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对策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对策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新的教育政策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为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让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能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来。本文介绍了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并对初中历史课堂中优化教学情境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浅析,期望能够给予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情境;优化策略

历史教学是一种较为理论化的教学,虽然历史这门学科一直被列为文科,并且其中含有诸多的历史故事、事件等,但是对初中生来说,历史事件大多数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做到历史还原再现,并且就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来说,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固定事件的发生背景、发生过程、发生意义等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对这些信息予以记录后进行背诵,学生并没有感觉到历史事件存在的意义。因此,历史的教学倘若不加入情境创设和场景还原展示,对初中生来说,很难将其归纳,即使有现实依据的存在,也不能做到对历史时间的全方位了解,仅能靠背诵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这样的历史教学方式并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史作为初中众多科目中较为重要的科目之一,也是学生必须要了解的内容,应该充分重视初中生历史学科教学,做到能够让学生完全理解历史课堂所传述的知识。历史是指发生在以往的事情,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这不仅是初中生应该做的事,更是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该有的学习觉悟。初中生正处于叛逆的阶段,叛逆期的孩子难以接受枯燥的事物、难以接受他人强硬态度的指导,作为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力求达到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首先,对于政策而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国家的既定政策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新课改中明确提出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身份,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可以完全投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响应了国家的教育政策,又落实了以学生作为教学课堂的主体,所有教学内容围绕着学生开展。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初中的学生本就处于叛逆期,其对一些既定的事物可能会存在逆反心理,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真正做到接收课堂教学知识,甚至还会有部分学生拒绝接收课堂知识、有意不去听课堂讲解的内容,这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提升,也大大影响了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采用不同的方式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完全投入到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当中,减少学生上课“开小差”的情况,让学生能因为自身对知识的兴趣而主动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对教师而言,教师的目标就是教学的效果,完成教育部门下发的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时,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角”,对课堂内容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学生只能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记录,难以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增大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工作量,又无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难以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主动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索,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学生会对历史知识产生好奇心,会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格外用心,并且会自主对课堂内容和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这对教师来说,学生的自主学习使教师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并且自主学习的质量远远好过被动学习的质量,能够更好地完成教育部门所设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情境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创设问题优化教学情境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中的重要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想开始向成熟的方向发展,但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奇思妙想”,正确引导能成为其学习的垫脚石,缺乏正确的引导可能会改变其性格、行为,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多的想法,对任何事物和事情都会产生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中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思考:为什么是这样、有什么依据等,让学生将精力和心思都放在知识的汲取上,可以有效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并且将身心都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较为简单的思维,由于年龄的特性,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在思考的过程中,对别人的意见存在着较多的疑惑,教师一味地对课堂知识进行讲解,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逆反的行为、拒绝接收课堂教学内容的行为,但是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思想,让学生主动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在讲解“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时,教师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有学生知道开国大典中一共有几门礼炮齐鸣吗?齐鸣了多少响?为何是这个既定的数字?”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学生通过问题对课堂讲解的知识产生好奇心,自主对课本内容进行阅读,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也会更加认真地聆听。创设问题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前提问,还可以是教师在课中引导学生进行提问,证明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且产生想要挖掘更多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情境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已经成为大部分学校中必备的教学设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其能够充分发挥利用价值,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新媒体设备可以呈现多种形式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准备好合适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时间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多媒体素材,学生在观看多媒体素材的过程中可以直观感受到历史事件的发生情况,将历史事件在学生的脑海中进行了还原。另外,多媒体设备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为教师建设现代化教学所需要的先进设备,教师根据学科内容,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教学内容中的视频,还原内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器官,让学生通过眼睛的观看、耳朵的聆听,切实感受到历史事件发生时的概况。例如,在讲解“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时,由于学生对“鸦片”没有具体概念,对林则徐的行为就会出现一定程度地不解,难以想象到林则徐当时的处境和行为限制,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电影《鸦片战争》或是电影《林则徐》中的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鸦片战争的背景下,我国人民的状况,直观了解林则徐禁烟的决心和执行的魄力。在激情的电影台词和激烈的背景音乐的烘托下,课堂学习的气氛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学生对具体的书本知识也产生了较强的了解兴趣。

(三)通过还原历史事件优化教学情境

历史事件终究是过去发生的事件,学生对这类事件没有具体的概念,其了解也仅能通过文字资料或是翻拍的电影素材,对学生来说,采用看资料和看视频的方式了解历史事件,虽然能够直观地看到、想象到当时的情境,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参与度还较低,采用表演的方式还原历史事件,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让学生可以通过表演深入了解自身所扮演的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提高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程度。例如,在讲解“文成公主入藏”这一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通过将历史事件分为几个板块,邀请不同的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表演还原,分别表演“使者求婚”“文成公主出嫁”“文成公主在吐蕃的生活”等片段,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带入角色,对角色的心理动作和细微表情也要作出表现,表演完毕以后,教师要对所有学生进行夸奖,再对表演得非常好的个别学生进行特别的夸奖,通过学生的表演,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在后续的课堂内容讲解过程中,依照学生的表演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带入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作为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初中生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能让青少年了解到我国的历史和他国的历史,实现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对初中生来说难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情境,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尔全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