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心得体会范例

翻译心得体会

翻译心得体会范文1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拓展阅读的氛围

在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设备以其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优势特征广为教师所推崇,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在当今大数据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接触了不少文学作品。诚然,在新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给初中生的阅读提供了极大的平台便利,然而,让孩子们始终对阅读保持浓厚兴趣、掌握阅读的正确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鉴于此,教师不妨以语文教材所学到的精读课文作为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子”,借助多媒体投影设备为初中学生们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时,为了更准确到位地教会学生朗读这篇散文,教师不妨以多媒体投影设备,播放《背影》的电视散文,使孩子们通过收看散文里的情景再现,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父子亲情,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父子情深。孩子们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仿佛自己置身于作者当时的情境之中,对散文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更加认同,在朗读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人物角色,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中即可感情真挚地将父亲对儿子无私地关怀,作者对父亲的种种牵挂表达出来。在学完教材的散文后,教师不妨“趁热打铁”,通过多媒体给孩子们呈现另一篇由朱自清创作的亲情散文——《儿女》,以此作为拓展课外阅读的素材。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所呈现出的趣味化情境,使孩子们更有兴趣地朗读这篇与课内散文情感风貌一致的散文,通过仔细朗读,孩子们更能体会到这篇散文的亲切简明但又富有韵味,进而激发阅读灵感和兴趣。

二、教师加强阅读指导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唯有让孩子们正确地掌握阅读的方法,方能逐步培养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在指导阅读时,首要培养学生认真刻苦阅读的态度。态度决定质量,在培养阅读技能中至为关键。从本质上看,阅读只不过是把书中的信息传达给大脑,再经由大脑展开创造性加工。换言之,阅读就是人同书本产生一种综合性效应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可见,唯有端正学生的态度,方能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地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洞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方能和阅读作品中的作者将心比心,有一个心灵的对话,使孩子们在头脑中对于所阅读的文本产生一种深刻的印象,并进一步地融会贯通,转变成自己的知识。例如,在阅读《论语》、《孟子》等先秦时期的文言文选段时,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势必遇到诸多困难。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首先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停顿,对于生字生词要注音,结合注释理解文段大致含义。再次阅读时,教师要加强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含义的指导,对于孩子们不理解的字词含义可以首先让大家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可能的含义,接着揭晓答案,以便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当孩子们阅读数遍后,教师即可鼓励孩子们尝试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对于学生们不会翻译的长难句,教师可以示范,教会学生们在阅读文言文时所要具备的翻译方法。在阅读课堂即将结束时,教师可预留朗读文言文并书面翻译成现代汉语的作业,以便巩固阅读效果,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可见,教师的指导要贯穿于学生阅读的始终,并且以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三、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正确阅读方法的养成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保持,为了切实解决好“怎么读”的问题。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创造性地提出各种阅读方法。例如,在学习一篇新课文前,鼓励学生默读,以便解决不会读的生字生词及其含义;在学习课文时,可以逐字逐句地精读,以便揣摩文章的写作脉络和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等;在教师讲解课文后,可选择大声朗读,以便巩固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后复习时可采用略读法,主要用于回顾所学的课文。当然,在学完课文后书写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也是阅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总之,教师在传授多种阅读方法时要不拘一格,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水平恰当灵活地选用。

四、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创设拓展阅读的氛围,加强阅读全过程的指导,并运用多种有益的阅读方法,以不断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富年.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9,3(14):123.

[2]李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19,20(08):107.

翻译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驱动学习;移动学习

一、引言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大增。而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翻译能力是衡量学生外语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翻译题型进行了改革,将短句翻译改为段落翻译。题型的调整对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储备和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要重视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改变其被“边缘化”的现状(蔡基刚,2003;罗选民,2002)。尽管需求强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就课堂教学模式而言,目前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片面强调语言知识和翻译知识的传授,而轻视翻译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传统的讲授方式使翻译教学效率低下,一些原本应该提高翻译能力的课程变成发展语言能力的后续课程;教师疲惫不堪而收效甚小,学生也觉得兴趣不大(穆雷,2004)。于是,教育者开始反思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的弊端,探索翻译教学的新出路。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学习模式,为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为更好地促进教与学提供了发展空间。鉴于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翻译水平,本文试图从信息技术视角构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新模式,将数据驱动学习和移动学习两者科学地结合,综合地运用于翻译教学实践中。

二、设计理念

TimJohns(2002)创立的“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Learning)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下的语料库语言学方法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数据驱动学习理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其宗旨是指引语言学习者充分利用网络和语料库资源,通过观察和分析大量客观真实的语料,发现语言语法规则、意义表达及语用特征,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基于数据驱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基于数据驱动学习的教学主要以语料库和搜索引擎为平台,能够提供翔实、丰富、地道的真实语料,为语言学习者建构真实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移动学习(韩立龙,2011),广义而言是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应用任何装置的学习。移动学习是远程教育学习和电子学习交互发展的结果,它借助于移动设备(电脑和智能手机),实现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有效的双向式交流学习。移动学习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学习者可以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学习。同时,它强调了主体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还强调了互动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便捷的通讯手段可以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

