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语文课堂教学思考(6篇)

国内语文课堂教学思考(6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思考

[摘要]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在概述了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以及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评价形式单一和教师重预设轻过程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评价形式要多样化;第二,教师要学会自我评价,反思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机智;第三,教师要注重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课堂,对话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快乐的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至关重要。

一、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概述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课堂教学活动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等)及其发展变化和效果作出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小学语文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评价,教师可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语文教研与改革,达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评价,学校还能及时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从而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语文课程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形式单一

理论上来说,教师课堂评价的形式有很多,但是在小学实施的评价形式非常少,并且实施的时间很短,只有在上级领导检查或者轮到某一位教师上公开课的时候,才会有领导、同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由于小学语文教师每天要承担的工作量比较大,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会在上完课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而学生或者家长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是少之又少,很多学校并没有采用此类评价方式。评价形式单一有很大的弊端,这会造成评价结果单一,主观性强,教师并不能全面地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这样会影响到教师对自我的认知,阻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教师重预设,轻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实施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立统一的过程,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写教学设计,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为了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要做好一节课45分钟的准备,每分钟讲什么话,面对不同的情景该如何处理,教师都会精心预设。但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并不会按照教师课前预设进行回答,教师这个时候就应该运用教学智慧应对这些问题。举个例子,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一年级《雨点》这篇课文中“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的时候,教师问:雨点为什么会睡觉?有没有谁能够回答?这时候没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又问:池塘的水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生答:清澈见底。师问:嗯,你说出了池塘水的颜色,那么池塘的水流动吗?生答:不动。师说:小雨点到了池塘里,整个池塘的水是不动的,很安静,所以小雨滴也就慢慢睡着了。这个时候有学生提出反驳意见,生说:老师,我觉得池塘的水是动的,因为风一吹过来,水就动了。老师说:你真是一个生活小卫士,观察真仔细。我们小朋友都要向你学习,但是在这篇课文里,风婆婆没有吹过来,小池塘的水是不动的。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发现了小池塘的水不是一直都是静止的,所以在第一个问题展示出来的时候,课堂上绝大部分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教师的评价语言也没有做到让很多学生理解小池塘为什么不动,这种不能让人信服的讲解和评价让很多学生含糊不清,导致他们对于课文要表达的意思不能正确识记。这名教师就是犯了重预设、轻过程的错误,没能为学生解答这个问题。

三、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建议

(一)评价形式要多样化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应有多种形式,包括领导同行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评价形式多样就意味着教师能听取多方的意见,评价就会比较客观、全面,更有利于教师的改正和提高。学校可以定时安排领导和同行进行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填写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打分。定期安排家长进课堂,让家长对其提出见解。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可以让教师自己进行,这样几方面综合起来,相信对教师的成长是大有帮助的。

(二)教师要学会自我评价,反思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机智

教师重预设轻过程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行为是在不确定的课堂中完成的,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科学、艺术地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机智。而在教学机智的形成过程中,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发现自己在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这些问题,再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提高课堂评价的能力与水平。新课改非常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倡导教师评价以自评为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近年来,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成为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自我评价改变了原来教师消极被动的被评价地位,激发了教师的主体意识,使得广大教师能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主动地、自觉地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促进专业化发展。

(三)注重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使学生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关注更多的是教师的教授语言和提问语言,学生被动吸收知识,但是,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作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多借助评价语言的魅力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那么教师怎么才能做到注重评价语言的有效性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在面对一个班级学习能力不一样的学生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分层评价的方法。对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评价的语言;而对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以表扬、鼓励性的评价语言为主,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第二、预设评价与生成评价相结合。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课前,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对上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设,要想到相应的评价语。预设是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生成评价语言,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丰富,这也给了语文教师自由发挥的语言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运用教学资源生成新的教育内容。例如一个教师在让学生默写词语“奔驰”的时候,很多人把“驰”字写成了“池塘”的“池”,这个时候这位老师并没有立刻严厉批评学生,而是重新讲解这个字,提醒学生看看“奔驰”的“驰”的偏旁跟谁有关系,池塘的“池”又跟谁有关系。学生这时候发现:原来奔驰跟马跑有关系,所以是马字旁,池塘里有很多水,所以这个池是三点水的,千万不要让马奔到池塘里,它会淹死的。很多学生哄堂大笑,为自己的答案而笑,经过老师的讲解,班里再也没有写错的学生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又进行了多音字区别的教学。所以预设评价有时候不可能在课堂上实现,但是预设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生成,这种生成或许不是教师原先计划好的,但是往往到最后会获得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竞 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蒋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郑敏.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新视点[J].新课程研究,2009(7).

