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3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3篇)

第一篇:家庭功能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影响

摘要:

基于M镇341名农村留守儿童和74名非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家庭功能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双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普遍较差、自尊水平较低、问题行为较多,单留守儿童家庭中成员的角色模糊、沟通状况较差;家庭功能各维度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其中,行为控制维度对问题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自尊在此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问题行为;自尊;中介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以下简称“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量质性研究和定量分析显示,留守儿童多有不遵守校纪校规,不听从监护人管教,常出现偷盗、抽烟、酗酒、及抢劫等行为,有些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有更多的违法违纪行为和问题行为[1-4]。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相对突出,可能与其家庭功能的缺陷有关。McMaster的家庭功能模式理论认为,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实现这些基本功能,家庭系统必须完成一系列任务以促进家庭及其成员的发展。实现家庭基本功能和完成基本任务的能力主要表现在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介入、情感反应、行为控制等方面[5]。就留守儿童而言,他们的生活相对缺少父母的亲情关爱,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度低,家庭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差,祖孙间缺少沟通,祖辈监管不力,单亲监护人对儿童教育缺乏耐心、严厉惩罚较多等,说明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明显存在某些不足[6]。有学者认为,家庭在运作过程中如果没能实现其基本功能,就很容易导致家庭成员出现各种问题[7]。众多研究表明:家庭功能的每个方面均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呈显著相关,其中情感介入、问题解决、角色等维度对青少年问题行为有即时预测作用[8];前测家庭功能对后测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1]。这说明家庭功能发挥越好,青少年的问题行为越少。根据人类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型理论,家庭是个体必须直接面对的微系统中的一个环境因素。家庭功能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并非一定是直接的,可能要通过个体内部因素作为中介而发挥作用[9]。自尊是个体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言行、维护一定荣誉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是一个人尊重需要的反映;作为起中介作用的个性变量,自尊对儿童的情感、动机、社会适应性行为、认知以及品德的发展与教育都具有重要作用[10]。家庭功能中的问题解决、沟通、角色对儿童自尊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8];在控制家庭功能、父母婚姻状况的作用后,自尊对儿童问题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11]。据此推断,家庭功能可通过自尊进而影响问题行为,即自尊在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之间可能起中介作用。笔者拟重点分析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对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自尊的中介作用,以期探寻影响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家庭功能因素,并为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分析工具

采用整群取样法从湖南省安化县M镇1所农村中学和2所农村小学中选取10个班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436份,回收到有效问卷415份,其中双亲外出务工儿童(简称“双留守”)174人,单亲外出务工儿童(简称“单留守”)167人,双亲均未外出务工的儿童(简称“非留守”)74人;男生198人,女生213人,性别信息缺失4人;小学生252人,初中生163人。分析工具分别是:(1)家庭功能评定。采用由Epstein等人设计编制的家庭功能评定量表[12],含60个项目,从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体功能共7个方面评定家庭功能。采用4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像我家”,4代表“很像我家”。维度分数越高,代表相关的家庭功能越好。该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在0.65~0.82之间。(2)自尊量表。由Rosenberg编制[12],共10题,采用5点计分,从1“非常符合”到5“很不符合”。将正向题反向计分后与其他题求平均分,分数越高,代表自尊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4。(3)问题行为问卷。选自范兴华编制的留守儿童外倾问题行为问卷[6]。该问卷以方晓义等编制的青少年外倾问题行为问卷为基础,结合以往相关文献以及对留守儿童的访谈结果修编而成,共11个项目,涵盖撒谎、打架、考试作弊、网吧上网、脏话辱骂、窃取财物、恶作剧、恐吓他人等具体行为。采用4点计分,1为“从未”,4为“经常”,均分越高,说明问题行为越严重。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79。

三、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

将儿童类型分为“双留守”、“单留守”、“非留守”3组,以“问题解决”、“沟通”、“角色”等为结果变量进行MANOVA分析。儿童类型(Wilks,λ=0.86,F=2.97,p<0.01)的主效应显著。进一步进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儿童类型在所有研究变量上的得分差异均显著。事后检验表明,双留守儿童在家庭功能各维度以及自尊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单留守儿童在家庭沟通、家庭角色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由此可见,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双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各方面普遍较差、自尊低、问题行为多,单留守儿童家庭的沟通、角色较差。

