大都比较分散,对于新课的学习还没能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而教师要想在一节课开始的短时间内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必须设计一系列精彩的课堂导入语言.如在备课的过程中,多搜集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学生更容易感兴趣的生活化的事物,再用一些生动、形象、鲜活的语言来构思成段、成篇,以触发学生的兴奋点,引发学生的共鸣.

2.灵活多样的课堂导入方式新课的导语是非常重要的,但新课的课堂导入方式也要讲求技术和方法.对于初中生物课来讲,教师要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必须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堂导入方式.如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搜集一些与新课有关的图片、诗文和音乐,在新课开始时,想学生展示鲜活的图片,让学生朗诵一些诗文,并播放应时的音乐,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深刻感知新课将会呈现的无穷奥妙,以便能够牵引学生的思维脉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求知识.

二、生活化情境的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一节课来讲,课堂导入只是题引,而重中之重则在于教学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过程的成败攸关一节课是否能够更好地实现它的教学目标.如何设计富有生活化情境的教学过程体现一个生物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相对于其他学科,生物课的课堂教学更容易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教学过程中更容易以直观、形象、直接的方式给学生以知识,触发学生思维上的共鸣,以便他们更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针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生物学内容,教师则要给予学生一个生活化的知识模型,以便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接近学生的学习状态,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便在主动认知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加深对抽象的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还需要教师能够精心备课,在新课中更多地融入生活化的生物教学资源,以便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都能够更多地接触现实生活实际,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学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一来,学生也就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学习生物的价值所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三、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自由学习空间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能够转变传统以来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更多地在教学中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以便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究知识,去找寻适合自己知识增长和能力提升的学习资源.对于生物课程来说,教师则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现实生活中找寻生物学习资源,主动思考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以便能够在众多的生物现象中发现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更多地从个体现象中总结出共性的生物学知识和理论,得到更高层次的能力提升和生活体验.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学生不再是简单地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死记硬背地掌握一些枯燥的理论,而是要主动地将自己探究的知识,有效地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中去,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修养,以便进行更多角度地思维,富有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

四、生活化的课堂作业练习,提升探究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进行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教学过程中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及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自由学习空间外,在课堂作业练习的设置上也要力求能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更多地发现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从而提高学习中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适时适量、精心设计的课堂作业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迁移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进行有个性的、有创新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总结

综上所述,营造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学情境,需要教师能够更多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调整传统以来的教学思路,更多地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生活来搜集生物教学的素材,以典型的、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生物现象来导入新课,并尝试运用灵活多样的课堂导入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是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还要着意于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自由学习的空间,精心布置一些能够引导学生更多地走进生活,更多地发现生物学现象,更多地进行探究活动的课堂作业练习,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作者:季小亮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岔河中学

第二篇

一、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其氛围的好坏与否对于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为了构建高效率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生物教师应该首先着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轻松愉悦,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使学生以往在课堂上紧绷的神经得到舒缓,从而用更加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以及探究中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大脑的兴奋性,使其思维更加活跃,而且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记忆力,从而使学生对于学习更加有信心、有动力。

二、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情境课堂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由具象到抽象、有现实到虚拟的变化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却忽略了这一客观规律,简单直接地将抽象为知识点的生物理论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其来源与应用,这非但不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会加大学生的理解难度。因此,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在情境中发现问题,造成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断的疑问与探究中了解、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还可以锻炼学生主动探索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目标。

三、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新时期我国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创新型复合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也应该以创新为目标,将创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融入到日常的生物教学中去,构建创新型生物教学课堂。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生物教师具备创新的意识以及创新的思维方式,同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将陈旧的教学方式摒弃,结合如今的教学实际改革出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生物教学运用生动的数字媒体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对于各类生物变化过程有更加直观的了解与感受。此外,教师还可以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开展生物教学,从而使学生更加自主地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去。

四、教师应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作为一门与日常生活以及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学科,生物学习中的生活发现以及实验探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为了满足学生对于新鲜、趣味、动态事物的寻求需要,教师应将生物教学充分地与实际生活以及实验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观察与探究中掌握生物知识。比如,在向学生讲解有关“蝗虫”的内容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捕捉两只蝗虫,然后带到课堂上来,并带领学生进行蝗虫溺水的实验。分别将两只蝗虫的头部以及腹部没入水中,观察两只蝗虫的死亡时间,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得出蝗虫是用腹部呼吸的这一科学事实。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验能力,又可以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总结、掌握知识,避免了死记硬背的枯燥乏味,使生物课堂变得生动且高效。

五、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由于每位学生的个人特点以及接受理解能力是十分不同的,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感受,与其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从而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学习情绪,并适时适当地给出一定的建议与鼓励,从而将学生从学习误区中引导出来,并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家庭小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也可以开展生物探究。比如,在学习各类蔬菜植物的类别归属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与家长共同去市场、超市等场所的实地观察与辨别,加深学生对于不同植物类别的认识。

六、总结

通过对于以上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成效的方法探索,我们可以认识到,改变现如今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的方法以及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不同理论的应用情况以及适用情况却大不相同,需要各位初中生物教师的各自探索与修正。如此,才能够从实际应用上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成效,从而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作者:魏学江 单位:河北省任丘市石门桥镇马村中学

第三篇

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二节“动物运动的形成”第三课时的内容。同学们在前面章节中已经认识了骨、关节、骨骼肌的概念,也学习了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以上知识都是静态的概念,本次课程需要将静态的概念组合起来形成动态的结构。所以选用物理模型作为本节课的承载主体,由同学们自制伸屈肘模型,通过操控模型进行伸肘和屈肘的运动,来建构躯体运动的原理。

2、物理模型在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2.1同学们经过小组(2-4人小组)课前设计实验方案,提前自制物理模型,在课堂上通过操作物理模型模拟手臂的伸肘和屈肘运动进行观察。思考: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点关节有何作用?骨运动的动力来自哪里?小组讨论分析后可得出以下结论:关节作为骨之间灵活的骨连结可以起支点的作用,骨的运动围绕关节进行。骨运动的动力来自于骨骼肌的收缩,骨骼肌的收缩则会受到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

2.2经过课堂实践,通常在操作物理模型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为何我的模型不灵活?我的模型运动的时候无法显示是骨骼肌牵引着骨在运动?我的骨骼肌牵引不动我的骨等。该类问题出现的缘由多数因为材料的选取,例如有的同学在做关节的时候选用了胶水粘和两块“骨”,所以制作的“关节”就是一个不灵活的连结,自然体现出来的模型也是一个固定状态的模型,无法演示伸肘和屈肘运动,失败的同学可以从中体会关节的本质。有的同学在选用骨骼肌的材料时使用了纸条,那么没有收缩性和延展性的纸条就无法模拟出骨骼肌收缩的特性,也就不能正确的演示模拟实验。还有的同学选用了非常粗壮的木条作为骨的材料,但是骨骼肌的选材却用的是非常细的橡皮筋,那么橡皮筋在收缩的时候动力不足以拉动粗木条运动,在模拟操作的时候反而像是骨的运动在带动骨骼肌收缩,这是因为同学在选材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第三个步骤中选材的比例和大小。

所以要经过最后一个步骤小组间的操作物理模型进行演示实验,通过对比,同学们就能很快发现问题,然后做出改进,同时深刻体会到躯体运动的原理的本质内涵。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模型从具体到抽象,不同的模型在教学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效果。物理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对象的各个特征、微观结构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可以在通过演示模型操作来掌握生命现象的本质。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立体形象思维。

作者:杨旋 刘刚 徐作英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