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思考

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思考

[提要]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当前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当前大学毕业生遇到的就业难问题,形成双赢局面。而当前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面临就业创业动力不足、就业创业环境不适应、就业创业能力有待提升以及就业创业配套政策尚待完善等诸多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农村就业创业观念、增加大学生农村实践教育环节、开展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培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措施破解当前乡村振兴人才供需困局。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

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富农惠农措施,鼓励广大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尤其是到农村基层创业,此举成为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途径。鼓励广大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一方面可以缓解当前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解决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形成双赢局面。但从目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情况看,即使在当前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记录的 874 万,经济下行压力与疫情影响叠加致使企业招聘需求规模同比大幅下降的情形下,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人数相较在城市就业创业人数,仍是微乎其微,距乡村建设需要的人才数量仍有不小差距。探究当前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对于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现状

最近几年,一方面受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递增、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的外部压力影响,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对农村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升学招录、创业融资贷款、税费减免、基层服务项目学费代偿方面的政策照顾,选择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大学生人数有所增加。当前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创业形式主要分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担任如村支书、村主任助理等村务管理人员的大学生村官。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底,全国累计招募大学生村官 53.7 万人。第二类是参加如“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公益服务事业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始于 2003 年,截至 2021 年,团中央已累计招募派遣 41 万余名高校大学生深入西部基层地区开展志愿服务。近年来,西部计划全国和地方每年的招募规模共计 4.1 万人左右。“三支一扶”计划始于 2006 年,截至 2021 年 5 月人社部等相关部门累计已经招募了 43.1 万名高校大学生深入基层开展支农、支教、支医及扶贫服务。2021 年开始实施第四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每年将通过各种途径招募约 3.2 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第三类是考取乡镇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基层体制内工作人员。第四类是在农村充分发挥大学生技术专长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第五类是在农村电商、物流商贸、乡村文化娱乐、农业技术培训等方面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除以上几类之外,还有如“农村特岗教师”等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的人才招募计划,招募的大学生农村特岗教师会分配到中西部地区乡村学校任教,“农村特岗教师”的招募规模也是连年扩大,2020 年在特岗教师招聘规模扩大至 10.5 万人。通过以上各种形式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相较乡村振兴需求的人才总量,目前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人数依然偏低,乡村振兴人才供不应求。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返乡就业创业,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但从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看,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比重依然偏低,且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的成功率并不高。此外,还有部分返乡大学生中途放弃,转而回到城市就业。客观地说,当前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仍面临不少问题。

(一)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动力不足。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依然热衷在城市就业创业,很少有毕业大学生第一志愿是回到农村做一个职业农民,一方面是由于城市集中了大量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就业市场广阔,而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基础薄弱,就业岗位少,一些乡镇企业给出的就业岗位,工资有的只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也不健全,生活居住环境比不上城市。因而出现了城市数十名大学毕业生争抢编制内高校保安岗、环卫工人岗,而农村一岗难求人现象。另一方面还在于个人认知上的误区,认为十年寒窗苦读考上大学,毕业后就应该得到一份城市高薪工作,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预期不足。此外,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不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父母的反对。在父母看来,农村生活条件不如城市,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培养出一名大学生十分不容易,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走出农村,到城市去生活工作,如果毕业后再回农村就业创业,辛苦都白费了,受父母的影响,很多农村籍大学生不愿返乡就业创业。

(二)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环境不适应。大学毕业生乡村就业创业还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不熟悉农村环境。除了部分农村籍大学生外,大部分大学生都缺少在农村锻炼实践的机会,不了解农村基层情况,这也导致了其在农村就业创业的不适应。首先,从大学专业教育上来说,除个别农学专业学生外,其他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几乎很少接触农学类课程或有相关选修课程的机会,大部分学生只有在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修养等课程中偶尔接触到农村相关讯息,一些涉农讲座也大都偏向理论,即使是学校开设的实习实践课程,实习地点也大多选在企业车间里,很少有统一到农村调研实践的机会,只有少部分的学生通过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方式深入农村基层调研,从而对农村环境有一定了解。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农村环境不适应首先体现在语言沟通上,大多数农民在交流的时候使用方言,而非本地的大学生则很难听懂,给农村基层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其次是处理农村邻里关系。大学毕业生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对他们而言处理纷繁复杂的邻里关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有些村民还看不起大学生村官,认为大学生村官就是“官老爷”,只会说不会做,不愿意配合其工作,有的还刻意制造麻烦、设置障碍。

(三)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能力尚待提升。大学生的农村创业项目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大多依托农村资源禀赋,创业项目集中在农作物、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畜牧养殖以及粮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加工上,由于缺乏相关农产品项目的生产研发、销售管理经验,又加上对农产品市场的不熟悉,使得其无法在宏观上把握和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方向,只是追求“短平快”的运营操作,期望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但这些创业项目同质性较强,受自然灾害影响的风险几率大,缺乏科技含量,核心竞争力不足,导致很容易被复制,引来其他跟随者的进入,造成该市场饱和,特色产品滞销,继而出现打价格战的恶性竞争现象,最终导致创业项目的失败。

