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里的情境应用

美术教学里的情境应用

情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创设情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设融“美”“智”“趣”于一体的学习情境,拨动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创作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的边沿就是美术的边沿。”让学生体验到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美术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带给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这种基于学生生活世界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同时,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素材,使学生感到美术知识生活化,体会到数学与美术的联系,激发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

教学“我在空中飞”一课时,很多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其目的就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体现生活化的美术学习,课前精心录制了一段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画面。课始,教师通过播放这段生活画面,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整节课,学生学得高兴,画得有劲,教学效果显著。实践表明,当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感受到美术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获得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二、创设游戏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游戏是儿童天生喜欢的活动,是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有效策略。为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与知识背景有关,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知识的价值。一位教师在教学“吹泡泡”一课时,将学生带到操场上,然后拿出事前准备的肥皂水,向空中吹出了各种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泡泡。阳光下的泡泡显得绚丽多彩。学生们兴奋极了。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们也拿出自备的吹泡泡用具,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玩起了“吹泡泡”游戏。在游戏中,既看到色彩斑斓的泡泡,也看到学生们吹、扇、跳等人物神态。游戏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们回到教室,并趁热打铁提出作业要求,让学生回忆刚才的游戏画面,完成一幅儿童画的创作。

三、创设操作情境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知觉过程。对于美术教材中一些抽象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这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巧妙运用色彩”时,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通过直接告诉或者是播放课件画面等方式,让学生机械记忆几种颜色的变化,其教学效果往往很不理想。但有一位教师却通过操作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他先出示了分别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液体,然后进行实验。他用滴管将不同颜色的液体进行调和,使其产生另一种颜色。教师边实验边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蓝色和红色调和成紫色,黄色和蓝色调和成绿色。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色相图向学生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色相的名称,从而帮助学生比较科学地理解和记忆了色彩知识。

四、创设故事情境小学生从小就喜欢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需要等,恰到好处地把美术知识融合在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情境中,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最终实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水墨人物”时,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纷纷一展身手。不一会儿,传来了两位学生的争吵声,教室里顿时乱起来了。原来一位学生的毛笔不小心碰到了同桌的画,留下了一个黑点。眼看一副美丽的作品就要完成了,却被涂上了黑点,同桌生气了,狠狠地骂起来。就这样,两人争吵起来了。此情此景,该如何处理呢?我突然想到一个“落墨为蝇”的故事。这个故事用在这里不正是绝佳的教育时机吗?于是,我给全班学生讲了这个故事,故事主要讲的是,东吴画家曹不兴为孙权绘画时,不小心在屏风上滴了一滴墨汁。他灵机一动,将墨点绘画成了一只苍蝇,而孙权竟然以为那是一只真苍蝇。孙权知道真相后,好好地夸奖了曹不兴的绘画本领高。讲完故事,我提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位同学作业纸上的墨点变得美丽吗?”受到刚才故事的启示,有学生想到把这个墨点画成一幅画。画成什么呢?有的说画成小鸡,有的说画成螃蟹,有的说画成花朵……顿时,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最后,那位学生把墨点绘成了花朵。望着这份杰作,同桌笑了。在这个案例中,我抓住教学时机,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巧妙地化解了课堂教学中尴尬,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让教学的效果好起来,让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体味学习美术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