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内隐态度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内隐态度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及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发生相应转型,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其中,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作为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内隐态度的测量手段,内隐联想测验可以从侧面获知农村留守儿童更加真实的犯罪态度,并可以帮助减弱或消除留守儿童的犯罪动机及刑满释放后回归社会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弱势群体;内隐犯罪态度;内隐联想测验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导致家庭结构破裂和教育缺陷,使得这些孩子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成为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以山东省为例,2013年,该省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超过60万,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比例占到未成年人犯罪的70%。王鑫和郭强对1416名贵州农村儿童的现场调查研究发现,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会发生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在面对生活中的负性刺激时,容易出现品行、学业和心理等问题。由于自身、家庭、社会及学校四位一体道德教育的缺失,极易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法律意识淡薄,出现社会失范行为。一般来说,农村留守儿童所犯的罪行大多较轻,相应的刑期也较短,通常为三个月到一年半不等,但犯罪比例相对较高、类型多样,有的甚至在刑满释放后又重新犯罪。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及犯罪后回归社会等问题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研究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有多层次原因:第一,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没有得到父母的直接教化,家庭教育处于放松、不关心、忽视或不干预的状态,导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纪律意识,常出现偷窃、猥亵、毁坏公共设施、打群架等失范行为。第二,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不健全的情况下,村干部没有采取积极措施。第三,学校存在管理和教育失误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监管,大多数学习成绩较差,情感常受到忽视,也很难得到学校及同学的帮助。范先佐和郭清扬认为,学校和寄宿家庭之间易形成管理失控区,在这种失控区(包括时间和空间)内,农村留守儿童更倾向于沾染社会不良风气而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第四,二元户籍制度下的“三农问题”给农村教育造成了不利影响,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区别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分层。对于特定的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及内容,也有相应的解决策略,如:从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寻找原因,增强其抗逆力、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重视家庭教育结构的完整性;拓宽农村地区就业渠道,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学校寄宿式管理,社区/村委会和外出打工父母保持联系,及时把握并反馈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动态;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但是这些策略或改善措施大多流于表面,并常常因为缺少宏观政策性或经济性条件而无法执行。此外,这些策略研究所采用的手段大多数为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或结构及非结构性访谈等外显测量方法,缺乏从内隐视角来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潜在的犯罪态度及行为问题。鉴于此,本文认为可以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来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态度,即从留守儿童的内隐社会认知入手,试图通过内隐联想测验间接考察农村留守儿童对待犯罪事件的态度,以期减少他们的道德失范倾向,并提高犯罪儿童刑满释放后回归社会的适应力。

二、内隐态度和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

内隐态度是指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控制,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与行为判断。正是由于这种无意识、自动化特征,内隐态度很难通过传统的测量外显态度的自陈报告等方式来直接考察,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探索。其中,内隐联想测验就是常用的测量人们内隐态度的手段。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AssociationTest,IAT)是一种科学实验的工具,是美国心理学家Greenwald,McGhee和Schwartz在1998年提出的一种间接测量内隐态度的方法。从生理学层面来看,内隐联想测验是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该模型认为信息是被储存在一系列按语义关系分层并组织起来的神经联结节点上,因此,研究者可以通过测量两个概念在这类神经联结节点的距离(外显为反应时间),来观测概念之间的关系。对内隐态度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评价性语义内容加工正是建立在视觉基础之上的自动化反应过程。基于反应时范式,IAT主要以被试的反应时间为参考标准,采用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通过对目标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辨别和评估,来间接获取被试对这两者关系强度的内隐态度,包括不愿意表达出来的态度、不完全认知(由于信息提取偏差造成的态度改变)及内隐态度(被试未意识到的态度)。具体来说,IAT假设:当一个目标词和一个属性词之间存在一些相似之处或某些联系时,对这两个概念词用同一按键做出反应,被试的反应时间会短一些;但是如果这两个概念不同或不存在某种联系,个体用另一个按键对这两个概念词进行反应,时间会长一些。这两种条件下的反应时间差则是被试的内隐态度指标。IAT后修订为简化版内隐联想测验(BriefImplicitAssociationTest,BIAT)。有研究认为,简化版内隐联想测验更适合认知能力、注意力保持时间有限的儿童,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相对于成年人更依赖于理性认知,儿童或未成年人多依赖自动和情感性内隐认知,换句话说,未成年人对内隐认知的依赖性或许是源于生物因素的作用。耿柳娜和沈晖在其研究中指出,认知神经学科的相关研究表明,大脑额叶是用来分析、推理及解决问题的部位,与冲动控制有关联,但是直到25岁前,个体的大脑额叶一直处于发展成熟过程中,所以儿童往往更倾向于依赖冲动性内隐态度或认知来做出决定。其次,由于犯罪行为是不被法律及社会规范接纳的,所以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态度进行测量的时候,通过自陈报告式问卷或访谈研究得到的外显结果可能缺乏可靠性或可信度。因此,本研究认为,内隐联想测验能够有效弥补外显测量手段的弊端,并且能够从内隐层面获知留守儿童的犯罪态度。举例来讲,我们要考察因偷窃入狱的农村留守儿童对待盗窃事件的内隐态度。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主试可以采用Inquisit或E-prime软件实施BIAT。测验材料中的属性词包括:积极词,如善良、优秀、诚实、有爱心、快乐、有才能、受尊重;消极词,如失败、无能、撒谎、恶劣、无赖、不诚实;目标词是与盗窃罪相关的概念,如偷窃、偷盗、盗用、非法占有、剽窃、劫掠、窝藏赃物。其中,相容联结任务是对诸如“失败”和“偷盗”做出反应,不相容联结任务是对诸如“优秀”和“非法占有”做出反应。测验程序可以采用正式测验任务和练习任务交替的方式。测验结束后,对测量结果的计算主要采用D分数来表示。D分数等于(不相容反应时平均数-相容反应时平均数)/所有正确反应的反应时的标准差。D分数值的大小、正负向等可以说明被试的内隐盗窃态度。

三、内隐联想测验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研究的启示

目前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这些方法有其局限性: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对待犯罪的态度或意识是模棱两可的,其中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尤其是在多数情况下,这些道德、行为失范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接受调查时会出于社会赞许效应或印象整饰等原因,有意识地推测调查目的或期望获得某些结果,因此无法真正表现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削弱了调查数据或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本研究介绍的内隐联想测验法,主要是采用计算机化的辨别分类任务,以反应时为指标的态度评估体系,更适合认知发展不完全成熟化的未成年群体。在排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后,整个测量过程体现出儿童的内部认知加工,间接使其表现出真实想法和态度,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了解和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IAT或BIAT来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发展现状,预测其是否具有某种犯罪意向,以便对那些存在较高犯罪倾向的儿童进行及时说教、管教、道德训育,以免造成后期的犯罪事实。除此之外,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后回归及适应社会等问题,也可采用此类手段来提升这些儿童的内隐自尊,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社会态度和认同,提高其社会适应力。

【参考文献】

[1]林静静.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成因及其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5(7):189-190.

[2]王鑫,郭强.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发生频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6):351-353.

[3]范先佐,郭清扬.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5-64.

作者:汤艳梅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幼儿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