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谈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迅速渗透到教育领域,劳动教育在与之结合中呈现一种新趋势,给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带来新挑战。在此环境下,为进一步了解数字时代高校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效性,通过线下分发问卷和线上填写问卷展开调查,本文依据数据探讨现阶段如何切实提升劳动教育实效性,从而把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劳动素养落到实处,培育新一代数字科技型劳动人才。

【关键词】数字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效性

一、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迅速渗透到教育领域,打破了传统教学限制,给劳动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数字时代带来的劳动教育形式多样,劳动能力的高要求,给作为人才培育主阵地的高校带来重大挑战。

(一)数字时代创造劳动实践新形式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数字媒体、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等新兴产业崛起,衍生了许多新颖的劳动实践方式,如脑力劳动、创意劳动等。这种通过创新、知识与劳动相结合带来劳动成果的方式,有趣且富有创造力,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就感。而现行高校劳动实践最普遍的途径就是打扫校园卫生、参与家庭劳动、社区服务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劳动观念就停留在了劳动就是脏活、累活上,以致出现大学生对于劳动兴趣不浓,不爱劳动,甚至轻视劳动、抵触接受劳动教育的现象[1]。数字时代学生对于劳动的新要求与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形式的滞后性不相匹配,加剧了学生对于高校传统劳动教育的抗拒。如何根据时代新要求创新劳动教育实践方式,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数字时代呼吁劳动教育新模式

数字时代,互联网、科学技术迅速渗透到了教育领域,二者结合产生的网络授课、视频辅助授课等新兴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时空限制,促进了学科领域教学模式革新。而劳动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不单单只通过视频授课、图文展示,辅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即可,更需要大量的课外时间、环境场地加以实践。特别是数字时代,传统劳动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产生的劳动新要求,更需要高校根据劳动育人新特点,采用新的劳动教育模式,促进其革新。但观察现阶段高校劳动教育,多数高校仍采用适合传统学科的教学方式,教育内容多脱离实际,难以在课余生活中加以运用。因此,探索适合数字时代劳动教育的教学模式是高校面临的又一难题[2]。

(三)数字时代催促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首先,多数高校并不缺乏博学多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但是,在运用数字时代优势开展劳动教育方面,多数高校存在不足。一方面,精通劳动理论教育的教师未经过专业数字化劳动教学技能培养,就数字时代如何展开劳动教育这一问题,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自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考验;另一方面,数字时代提供的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缺乏数字能力的教师。要想将数字时代新特征注入劳动教育实现劳动与时代的结合,赋予劳动教育新的活力,又成为对教师的另一大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数字时代给劳动教师设置的重重考验,促使劳动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迫在眉睫[3]。

