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聋校美术教学备课策略探究

新课标下聋校美术教学备课策略探究

【摘要】美术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提高聋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聋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6年版)》提出“美术教育能培养聋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思维和能力”。为有效落实课程标准育人目标,提高美术课堂育人功能,通过“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优化完善”的策略提高备课质量,以提升聋校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聋校;美术教学;备课策略

美术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提高聋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聋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教育能培养聋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思维和能力”。要有效落实课程标准育人目标,提高美术课堂育人功能,备课是最开始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以高质量的备课提升聋校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一、集体备课:研读课标与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及知识脉络

《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定的。通过“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的学习,使聋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和媒材丰富视觉、触觉体验,能够创造性地表达情感和思想,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始终以《美术课程标准》的育人总目标为最重要纲领。同时,根据细化的能力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初步梳理好教学目标后,教师还需全面把握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可以将整体学科知识串联整合起来,包括同册书横向的知识联系及不同年级纵向的知识联系,形成一条清晰的知识脉络线。通过这样细微、科学的方式梳理教材,使教学目标更清晰准确,确保教学精准到位。

二、个人备课:结合学情,形成初步教学思路

在集体回顾课标要求,深入研读教材后,教师在个人备课时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学情,初步拟定本节课教学思路,以“主体与背景”一课的教学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个人备课。

(一)以生为本,精准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按照全班聋生整体状况以及个体差异特点,为聋生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教导聋生认识主体与背景的基本概念以及背景的作用;引导聋生探究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学习在画面中合理运用背景等。教师需根据聋生的学习能力,优化组合教学目标,为聋生制订个别化教学计划,使每个聋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二)简化冗余,理清教学重难点。“主体与背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主体、背景的基本概念,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加以运用在实际操作中。在整理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去除无效、多余的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以达成教学目标,从而优化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三)设计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针对聋生的特点,教师课前需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帮助聋生更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为攻克教学重点作铺垫。在“主体与背景”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还需设计聋生感兴趣的平板作业、合作探究表格、绘画作业等教学活动,在课上采用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图片对比、观察发现、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聋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聋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课堂知识。

(四)分层设计课堂练习,丰富课后实践活动。为有效巩固所学内容,笔者设计了不同难度的课堂练习,有难度较低的连线练习,有难度适中的表格练习,有难度较高的添加背景的练习,通过不同难度的练习以巩固聋生所学的课堂知识,使每个聋生都能有所收获。课后的实践活动注重对聋生在亲情方面的引导,聋生需在课后完成更换全家福背景的活动,以此增加家庭温馨和睦的气氛,使聋生对家庭及家人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关注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优化完善教学设计

个人整理好教学思路后,教研组再次进行集体研讨。由主讲教师对聋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以及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式方法等进行调整,对小组合作探究、作业设计及拓展实践等教学活动的细节进行进一步的探讨,集思广益,确定适合聋生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与聋生的完成情况,对备课内容进行再创造。以“主体与背景”一课为例,课堂练习的内容是为“喜洋洋”这幅画添加合适的背景。在课堂上有的聋生提出可以把主体旋转角度以便于添加更多适合的背景,并在班上进行了演示,这是备课中教师没有预想到的,也为后期的备课打开了新思路。课后,以教研组为单位,再次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探讨,通过主讲教师的自评和听课教师的课堂观察,指出教学中的不足和提出教学建议,从而完善教案的内容。高质量的备课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通过“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优化完善”的备课策略,既能帮助教师在备课中全面思考教学策略,又能有效提升聋校美术教学质量,使美术教学成效最优化,从而有效落实课程标准育人目标,帮助聋生融入社会、培养自信,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作者:赵明明 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