2.留守儿童研究变量的相关性

由于单、双留守儿童在研究变量上的差异很少,因此,将其合并为一类再进行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中的角色、情感介入、行为控制维度与问题行为呈低度负相关,家庭功能各维度与自尊均呈正相关,自尊与问题行为呈负相关,上述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性别与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男性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显著多于女性留守儿童,因而后续分析将控制性别的作用;学龄段、留守类型与问题行为的相关不显著,故学龄段与留守类型不再参与分析。

3.自尊的中介效用

Baron和Kenny认为,中介作用要满足三个条件[13]:1)预测变量对中介变量的预测用显著;2)预测变量对结果变量的预测作用显著;3)预测变量、中介变量对结果变量一起进行回归时,中介变量的预测作用显著,同时,预测变量的预测作用不再显著,此为完全中介效应;如果预测作用依然显著且数值减弱,则为部分中介效应。基于相关分析结果,以性别为第一层预测变量,以角色、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为第二层预测变量,以自尊为第三层预测变量,以问题行为为结果变量进行Enter回归分析,以考察在控制性别的作用后家庭功能对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表3显示,控制了性别的作用后(β=0.31,p<0.01),仅行为控制(β=-0.13,p<0.05)对问题行为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这说明家庭的行为控制能力越弱,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就越多,此结果与儿童性别无关。当自尊进入方程后,自尊(β=-0.21,p<0.01)对问题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行为控制(β=-0.09,p>0.05)的负向预测作用不再显著。此外,当角色、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三维度一起对自尊进行预测时,仅行为控制(β=0.23,p<0.01)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综合上述结果并依据Baron和Kenny关于中介作用的论述可知,自尊在行为控制对问题行为的预测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即家庭的行为控制通过提升留守儿童的自尊进而降低其问题行为水平。

四、结论及建议

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双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各方面普遍较差,单留守儿童家庭中成员的角色模糊、沟通状况较差;此外,双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较低,问题行为较多。这说明,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处境不利的对象主要是双留守儿童,不利范围涉及到家庭抚养环境以及个人心理与行为适应诸方面。这些结果与范兴华等的研究结果一致[6,14]。在控制性别的作用后,家庭功能中的行为控制维度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说明家庭的行为控制能力越差,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就越多。家庭在运作过程中如果没能实现其各项基本功能,就很容易导致家庭成员出现各种临床问题[7]。本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该观点。值得注意的是,行为控制对问题行为的预测系数较低,提示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还很多,有待进一步探讨。此外,在家庭功能的行为控制维度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预测关系中,自尊起完全中介作用,表明行为控制可通过提升儿童自尊来降低其问题行为水平。这可能是因为,行为控制维度反映的是家庭对儿童日常行为的要求和原则,适度的行为控制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观念,为儿童赢得他人的认可、尊重以及自我价值感的提升奠定了基础;自尊的提升则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我约束力,进而减少了问题行为。另有研究显示,自我控制能力在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关系上起中介作用[9]。综上可知,弱化了的家庭功能可能通过降低留守儿童的自尊与自我控制这两个自我意识因素的水平进而引发其问题行为。这一结论为减少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提供了干预视角:一方面要努力提升儿童的自尊水平,并培养儿童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全方位改善其家庭功能,特别要注重发挥家庭对儿童行为的适度控制功能。

作者:陈锋菊 罗旭芳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宁,邓林园,张锦涛,等.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4):93-100.

[2]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78-84.

[3]刘霞,范兴华,申继亮.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3):98-102.

[4]范兴华,方晓义.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问题行为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2):232-234,237.

[5]方晓义,徐洁,孙莉,等.家庭功能:理论、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4(4):544-553.

[6]范兴华.家庭处境不利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适应的影响[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7-121.

[7]MillerIW,RyanCE.TheMcMasterapproachtofamilies:theory,assessment,treatmentandresearch[J].JournalofFamilyTherapy,2000(22):168~189.

[8]安芹,贾晓明,李波.家庭功能对中学生童年期创伤经验与自尊的中介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0(9):1070-1072.

[9]陈京军,范兴华,程晓荣,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2):319-323.

[10]杨丽珠,张丽华.论自尊的心理意义[J].心理学探新,2003(4):10-12,16.

[11]李波,安芹,贾晓明.家庭婚姻状况与家庭功能、中学生自尊及行为问题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3):295-296+299.

[1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633-636.

[13]BaronRM,KennyDA.Themoderator-mediatorvariabledistinctioninsocialpsychological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statisticalconsiderations[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86(51):1173–1182.

