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孩子性格

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孩子性格

[摘要]

家庭教育是孩子道德人格的奠基工程,家庭教育环境更是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家庭教育环境,是指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上所形成的家庭人际关系和文化心理状态给孩子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家庭氛围和家庭教养方式两个方面为切入点,结合自身教育实践,谈一谈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同时也就如何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氛围;家庭教养方式;孩子性格

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诚如宋庆龄所说:“孩子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形成怎样的性格,是由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所决定的。家庭教育环境又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环境大体是比较优越的,但精神环境却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家庭教育环境中家庭氛围与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尤为关键。

一、家庭氛围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庭氛围是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其所营造出的人际交往情境和氛围,它对家庭成员的精神和心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家庭成员生活及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尤其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特别深刻的意义。不同家庭氛围对孩子性格影响也不相同。

1、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家庭成员之间相处愉快、互相关心,父母关系和睦,亲子交流顺畅、密切,与人相处以礼相待、通情达理。家庭氛围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愉快舒适。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以信任感、安全感、幸福感。孩子能时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陪伴,对父母非常信任,在家庭中很有安全感,乐于和父母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形成自信、阳光、温暖、乐观、待人和善的性格。

2、不良的家庭氛围

父母关系不和,是妨碍孩子性格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不和睦,缺乏温暖,相处冷漠,互不关心,这样的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关爱。内心脆弱,很容易造成孤僻或者过度活跃的性格。这类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大多不自信,但又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肯定,所以很多时候会弄巧成拙。因为在家庭中缺少交流,孩子渴望与人交流的欲望受到压制,所以在与人交流时经常会表现的过分热情。因为缺乏家庭关爱,内心空虚,孩子特别重视朋友,很容易义气用事。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很敏感,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生活在气氛紧张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经常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和害怕,长期忧心忡忡。挪威医生克林兰格通过长期调查研究指出:“在夫妻关系长期存在紧张氛围的家庭里,孩子最容易患精神疾病。”生活在紧张的家庭氛围中,其性格大多具有暴躁、迟钝、胆怯、犹豫不决等特点。嘈杂、慵懒的家庭氛围则难以培养出健康、乐观,积极进取的优秀孩子。家庭的不良氛围,比如玩牌、酗酒、打麻将、吵架等会对孩子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很容易染上各种不良习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是家庭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中使用的方法,是一种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家长不同的教养方式与孩子的性格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

1、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

这种类型的教育方式,通俗意义上讲就是相信“棍棒底下出人才”。父母处理孩子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而且缺乏听取孩子意见的耐心,也不善于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注重结果甚于过程,如果达不到他们的期望,父母就会严厉对待孩子,甚至打骂孩子。由于与孩子缺乏沟通,往往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给孩子发言权与参与权。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一些孩子对父母产生畏惧,缺乏安全感而又不敢把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形成胆小、自卑的性格,内向、拘谨、逆来顺受,不敢在人前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些孩子则对父母产生仇恨的心理,越是父母限制的事越喜欢干,形成叛逆、反抗、暴躁的性格,甚至变得自私刻薄。长期在父母高压下生活的孩子,通常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由于长期压抑,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发泄,有些孩子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小说等虚幻世界。

2、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

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能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即“蹲下身子”与孩子进行交流。父母对孩子是民主的、亲切的、关心的。他们经常与孩子交流,经常陪伴孩子,主动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善于鼓励和诱导孩子积极地去交往和探索。对于孩子的缺点也能及时有效地给予批评指正,不武断也不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合理恰当地运用赏识与惩罚教育。对于家庭中的事件,尤其是与孩子自身相关的事情,能主动和孩子商量,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善于也乐于与家长交流思想、讨论问题,并能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孩子通常自信乐观、热爱生活、待人友善、有主见。

3、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

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却爱的缺乏理智和分寸,他们很少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或施加任何管理控制,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过度的保护和迁就,使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受挫能力很差,难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脆弱性。父母的溺爱还会给孩子造成优越感,形成自我中心的性格,生活学习中,这些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一遇到挫折就容易沮丧、发脾气、推卸责任,出现问题后容易归于外因。缺少感恩之心和反哺意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弱,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不能和周围人和谐共处。易形成自私、任性、放肆的性格。

4、不一致的家庭教养方式

不一致的家庭教养方式主要是指父母在教养孩子的方式存在分歧,常常为孩子的教养方式发生冲突,一般表现为一方民主另一方专制或溺爱,一方专制另一方民主或溺爱。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爸爸在训斥教导孩子,而妈妈则在一旁不断地为孩子开脱甚至数落爸爸的不是。这样的教养方式会令孩子无所适从,实践证明,父母教育要求不一致,不仅使教育影响相互抵消,还会促使孩子利用家长之间的矛盾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甚至发展成见人行事,投其所好的双重性格。家庭成员事先应商量好教育孩子应遵循的原则,以免发生分岐。

三、创设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建议

著名教育专家黄沧海提出:“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习、成功在社会”。也就是说孩子能否成为一个健全人格的人,基础在于家庭。教育实践也一再证明,在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学校教育面对家庭教育环境会显得特别苍白无力,不管学校教育如何努力,一旦家庭教育环境出了问题,学校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归零。因此,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营造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愉快舒适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父母关系和谐,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温暖、幸福的港湾。有助于孩子形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并从中学到关心与信任。另一方面,父母要具备良好的素质。父母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性格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不断学习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其次要形成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秉持民主、平等的原则,多陪伴孩子多进行亲子互动,增加与孩子的交流。家长要不断学习,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掌握多种具体的教养方式,通过家长学校提高自己的教养水平。同时,加强与学校教育的联合,及时了解、反馈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决策,多与孩子的班主任交流,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身教更胜于言传,所以父母在教养孩子的同时关键做好自己。你期望孩子有着怎样的品质你就先要成为拥有这样品质的人。

总之,家庭教育环境关系着孩子性格的形成,我国有着悠久的家庭教育传统,古有孟母三迁,只为孩子寻找最优良的教育环境;近代有曾国藩的家书,谆谆教诲传道授业;现代有苦心孤诣颇具借鉴意义的教子名篇《傅雷家书》……这些都体现着家庭教育环境的责任和重要性。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是家庭不可推卸的责任,更关乎我们整个民族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作者:钟洁 单位: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长郡双语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爱玲.家庭环境:重要的教育资源[J].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8卷.2008.9.

[2]李景华,郝雁丽.家庭教育环境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J].关系教学与管理,2009(3).

[3]黄沧海.家庭教育是“栽根”与“播种”[J].中国教师,2014,3(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