三、教学实验

1.实验对象。实验对象选取独立学院二年级学生120人,其第二学期英语期末考试成绩相当,分别编入控制班和实验班。两个班任课教师相同。翻译课授课学时都为16,16个翻译练习题目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翻译的教学方法,相比控制班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采取翻译教学新模式。2.实验步骤。(1)前测:教学实验开展前分别测量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翻译水平,统计和分析数据。(2)前测结束后,分别在两个班开展一学期的翻译教学实验,实验班的新教学模式如下:①课堂教学。将语料库引入翻译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式教学。教师首先借助于语料库呈现语料;引导学生对语料进行观察和讨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翻译软件、词典等对预设问题进行语言输入;学生汇报结果,总结翻译的技巧和问题;教师引导点评,这时就需要教师介入深度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引导学生理性反思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帮助学生构建更为清晰的翻译知识框架;学生实践巩固;教师对比评价。②课外教学。应利用移动交流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实现课下的互动。翻译微信、QQ群组,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的资料、文献等上传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相关翻译问题教师与学生也能够一起接收并进行集体讨论和解决,有效缩短了师生间、学生间的距离。③建立学生翻译学习档案。档案可以记录学生的翻译过程,包括初译、讨论、修改、翻译技巧归纳、心得体会、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语的记录。通过对档案的回顾与反思,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3)后测:教学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的翻译水平进行测量,统计数据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1.前测数据统计与分析。翻译教学实验开展前,在实验班和控制班开展了第一次翻译测试,以检验两个班学生的翻译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决定教学实验是否能顺利开展。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个班翻译成绩进行分析。表1显示控制班(M=8.080)和实验班(M=8.010)的平均分无显著差异。2.后测数据统计与分析。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的翻译水平进行了第二次测验,以检验翻译教学实验的效果。如表2所示,试验班的平均分(M=9.61)高于控制班的平均分(M=9.00)。同时,经独立样本t检验后,实验班学生的翻译测验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t=-2.149;p=.033<0.05)。由此可知,信息化背景下,将数据驱动和移动学习相结合的翻译教学新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五、结语

将数据驱动学习和移动学习两者科学的结合的英语教学新模式,既为建立良好的互动提供了重要的语言学习环境,更为翻译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元的信息。同时,其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理念,实现了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翻译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1):63-66.

翻译心得体会范文3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教师应尽量在教学中应用网络技术,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本文主要对运用网络技术提升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网络技术;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小学时期的英语教学是促进学生形成语感并产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阅读是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其和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以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语感。

一、通过网络技术解决知识及非知识障碍

词汇量决定了阅读能力的好坏,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词汇量不足的问题,这也是限制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例如,学生已经学过“supermarket”这个单词,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就可能会学到“supernatural”和“super-man”等一系列的单词,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发现这些单词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那么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在网上寻找答案,发现其均是“super”的派生词,然后再通过网络去了解什么是派生词以及相关的知识。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更加快速地记住单词,而且能使他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翻译文章,这样非常有利于文章的阅读,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学生想要克服非知识性障碍,就必须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就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学生必须要克服自己内心的障碍。此外,学生还应该利用网络技术多和同学以及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探讨阅读的方法和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学习他人的阅读经验,参考其方法,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阅读方法,从而使自身的阅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远程教学方式

远程教育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学,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习更加轻松、愉快。其原因就在于使用网络进行远程教学,拥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同时也让需要学习的知识更加具有吸引力,网络技术打破了以往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因此它更加有利于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在线交流,这对于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技巧十分有利。

三、网络系统阅读全文

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倾向以及主要动力。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系统让学生浏览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这样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进行探索。其次,教师可以讲解一些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学生使用网络资源查词典以及解释单词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阅读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新闻并在网络上写出正确的阅读方式或者是利用远程视频的方式对其进行讲解。此外,通过网络课堂进行互动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难题,网络课堂就成为了最为快速且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随时通过远程教育给学生解答学习中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远程系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审批。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远程教育阅读其他同学的文章,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审批作业的效率,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中应用网络技术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在网上查找一些经典的英语文章,和同学们一同进行翻译。例如,讲解小学三年级下册Unit2“Myfamily”时,教师可以先安排全体学生将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通过QQ等聊天软件发送给自己,然后在上课的过程当中随机抽取几个学生对于自己的家庭进行介绍。学生或许会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和“我的家庭”相关的文章,和学生一同去翻译文章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和翻译相关文章,仿照经典文章的模式,再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没有学过的单词,学生可以及时地询问老师。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结语

本文对通过网络技术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方法的进一步阐述,说明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而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多利用网络技术,才能提升英语教学效率。笔者希望本文的阐述能够对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进而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作者:蔡玲玲 单位: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李琳.利用网络教学降低英语学生语言学习焦虑,提高其英语阅读能力[D].贵阳:贵州大学,2012(07).

翻译心得体会范文4

作为预科班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对全班同学有大致的了解,了解他们各个民族的民风民俗、宗教习惯以及班上同学的家庭情况和性格爱好、优点长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工作。了解的渠道先可以通过学生的档案材料,然后可以通过班级班会、活动等具体观察。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家庭经济情况较困难、性格比较内向、心理上有困惑的同学,要多加留意,多跟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打消他们心中的疑虑和困惑。当然,沟通的形式是多方面的,对于那些开朗、愿意沟通的同学可以采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工具进行交谈,网上沟通的话,同学可以匿名,既不侵犯同学的隐私,让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又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利用好班干部和心理委员的桥梁作用,及时掌握班上同学的心理状况,及时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刻意培养同学们自立、自强的人生态度,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另外,也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国家和学校对他们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分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坚定他们的思想政治立场。此外,还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2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首先,搞好入学教育。入学教育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是必须进行的,同样,对于预科生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既可以让他们明白预科学习的重要性,又可以对他们三观的正确树立起到推动作用。通过入学教育,让他们在入学之初就对自己的一年预科学习制订计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其次,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从召开以学风为主题的班会着手。主题班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切忌生搬硬套、枯燥说理。可以就大多数同学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邀请各科授课老师做一个小型的讲座,如英语阅读、英语翻译专题讲座,借此增进学生和授课老师的感情,让授课老师可以了解班上的具体情况进而调整授课进度;也可以找优秀的同班同学和高年级的同学来给大家传授自己的学习经验及心得体会,因为同是学生的身份,对他们的困惑可以感同身受,沟通起来也会更加方便和自由。通过经验交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第三,抓好日常考勤。作为刚脱离高中生活进入大学的新生而言,学生的自制力是比较差的,作为管理工作者,应该随时督促学生按时到课,认真听课。同时也要发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的带头示范作用,树立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来带动他们学习。另外,注意培养他们上早晚自习的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加强班委队伍建设