[3]沙水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性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4]蒋竞莹.我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与重建[J].当代教育科学,2004(8).

[5]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钟启泉,崔允廓,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起到提高授课效率,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学生在同一问题的看法上,可以吸取他人好的意见和看法来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因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设计是语文教师在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需要侧重考虑的一部分。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个班级群体进行若干个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性的学习。语文式的小组合作,是语文教学采取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小组的形式,进行语文课题式的探讨与学习。在当代中国,语文教学算是一种国语的教学,通过开设语文这一课程,向学生传授中国优秀灿烂的文学遗产,然而现实往往与理想严重不符,多数学生对语文缺乏学习兴趣,对课堂学习也重视不够,从而导致语文课堂往往处于一种无声,没有活力的状态。语文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讨论,互相学习,从空间与时间上给予学生相对的自由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活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设计显得重要起来,这也是本文接下来所要讲诉的主要内容。

1有分别,有结构的小组分理

合理的分组可以让小组成员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从而让学习顺利进行下去。学生各自的性格特征,能力程度,成绩好坏,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程度都是分组时需要教师考虑的问题,至于学生的这些差异性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观察与了解了。一个分组里面,如果学生性格差异太大,就会导致在学习交流过程中造成沟通困难问题,如果小组成员里面存在死对头,宿敌,那么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敌视与矛盾往往是不能避免的,如果成员里面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分配不均匀,就会造成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实力形成严重的不平衡,因而,在小组分配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将习性相似的分配在一起,从而促进小组内部的和谐相处,共同学习;根据以优带差的带动式方法,将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在一起,从而让小组内部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让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资源合理分配,均衡发展。小组的渐进式调整也是合理安排分组的一部分。各个小组如果固定不变,就很难取得更大的突破与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逐渐发展过程中,可以根据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存在的问题,做出一些变更性的合理调整,从而刺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除此之外,小组成员的内部分工与角色扮演也是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安排的一部分。

2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创新设计与安排

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还需要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些创新式的设计与编排。兴趣是一个人在学习与生活中特别看重的东西,对一件事物如果产生了兴趣,那么这件事物在他眼里就会变得多姿多,并且对它变得固执起来,而小学生的性格特征注定了他们对待事物更加注重事物的喜好性。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上,侧重内容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一次成功的实验》一课时,模拟现实中的实验,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比赛,教师担任课文中教授的工作,向瓶子里灌清水,小组成员之间选出三个代表进行拉小铅锤的任务,从开始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计时,作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衡量输赢指标。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也要进行一定的筛选。因为有的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小组合作来进行有效率的学习,而有的课程内容则更适合于学生听老师讲的教学模式。

3合理的小组评奖机制

自古就有奖罚分明的测评机制,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也要有相应的规定和策略。教师在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水平与能力时,鼓励成员团结协作,互相学习,力做一个有水平,有能力的学习小组。而学习小组也存在一个固有弊端,既小组内部的个别成员缺乏独立性,在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时,习惯于依赖小组的其它成员,自己缺乏动手协作甚至不参与其中,针对这样的小组成员,教师在做出一些批评的同时,还要提醒学习小组的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一些严格的管理和要求,将小组学习任务合理的分配到每一个小组成员,不能让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钻空子,捡剩下的。除了学习小组内部的测评整改外,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惩奖机制也是需要构建和改善的。近来的一句网络热语,没有比较就没伤害,但从另一方面讲,没有比较,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因而,教师可以合理的安排一些小组学习能力竞赛,小组答辩竞赛,小组协作比赛等,来激发小组提升自我的动力和活力。例如,在学到《两小儿辩日》一文时,就可以采用小组辩论的形式,说说太阳到底是早晨大,中午大,傍晚大,还是根本就没有变化。

