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翻译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摘要】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速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以适应新信息时代背景下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处于突出发展地位,尤其在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需进一步加大对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的力度。同时,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翻译专业人才,也要着重对传统的翻译专业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实现翻译专业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发展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翻译人才培养成为日益关注的话题。但是现实状况是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翻译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材与教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等诸多矛盾。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矛盾和难题,推动翻译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大迈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翻译人才。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专业发展的现状

传统的本科翻译专业大多遵循着陈旧的惯例,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的知识点、点评课后任务,学生通过案例了解翻译的本质,但是这些案例通常不是近期更新的,这会给学生对当今世界的认识产生一定的错觉感和差异性。此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一般沿用的是传统讲授的方式,学生活动大部分也是一问一答的传统模式。另外,在传统翻译教材的后面还存在课后习题的答案,这样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逐渐僵化。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传统的翻译学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布置的翻译任务,被动地接受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本,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自然无法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教学主体的改革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式要学会转换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由发挥、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各种翻译活动。在学习交流时,可以添加与翻译相关的报告、竞赛以及讨论等情境活动,帮助学生在基础层面克服阻碍,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翻译的乐趣,锻炼学生塑造创造性的翻译思维。学生作为独立个体,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将在课堂中总结的知识、翻译技能作为发展的基础,以此积累新的经验,运用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以螺旋式增加的方式循序渐进,转量变为质变。与此同时,学生要充分认识到翻译专业技能的获得之必经过程,即学习→理解→总结→消化。从本质上来说,专业的翻译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当代背景与时俱进,翻译出为人们所需的作品。

(二)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正确作用

在主体转换的过程中,学生开始占据主体地位,不一定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完全丧失。从表面上看是其角色被部分隐藏,中心地位逐步被边缘化。实则在实际翻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导作用是被强化的。与传统的翻译课堂相比,教师除了扮演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之外,还要负责根据学生的状况设立合理的情境,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引导,调节学习关系,同时还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专业课堂教学角色的转变,使得在原有的教学任务之外,学生翻译素养的锻炼也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学生除掌握基本翻译能力外,还需学习译前查阅典籍、图文鉴赏、合作以及沟通等各方面的能力,学生翻译价值观的塑造也是发展的重点。改革措施实施之后,在课堂自主学习方面会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和主动权,翻译课堂的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在不同方向上有所增加,这些变化使得翻译教学更加复杂、多变,给教师带来更多的压力和责任。应用型本科院校也要大力培养合格的应用型翻译专业的教师,更好地从专业和职业发展的角度指导学生学习。一是翻译专业的教师应继续深入学习,定期进行翻译实践;二是学校应从校外聘请从事翻译工作的资深译员进行学生实践课程方面的指导,使得翻译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当前,教师的评价标准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这些要求使得翻译教师必须既是合格的实践者,又是翻译学科的研究者。因此,翻译专业教师要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教学理论不断升级,开发新的研究方法、拓展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教师要遵循学无止境的理念,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实现翻译的不断实践。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沿袭常规的翻译专业教学改革在新时代背景下是无法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的。对翻译专业传统教学弊端准确的“把脉确诊”,能掌握其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实现途径,比如教学模式、课程开设等等。

(一)翻译专业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我国开办翻译专业的高校大都经年累月,文学研究功底十分雄厚的师资队伍,这也是文学翻译题材成为翻译专业课堂重点环节的原因。从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翻译专业教师的发展轨迹看,也是从一所高校到另一所高校,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高,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知识基础决定了教师授课中理论大于实践部分。另外教材结构方面也是理论设计多于实践操练,翻译技能多于翻译实训。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翻译技巧,但是在市场环境中,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阻碍了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脚步。

(二)翻译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改变上述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太过单一、理论过与实际的状况,向着专业化、多样化的全方位方面发展,在设置翻译专业的课程时要与市场接轨,要时刻关注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教学内容要扩展到与时代紧密相连的经济、政治、文化、外交、法律、旅游以及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将行业知识内容渗入到翻译课堂中去。更重要的是,翻译专业课堂教学改革还要适当减少文学素材的比重,增加适用性教材的比例,提高翻译专业的适用性。同时,有条件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鼓励安排部分大三或大四的学生专攻某一科目或专业的翻译,使学生学习更加专业化,促进人才机制的创新发展。

(三)翻译专业课程开设的转变

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专业课程的开设方式同样需要转变,这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提出的要求。大力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强调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结合,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翻译人才的合作与交流,用翻译知识服务社会。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专业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将当地的文化背景融入到翻译素材中去,同时也要结合当地企业的特色和经营的实际情况,融入翻译专业教学之中,实现校内与企业内的翻译实践。同时,通过学生、教师与课外实践的全方位结合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此外,在翻译课堂教学的建设方面还要进行优化、组合。通过合理整合校内的师资力量,鼓励将校内非翻译专业且具有海外留学或者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纳入教师队伍,打开学校各专业之间交流的大门,跨专业开设翻译课程,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融合等,这都有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创新性的翻译人才。实施改革之后,学生们完成翻译任务的步骤和完成效果也将发生改变。在实际学习中,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确定翻译的范围及材料,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客户。通过小组分工、策略、寻找、试译、修改等过程最终完成翻译任务。学生从文本翻译开始进行独立思考,通过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方式和积累的实践经验来确定翻译的最终文本,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翻译思维的创新性发展。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专业设置和构建的创新探索

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找准并确立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专业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探索和创新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设计和开发与市场接轨的课程教材,全面推行教学创新实践和改革。

(一)翻译课程细化,促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

在当今社会中,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日益成为各行各业竞争的对象,其具有灵活地根据市场条件、形式进行调整并作出相应反应的特点。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人才培养的改革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以市场为导向,将翻译人才所需的教材逐级上交教育部,实现教育部对相关材料的细化,以市场变化为标准,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的翻译教材,提高学生的翻译效率。因此,相关部门应制定符合市场变化的教材,对教材进行调整、细分,将市场调查的结果融入到该调整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添加新的市场案例,促进学校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加快翻译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探索的脚步。另外,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者,也要对翻译课程进行分类和重构,改变实际教学中的翻译实践教学的比例,对理论翻译工作进行辅助,帮助学生提高实时翻译的能力。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促进人才培养机制的落实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基础翻译课程的学习上,教师要以应用型为导向,不断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布置课前任务,让他们自主进行资料的搜索;资料的搜索范围最好集中在国内外热点问题上。比如,选择一个实践平台,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闻、名人名事等热点较高的事件进行收集、研究。同时,教师也要经常涉猎即时发生的国际大小事件,尤其是最近最新的新闻,让学生进行热点分析、翻译总结,与时俱进地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翻译的文本案例进行全面总结、概述,提出几个关键性、针对性的问题或疑问;还可以尝试让学生事先预读翻译材料,然后将找出的关键性问题以不同的顺序提问,观察学生们的了解情况,教授给学生不同的翻译、理解技巧,让学生们学会自己理解、总结翻译材料的大体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以问题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翻译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性发展。此外,还应增强学生的翻译意识和习惯的养成。首先要对学生们学习的翻译教材内容进行拓展,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实际案例为中心,评判学生对问题的反应速率和应对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准备笔记本,让学生根据听力内容像专业的翻译人员一样进行总体案例的论述与表达,提高学生的翻译实际应用能力,提升翻译人才的创新力。

五、结语

人才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和经济发展的源泉与动力,高校要加快翻译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灵活的高素质翻译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及其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探索在全社会翻译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翻译专业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能够在信息化日益完善的现代社会中多方位、多层面进行思考和调整,形成新的翻译观,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潜能。

作者:张薇 单位:湘南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