班干部是连接老师和学生的桥梁,这并不仅仅指他们起到的上传下达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帮助同学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跟同学沟通起来也更容易;对于老师而言,他们可以处理一些辅助性的班级事务,同时也能及时地将同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给老师。班干部队伍质量的好坏对班级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预科班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得力的班干部更是班级管理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班干部队伍选择上,可以采取民主选举的办法,通过候选者竞选,全班选举投票,选出他们认为适合担任班干职务的同学。需要注意的是,在班干部队伍的组建上要公平公正平等,要处理好地方和民族的比例,防止“小团体”的出现。同时,给出一定的试用期,试用期结束之后,再确定最后人选,确保所选出的班委是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团体。在班干部队伍管理上,要定期召开班干会议,对班上的工作进行总结,和班委进行沟通,让班干对他们这段时间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归纳,及时纠正他们工作上存在的不足,解决他们工作上的问题和困难。不仅把他们当做是班级管理的媒介,也要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和学习,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4开展多种课外活动

在少数民族预科班当中开展课外活动的益处是非常多的:一是可以提高班级凝聚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又因为班级人数较少,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也比较灵活,基本能够做到全员参与。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培养他们彼此之间协调和合作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班级的归属感。二是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演讲比赛和联欢晚会,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升了学生自身的素质,同时也是学生风采的很好展示。三是通过独具民族特色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举办少数民族文化大赛、少数民族风情展示等活动,让非预科班和其他民族的同学了解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作为传播本民族文化的媒介,同学们也能从心底燃起对本民族的热爱。通过这些活动,“对于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情绪氛围,增强适应环境,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消除封闭心理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5结语

翻译心得体会范文5

基于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反思,并以高职英语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这一课题为依托,我院英语教师对学院道路与桥梁专业2014、2015级学生的英语授课进行全方位改革,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的道桥职业英语课程开发,并就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论述。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道桥职业英语;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低,教师教学难度大的问题,通过教改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是所有高职英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难题。而“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决定了高职院校不得不压缩基础课的授课时间。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英语的教学质量,已成为我院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在我院道路与桥梁专业2014、2015级学生的英语授课中进行全方位改革,笔者就一年多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进行探讨,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

一、我院道桥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我院道桥专业学生英语的学习现状

我院道桥专业学生主要来自甘肃省内参加高考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及参加甘肃省转段考试的中专、职高、技校等学校的学生。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英语也是大部分同学的失分科目。大部分同学对英语学习所持的态度是在不挂科的基础上学习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简单的英语知识。

(二)道桥职业英语相关教材的匮乏

职业英语教学改革首先要进行教材的改革。统观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各种高职英语的相关教材,我们很容易发现其共同点:一是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话题都过于大众化,没有专业特色;二是大多数教材都是按四个学期来编排,而我院道桥专业英语只有两个学期的授课任务,根本无法完成一套教材的学习。鉴于此,我院英语教师必须根据学院的办学实际和专业来研发一套具有道桥特色的道桥职业英语教材。

(三)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我院现有在编英语教师6名,除一名是理科类科技英语专业外,剩下5名全是文科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前几年由于基础英语的课时量饱满,很多老师一周的授课任务多达20个课时以上,每天满满的授课任务使老师无暇他顾,在行业知识的拓展方面做得很少。近些年由于基础英语课时的急剧缩减,部分老师到了第二学期甚至无法达到学院规定的课时量。很多老师意识到想要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光有基础英语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不断获取新的行业知识。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道桥职业英语理念的引入及其必要性

语言学家Dudley-EvansandSt.John认为,传统意义上的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分为两大领域,即学术英语(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和职业英语(EOP,EnglishforOccupationalPurposes)。根据道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性质要求,对于高职高专道桥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在涉外工作中能够听懂工程进度所涉及的相关话题并给出简单回复,能够看懂相关仪器,比如水准仪的英文说明书,能够在涉外工程项目中翻译英文的标书,并用英语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基本的问题,那么这个学生的高职英语教学就是成功的,这也恰恰体现了职业英语的实用性。

三、我院道桥专业英语教学取得的一些成果

首先,编写了《道桥职业英语》校本教材。该教材是学院英语教师在请教专业课老师,并翻阅相关书籍和资料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全书分九个项目,题材与学生专业相关,文章浅显易懂,便于模块化教学的开展,例如,教师在进行engineer-ingmeasuremen(t工程测量)这一大模块时,由水准仪的英文操作说明导入新课,之后又简单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测量技术,体现了“职业”这一特点。该教材试用了一学年,学生反应良好,目前仍在修订中。其次,以项目为载体实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道桥职业英语课程改革的初衷。例如,在进行bridgeengineering(桥梁工程)这一模块的学习时,其中一个子项目是教师先让学生分组提前搜集国内外著名桥梁的英文资料,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之后让学生用简单的英语总结桥梁的发展史和桥梁的基本结构和类别,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是在用英语解决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英语的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得到了提升。基于工作过程的道桥职业英语开发目前在我院仍处在一个初级阶段,要全面实现基于工作的道桥职业英语开发,还需要教师今后的不断探索、修善和创新。唯有如此,高职英语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

作者:李芳霞 单位: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萍.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14-45.