(四)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配套政策有待完善。政府为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相关政策激励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前往农村就业创业,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但在政策的施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尚待完善之处。如对返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补助补贴数额,经年不变,没有考虑到地方物价生活水平的不断上涨,个别地区给予的补贴甚至不能满足大学生日常的生活所需。此外,缺少对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的继续教育培训,使得返乡大学生难以在工作中自我提升,难以满足农村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条件。还有一些配套政策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也已走样,如有的福利政策停留在口头,难以兑现或是兑现条件苛刻,兑现程序复杂,未能让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切实享受到政策优惠。还有针对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在公务员、事业单位、研究生招录中的加分照顾政策,一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但也存在不问实际工作业绩、一加了之的问题,如此会使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只想分享政策所带来的红利,只是把农村服务当作一个加分的择业跳板,不能专心服务农村,还没入职做事就想着未来的出路,服务期间把所有心思用在各类招录考试的准备上,这样不可能在农村做出成绩。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提升策略

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农村建设人才稀缺,高校扩招、经济下行、疫情影响又使得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解决两方面人才的供需矛盾,需要各方形成合力,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应对。

(一)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农村就业创业观念。学校一方面应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将个人择业需要与国家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培育大学生扎根农村基层、服务农村基层,振兴农村基层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大学生全面深入地分析当前面临的就业形势,客观评价个人能力,找准自身定位,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不盲目攀比,消除内心对农村就业创业的偏见,以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在农村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应加大农村就业创业的舆论引导,创新宣传方式,运用当前大学生热衷的抖音、快手、B 站等新媒体工具广泛开展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尤其是当前国家出台的涉及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要让毕业生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同时,应注重挖掘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涌现出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及其先进事迹,身边同学的农村就业创业故事更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更能带动广大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创业热情。

(二)增加大学生农村实践教育环节。在中国,唯有读懂农村和农民,才能真正认识中国国情,大学生要想真正了解农村、了解农民,实践是最好的办法。高校可以与乡镇等基层政府合作建设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高校农村实践基地,基地内开发系列见习岗位,通过在农村实践基地的实习,可以让有意在农村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就能真切感受农村工作生活环境,毕业后到农村就业创业,就能快速适应并融入当地环境,降低沟通成本。学校还应通过制定各类措施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赴农村广泛开展种植养殖、科技帮扶、留守农民工子女教育、法律咨询援助等项目的调研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书本,走进农村、走进实践,在挨家挨户的上门走访中,褪去身上的书生气,接触农村的土地气,学会与农民朋友打交道的方式,理清农村邻里关系,熟悉农村工作环境,打消村民对大学生“只会说不会做”的偏见,真正赢得村民接纳和信任。

(三)开展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培训。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引导有意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类旨在培育创新精神的实践活动以及如“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通过在校期间开展的一些小成本创业项目以及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的历练,提高有意在农村创业的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鼓励有意向在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着手准备组建创业团队,吸纳不同专业知识背景,有共同创业愿景的同学加入进来,组建能力互补的创业团队,以集体智慧弥补个人创业能力不足。政府部门应以地方主导产业、特色项目为依托,建立备选项目资源库,从中精心筛选适合返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同时应组织成立大学生农村创业专家指导团队,开展针对大学生农村创业项目的专题培训,针对不同创业项目所需具备的不同知识,不同大学生创业的不同创业需求,开设相对应的培训课程,重点培养其在创业机会识别评价、创业风险把控、创业项目市场开拓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农村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降低大学生农村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完善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相关配套政策。完善返乡大学生就业创业补贴制度,根据不同地区的物价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动态调整就业创业补贴标准。鼓励企业对接院校、对接地方政府,合作成立针对农村就业创业大学生的再就业服务平台,对加入平台的农村就业创业大学生,建立个人工作档案,记录农村工作业绩,对其在农村工作期间的工作情况持续跟踪考评,当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农村工作已不再适合自己时,企业可以根据再就业服务平台记录的相关信息,挑选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实现大学生再就业的无缝衔接,从而拓宽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的再就业渠道,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此外,还应完善针对从事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公益服务事业的大学生在升学及事业单位、公务员招录上的加分政策,加分政策应是在对其促进本村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业绩进行全面考核的基础上施行,考核优秀的,可适当多加,甚至可以免试进入事业单位,考核结果不理想的,应该少加甚至不加,打破之前加分政策一加了之的现象,以此激发大学生农村干事创业的动力,防止出现混日子、只享受政策红利的情况,真正发挥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

作者:赵大鹏 单位: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