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分析

职业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分析

一、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素质的心理意蕴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在不断变更。21世纪国务院已经召开的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及印发的相关文件来看,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从“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到“高技能专门人才”直至“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转变。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内涵与外延,学界虽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基本认为必须在深入理解技术与技能关系的基础上来探讨这一问题。关注技术与技能的关系固然重要,但从心理学的视野来看,与技术、技能密不可分的“人”更为重要。从心理学的专业视野审视作为整体的“人”的“技术技能人才”,或许可以为理解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一种全新的角度和思路。

(一)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心理过程

现代技术发展的一大特征是知识在技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从技术所蕴含的知识成分来看,知识可以分为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所谓的科学知识,是指从实践中不断升华形成的对事物的规律进行描述的理性认识,是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技术知识是通过对相关领域规律的科学认识或经验转化成的指导实践、解决实践问题的实践观念及其展开或具体化而形成的,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前者对应了心理学中的陈述性知识,而后者则与心理学中的程序性知识相类似。知识的掌握是在头脑中建立起认知结构的过程;知识的应用是从大脑中回忆、提取相关知识的过程。显然,知识的重要性决定了技术技能人才在实践过程中离不开“动脑”。而从心理学来看,技能可以分为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在职业教育领域提及技能,人们往往倾向于理解为以肢体动作活动表现出来的操作技能,而这恰恰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强调。因此,技术技能人才是一种知识与技能兼具的应用型人才。通俗一点讲,就是既会动手又会动脑的“手脑并用”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指出的是,对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二者就要平均用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中等职业教育应侧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同时也不忽视与特定技能相关的技术知识的传授;而高等职业教育在重点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也要通过技能实操来强化学生对技术知识的理解。这应该是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应有的态度和取向。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心理发展过程。伴随着技术技能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心理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心理成长,大致可以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在初级阶段,技术技能人才主要关注生存的问题。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技术技能之初的直接动力在于就业,此时他们关注的是自身技术技能的水平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能否在毕业时顺利就业,工作岗位能否胜任,因此掌握基本技术技能、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是该阶段学生努力的方向。中级阶段,技术技能人才已经具有立足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技能,他们可以胜任自己的工作,此时他们更关注发展与效能的问题,如何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谋求更加理想的工作岗位、更高层次的职位、寻求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是他们关注的重心。到了高级阶段,技术技能人才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如何服务社会、自我实现方面。技术技能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生存的工具,而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平台,更多关注与思考技术技能的创新,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成为他们工作的动力。技术技能人才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对现实的职业教育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现代职业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如何经过3年或5年的学习生活成长为技术技能人才,同时还应具有前瞻的眼光,为技术技能人才毕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而这无疑是值得职业教育深入思考探索的课题。

(二)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心理基础

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而复杂的心理过程,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结合技术技能人才自身成长的需要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心理期待来看,浓厚的专业兴趣、坚定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合作精神,是技术技能人才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心理基础。

1.浓厚的专业兴趣

兴趣是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当兴趣直接指向与专业有关的活动时,就称为专业兴趣。专业兴趣在技术技能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某一技术技能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长时间保持学习的高效率而较少疲劳;专业兴趣更是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进而产生创造性成果。有关调查发现,浓厚的专业兴趣往往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手训练和比赛中的重要动力源。

2.坚定的意志品质

坚定的意志品质是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所必备的又一重要因素。意志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现象,包括发动与预定目的相符的行动、抑制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愿望和行动两方面。实践证明,坚定的意志品质有助于持久地集中于某一活动,克服困难排除干扰,是技术钻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品质,同时也是技能形成过程中战胜和超越“成绩起伏现象”“高原现象”有关心理的“利器”。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成功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而现实中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品质薄弱的现象,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3.良好的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是指在团队活动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意识倾向和技能表现,包括善于表达、反思、倾听等基本的交流能力,调控、评价、解决冲突行为的能力,宽容、协作等在内的协调能力。现代技术的发展日益复杂化和综合化,呈现出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特点,各学科之间、技术的各领域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往往一项工作需要具有多种知识和技术背景以及不同技能专长的人才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技术技能人才在实践工作中得以立足和持续发展,良好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是必备的基本心理素质。