翻译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问题,对策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及近机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具有基础性、设计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训练工程师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设计能力的重要课程[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为机械类专业学生所设置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学生第一次全面、系统、规范地进行设计训练,其课程设计环节对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以课程设计指导书为蓝本、以教师的程序化指导贯穿始终”的模式已经难以实现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1~2]。加之我校是一所地处多民族地区的具有农林特色的大学,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机械类专业民族学生。民族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又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文化认知差异,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团队合作意识薄弱,抗压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持续下降[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民族学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的一些建议,旨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以及为同仁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并为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基础。

1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大学二年级少数民族学生,主要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目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机械装置“减速器”作为设计题目,其课程学习要求包括以下几点:(1)要求学生熟悉减速器的工作原理、各零部件装配关系和箱体类结构设计等知识与技能;(2)着重要求学生掌握齿轮机构、轴、螺栓组件、轴承、键、销等零部件的设计计算与选择;(3)要求学生熟练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表和设计资料。其教学模式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为期3周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学生以5~6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减速器理论设计、计算及一张零件图和一张装配图的绘制。要求与汉族本科培养模式一样,只是工作任务稍有下降。但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文化差异较大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到成长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在课程教学中不喜欢跟汉族老师交流,对汉语水平的掌握不牢固导致理解和沟通障碍,在理解知识时,先把汉语言翻译为自己的民族语言,由于汉语言与本民族语言之间差异较大,很多情况下的翻译只是表层意思、似是而非甚至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3]。

1.2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不高,抗压能力弱

部分学生不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课程设计,对课程设计始终存着应付差事、走走过场的想法;学生对课程设计兴趣不够浓厚,缺乏自我设计与创新主动性,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学生之间协同合作的能力较差,加之课程设计时间紧张,工作量大,学生之间自顾不暇,很少或没有交流。在民族班的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课堂纪律差,课下抄作业,对错题视而不见,因缺乏有效学习方法而导致的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等不好的学习习惯,如果不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将会影响整个学习过程的效果并增加学习的负担,导致自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弱[4]。

1.3学生普遍缺乏工程认知,对先修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差

少数民族学生对零部件的结构、尺寸和装配工艺认识不足,尤其在机械传动装置方面的感性知识更少。在确定减速器整体及零件的结构尺寸、工艺过程和精度要求等方面,只能比照书本与资料进行模仿设计,很少或不能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来进行设计;在减速器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计算生硬套搬计算公式,照抄设计手册和减速器图册的减速器图样与尺寸;民族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先修课程(工程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力学等)掌握不好,主要表现为不能很好地应用工程力学知识进行复合外载荷作用下的轴及轴承的强度校核,不能正确应用工程制图基本知识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学生熟练运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图册)的能力比较差,主要表现为:不能很好地根据手册标准选择标准件的具体类型、尺寸和进行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等级的恰当选择。

1.4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

平均每个指导老师指导50名学生,而学生则是过度依赖指导老师,即使在已经进行集体授课的情况下,学生依然排队等候咨询老师,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主动性越来越差,出现教师工作“过饱和”,学生工作“不饱和”现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在《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课授课完成之后,在期末考试前三周进行,而课程设计结束后就直接进入考试周。所以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阶段,学生需要一边进行多门课程的考前复习,一边进行课程设计,不少学生难于集中精力认真做课程设计,导致课程设计无法按时完成,设计质量亦无从谈起,甚至出现部分同学牺牲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以保证其它考试课程顺利通过的情况。

2建议采取的措施

2.1充分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培养师生情感,增强自信心

少数民族学生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对事情的看法与思考问题的方式及方法与汉族学生不同,如果按照平时对汉族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有出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及其特性。在新疆敏感的大环境下,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及时跟他们交流,了解他们所想,积极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语言方面尽量采用口语化教学,通俗易懂的解释,方便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可采用模型+动画+视频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只停留在“教”与“学”的层面上,而要从心底去爱,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学生。其次,要对少数民族学生产生信任感。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少数民族学生的优点,培养他们提问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并鼓励、表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或挫折,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和遭受的困难会更多,因此,任课教师在授课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情绪变化,适时进行开导,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解除心理矛盾。此外,在授课中也要因材施教,少数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个别辅导突破难点、开动思维,激发他们学习课程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2.2课程设计监管过程中做到疏堵并重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懒散、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现象,采取“疏、堵”并重措施,以疏为主。所谓“疏”就是诱导。考虑大学生的可塑性,采用以疏导为主的策略,具体由系里牵头邀请几位已经进行过课程设计且成绩优异的高年级在校学长及从已从事机械设计相关工作的毕业学长深入到民族学生中间进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学习心得和工作经验交流,采用指导教师回避制度。让正在从事毕业设计工作的大四学长们亲身讲述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让刚步入职场的学生结合他们的工作经历,从今后的就业角度介绍课程设计的意义和重要性,避免了学生对指导教师说教的抵触情绪。所谓“堵”就是强制和纪律约束,通过制定和细化相关规章制度来保证实施,并以实际行动进行实施,实施过程做到公平、公开、公正[5]。

2.3倡导多元评价考核模式,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年以来,我校一直沿用平时成绩+图纸、说明书成绩的总评成绩,该方式对于评定多数汉族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具有一定可行性,且利于缓解教师资源紧张问题,但是一般很少涉及到少数民族生自身特点以及其所学专业特点。为了给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服务毕业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创新力、实践动手能力,建议采用平时考勤+基础知识考核+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方法。平时考勤主要是指课程设计的纪律情况(是否出现迟到、早退、旷课、抄袭他人成果等现象),成绩占总评的10%;基本知识考核主要以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为考核内容,成绩占总评的30%;创造能力指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提出的改进方案,自主选题新颖程度及难度,成绩占评成绩的20%;动手能力只要是指使用微型加工方法加工课程设计的某一关键零部件的能力,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团队合作主要指每小组为5人,分工如下:1人主要负责设计计算,1人主要负责结构设计,1人主要负责力学知识回顾复习和设计工作的受力分析和校核计算,1人主要负责工程制图和互换性测量与技术基础知识的回顾复习和后期装配图零件图的绘制,尺寸、公差、粗糙度,装配代号的选取和标注,最后1人负责设计中可能用到的所有零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动画、二维、三维图片、视频等资料的收集,并熟练掌握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国标等手册的查找方法。五人中每一人要给其余四人讲授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力求使别的同学听的清楚明白,小组成绩实行先取组内平均成绩,再根据组内成员个人表现进行适当的加减分,该项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

