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技术在电大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技术在电大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以互动学习为主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渗透电大教育教学中,有效解决了传统电大教学中教育资源短缺、师资配备不足的问题,极大提高了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远程教育技术;电大教育教学;应用探讨

远程教育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知识产物,学生在网络教学中可以丰富自己的专业水准,还可以就某一观点畅所欲言,与教师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远程教育消除了各种学习路途上的障碍,通过使用多媒体教育资源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终身教育的权利。

一、远程教育技术及电大教学的特点及作用

远程教育区别于传统的全日制教学,它通过网络科技手段将以往教学中的优点嫁接起来,促进了传统教学向网络教学过渡转化的进程。在远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自愿选择学习的媒体教材、时间及地点。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从而满足更多学习者的需求。远程教育特点:一是远程教育为更多社会在职成人提供了学习再深造的机会,它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吸收课本知识、实践运用为主要教学方向。二是远程教育无论在哪个时间段,不管在哪里,只要能满足上网的前提,就可以自由选择课程。三是远程教育通过数据化的文本、动听的音乐、生动有趣的动画影像等媒体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课堂即学即消化,打通授课和知识掌握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四是电大教学把高等教育延伸到基层和偏远落后地区,为这些地区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从中选拔了一大批的专业精英。五是优秀教育资源共享。电大课程中的教师,由权威性的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中的先进教师和专家团队组成,精编的教材、卓有威望的师资力量,为五湖四海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六是开放式学习模式。学生可自助选择课程和媒体教材资源,具体的学习方法、上课地点可由学生自己抉择。

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电大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课程。远程教育是由高等学府、研究院所、公司企业等权威机构共同开发创办的,由于其本身在相应的专业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实施运用上便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例如,直播课堂是以卫星电视为媒介,将教师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实时覆盖传送到全国各地的一项创新型教育模式。学生可借助电话、网络与教师实时沟通交流,这样的及时互动,不仅可以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性回馈,也能让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适时调整教案,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直播课堂中除了课堂辅助的教学内容,更有相关领域的专家知识讲座及学术交流会议。第二,网络教学方式新颖。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主的电大教学,转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限制性思维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影响者和主导者。教师通过各种多媒体手段获取知识来源及教学新思维,纸质备课资料转为电子教案,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与学生随时实时交流学习情况,通过网络在线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学生自主化学习已然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由“要我学”切实转为“我要学”,把教与学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资源自助化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例如,结合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开发远程课堂资源库,把资源库中的知识以纸质形式发给学生,或通过网页形式发送到学生手机上,方便学生系统化的学习。还可利用移动平台开发建设微课堂,把教学素材和媒体资源通过视频播放、网页浏览的方式制作成声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微课,实时推送最新课堂动态及课程知识,将远程教育有效渗透进电大教学体系中,提高教学综合质量。第三,构建平等化师生关系。依托远程教育技术,电大教学中师生的关系日渐平等化、普遍化。教师与学生应该保持教与学的良好互动关系,增进情感沟通与思想交流。教师不应高高在上,让学生望而生畏,而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交往关系,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让学生成为电大学习的引导者,帮助他们培养自助学习能力。电大的教学模式正在由教师导学转为学生自学、多媒体支持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倡导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师从“教”转变为“导”,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远程教育不受空间和时间的教学模式为电大学生省下许多宝贵的时间,让上班一族也能于业余时间充电不断提高自己。远程教育在我国目前已得到了快速发展,它有效解除了教育资源不平衡、师资配备不完善的问题,在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不断完备的情况下逐步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吕志新.云计算技术在电大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156-157.

[2]丁兴富.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在电大远程教育中的开发与应用———“九五”期间中央电大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研究成果及其对开放与远程教育的推进[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01):7-12.

[3]尹飞.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7.

作者:申凌华 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晋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