4教师树立好自己的角色扮演

学生的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置身事外,相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引导,指示,布置安排任务等重要作用,在学习小组的分工学习步入僵局化的状态时,教师可以作为局外人的身份做出一些建议和看法;当小组与小组之间,产生矛盾不能统一时,教师可以从公平公正出发,做出一定的调节和启发,从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互相学习,主动学习语文有着重要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需要教师通过观察,引导,调整等方式不断的去促进它的实施。

作者:罗婷 单位:赣州市南康区三江乡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志?.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探究[J]甘肃教育,2011年第21期

第三篇: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平等对话构建

【摘要】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激发高职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全新的高职语文课堂。平等对话的教学模式,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对学生话语权的捍卫,对学生独立个性的尊重,能唤醒学生潜藏的巨大能量———优良的品格、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

平等对话;高职语文;教学模式

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集工具性、人文性与审美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课程设定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能力、锻炼思维、提高人文综合素质、陶冶情操。然而,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却日渐边缘化。

一、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功利”性日益突出。重专业轻人文、重技能轻素质,导致大学语文这样的公共课程课时不断压缩。其次,高职语文课程定位不清晰,是高中语文的延续,还是全新的脱离了中小学应试教育观念的语文教育?课程的教学也出现随意性。教学目标不统一,教材五花八门,教师素养参差不齐,很多非中文专业出身的教师却承担着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再次,以“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大学语文课堂教学陷入尴尬境地。学生走马观花,疲于接受;教师口干舌燥,索然无味。重视文本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对文化、对审美的需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从事高职语文教学十余年,也在大学语文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与创新。深感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才能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审美启智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改变传统观念,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

20世纪俄国著名思想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对话是人类生存的本质。对话就是说话者双方互相理解、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目前,高职院校入学门槛相对较低,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薄弱,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投放在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上,投放在对教材所圈定的范文的解读上。这样的课堂并不缺失师生之间的对话,但这样的课堂对话往往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对话数量过多,频繁;对话机械,囿于教师问、学生答;答案模式化,以教师的观点为主;问题回答仅限于少数学生;教师很难走进学生,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诚然,教师专注于教材文本的精神实属可贵,但是,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受教者始终处于第一位。“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对话教学不仅仅是让师生都有话语权,更是一个多层面的学习与思维过程,应解决教学中长期采用灌输式所带来的缺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改变居高临下的权威观念,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探讨、创新。捍卫学生的话语权,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错误,甚至离经叛道,给学生提供一个说、辩自由宽松的环境。教师不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加以限制,而是给予积极的支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打破“一言堂”现象。这样,充满了自由民主与平等对话气氛的课堂由此产生。只有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说起来、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大放异彩。通过平等的对话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还在于借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平等对话、善于倾听、懂得尊重的人文精神。

三、优化教学方式,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平等对话应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在此基础,形成个性化的主见,生成个体感悟,然后借助自身的生活体验和语文沉淀来重新解构文本的意义,展示独特的个人精神,从而使“对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认为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模式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探究拓展式

高职学生大多由普高、初中及职高毕业生组成,尽管基础薄弱,但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对文本的解读,教师应侧重于方法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感知文本,生成自己的见解。如果教师总是担心学生看不懂文本,不停地讲解、分析,替学生包办一切,结果便是学生倍感枯燥、乏味,从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相反,给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自学、质疑、探究,力求做到以学生的需要为前提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困惑为前提来解决问题。例如,讲授《垓下之围》一文时,自主阅读文本之后,有学生便提出困惑:“为什么项羽不东渡乌江,东山再起呢?”此时有学生回应:“因为他不好意思,无颜见江东父老!”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大家各抒己见。教师再依据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采用启发式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自行解决,使得整个对文本的学习过程围绕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而展开,平等的对话,不仅是要解决学生的困惑,让其获取知识,还应立足于学生潜能的发展。基于文本内容,结合学生能力、专业特点及社会热点开展相应的拓展训练不失为一种好的手段。如《垓下之围》一文,让学生就“人生困境的选择”这一命题,通过采访同学,搜集名人资料等方式,制作PPT,在大学空间城予以展示,或开展主题汇报会。实现语文教学对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