2.4改革教学模式,组建高效教学团队,课程设计融入理论教学

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由指导老师“一肩挑”教学模式改为“指导老师+制图老师+力学老师”组合教学模式。指导老师负责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把控,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以便于其它老师适时地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确保指导效果。抛弃“多年一题”的现象,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设计题目和内容上进行改革,依据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和难度,给出几个方向,允许学生自由选题,保留减速器设计题目,并增加了摩托车发动机设计和步进式推钢机设计两个题目,负责课程设计的专业教师团队定期进行集体“会诊”,不断补充修正,获得最佳效果。实行分散式课程设计教学,从而将课程设计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理论授课开始阶段,把课程设计的设计任务书发给学生,而后进行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在完成带传动章节学习后,计算带传动的结构参数。在完成齿轮传动章节学习后,计算结构中各齿轮的结构参数和进行校核。在完成轴和轴承的章节学习后,确定轴的具体结构,并进行相应的受力分析和校核计算,对轴承进行选择、受力分析和校核。这样,到了课程设计阶段,分析计算部分工作基本完成,在后续课程设计中主要完成轴和齿轮零件图的绘制及箱体的设计和装配图的绘制。调整课程设计时间,将之前16~18周进行的课程设计调整到理论课结束即13~15周进行,这样不影响学生后期的期末考试复习,加上之前进行了分散式课程设计,使学生的总体课程设计时间增加,后期的集中课程设计时间就相对充裕,在条件和时间允许情况下,还可进行微型加工,以进一步锻炼民族学生的动手能力且课程设计的质量得到了保证[6~7]。

3结语

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其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针对少数民族生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四点建议:(1)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特殊性,培养师生感情;(2)疏堵结合,切实加强过程监控,保障正常教学秩序;(3)建立多元评价考核模式,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4)改革教学模式,组建高效教学团队,将课程设计融入理论教学。本文为少数民族学生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借鉴,对构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提供必要的前期基础,为今后的课程教学探索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勇,雷福祥,范修文,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新教学式探索[J].新疆农机化,2015(6):42~45.

[2]刘贺平,罗阿妮,杨恩霞,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融入课教学的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6):51~52.

[3]李俊伟,魏敏,王卫兵,等.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4(1):127~129.

[4]胡爱萍,陈爱莲,邹旻.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1(6):48~49.

[5]范雪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多理念融合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9):69~70.

[6]莫海军,黄华梁,徐忠阳.《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09(7):188~190.

翻译心得体会范文7

关键词:英语文学;语言艺术;魅力分析

英语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较为久远的发展历程,从古时期吟游诗人编著的民族史诗《贝奥武夫》,到素有英国诗歌之父之称的乔叟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圣经钦定本》,直至当代英语文学作家所编著的各类文学作品,都见证了英语文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英语文学家们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外加缜密的艺术加工,在文章中传达出丰富的思想情感与内心世界,而这些艺术表现手法就是英语文学的真正魅力所在,值得当代英语文学工作者针对其进行专项系统的研究,使英语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绽放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彩。

一、形象性

形象性语言作为文学作品的基础,是较为抽象的概念,应用到具体作品中,可以使读者切实感知到语言的形象性。每部文学作品在描绘人物形象时,均凭借形象性语言对人物内心矛盾以及社会进行烘托。例如,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作者在描绘哈姆雷特这一形象中,其作为丹麦国王的孩子,身份十分尊贵,性格十分善良,并接受极为优质的教育。作品主人公坚信世界拥有真善美,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但是,由于父亲被毒杀,母亲改嫁,叔父夺权,使哈姆雷特的人生发生较大的转变,逐渐迈向复仇的不归路。哈姆雷特其自己的性格是致使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他不是行动主义,而是十分典型的思想主义。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这一形象的角色刻画,将身份尊贵的王子呈现在人们面前,带给读者美妙的畅想,与后面描绘的复仇环节相比,形成十分明确的对比,使读者深刻感受作品主人公的人生变故,仿佛亲身经历过。因此,形象性语言,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与作品产生共鸣,深入理解作品内涵,了解英语语言艺术,进而掌握作品创作者的情感走向。形象性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英语作品,其语言特征十分显著,可以充分展现人物个性,充分刻画与描绘主人公的各种情绪,进而使作品质量达到更高的高度。

二、意象性

在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当中,作者会创设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样的虚拟世界当中,存在很多戏剧性的情节,正是这些生动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构成了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在英语文学作品也同样如此,作者借助丰富的语言艺术进行情绪上的渲染、故事背景的烘托以及人物形象上的塑造,以此来抒发内心当中的情感,使读者在阅读这些文学作品过程中,获得某种情感上的宣泄与满足。由此看来,文学作品的实质是作者利用文字进行时事批判、情感寄托与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意向性成为英语文学作品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例如在著名作家雪莱所做的《西风颂》中,“假如冬天到了那么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语录至今仍在广为流传,对于那些身处逆境当中的人们发挥着激励作用。在这首诗当中,雪莱所描述的是西风掠过山川平原时万物凋零的模样,反映出西风过境时的狂暴与力量,就连大海天空都为之动容,以此来抒发作者内心当中的情感。通过阅读这首诗文,还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于自由的强烈向往。在作者眼中,西风是自由的化身,它不仅具有摧毁万物之势,还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光明与未来。因此,在诗文的最后,“假如冬天到了那么春天还会远吗?”这样的经典语句带有强烈的意向性,可以引发读者的强烈的思想共鸣,成就了这部英语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