二、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效性调查

关于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我们不仅要关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方式、高校反馈的劳动教育成果,也要从学生群体出发,了解学生劳动教育知识素养是否提高、劳动态度是否有所好转以及学生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掌握的情况。经过综上多方面的考察,才能逐步检验高校劳动教育成效。本次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形式,分为线下纸质问卷调查和线上填写问卷调查。线下调查是由小组成员走访校园,进行发放。为提高问卷质量,等被调查者填完问卷,调查小组成员及时检查填写情况,对于谬误较大的地方,及时提醒被调查者修改;线上调查是在网上问卷,并由小组成员经微信、QQ转发等形式传播出去。与此同时,我们涉及不同专业领域以及年龄阶段,加大数据的可读性。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30份,经过仔细筛选有漏答、写错等情况的一些废卷,获得有效问卷426份。有效回收率99.06%。通过SPS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经过调查初步数据统计,根据学生选择赋值分为5个评分标准:“劳动态度优秀”“劳动态度良好”“劳动态度一般”“劳动态度较差”“劳动态度很差”。总计20分,分数越高,劳动态度越好,反之,劳动态度越差。分析表1可以看出,劳动态度优秀及良好分别占比31.1%和44.9%,二者总占比已经超过了70%,这表明高校进行的劳动教育已经使大学生对于劳动的态度好转,持积极的态度。劳动习惯统计数据总分共计25分,根据得分情况分为5个层面,分数越高,表示被调查者劳动习惯越好,反之,劳动习惯越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劳动习惯一般者占比达到了56.8%。这表示,在调查中,超过一半的人的劳动习惯处于中等水平,并没有达到时代要求,仍有提升的空间。劳动技能总分共计20分,根据统计情况,分数越高,劳动技能掌握情况越好,相反,如果分数低,则代表被调查者劳动技能素养有待提升。结果显示(见表3),劳动技能一般水平的人占比最高,达到了37.1%。这表明,在调查人数中,劳动技能掌握情况处于中等水平的人最多,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全社会普遍弘扬劳动教育,高校积极践行劳动教育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劳动态度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对劳动持一种积极的态度。这表明,高校劳动的理论价值教育,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检验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除了劳动态度,更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劳动习惯、劳动技能掌握情况。劳动习惯代表着劳动态度向更高层面转化,而劳动技能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只有将学到的理论、价值观运用到社会实践过程中,在社会生活中全面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较多的劳动技能,才算发挥了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但纵观数据,高校劳动教育实效性仍存在问题。

三、数字时代高校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加速新旧劳动体系结合,促进劳动教育一以贯之

针对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发挥最大作用的一环仍是高校。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将劳动教育贯彻到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每一个阶段。小学初中劳动教育以趣味性劳动为主,使学生初步了解劳动,激发学生对于劳动的兴趣;高中时期将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实现知识观念向技能掌握的转变;在大学期间,提供丰富多样劳动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的智力机能、道德水平、技能为标准,把劳动作为专业成绩考核之一,最大程度增强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形成一套体系化的劳动教育。另一方面,在数字时代,一些传统劳动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许多新型劳动方式,如网络运营、软件研发、IT等。因此,促进新旧劳动体系的结合,需要教授学生学会利用数字网络进行实践甚至从事工作,使学生融入以大数据为主导的数字时代,创造数字时代的劳动成果。

(二)扩大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推动专业技能提升

针对劳动教育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的就是改变高校对于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实效性相对较低现状,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劳动教育师资力量,开展专业性劳动授课。一方面,需要促进教师传统劳动教育知识技能的更新。数字时代的发展使得劳动教育展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现代的劳动更需要的是在掌握劳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将其注入信息因素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劳动向智力成果的转变。学生要转变只能以出卖劳动力赚取收益的思想,用专业知识与头脑相结合,利用数字时代的便利性,将知识直接转化为效益。另一方面,开展数字时代技术和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采用多样、有趣方式进行劳动授课,提高劳动学习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劳动实践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课后回顾,巩固教育成果。大学生在情感和劳动实践的双重推动下,提高劳动意识,培养劳动技能,从而成为符合数字时代需要的新兴人才。

(三)打造数字教育平台,营造全社会劳动氛围

对于劳动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劳动知识、劳动精神的传授,也要强调劳动知识和数字时代劳动实践相互衔接,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实现这个转化。首先,高校需要利用数字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打造一个专业、有安全保障的劳动教育场所,为学生提供综合全面的劳动教育设施。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从不同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特色专长出发,分成小组进行劳动教育实践以获得劳动教育技能的提升。其次,高校也要积极利用社会为学生打造的劳动教育平台。当下,全社会鼓励劳动教育,有很多地方成立了教育基地、还有具有劳动教育意义的博物馆对学生开放。各高校应该学会对社会资源加以利用,在课余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有意义的实践,从而在学校、社会劳动教育环境的双重影响下,促进学生质的改变。

【参考文献】

[1]李政林.成事与成人:信息时代劳动教育的突破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20(08).

[2]汤素娥,柳礼泉.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方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1).

[3]毛平,黄金敏.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特征及实效性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4).

作者:宋微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