2.活动体验式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身。教师可针对学生兴趣浓厚的话题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作为研读探究文本的一种延续,一种调剂,一种补充。在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说出心声。同时,教师又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说话”的学生,做学生成长过程中真诚的朋友。辩论会。在文本的研读探究中,学生会对某些问题产生不一样的看法,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如《垓下之围》中“项羽到底该不该东渡乌江”。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摆明态度、亮出答案,而应放手让学生就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围绕“东渡,东山再起”、“不渡,败势难回”等话题展开辩论。辩论的结果并不重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就是智慧的结晶,能力的展示。在“你来我往”的语言“交锋”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锐性、独创性,从中又能指导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演讲赛。教学中,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畅谈自己对文本的认识及由此引发的人生思考。每次演讲完,对学生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通过实践,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演讲技巧,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引导。排演课本剧。对文本中的一些经典片段,如《垓下之围》中的“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等,研读鉴赏后,鼓励学生大胆编写剧本,大胆出演角色。给学生提供一个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平台,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3.评价多样式

打破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不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利用各种有利于促进课外延伸学习的考核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如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及表现成效,学生课余拓展训练的完成情况,甚至可以将学生校报投稿、板报设计、日常随笔等纳入考评之中。以多元化的视角,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重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在于教师“对话”意识的形成与否,教师应将自身角色定位为引导者、合作者,一切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平等对话的教学模式,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对学生话语权的捍卫,对学生独立个性的尊重,能唤醒学生潜藏的巨大能量———优良的品格、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

作者:龙宇帆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郑薇.“对话”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J].文教资料,2015,(11).

[2]孙建国.和谐情境下的平等对话[J].世纪桥,2007,(10).

[3]崔双鱼.师生平等对话与语文课堂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4,(12).

[4]李富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困境及策略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10,(04).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孝道教育

摘要:

孝道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传统孝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这个社会变迁,物欲横流的时代,向青少年渗透孝道教育,让青少年改变不良行为,跟上时展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如何渗透孝道教育,让学生们能够明白如何尊敬爱人如何孝敬亲长,礼貌他人。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孝道教育;小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教师要从各个方面为学生们渗透孝道教育,使孝知识代代相传。孝心在今天社会转型期间,可以很好的感召人际间疏离的感情。教师在课堂当中大量推进孝德教育,可以很好的学校文化深入人心,从而在社会当中形成以小为荣不孝为耻的良好风气。从学校角度来看,教师引导学生们在过度关注物质生活的时候能够对孝文化进行深思和努力,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能够很好地践行孝文化。

1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体会孝道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当中,比如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木兰从军等等这些文章,那些文章都减少历史人物题材,但是这些文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刻画出了孟郊沉香以及木兰等,历史人物牺牲一切代价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感人的形象,在这三篇文章当中,都教育学生们要从小尊重父母,体贴孝顺长辈,从而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教材让学生们体会孝道。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课程的时候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为学生们讲解孝的内涵为学生们提供可效仿,当孝道文化的事实依据。比如在学习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深入地讲解这首儿童叙事诗,技术,作者将心爱的果果送给盲婆婆的故事。在讲解的过程当中要体现,当代儿童关爱他人的行为。褒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如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的时候通过讲解作者在医院当中守护生病的母亲时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才体会到母亲是那么轻的时候,才回想起母亲,在以前漂亮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中一阵心酸也很是愧疚,于是作者就将母亲抱在怀中让母亲入睡,教师在平时为学生们讲解的时候要说把文中的细节,体现文中讲究孝道的文章细节是为学生们讲解,这样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当中能够找到学习孝道的榜样。