(三)技术技能人才评价的心理特征

技术技能人才作为相关专业领域的佼佼者,有着区别于一般劳动者或是其他类型人才的显著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应用的能力

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一种应用型人才,学以致用是这类人才的显著特征。不同于学术型人才致力于“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可以说,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为社会生产实践服务是技术技能人才的一项重要特征,而不会应用知识和技能的人必然不能被称为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的应用性特征又决定了其知识和能力的建构与发展必须依靠一定的实践来完成。比如,技术知识,尤其是技术知识中的“实践知识”,是通过人才独特的实践经验以及这些经验的整合来获得的;技术构成中的“经验技术”,是通过反复的操作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经过不断反思和改进而得以发展与提升的;而技能新手成长为技能专家,无不是通过千百次的反复实践练习才实现的。因此,实践应用能力是技术技能人才在社会立足的一大优势,是其最为显著的一大特征。

2.创新创业的意识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在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作为一大主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技术创新是这类人才不可推卸的重要使命。技术技能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设计能力与开发能力,同时要能够将所掌握的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要求他们具有相对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另外,现代生产中的技能操作,按照某一固定的程序进行单一重复的劳动已经大大减少,根据现实的、具体的各种情景来制订计划并运用某种理论或策略,做出决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大大增加,这些显然都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则是对创新精神的进一步升华,是创新精神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将创新精神转化为创新实践的前提条件。职业院校的优秀学生在各类创业大赛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在各种创业活动中取得的成功,充分说明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所具有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鲜明的个性特征之一。

3.自主成长的智慧

从职业院校的普通学生成长为技术技能人才,必定有其独特的自主成长智慧,这种智慧,是学生成长成才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的一种表现,主要包括理性的自我认识、明确的人生目标、希望乐观的精神,以及踏实肯干的人生态度。理性的自我认识是技术技能人才自主成长的基础,体现在学习之初就对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有着清晰而理智的认知,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与完善自我;明确的奋斗目标是自主成长的动力,这些奋斗目标总是与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技术技能的卓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等联系在一起,是对自身职业发展、人生规划的一种思考、定位与设计;希望乐观的精神是自主成长的有力支撑,在技术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挫折与失败不可避免,积极的认知,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希望与乐观的精神不可或缺;而踏实肯干的人生态度是保障,努力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技术技能的精确、熟练、技巧化、艺术化,是自主成长智慧在行动上的体现。

二、培养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的积极心理策略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们要按照《决定》和《规划》的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深入思考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挑战,积极探索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案和实践模式,科学构建高质量、有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着力为每个人的人生出彩提供机会,努力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看,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应从职校生的积极力量和优势出发,增强其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的积极个性与人格。从心理学的视野来积极建构,主要包括以下基本策略:

(一)教育理念: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的心理发展

育人为本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和核心理念;引领和促进人的心理发展,是育人为本的应有之义。职业教育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的心理发展,就是帮助技术技能人才不断向着“自己期望的那种人”靠近,最终实现其人生价值。职业教育要在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为个性化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此,职业教育要善于抓住技术技能人才心理成长的“关键期”,施以恰当的教育手段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的心理发展,而不是等待心理的自然发生;要致力于创建技术技能人才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将教育目标定位在技术技能人才可能发展的程度,使职业教育走在心理发展的前面而不是停留在现有的发展水平;要不断开拓心理发展的途径,创新心理发展的技术,为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提供人生出彩的各种机会。总之,职业院校要增强育人的自觉性,把握针对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引领技术技能人才向着更高的、理想的水平不断发展。

