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数据记录表格设计

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数据记录表格设计

一、以实验设计带动思维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有限,因此在物理实验课上,很多实验内容不能正常进行,而且由于设备的缺失,无法保障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拥有一套实验设备。因此,在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至少要保证可以实现四名学生共用一套设备,并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完成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实验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设备的准备,并依据现有知识来对实验方法进行大胆的改进,这样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就能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能力的提升,以此实现综合发展[1]。此外,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并以引导为基础来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同时让学生以实验的方式进行检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从而在后续的表格设计中使学生能更快地上手。

二、明确表格的基本形式

一般来讲,表格的形式是有固定要素的。如标题、行标、列标、标头、数据格。表头是表格中1、2、3所处的位置,而4、5则分别代表列标和行标,6是数据格。其中,1是5的数据内容,通常表示实验组别或者是实验变量的具体表现。2是6的内容,表示因变量测量是指标的一些名称。3是4的内容,通常表示每个实验组内的测量次数,或者是同一组实验内的不同个体,抑或是时间测量等。1和5的关系是:5是1的具体表现。如1组、2组;10g、20g、30g等。3和4的关系是:4是3的具体表现。如5min、10min、15min;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要给出具体测量数据的实验表格来看,最后一行必须保证其内容为平均值[2]。

三、通过训练强化基本步骤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表格,而且要依据表格类题型的内容让学生明白,无论哪种表格的应用都离不开基本要素,并通过要素变形来实现表格形成,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表格形成一个整体框架的认知,并打下基础。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时,对于表格标题的确认来看,需要包括至少三个要素,也就是常见的实验对象、自变量与因变量。其表示方式为,自变量对实验对象因变量的影响。一般来讲,对于变量来看,它可以从实验的目的中进行提取,以此确认此次实验想要验证的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想要验证的也就是自变量,而自变量之后所描述的其实就是因变量。因此,对于本次实验来看,想让学生观察水的沸腾,就要确认实验题目,在室内自然环境下加热时间对于水的沸腾带来的影响记录表。当确认了相关变量之后,再把自变量具体的体现进行划分,然后将组别分别填写在表格中,之后就可以根据题目来实现制定表格列表。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对照实验的形式,因此就需要考虑到自身对照和空白对照,这也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表格内容确认。但是,如果是探究性的实验,那么就会使预期结果并不是唯一的,而这时也要以表格变化来进行使用。根据本次实验来看,完整的表格应如下。

参考文献:

[1]刘兵.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学生实验深度学习:以苏科版8年级物理“直线运动”教学为例[J].物理教师,2021,42(3):45-48.

[2]吕桂香.谈初中物理实验复习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4):43-44.

作者:史千明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列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