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浅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浅析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情感无处依托,对生活缺乏信心

“90后”孩子特别是留守孩子,从表面上看,他们做事情特立独行,似乎很独立、很自信,但事实上他们处理事情多数缺乏沟通的能力,与人交往不太懂换位思考,一旦遇到挫折,或者是自己的意见被否定,往往从心底里放弃自己。再加上留守儿童耳濡目染许多残酷的现实,看到农村生活的艰辛和父母在外打工的困难,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压力,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产生一些疑问,甚至失去了信心。

2.理想淡化,对学习毫无兴趣

大部分的留守子女理想缺失,对学习毫无兴趣,故成绩普遍较差。成绩不好,受家庭、老师、社会的关注度不高,人性中积极昂扬的一面得不到激发,阴暗、不健康的情绪很容易滋生蔓延。一次完不成作业也许还有愧疚感,两次便觉平常,三四次便无所谓了。至于及时地进行预习、复习巩固那恐怕就是传说中的事了。时间长了,即使偶尔想学,也便力不从心。经调查,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黄家铺九年制学校20%的留守儿童成绩较差,10%的学生成绩很差。

3.行为不规范,越轨现象严重

留守子女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没有多少教育孩子的知识,甚至就是文盲。他们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如何引导、帮助孩子,只是一味溺爱孩子,使孩子的心理无法得到正常的帮助,一旦情绪不稳,便去寻找一些另类的宣泄方式,逃学、旷课、不交作业、通宵上网便成了家常便饭,甚至参与社会小青年团体,沾染打架斗殴、、酗酒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得不到家庭温暖而离家出走。留守子女的祖辈们因种种原因无力对这些后代进行行为控制和社会化教育,因而出现留守子女越轨现象严重。

4.生活条件糟糕,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

由于永定区黄家铺农村老百姓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大部分没有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工种,干的是苦活累活,工资收入微薄,只能维持家人的基本生活。因此,部分留守儿童生活条件糟糕,连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经常营养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二、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亲人经常不在身边,满足不了必要的物质欲求,更谈不上心灵慰藉,情感及理想皆缺失,自信心严重不足,个性心理被扭曲,行为无法规范,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和友情严重缺失

父母的背井离乡,农村留守儿童只能由单亲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代为托养,此时的他们,其身心发展皆处于一个需要倍加呵护和关爱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情亲和友情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然而,父母的远离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家庭教育几乎为零。当留守儿童目睹家庭完整的儿童在父母的庇护下幸福生活的情景时,他们羡慕、幻想自己也能如此,可现实生活却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由于辨识能力尚未形成,他们无法正确对待自己的处境。当他们遇到困难、挫折和困惑的时候,他们诉诸祖辈,希望得到解决,可祖辈却无法给他们以正确引导,有时甚至是误导。父母又不在身边,他们只好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去发展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人性的扭曲。

2.父母素质偏低,言传身教出现负面影响

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的文化程度、综合素质偏低,心理健康知识更是缺乏,因此,当他们的孩子面临困扰时,有的父母是“麻木不仁”,没有及时正确引导;有的父母知道不对劲,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孩子的心理诉求根本得不到满足,压力和困顿得不到正确宣泄;更有甚者,以错误的观点诱导孩子,言传身教出现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疾病。

3.教育观点功利化,教育模式一成不变

学校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外部动因,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和学校集体生活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管理方式的简单化,学校只重视升学率,忽视了对留守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更有甚者,有些教师把留守儿童看成包袱,视为一块“心病”。教育观点的与时俱进迫在眉睫。

4.认识缺乏深度,社会关注不够

留守儿童是当前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社会及政府有关部门应重视这个问题,应及时采取重要措施解决问题,让留守儿童健康发展、快乐成长。但现在全社会对此问题的认识缺乏深度,关注不够,政府缺乏更强有力的措施以改变现状,这对发展和谐文明社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5.社会环境存在“雷区”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校园周边的网吧、对留守儿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社会上流氓、混混、犯罪团伙往往会盯上缺失监管的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的成长存在不少不利环境,留守儿童一旦触“雷”,将很难自拔。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亲情友情的缺失,家庭的零教育,教育观点的功利化,社会关注度不高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构成留守儿童无法健康成长的痼疾,要想彻底根治,笔者有如下思考与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认识,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儿童的发展问题,是公平教育的问题,是和谐社会、和谐中国、和谐家庭的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要深入广泛地开展各级各类的宣传,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合适的环境。宣传教育、妇联、关工委、团委、工会文化、民政卫生等部门应明确责任,措施到位,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发挥教育功能,依托学校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首先学校应发挥其教育功能,担当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把心理健康的知识传授到每一个留守儿童,让他们重视自己,树立自信,培养健康的心理。其次,学校要给他们爱的温暖,加强与他们父母或监护人的情感交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施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子”帮扶活动。再次,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留守儿童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平时受批评较多,往往自卑。教师不能一味批评,要倾注关爱,用爱心去感化和教育他们。最后,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建议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九年义务阶段寄宿制学校的投资力度,建立起与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和照顾,让寄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暂时的家。

3.强化家庭功能,倾洒亲情,让孩子体验人虽缺位爱不缺位的温暖

就孩子成长而言,父母“爱”的到位比他们“人”到位更加重要,即使因为迫不得已的原因,父母不能守护自己的孩子,陪伴着孩子的成长,只要父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无条件地爱着自己,任何状况下父母的心底都会有自己。如果缺位的父母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留守儿童将能得到很多的正能量,得到很大的心理支撑,可以帮助他们安全渡过很多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但父母也应尽量多抽时间回家与孩子团聚,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4.依托学校办好留守儿童之家

让每一个留守儿童有一个有老师、同学帮助,能发挥自己所好的地方,有一个自己的家。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黄家铺九年制学校为此创办了乡村少年宫,建立了各种活动室及场所,请了多名辅导老师,开展各种活动,及时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生活、幸福成长,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馨。自少年宫开设以来,留守儿童的违纪现象逐步减少,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5.政府重视,拓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渠道

其一,从立法的角度去重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针对新时期所产生的有关未成年人的各种问题,相应地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力度,这既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也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其二,各级政府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多项产业发展,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尽量缩小城乡差别,从而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四、总结

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应成为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重点努力目标。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我们用真诚的爱去滋润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田,用热情的火去点亮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灯,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收获希望。

作者:屈巧云 单位:湖南省张家界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