三、生动性

在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当中,语言的运用都具有较强的生动性。简单地说,就是在整部文学作品当中,作者会运用了大量“生动传神”的语言对事物、人物、景物进行描写,或者说作者运用丰富的词汇将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世界给写活了,令读者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既然说到英语文学作品的生动性,就必须提到那些极具代表性的英语文学作家。例如在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文学作品当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例如在他著的《雾都孤儿》中,就成功地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比如充满悲情色彩的孤儿奥利弗、唯利是图的窃贼团伙费金、谦逊有礼的布朗洛、心地善良的梅丽夫人等等。狄更斯还运用了很多具有个性化的文学语言,赋予了每一个人物鲜活的生命与活力。例如在描写孤儿奥利弗时,所使用的语言充满了童真,描写流氓时则使用了很多行业黑话,而描写好心人时使用的是充满礼貌与恭敬的语言;除了语言外,就连每一个人物的大多穿着打扮、面貌形象以及出现场合都经过作者非常缜密细致的安排,这一系列有意识的规划布局使整部小说更具张力与表现力。而最令人称道的是,狄更斯的文学语言从表面上看虽然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性。在他的文章中,可以说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话都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埋下的伏笔。读者阅读他的文学作品时,可以明显地感知各种鲜活的人物性格,在他的文笔之下,还塑造了大量不同职业人物,映射出当时伦敦社会的整体风貌。除了狄更斯以外,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也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在他的文学作品当中,创设出一座名为Yoknapatawpha的小城,这座小城的首府杰弗逊镇,居住着几家非常有名望的名门贵族,福克纳运用大量的生动性语言描写了这些名门贵族在小城中的生活细节,就连这些贵族邻居们的生活都进行了相应的描写。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编写了两部非常著名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历险记》。在这两部小说当中,就运用生动性语言对人物性格进行了刻画以及故事背景的描写。马克·吐温的这两部作品背景存在较大的相似之处,其中的人物关系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作者利用充满讽刺性的语言对当时的社会特点及社会背景进行了生动描述,在其作品中体现出一种非常浓厚的地方色彩主义。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故事中的主人公、故事情节以及建筑结构就呈现在自己眼前。马克·吐温凭借其极具生动性的语言,使读者融入他所创作的故事情节当中不可自拔,体现出一种强大的语言艺术魅力。

四、情感性

从某种层面上看,文学作品是作者自身情感的一种寄托,作者通过文字来抒发自己内心当中的愁苦、悲喜、疑惑以及愤怒之情。可以这样说,所有的文学语言都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寄托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英语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很大一部分自来于作品中的情感性。例如托马斯·格雷是荒诞派文学作品的代表作者,在他所著的《乡村教堂内的挽歌》中,能读到很多怀古伤今的文字。从表面上看,这些文字有些苍白无力,缺少内涵,但事实上却反映了诗人空洞虚无的内心情感。而这种情感,只能通过这种空洞虚无的文字得到充分体现。除此之外,在美国作家安德森所著的《小镇畸人》中,作者以一个神经病人的视角对小镇生活进行了描写与刻画,在文章中,作用有意识地不使用标点符号、不对字母大小写进行区分、语言思路凌乱,通过这些新颖大胆的文字表现方式,描绘出小城镇混乱无序的生活状态。而正是这种讽刺性的表现手法,表现出小镇居民对于爱的无限渴望;在弥尔顿的诗歌当中,表达了作者对上帝情感的质疑;在斯宾塞的文学作品当中,体现了作者对婚姻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济慈《夜莺颂》中,表达了作者对于真、善、美等一切美好事物的渴望;在丁尼生著的《拍吧,拍吧,拍吧》中,反映了作者对已逝挚友的思念之情,再通过一首《过沙洲》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的无所畏惧;在美国诗歌之父惠特曼的《草叶集》中,体现了他对自我的歌颂赞扬以及对于自由平等的深切向往。在这些诗人进行文字创作的过程上,虽然很多诗人迫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无法像常人那样与他人进行交流,也无法在别人面前直接抒发自己内心当中的情感,但他们却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使情感得到抒发,利用文字说出他们的心里话,与读者进行精神上与思想上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效果有时远比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更具影响力与传播效果。

五、含蓄性

在英语文学作品当中,作者通过“有限”的文字语言表达出“无限”的情感意境,从而给读者留下耐人寻味的遐想空间,使读者陷入思考当中,最终得出某种结论或者心得体会。所以说,一部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从而有效调动起读者的参与性,与作者达到某种思想上的共鸣,使读者的个人情感得到抒发与满足。但是,作者又不能把个人观点强加给读者,或者在进行文字描述时不能过于直接,这样容易剥夺读者遐想的空间与回味的念头。例如在《圣诞之夜》这部作品中,作者在描写青年军官和少女的神态、表情和行为举止时,虽然没有直接进行文学描述,却让读者清晰地感觉到了两个人之间的情愫,这就是英语文学语言含蓄性的最佳体现。所谓含蓄,就是作者在描述某一事物时不能太直接,语意达到含而不露的境界,这就需要作者对自己所要表达的含义进行艺术加工,引发出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一边阅读一边揣测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例如在《老人与海》中,作者对老人面对困难时的心境进行了大量的文字描述,却鲜少提到鲨鱼的情况,这就意味着老人永远不知道自己将面对多大的困难,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却依然在坚持,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老人叫醒男孩时,作者写道:“老人轻柔地握住男孩的一只脚,直到男孩醒来”,这样的语言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老人当时的内心活动,但却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老人对男孩的爱,这就是文学语言含蓄表达的魅力所在。