(二)培养目标:重视技术技能人才的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有助于提高个体行为绩效的积极心理力量。良好的心理资本是技术技能人才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大法宝。为了有效应对未来的职场压力,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技术技能人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积淀心理资本。一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养成务实精神,增强实干意识,提升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效果的反馈不断增强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如参加技能大赛、顶岗实习等;二要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把握和保持心理平衡,积极理性认知,有效应对压力,和谐人际关系,培育团队精神,努力追求专业卓越发展;三要培养学生的希望品质,加强对专业领域发展前景的积极认知,帮助学生做好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坚定学生“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积极信念;四要培养学生的韧性,引导学生积极看待学习和工作中的逆境,通过压力情境的设置提升学生面对技术技能难题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能力。总而言之,就是要让职校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能量和力量。

(三)课程开发:强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心理建构

课程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变革必定导致课程体系的变更,与学生发展、专业要求、社会需要等相匹配的新课程的开发势在必行。尽管基于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大不相同,但是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的自主建构是一条基本的原则。这不仅是基于人的能动性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技术技能人才适应社会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职业院校要摒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将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和中心的新的职业教育观,鼓励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对技术技能学习和应用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主动探索、自主建构;要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注重将学习情境与专业情境相对应,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匹配,强化学生在真实工作情景中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隐性知识”,培养学生的“经验技术”;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就彼此掌握的技术技巧发生“碰撞”,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在“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中不断提升技术技能水平的同时,真正做到“学会学习”。

(四)教学模式:优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心理训练

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平台。在组织学生参赛的过程中,职业院校越来越意识到要取得理想的成绩,不仅要关注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为了取得好成绩而进行心理训练固然无可厚非,但是通过系统科学的心理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心理自助,探索将技能大赛训练和比赛的经历转化为学生心理成长、潜能实现的过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心理动力和支撑,显得更为重要。为此,职业院校应该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将心理训练融入日常的技术技能教学活动中。首先,应结合日常的专业技术技能教学,将心理技能训练与职业技术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在二者的有效互动中互补互促,推动学生整体职业能力的发展;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心理技能,包括放松、表象、注意集中、积极暗示、自信心、目标设置等;再次,要坚持“为了有效迁移而教”的理念,鼓励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对心理技能加以运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心理技能迁移的意识,提升学生心理技能迁移的能力。总之,要使心理训练既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应对技能大赛具体情境中某个问题的心理调节能力,同时对其他情境中问题解决的应对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不但使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受益,而且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最终使学生能够理智、从容地面对人生的各种困难。

(五)评价标准:突出技术技能人才的心理能力

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既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同时又对现实的教育实践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综合的知识素养和娴熟的技术技能固然重要,但是良好的心理能力也不可或缺。应该说,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是集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社会能力的综合体,缺一不可。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标准的设置,一是要结合不同的专业,合理定位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尤其要强调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二是对技术技能的评价,不仅要关注一般情境下技术技能的娴熟度,更要突出在特殊情况下的应变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要突出学生与人交往交流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对岗位的适应能力等。实际上,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以及社会能力就构成了学生必备的职业核心能力。对技术技能人才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就要综合考量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突出学生的基本心理能力。

(六)成长通道:拓展技术技能人才的心理辅导

在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心理问题往往成为发展道路上的“拦路石”,而积极有效的心理辅导就成为疏导人才成长通道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在新的职业教育形势下,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心理辅导不能局限于“心理问题解决”,更要不断更新理念、开阔思路、创新方法,引领技术技能人才心理的全面发展。职业院校不仅要善于以积极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将问题作为学生应对的技术与适应的方式来思考,聆听和尊重学生为解决问题和改变自我而付出的努力,更要关心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关注学生积极的个性特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意志品质以及合作能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结合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实践、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要不断拓展心理辅导,通过从课堂讲授到活动体验、从实体平台到网络平台、从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到职业院校教师全员参与,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育人氛围,提高心理辅导的实效性。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一个极其复杂、充满挑战的教育系统工程,需要全体职业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追求卓越。当前,我们要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的积极理念,建构积极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从旨在纠错、修补的传统职业教育转换到一种重在建设、重在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倡导以积极的人性观来看待每个学生,看到每个学生都具有自我成长的积极愿望和潜能优势,丰富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人格,鼓励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努力使每一个职业院校学生都成长为既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又实现自身价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崔景贵 黄亮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心理教育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