[14]范兴华.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情绪适应的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2011(2):71-77

第二篇: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徐州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共调查小学生348名,初中生575名。运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923名调查对象中去除MHT量表>7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775份,有效回收率83.97%。其中留守儿童203名,数据显示心理健康状况正常176名(86.70%),心理状态欠佳23名(11.33%),心理问题较严重4名(1.97%)。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多于非留守儿童,不同性别留守儿童恐怖倾向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等方面初中生存在的问题明显多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在独生与非独生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徐州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农村留守儿童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长期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6~16岁儿童[1]。本研究留守儿童指调查时父母一方或双方连续外出务工达到或超过6个月的16岁以下农村中小学生[2]。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3]。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在一定时期内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不适感,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王玮的调查显示,952名农村留守儿童中有285名检出心理健康问题,阳性率为29.94%[4]。胡昆的调查显示,670名留守儿童中47.89%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9.01%的学生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还有0.3%的学生存在重度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为57.14%[5]。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这一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为促进徐州地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本研究对徐州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将为促进徐州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现将此项调查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随机选取徐州市3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所学校,每所学校随机抽取年级不同的3个班级。即16个班级,其中小学12个班级,初中4个班级,共923名。去除MHT量表>7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775份,有效回收率83.97%。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以及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等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适用于我国中小学学生。调查前充分查找资料和文献设计调查表并开展预调查,所有调查员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专业营养人员担任。

1.3统计学分析

回收的问卷经核查合格后采用EpiData3.1双录入法录入,SPSS18.0分析处理。对于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用t检验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徐州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775名儿童中留守儿童203名,非留守儿童572名。两组儿童性别、独生情况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级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被测试对象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分分为3个等级:分数1~54分为正常,55~64分为心理状态欠佳,≥65分为心理问题较严重。从测试结果看,775名被试心理健康状况正常702名(90.58%),心理状态欠佳55名(7.10%),心理问题较严重18名(2.32%),反映出徐州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从每个内容量表项目上的检出率来看,被试对象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身体症状上存在问题的检出率较高。

2.3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分析

2.3.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比较

留守儿童在总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上高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等因子上也高于非留守儿童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因子上,非留守儿童的检出率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评分比较

在总分及孤独倾向、身体症状上,留守儿童得分分别为(39.34±13.554)、(3.39±2.178)、(5.93±3.037),非留守儿童得分分别为(36.93±13.825)、(2.93±2.200)、(5.28±2.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3留守儿童不同性别心理健康状况评分比较

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总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恐怖倾向方面,女生的得分(4.69±2.540)高于男生(3.59±2.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4不同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评分比较

不同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等方面,初中生的得分(9.24±2.503、6.06±1.67、3.78±2.524)高于小学生(7.80±2.850、4.59±1.96、2.95±2.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5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在独生方面的比较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在各因子及总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徐州地处苏北,人口总量占江苏省的1/10。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选择外出打工,有些人没有能力把孩子带在身边,只好留在家里交由其他监护人照顾。其实,青少年时期的儿童更需要父母长辈的关爱、支持和引导,而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隔代教育的弊端等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引导和帮助,从而导致这一社会特殊人的心理特点有别于普通青少年〔6-8〕。本调研结果显示203名留守儿童中心理健康状况正常176名(86.70%),572名非留守儿童中心理健康状况正常526名(91.96%),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一般认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因素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9]。①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亲子分居,使得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最现实的问题。②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子女疏于照顾,而临时监护人由于体力、素质、责任心等原因,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空白。③自己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缺乏安全感,使儿童逐渐形成一种孤独、无助的性格,并有可能导致心理上的敌意和焦虑。④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缓慢,加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没能引起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造成心理抵抗能力降低。⑤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比较落后,社会教育设施相当缺乏,社区文明建设基本处于空白,加剧了儿童心理问题的萌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孩子的成长,对一个家庭乃至对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均有很大的影响。全社会都要相互协作去解决它:加强父母关爱重视家庭教育,强化农村学校的教育与管理,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逐步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问题[10];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组建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培训等。志谢感谢所有参与调查的学校教职工的积极配合,感谢所有参与这项问卷调查的徐州医学院的同学及徐州各组织的志愿者们,感谢徐州医学院营养教研室老师的指导与支持!

作者:薛静 徐继承 王锋 黄少华 沈玲玉 张晓丽 曹俐娜单位: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树明,邓德红,周昭红,等.汉川市农村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6):651-653.

[2]陶芳标.拓展农村留守儿童发育与健康的研究视野[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4.

[3]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6):30-34.