2用心体会社会,深入讲解孝道文化

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会有很多体现孝文化的例子。孝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盛行千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中国孝文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孝敬父母,每个家庭都会有老人人们都需要对父母尽孝,人人也都需要子女尽孝。能否听笑是评判一个人道德优劣的基本标尺。历史当中有黄香董勇,以及孟郊等等都事亲守孝,他们都有他们自己的孝行感动了,感天动地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推崇,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在当今的社会当中社会当中有很多青年以及老人孝顺父母的例子广为流传。在很多人追求物质的时候,那些人能够不忘本心,能够尊老爱幼,是非常难得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要为学生们播放一些关于孝文化的例子在社会或者是平实的市民生活当中为学生们找到一些关于孝顺父母或者尊重兄长的例子,通过为学生们讲解身边的例子,让学生们能够体会社会群体之间孝文化的传播。在央视有一个专栏叫身边的感动,这栏节目展示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人物,虽然大家各行业不同,但是大家都有一样的孝道与坚持,勇敢与责任,他们的这种道德典范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良知的代表,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平时的课堂当中教师要为学生们引入这些实例用榜样来引导他们的行动。

3拓展课外内容,延伸孝道文化

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挖掘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为学生们讲解孝文化,但是中国孝文化为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孝文化在先秦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与确立。殷商西周是传统化的开端和创造时期也是孝观念的初步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和发展了孝文化的内涵。在隋唐时代,就出现了以孝治天下,宋元明清时期小道走到极端化,在近代时期孝道不断变革并与社会相适应。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多翻一些资料,为学生们拓展课外知识让学生们了解一些课本之外的关于孝文化的知识,比如历史当中的孝文化以及社会当中的孝文化知识。比如24孝故事由孝感动天,亲尝汤药,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刻木事亲等等,如卖身葬父的故事,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教师在平时课堂中为学生们用幻灯片为学生们展示一些关于这些关于孝道的图片和故事等等,这样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在课堂中展示一些关于社会中孝道文化的知识,拓展学生们的视野,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能够积累作文素材,并且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能够很好感知社会和历史中关于孝道的文化知识。在课堂中,语文教师要不断的拓展课外内容,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学习的榜样,在生活中渗透孝文化。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教师要从各个方面为学生们渗透孝的教育,使孝知识代代相传。孝心在今天社会转型期间,可以很好的感召人际间疏离的感情。教师在课堂当中大量推进孝德教育,可以很好的学校文化深入人心,从而在社会当中形成以小为荣不孝为耻的良好风气。

作者:谢丽 单位:辽宁省昌图县付家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史小聪.凭借语文教材,培育孝文明之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孝道教育的点滴思考和尝试[J]数位时尚,2013,(10)

[2]甘艳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孝道教育[J]散文百家(下),2015,(9).

[3]邹海霞.浅谈孝道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J]新课程•下旬,2014,(1)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摘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依据,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究主动性,让他们在积极的思考和分析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促进语文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实现创新理念下的高效教学。

关键词:

趣味教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境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是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的初级阶段的教学。教师要探究新课标的要求,遵循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坚持进行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他们在主动探究中掌握语文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领悟课文的内涵,促进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创设形式新颖、学习内容充满趣味性的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注重基础教学,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贯彻创新思想,还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快乐的探究中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学习时能集中精力,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深入探究,有效掌握所学的汉字,并形成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让学生认识汉字“大”时,我让学生把胳膊伸直,腿岔开,然后让他们观察自己的身体和“大”字,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自己摆的这个姿势和“大”很像,使他们充满兴趣地进行学习,有效掌握了汉字。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小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使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课文内容的阅读、分析和思考。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容易和已有的知识发生认知冲突,这正是他们思维深入和发展的表现。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通过全面的分析找到问题的突破点,有效解决问题,使他们的探究学习活动高效进行。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在读完题目之后,就有学生提出问题:爬山虎是植物,怎么还有脚呢?这时,我指导学生继续进行阅读。在发现问题之后,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欲望,他们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最终发现了原来爬山虎的脚是它们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六七个细丝好像触角,让爬山虎牢牢地贴在墙上。在自主探究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语文思维获得深入发展,探究能力也不断提高。

