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

摘要:为了充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训练和学习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然后阐述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体育教学;教学效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巧设情境教学,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和目标,激励学生尽情融入体育活动,能充分激发其体育学习积极性,提高训练和学习效果。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积极摒弃以往过于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借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教学情境,能为小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体育训练环境,进一步激励其参与体育活动,开阔体育视野,增进对体育学习的认知。尤其是教师利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情境,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体育活动,了解、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体育学科学习的乐趣。另外,教师通过展播一些精彩的体育教学视频,能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观察到细微的运动技巧,并对照自己的动作是否规范,从而对不合格的动作进行改正和完善,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观念。

(二)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自由,并且体育课多数都在室外完成的,具备极强的实践性质,这对教师课堂掌控、维护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效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教师紧扣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将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和体能素质等结合在一起,积极优化情境教学设计,科学整合体育教学内容,能将有效聚集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他们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对体育学习和训练充满探索欲望,主动参与体育项目训练,在寓学于乐的训练过程中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情境教学设计不科学

不少小学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体育课教学常偏重于理论课教学,甚至常被其他课程占用,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执行学校的体育活动安排,缺乏自主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情境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对体育学科情境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透彻,对情境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把握较差,体育情境教学模式往往流于形式,只是照抄照搬他人的做法,缺乏独立见解和教学新意,不善于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无法满足小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二)体育情境教学活动效果差

在小学体育课中,许多学生参与情境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活动情境缺乏深切的学习体验,课堂活动并不活跃,只会跟随体育教师完成基本的体育技能和测试要求,且参与体育学习和训练的成效差。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只注重体育项目测验的结果,而忽视了体育学习过程和活动情境的重要影响,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将教学重点放在体能测试的结果上,让全体学生都能过关即可,他们在体育训练中的活动表现和情感情绪并不重要。这些都制约了情境教学有利于满足小学生运动、心理和情感等发展需求的积极作用的发挥。

(三)师生间情境互动明显不足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尤显不足,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是刻板、严肃的,而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对体育课堂活动存在一定的厌学逆反心理,其主要原因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不畅,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有的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学智慧,只习惯于对学生发号施令,甚至采取一些体罚性、粗暴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无法顺利表达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而对体育活动产生反感的不良情绪。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体育运动兴趣

教师积极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体育课程,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使其顺利完成各项体育运动任务,并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多观察生活细节,多捕捉生活化教学视角,引导学生一起挖掘、利用一些生活元素,以此创新设计教学情境,开展体育学习和训练。例如,冬天天气寒冷,许多小学生都喜欢“丢沙包”的活动。教师就要及时引导他们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自主制作沙包。有的学生会利用沙子制作沙包,还有的学生会选择利用小细石或小豆子、棉花等制作沙包。生活为学生铺设了勇于思考、勤于动手的鲜活场景,为他们提供了许多生动的素材,他们纷纷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发动奇思妙想制作沙包,这样能更有效地激发其运动的兴趣。在这种生活味十足的体育活动中,小学生自主动手制作体育运动器材,一起尽情嬉戏比赛,使他们切实经历着积极竞赛、挑战自己的体育运动过程,进而激起了他们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无限动力。

(二)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增添体育运动乐趣

教师通过设计游戏教学情境,能使小学生充分体会体育运动的魅力和趣味。在日常体育课中,教师一般都是通过慢跑、徒手操等形式进行课堂导入,这种一成不变的导入教学方式缺乏教学新意,往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使课堂氛围变得沉闷枯燥、毫无生气。如果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能灵活采用一些游戏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就会让学生顺利感受到体育课学习的乐趣,更有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电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的“安营扎寨”游戏项目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训练活动,调动他们的训练兴趣,让身体动起来,锻炼他们的运动和思维能力,在欢快的游戏氛围中尽快完成热身准备。其实,游戏活动教学并不只是教师独自的教学设计,学生完全可以发挥聪明才智自己规划体育游戏活动,即让他们与教师一起思索、创新设计符合本班特色的游戏活动。因此,在创设游戏活动教学情境时,首先,教师必须明确游戏教学的意义,善于选取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借助亲切生动的教学语言,向学生阐明游戏活动应遵循的方法和规则;其次,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分组,激励他们集思广益,共同参与研究设计游戏过程,并完成游戏活动;最后,教师尤其要重视凸显学生的活动主体性,激励他们在游戏中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良好心态,从而在亲密的师生游戏互动中进一步增添体育运动的乐趣[2]。

(三)创设媒体教学情境,促进体育运动认知

教学中多媒体、视频、音频等媒体具有鲜明的应用优势,有利于畅通课堂信息传递,渲染教学氛围,促进课堂互动交流,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非常形象直观的场景,使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多变的情境优化体育学习过程,顺利突破一些重难点问题。例如,在“弯跑道”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适时切入“马儿在草原飞奔”的视频情境,让学生在简洁明快的乐曲背景下尽快适应跑步运动的节奏,并尝试着张开双臂感知、体验、练习,从而使学生的弯道跑步技能获得比较好的训练效果。在此,教师借助展播视频和音乐等媒体,在旋律优美的音视媒体情境中能很快地激起学生跑步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运动情绪,从而有效增进他们的运动认知,强化其运动技能。又如,在教学“前翻滚”时,教师积极利用班班通教学设备,将提前录制好的动作技巧视频在多媒体屏幕上播放给学生,并结合课堂讲授过程时而暂停,时而慢放,时而讲解,时而现场示范,促使学生更加明确前翻滚的动作要领,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从而使其掌握了更为完整的运动技术。可见,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巧借各种媒体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切中小学生的体育认知特点,进一步活化体育教学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媒体的有效烘托下增强体育认知,真正有效地掌握基本动作和技术要领[3]。

(四)创设合作教学情境,增强体育合作素质

体育运动具有鲜明的团体性特征,团队合作精神是体育运动的核心要旨。许多运动项目都需要多人共同完成,而合作学习是小学体育课的常用有效形式。教师通过创设合作教学情境,指引学生加强互助合作,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体育运动素质和品德水平。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适的合作运动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组织开展“两人三足”“贴纸赛跑”“推车比赛”“跳长绳”“踢毽子”等合作性运动项目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合作运动情境,激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协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责任感。尤其在设置集体性体育项目时,教师要通过全面分析小组成员的活动表现、运动能力、合作素质等个性化、差异化学情,合理配备组员,不仅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表现自己,感受到集体的友爱和团结的力量,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面对成败,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品德、心理等素质,同时还要灵活创设合作教学情境,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有效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合作能力和素质,为学生日后立志坚持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结语

创新应用有效的情境教学法对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科学习和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始终瞄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他们的实际体育运动水平,巧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棋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3):226.

[2].情境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223.

[3]邵正香.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16(10):163.

作者:吴秋容 单位:福建省柘荣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