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基本工作,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积极影响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途径,旨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日益引起高校自身、国家以及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当前大学生缺乏相关目标导向和精神引领,对创新创业认识不全面,其创业思维、素质、意识还处于薄弱地带。要想创业教育实现高水平发展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就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全面贯穿大学生发展的全过程,激发其创新精神,深化其创业能力,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积极影响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

受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许多大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缺失、自利行为严重、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很多大学生谈到创业第一想法是为了能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很少上升到社会国家层面,因此在创新创业时项目的选择也受到了局限,从而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实现其最初目的。大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其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明辨是非,修正外界干扰带来的错误思想和观念,保持正确的理想信念与创业素养。

(二)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引领学生去实践,因为在实践中才能真正锻炼创新创业水平,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在两者的相互结合中,不仅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也让大学生所学知识可与市场需求产生更佳的匹配,让更多创业者的个人理念、特长、资源能够实现更高价值。

(三)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前了解到就业形势等社会相关问题,使他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提高,能够更好地运用自身知识投身于创新创业中,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创新创业道路上,即使遇到困难和打击也能正确地去面对,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

培养优秀的人才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理论教学,还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各种相关优良品质,宣传创新创业思想,打造一个优良的创新创业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不断激发自己的潜力,走向适合自己的道路。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滞后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同时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一方面,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多由兼职教师组成,自身对创新创业缺乏了解,只是单纯按照课本进行讲解,没有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阶段性创新创业课程不够实用,以理论教学为主,对于实际的运用很少或没有,导致理论与实践分离现象严重。

(二)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认识偏差

当下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依旧只停留在鼓励学生创业、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上,在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上出现了认识偏差。事实上,很多大学生抱着观望的态度对待就业,选择创业时往往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惑、迷茫。而热衷创业的大学生里,大部分主要是为了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解决自身经济问题,很少有学生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去创业,而这也恰恰是为什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大多为低技术含量项目的原因。创新创业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而不是单纯地培养学生去当“老板”。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体系碎片化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开始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但是现行的创业制度并未能给予充分的保障,导致创业者在创业保障体系中处在尴尬地位,极大限制了创新创业的有效发展。一方面,“政府热、社会冷”“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依然存在,创业平台的缺少使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无处施展。同时,大学生创业时融资难度大,资金缺乏持续性。另一方面,近几年大学生创业被骗案例屡屡发生,被骗后的维权难成了大学生创业难的困难之一。大学生社会资源、阅历、胆略比较欠缺,管理经验少,对于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创业过程中很难或者无法正确地去进行保护,故而过早被市场扼杀。

四、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全力推进“双创”教育

一方面,注重各类课程资源的点面结合和专业学科之间的协调合作,采取多维立体的教育模式与方法,通过仿真教学知识设计、项目式学习、综合实践学习等形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辅助教学模式,整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促进教师双创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切实推进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建设,将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等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以完善大学生创新知识结构。同时,充分利用创业网络教育平台,有效灵活提供创业相关资讯与信息数据,激发学生创业探索欲望,为迎接创业道路上的荆棘做好准备。

(二)注重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强化创业实践育人

基于社会的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与创业实践能力,发挥价值指向主体功能,使其成为新时代的推动者和创造者。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思政教育有效衔接,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如在学校里开展各级别创新创业大赛,实现知识传播与素质能力培养的统一。同时,学校可邀请知名师资开展专题培训活动,传授先进的创业理念;邀请杰出企业家、公益创业者,组织创新创业座谈会,分享创业心路历程,引导大学生认清当前新业态形势。另外,从社会热点、学生生活等入手,开展相关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呼吁大学生投身实践;成立“蒲公英”创新创业辅导组织,为学生解答创业目标、创业风险、择业创业技巧等疑难,并定期疏导创业大学生心理上的纠结焦虑等问题,让大学生更好地摆脱“稳定”的束缚,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中。

(三)完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打造良好创新环境

一方面,整合好制度优势,构建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的生态网模式,在法律保障、资金扶持、税务减免、市场营销、专家指导、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创业学生政策帮扶和线下指导,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形式提供支撑,营造良好便利的创新创业环境。另一方面,鼓励高校创业园充分发挥学生创业实践和项目成果有效转化的作用,积极发展众创空间和双创实践基地等创业载体,重视校内外教育资源结合,深化政校产企合作,让支持灵活创业的各类机制与创业者之间有着更良好的互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及创新创业活力。

作者:饶才骏 梅紫 余黄强 吕辉 马新国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