六、结语

不论是以前、现在还是未来,文学作品都会一直承载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职责,并且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作者在进行文字描述时,要充分体现出语言艺术的魅力。英语文学作品也同样如此肩负着这样的职责,作者灵活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巧妙构造社会环境、故事背景与人物形象,再通过景物、人物的某些事物的描写来烘托当时的历史背景与事件的经过,从而更加细腻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引发更多的读者共鸣。在一部好的英语文学作品中,必然蕴含着诸多艺术表现手法,例如意向性、生动性、情感性或者含蓄性,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故事,从而最大限度地彰显出文学作品的艺术的魅力,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健新,吕永鑫,刘小俊.汉语母语听音人的室内汉语与英语语言清晰度比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5-56.

〔2〕赵静.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语言思维培养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12,(3):267-268.

〔3〕丁志斌,石红梅.英语语言之美的哲学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1,(4):133-134.

〔4〕靳开宇.雷抒雁晚年诗歌语言艺术探赜———以组诗《泥土的门》为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4-57.

翻译心得体会范文8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两个大班的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大班人数均为150人,他们年龄相仿,专业相同,具有可比性。从2017年1月至12月,学校择优挑选两名本课题研究人员作为实验班儒家文化教育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护生人文素质状况调查和儒家文化教育活动。对照班护生没有配备相关指导教师,没有进行有组织的儒家文化教育活动。

1.2教育实践过程

1.2.1编写《儒家经典语录读本》

在对实验班开展儒家文化教育活动之前,课题组编写了《儒家经典语录读本》,作为对护生实施儒家文化教育的教材。该读本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将儒家经典语录按主题进行编排,分为“仁爱篇”“礼仪篇”“立志篇”3章:“仁爱篇”重在介绍儒家的仁爱思想,旨在引导护生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分为“以人为本”和“仁者爱人”两部分内容;“礼仪篇”重在介绍儒家礼仪文化,旨在引导护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分为“修身为本”和“待人以礼”两部分内容;“立志篇”重在介绍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旨在引导护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分为“义以为上”和“内圣外王”两部分内容。在每章开篇部分,先用几段简短但充满力量的话语阐述主题,再用儒家经典具体表达。正文由原文、注释和解读三部分构成。原文普遍篇幅不长,多为简洁的语录,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注释主要选择重点和难点的字词、短句,用现代文进行翻译;解读是用现代文先把原文整体翻译,再拓展原文的意义,把儒家经典与护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护生用儒家文化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将来的护理工作。

1.2.2开展必修课课堂教学

由于专科护生在校学习时间短,专业学习任务重,不具备开设传统文化专门课程的条件,因此,我们将儒家文化思想精华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和护士人文修养这两门必修课中,在实验班开展课堂教学。思修课是护生进入学校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促进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这一点上与儒家文化完善人格修养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在该课程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及规范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基本法制教育4个板块的教学内容中都融入了儒家文化教育。例如,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儒家文化主张人生在世应该有所作为,这正是对思修课“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育内容的具体解读。护士人文修养是护理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将社会学、文化学、美学、人际关系学等内容应用于护理学科的一门课程。我们在该课程的护士伦理道德修养、护士职业礼仪修养、护士人际关系修养3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中融入了儒家文化教育。例如,在教学“伦理道德修养”中的“护士职业道德”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融入了对儒家仁爱思想的讲解。儒家强调仁爱之心是人之异于其他动物根本的规定性,人应懂得自爱,应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对他人、对社会、对整个自然界都要有一种爱心。这种仁爱之心正是护士对患者履行四项基本职责(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思想基础。儒家文化教学的目的是完善护生的人格修养,而良好的人格修养不是灌输的,要通过引导、启发帮助护生主动构建。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性,我们借鉴了儒家教育理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情境启发、讨论启发等手段调动护生学习儒家文化的积极性。譬如,在学习儒家“修身”论中“自省”这一修身方法时,教师不仅向护生介绍相关知识,还引用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等儒家名言,讲述了“周处自新”(《世说新语》)等儒家经典故事,借助名言、典故创设意境,渲染气氛,烘托主题,让护生感同身受、受到启发。在学习儒家义利观时,教师先组织护生讨论“你为什么选择护理专业?”引导护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再引入儒家义利观来分析这一问题,让护生在观点的碰撞中提高认识,在讨论探索中寻找答案。

1.2.3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首先,在实验班开展班级文化活动。我们将一年的教育实验期分为3个阶段,每4个月为一个阶段,每一阶段设立一个儒家文化活动主题:第一阶段以“仁爱”为主题,第二阶段以“礼仪”为主题,第三阶段以“立志”为主题。每一阶段围绕相关主题开展班级文化活动,活动主要借助班会和黑板报开展。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围绕相应主题,结合护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轮流组织经典书籍推荐、影视剧展播、演讲赛、小品排演等活动,并通过每周的黑板报对本周活动进行宣传与总结。其次,推动实验班参加校级文化活动。我校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有利于加强护生对儒家文化学习的活动,要求实验班150名护生全部参加。例如,通过参加《弟子规》诵读比赛、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促进护生对儒家经典的诵读;通过参加“思辨青春,感悟人生”辩论赛、刘大飞等优秀校友先进事迹报告会帮助护生加深对“仁者爱人”“义以为上”等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1.2.4推进社会实践

