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农村青壮年为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并且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大量家庭教育问题伴随着父母角色的缺失产生,这既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若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则需要家庭、学校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对农村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16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1]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的父母或临时监护人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活动自人类产生以来便一直存在,家庭是人类来到世界上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有助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塑造,有助于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儿童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理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需要引起学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且迫切需要我们探索与解决。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及问题分析

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来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5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近亲监护、自我监护和同辈监护。[2]隔代监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类型,它是指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后,将孩子交由上一代父母,即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来抚养。隔代监护人大多数只注重对孩子进行生活上的照料,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问题,而对孩子的学习、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关心不够。单亲监护即父母中的一方,大多数为父亲外出务工,另一方母亲留下来照顾家庭和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田间和家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另一方的肩上,生活的重压导致单亲监护人对孩子缺乏耐心,经常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管教孩子。近亲监护即把孩子交给亲戚代为看护。有关研究表明,近亲监护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这类孩子往往敏感脆弱、自卑孤僻,甚至在某些家庭中还会出现留守儿童不被善待而只被当成免费劳动力的情况。自我监护即自己留在家中照料自己,同辈监护即由哥哥、姐姐照料,这两类孩子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自理能力强,待人接物老道,心态早熟,自我保护意识强,懂事且吃苦耐劳;另一种是自我放纵,逃学厌学,自控能力差。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儿童学习水平的提升。有关研究发现,与完整家庭的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不高,违反校规校纪者更多,作业完成情况更差,辍学情况更常发生。从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状况来看,大多数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家中与隔代监护人交流较少,沟通不足,自我封闭,自卑孤独。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情感问题,跟同学的关系更差,好朋友不多,缺乏交往技巧,情绪容易低落。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4个方面。第一,生活照料不足。隔代监护人较为年长,身体状况不佳,无力照顾留守儿童,其他4种类型的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的照料依然欠佳。第二,学习指导无力。隔代监护人本身的知识文化水平有限,没有能力在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学习上帮助,近亲监护人、自我监护人、同辈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的指导也是缺乏的,单亲监护人因身心俱疲也没有精力在学习上给予孩子更多的指导。第三,安全难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年龄较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往往会成为施暴者的目标。第四,情感关爱缺乏。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主要是通过电话和网络,并且联系的也不是十分频繁,导致大多数留守儿童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家庭方面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没有认识到自身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忽视对儿童的家庭教育,将教育的责任更多地推向学校,只注重为儿童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给予儿童经济上的补偿从而忽略了对留守儿童心理上的关心。[3]从学校方面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学校成了这类儿童的主要教育场所,而学校教育重“智育”,更多地关注学习成绩好的留守儿童而对成绩差的留守儿童关心不够,并且对学生的心理方面的关心欠缺,开设心理辅导相关课程的学校更是少之又少。从社会方面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激增。而农村工作机会少,工资水平低,因此,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背井离乡进城打工谋生。同时,受我国现行户籍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在城里入学难、入学贵,导致农民工将孩子带在身边成了极大的奢望,不得已让自己的孩子待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从儿童自身方面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留守儿童大多数是16周岁以下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这类孩子往往无人管教,该年龄阶段的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误入歧途,染上不良习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同时,农村留守儿童还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瞄准的目标。

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应该对孩子的教育负责。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使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使用民主、平等的方式与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的选择,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在教育方法上,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坚持适度的原则,既不能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打骂孩子,也不能过度地放任、溺爱孩子。[4]其次,为了增加和孩子见面的机会,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选择就近务工或在解决了孩子上学问题时可将孩子带在身边由自己来进行看护。最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不得不外出务工时也要尽可能地增加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多与孩子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联系,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给孩子足够的情感关怀。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对儿童最重要的一个教育场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就使得学校承担起了对留守儿童的主要教育问题。第一,学校不仅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更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设心理咨询室,保证留守儿童能够健康茁壮成长。第二,学校可以开设监护人学堂,让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人参加培训,提高监护人的教育水平,更新监护人的教育观念,从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质量。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政府应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第一,政府应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经济落后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留守儿童父母能够就近务工,减少外出务工人口数量,从而减少留守儿童数量。第二,政府应该整合社会资源,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让留守儿童能够跟随父母一起进城入学,降低入学门槛,使留守儿童能够和城市孩子享受同样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肩负着社会进步的使命。黑格尔说:“家庭关系是人的最初社会关系,家庭作为一种伦理实体和基本制度,是现代社会伦理体系的逻辑起点。”因而,家庭教育对于促进儿童的成长成才、家庭的幸福美满、社会的和谐繁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民工进城务工造成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产生了大量的家庭教育问题,期待通过家庭、学校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努力,能够真正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作者:马璐娜 张春草 单位: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