三、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开展小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通过讨论能使他们的思维发生碰撞,深入地领悟课文的含义。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讨论,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讨论和探究中,使学习效率有效提高。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括很多优美的文章,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内容,理解其中蕴涵的深刻含义,教师需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分析和思考,加深他们的理解。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以达到以情境促进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时,教师可以把多媒体引入到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课文相关内容的图片展示。在多媒体构建的直观情境中,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多媒体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学习,逐步掌握了恐龙的分类、形态、生活的年代。在情境教学中,能快速地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状态,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探究中积极思考、认真分析,有效地掌握了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五、创设开放性的教学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经常把学生局限在教室内,对他们进行灌输式教学。在枯燥压抑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不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使课堂教学效率不能有效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式的课堂,让他们在新颖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通过积极的思考完成探究学习活动,在拓宽他们思维和视野的同时,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在教学《长城》《颐和园》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收集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通过资料收集,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了解,有利于让他们深入到课文中进行体验和感受,使他们深刻地领悟课文传递的深意,通过文字搭建起和作者沟通的桥梁。通过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主体的作用,在他们获取直接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求知的欲望受到一次呼唤,主动求知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得到一次培植。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内容作好了兴趣和欲望的铺垫。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注重对学生语文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在创新教学中,教师要从课文内容出发,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活跃、有趣的课堂学习中进行积极思考,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使课堂教学取得实效。

作者:高安峰 单位:河北省东光县南霞口镇中心校

第六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研究

摘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课堂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提问具有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的功能,而无效的提问则会让学生感到反感,甚至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因此,课堂提问需要艺术,只有艺术化的课堂提问,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在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长期的教学经验表明,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讲究提问的艺术,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

课堂提问实质上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互动,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性,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励、参与的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控制整个教学,这种状态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采用课堂提问手段能让教学变得活泼生动,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善于动脑,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状态。

(二)督促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实际上是一种测验方法,能检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并且还能对学生产生一种潜在的心理压力,有效地促进教学水平。

(三)反馈、调控的作用

课堂提问能让教师及时获得比较准确可靠的反馈信息,起到衡量教学效果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注意力变化,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四)启迪、暗示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且通过课堂提问还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拓展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一)课堂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目的性。比如,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起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并为学生设定问题,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能自主阅读文章。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问题一定要抓住题眼,这样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于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一开始并没有兴趣。因此,学生应当深入钻研教材,从问题的题眼入手,有针对性地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疑问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果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话,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让学生初读课文,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起来也会比较顺利。问题的题眼,通常指的是从问题中寻找关键词词语,这种词语往往能概况题目的特殊性,甚至可以反映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目的,题眼是文章重点叙述的部分。利用矛盾设置的疑问,吸引学生进行精读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不能直接进行,应该让学生在一步步地思考中,得到答案。如果教师只是直来直去地问问题,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对此感到乏味,甚至还会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思维,因此,课堂的提问一定要具有目的性。

(二)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应该围绕学生展开。可以说,在设计问题前,教师应该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充分地掌握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并对此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提出问题。在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因为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状况,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各不相同。学生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也应该考虑这些因素,促使学生的参与,推动课堂中提问的问题能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在提问问题时,应该明确问题的提出是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可以说,学生应该善于从不同的方面启发学生,让学生能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拓宽思维空间。

(三)提问应该具有层次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层次性,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层层推进,并经过不断的探究,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提问问题时,问题不能太过简单,这样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出来;问题的提问也不能过于困难,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不愿意思考,不爱动脑子。只有适当的问题,学生才会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从中得到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产生快乐的感觉。并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往往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问题的设计还应该新颖有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问题新颖,才会让学生感到愉快,愉悦地接受,轻松地完成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的设计并不是要让学生回忆什么,而是要具有启发性,使学生能受到思维训练。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完全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才回答问题。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勤于动脑,要把是否有利于激发思想,培养能力作为问题设计的出发点。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提问是具有一定的艺术的。精妙的课堂提问是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重要表现。教师应该练就扎实的教学功底,不断提高和总结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在适当的时间提问,灵活解答问题,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

作者:康计永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北圈里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