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育在中小学普及的功能性

戏剧教育在中小学普及的功能性

【摘要】中小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学校在注重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培养他们当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众多学校响应时代号召,重视学生的美育教育工作。在这样的契机下,戏剧教育走进了中小学课堂,且逐渐在中小学校园推广和普及。本文将结合笔者创新创业课题《儿童戏剧进基层》的实施经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小学戏剧教育的功能性进行探究,并对戏剧教育课程的推广和普及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戏剧教育;中小学;美育

一、戏剧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并且当众表演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它包含了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在进行戏剧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将他们所学的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笔者在进行《儿童戏剧进基层》创新创业课题实践时,选择试点学校三年级的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剧目《小蝌蚪找妈妈》。学生通过语文课程中童话故事创作环节,完成了剧本的初创工作,这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次很好的实践与检验;在分角色朗读及背诵台词阶段,笔者要求学生先给自己所饰演的角色写一篇自我介绍,之后带有感情地诠释台词,这个阶段即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同时强化了他们在朗诵时字音、字词、句子与段落间语气、节奏的把握能力。在剧目正式排演阶段,笔者要求学生们自己当“导演”,所有的小道具及服装配饰均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完成,所用背景音乐中的三首曲目由学生自己演唱录制。通过试点剧目的成功演出,为学生们打开了戏剧教育神秘的大门,他们在实践中反复运用了多学科知识,提高了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二、戏剧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戏剧教育课堂是一个高度互动式的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中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模式,教学模式新颖,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学生的参与度极高。在进行剧目排演前期,老师会带领学生调动自己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想象力,将自身融入到剧本的背景和人物角色中,通过一些游戏性的训练,让学生解放肢体和内心。同时通过分组讨论、角色互换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地发现自己和同学身上的优缺点,可以清晰地认识自我,同时加深同学间的交流交往,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儿童戏剧进基层》课题在试点学校第二课堂长期普及,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很多学生通过戏剧的排演活动提高了自信心,变得活泼开朗,提升了自我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改掉了一些学习生活上的小缺点,在学习上变得积极主动且富有专注力。

三、戏剧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来,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开始进入新的阶段,众多学校纷纷引入艺术类课程,与校本课程紧密结合,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戏剧教育课程可以让学生在身体和思维的碰撞中去感受、接触人物的内心世界,用艺术的视角去感悟生活,打开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心灵世界。在戏剧教育课程中,教师会选择具有时代特点、能够反映真善美的优秀剧本让学生去赏析及排演。在带领学生分析剧本的时代背景、人物间的悲欢离合以及剧本所反映的主题思想的过程中,将人生道理、道德思想根植到了学生的内心,同时也达到了美育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学生潜力的不断发掘,学生可以集中在舞台上展示声乐、舞蹈、语言、表演等多种能力,通过尝试不同的人物角色,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艺术审美修养。笔者在《儿童戏剧进基层》课题的收尾阶段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性实践,让学生在无老师指导的环境下自创一台晚会,在展演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了很强的表演欲望和激情,同时有了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可以说,戏剧教育为学生打开了美育教育之门,为学生插上了发现美、感悟美的翅膀。

四、结语

戏剧教育目前尚未在中小学大力普及和推广,因此还需探究合理有效的措施推动戏剧教育的发展。首先,应当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配备,在中小学增设戏剧教育课程,中小学可结合自身特色及所处地域特点,设置具有创新性的戏剧教育课程体系,完善戏剧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其次,应当在戏剧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下功夫,鼓励师生创作符合时代特征、地域特色且具有良好美育效果的优秀艺术作品,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戏剧艺术的熏陶下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艺术感悟。通过不断完善的中小学戏剧教育培养模式,让戏剧艺术在校园生根发芽开花,让学生从内心热爱戏剧艺术、感悟戏剧艺术的魅力,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争当新时代具有“真、善、美”的合格栋梁。

作者:吴怡昕 单位:新疆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