[4]王玮,肇恒伟,郭颖,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6):994-999.

[5]胡昆,丁海燕,孟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994-996.

[6]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8):917-919.

[7]李光友,陶芳标.14~16岁留守儿童心理状况与自杀倾向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8):905-907.

[8]谢琴红,杨映萍,仲磊.贵州省思南县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4):468-469.

[9]高茗,陶芳标,张金霞,等.少年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学校因素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9):1045-1048.

[10]余虹,鲁可荣.农村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教育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606-607

第三篇: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探索

【内容摘要】

近年来在外出务工人数急剧增加的趋势下,黄石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人数正日渐上升,他们大多都由隔代长辈抚养,由于家庭教育和关爱并不完整,相当部分的留守儿童在生理与心理方面都出现各种问题。针对这一现状,调查小组在黄石地区的铁铺小学、花湖小学、新下陆小学、滨湖小学以及周边的托管机构开展了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的访谈与调查,并走访了部分政府相关人员,以问卷及访谈方式获取留守儿童现状相关信息,并结合二手数据分析,对其成因作了相关分析并提出建议。此次调查希望让更多的人关注并了解黄石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关键词】

黄石地区;留守儿童;成长教育

一、黄石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一)调查背景。

在黄石正全面实现社会经济转型的今天,留守儿童,这一敏感而又不得不提的社会特殊的弱势群体,已经成为黄石地区不容忽视的问题。2015年两会也提出了涉及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在黄石响应国家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关注黄石地区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促进黄石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主要在黄石地区黄石港区、铁山区,花湖区,新下陆区、大冶市、阳新县具有代表性的小学开展调查,共调查了72名留守儿童;除此之外,调查小组还走访了下陆区政府,采访了大冶地区人大代表获取相关信息。

(三)调查过程。

这次调查自2015年2月14日起,整体历时40余天,大致分为了解概况、调查设计、实地调查、整理信息、撰写报告等五个阶段进行,在不同的阶段里调查小组分别通过网络、报刊、实地调查以及指导老师和政府相关人员开展了相关工作。

二、黄石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现状问题

(一)监护不佳,基本教育难以满足。

80%左右的留守儿童是由其祖父母或亲友看管,年龄大、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基本没有能力在学习上给予孩子帮助。监护人文化程度近六成为小学文化程度,可见留守儿童的课外辅导与成长中的文化素养教育欠缺。农村学校受地理位置、经济状况的局限与制约,难以弥补留守儿童所欠缺的那部分应来自父母的关怀,且学校任课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了解欠缺、留守儿童家长对留守儿童监护松懈,致使七成左右的留守儿童厌学、逃学、辍学,这一现象也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的儿童。

(二)缺乏关爱,心理健康堪忧。

留守儿童的父母因长期无法陪伴在留守儿童身边,儿童的心理问题令人担忧;由于路费或长途费用昂贵,留守儿童与父母见面、通话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年见面3次以下的情况占七成,可见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十分欠缺,导致留守儿童无法受到该年龄段来自父母的关爱与教育。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使得留守儿童缺乏情感交流,心理变化无人关心,在成长阶段缺少倾诉对象。长期如此导致留守儿童不愿与外界交流,甚至出现留守儿童情感冷漠、内心封闭的情况。

(三)照顾受疏忽,人身安全堪忧。

由于监护人在防范意识方面的缺失,且儿童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在调查小组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较同龄人相比更加瘦弱,在他们身体快速成长的时期,由于长期的营养缺乏,导致了他们身体普遍较为瘦弱,身体健康状况较差。

(四)经济状况窘迫。

经济状况是衡量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而爷爷奶奶的收入来源有限,所以在经济状况以及零用钱这方面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而言显得更加窘迫。

三、黄石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和关爱的缺失。

一是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计长年在外工作,很少有时间顾及子女。特别在0~14岁这个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这是性格形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父母的缺席使得留守儿童在性格及生活习惯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二是祖辈监护人文化程度低,缺少正确的教育灌输和科学的指导方法。并且祖辈较疼爱隔辈,因此在教育方面出现很多误导。最终导致祖辈的教育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二)学校相关措施不力。