儒家强调孝悌是实现“仁”的根本,“爱人”要从孝顺父母开始。我们组织实验班护生开展了“百善孝为先”活动。我们要求护生利用寒假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在家庭之中、亲人之间践行儒家孝道精神。比如,与父亲进行一次敞开心扉的交流、帮母亲打扫一次卫生、给父母做一顿饭……之后,再将自己的孝心孝行写成心得体会、拍摄成照片拿到班级中进行评比,对表现突出的护生予以表彰。儒家倡导人生在世不能只顾追逐个人私利,应该树立经世济民的远大理想。我们组织实验班护生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公益实践。比如,无偿献血活动、送健康送文化下乡活动、关爱残疾儿童活动、照顾孤寡老人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护生提高了自身的服务意识,也坚定了学好专业、服务社会的职业理想。

1.3评价

1.3.1评价指标

在借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组编制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3]基础上,本课题组结合本校护生的实际设计编制了《专科护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将护生人文素质分为6个一级维度,即道德素质维度、文化素质维度、审美素质维度、法律素质维度、科学素质维度、环保素质维度,每个一级维度分为意识、常识、行为3个层次,形成18个二级维度。在18个二级维度层级下,设计相应的观测点,根据不同的观测点设计相应的问题,共计60个问题。

1.3.2评价标准

实验班和对照班护生分别于2017年1月、12月接受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前测、后测各一次,每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问卷题型分为两类:一类是正误题,针对每一个题项,答对得1分,答错得-1分,不答得0分;另一类是趋势题,对于每一个题项,选择计1分,不选择计0分。每份问卷均统一编号,然后按照统一标准对资料进行审核、编码并输入计算机,结果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对两组资料进行了实验前及实验后的t检验。

2结果

2.1两班护生儒家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前后人文素质的比较(见表1)

由表1可知,实验前两班护生人文素质调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班各维度得分较实验前均有提高,且都高于对照班实验后各维度得分,除法律素质外,其余各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日常表现上,经过一年的儒家文化教育后,实验班护生在道德修养、礼仪礼貌、专业学习热情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班。实验班护生与同学、教师、家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专业课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的护生越来越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护生越来越多,护生的专业学习成绩也有提升。

2.2儒家文化教育推广效果

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们将儒家文化教育模式在护理系其他班级推广运用。在推广的一年时间里,我校护理系在提升护生人文素质水平方面成效显著,护理系“守护夕阳,天使有爱”敬老项目被共青团益阳市委评为优秀工作项目,护理系“天使之翼,康复我帮你”助残项目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护理系选送的经典诵读作品《诗经里的家国情》在益阳市2019年新春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护理系学生刘婉玲获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一校一书”阅读推广活动读书心得优秀奖及“阅读推广大使”称号,护理系学生何春梅在2018年全国大学生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中获得三等奖,护理系学生徐静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3讨论

3.1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内容,以三大课堂为教育方式的儒家文化教育能有效提升护生人文素质

从表1来看,实验班在接受为期一年的儒家文化教育后,各项素质得分都有提高,说明此次教育实践所采用的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内容,以三大课堂为教育方式的教育模式对于提升护生人文素质是行之有效的。儒家文化主要是通过儒学的经典来传承的,要对护生进行儒家文化教育,就离不开对儒家经典的学习。儒家经典一般以“十三经”或“四书五经”为代表,也包括对《颜氏家训》《幼学琼林》《三字经》《弟子规》等后世儒家作品的解读[4]。由于专科护生在校学习时间仅为两年,为了帮助他们更为快速、全面地学习儒家文化,课题组围绕儒家仁爱思想、礼仪文化、内圣外王三大思想精华,从儒家经典著作中精选相关语录,编纂成《儒家经典语录读本》供护生学习。此次儒家文化教育实践中的所有教育活动也都是围绕这一读本内容展开的。为了让儒家文化教育内容最终内化为护生的人格、气质、修养,课题组采用了将显性课堂、隐性课堂、实践课堂三大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显性课堂即必修课课堂,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但知识零散、不成系统。我们将儒家文化思想精华融入思修课和护士人文修养这两门必修课的教学中,对儒家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和辨别,使儒家文化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学。隐性课堂即校园文化活动,相对于显性课堂教育而言,校园文化活动是护生学习、生活的第二课堂,发挥着极为重要的隐性教育功能。我们将儒家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让护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进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实践课堂即社会实践,为了让护生在认知和认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儒家文化,我们引导护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以期在行为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将儒家思想精华内化为护生自身的人格素养。

3.2儒家文化教育还需加大知行合一的指导力度,强化养成教育的特点

表1的数据显示出实验班各项素质得分提升的幅度还不够大,说明此次教育实践推行力度还有不足。反观此次儒家文化教育实践,课题组更着力于实现护生对儒家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在践行所学内容、达到知行合一方面对护生的指导力度还需加强。护生学习儒家文化,不只是对儒家文化知识进行简单记忆和背诵,而是要化认识为行动,注重践行,并付诸行为习惯养成之中[5],进而提升自身人文素质水平。因此,在儒家文化视域下对专科护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应以养成教育为基本方式,强化养成教育的特点。首先,儒家文化教育应针对护生的生活实际,将儒家文化思想精华化作为护生的行为规范,以指导、规范护生日常行为为落脚点。其次,儒家文化教育应注重对护生行为实践的监督、检查,通过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督促护生自觉践行儒家文化行为规范。最后,儒家文化教育应循序渐进、常抓不懈,通过引导护生长期、多次实践和反思,使其在知、情、意、行等各方面发生变化,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史小慧.浅析高职高专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12):2366.

[2]肖纯,唐元兢.儒家文化对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J].当代护士,2018,25(19):144-145.

[3]马抗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王宏海.情境阅读:儒家经典的多维解读[J].海南大学学报,2016,34(6):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