一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关怀较为欠缺。比如调查小组在调查花湖小学时发现那里有些老师是兼职老师,而且农村学校只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在家时学校就鞭长莫及。二是部分班级人数多,教师人数少,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有限。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学校特别是对那些心理方面、行为方面有问题的留守儿童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学校留守儿童人数比例相对小,未引起足够重视。目前学校还难以为留守儿童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尚未形成有效机制。四是存在“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方面存在问题,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不足,经常逃课,甚至有一些留守儿童已经辍学。五是学校老师面前的“高压线”太多,老师不敢要求过于严厉,难以管制带有逆反、自我心理的留守儿童。比如调查小组在调查新下陆和大冶的某些小学时学校老师告诉调查小组学校规定老师不能对学生进行任何体罚,对于学生的逆反,学校规定的是听之任之,只要不影响学校的声誉就行。这更加剧了留守儿童问题。

(三)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关注度不够。

1.社会目前尚未形成管理有效的体系与机制。通过调查发现当前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研究基本仍是空白,对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如:大多数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2.社会的一些不良习气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随着传媒网络的普及,在互联网、电视、电影、影碟、书刊等传播媒体中,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对留守儿童具有较强腐蚀性和诱惑力,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四、解决黄石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现状让人痛心,全社会都有责任采取行动来改善。留守儿童问题是复杂的社会性问题,需要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努力。

(一)家庭方面。

父母和孩子一定要有足够频繁且深入的沟通。父母仍然要担负起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即使相隔两地,也要尽可能做到这一点,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也可以借助QQ、微信等聊天工具定期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对孩子多给予表扬和鼓励。父母应该尽可能做到常回家看看,不要因为票价贵,时间成本大而选择放弃回家。“隔代亲”这一特殊现象导致孩子越来越依赖于自己的爷爷奶奶,而对自己的父母没有特别深厚的感情。父母也要及时和在家照顾小孩的长辈沟通,达成共识,双管齐下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政府方面。

一是政府要拿出资金支持农村教育同时鼓励社会办学。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建立针对性、专业性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有责任心、爱心的专业教师对留守儿童给予关心与爱护。二是政府及学校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对校园周边的网吧、游戏厅等不良场所依法取缔。净化校园周边的环境。三是加强统筹规划,形成以政府为主的领导协调机制。政府应该加强与一些爱心企业的联系,鼓励他们多多捐助留守儿童比较密集的学校,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条件。四是黄石农村基层政府和城市有关部门双管齐下。当地政府应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增加农民在家乡的就业机会,城市有关部门亦应制定合理的政策,给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待遇,把对他们的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纳入当地公民教育之列,改善民工子弟就学条件。五是政府要加强与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联系。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与鼓励大学生多多参与志愿者活动,鼓励大学与留守儿童学校建立爱心活动点。

(三)学校方面。

一是在学校设施及教育方面,学校应该不断将其完善。一方面将学校的管理系统变得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可以采取一些创新性的方法,例如学校可以成立以校领导为核心,老师为成员的留守儿童管理小组,这可以将各人员的管理职能分清,形成校内共同管制的制度。二是学校应该在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多下功夫。学校应该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开拓出更多的教学方法。学校应从了解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这一点入手,比如可以让老师定期进行家庭访问,保证孩子的生理心理均健康发展。三是学校应该开展多姿多彩的课余活动。丰富的活动能吸引留守儿童并使之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融入集体,这有利于消除其孤独感和自卑感,确保能塑造留守儿童健康向上的人格。四是学校应该开设与心理教育有关的课程。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现阶段学校所缺乏的更多的是心理教育的课程,因此学校应该对老师进行心理教程方面的培训,使老师能更专业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并结合孩子的其他特征,来减少留守儿童的显性及隐性的压力。五是对于农村中小学,老师应该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意识。在农村中小学中,留守儿童缺乏关心的现象更为严重,老师很难对每一个孩子都给予细微的关心与照顾,这就需要老师多多培养留守儿童的独立意识,力争使留守儿童达到能一定程度上自我保护,自我管制的程度。

五、结语

在社会转型时期,家庭无疑是变化迅速的领域之一。这次调查,课题组深入黄石农村留守儿童聚集地,与留守儿童及其远在异乡的父母近距离对话,了解他们的现状,发现他们的情况正在一天一天好起来,从他们的眼睛里读出了希望,从他们的言辞里看到了他们的梦想,虽然他们情况正在一天一天好转,但他们仍然是这片土地上的缺爱群体,他们仍需要社会以及政府的关注,希望他们的未来能够越来越好。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很多的人关心和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爱中成长,对未来充满希望。

作者:石怡 陈孜 周发闽 胡一鸣 单位:湖北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汪如海.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甘肃教育,2015,5

[2]周自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J].陕西教育:行政,20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