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师培训问题与对策

民办高校教师培训问题与对策

一、研究背景

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立足世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作为知识的传承者———教师,承担着振兴民族的重任。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培训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从整体形势来看,高校教师在学历、专业化程度、素质各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但与理想状态还有一定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高校教育。因此,对高校教师培训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改革已势在必行。本文从培训体制、培训目标设置、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粗略分析,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运用目标设置理论、激励理论,找出解决当前高校教师培训存在问题的办法。

二、高校教师培训的现状

1.培训体制不健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转变为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政府调控为主导、以学校办学为主体及以社会参与为基础的新体制,其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但相对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形势下仍显滞后,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与改进。大多数高校对教师培训没有完善的培训管理体制和培训制度。由于培训考评体系不完善,培训激励制度不健全,难以充分调动教师培训的积极性,达不到激励教师参与培训的效果,达不到提高教师水平的培训目的。

2.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需求。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教师的培训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培训,忽视了对教师进行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而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各学校、专业、职务存在差异,相应的教师培训则需求不同。而当前高校在培训内容上未能体现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不同职务教师的差异性,不能满足教师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导致教师明显缺少自主性,培训效果自然收效甚微。

3.培训目标设置不明确。高校培训项目繁多,培训大多具有临时性、随机性特点,高校培训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教师对培训目标不清楚,培训的效果则难以保证。

4.培训形式不灵活。目前,高校教师培训以讲座形式和网络课程为主,培训模式单调,网络课程缺乏交流机会,忽视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有自己的认识,传统的讲座式授课不能解决教师遇到的教学难题,导致培训的内容与教师需求相错位。

5.缺乏激励制度与评估机制。目前,高校鲜有建立培训后的跟踪评估制度和培训的奖励制度。激励制度的缺失,很难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评估制度的缺失,没有对教师参与培训后教学应用进行跟踪评估,没有对教师产生学习的压力。评估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是压力,激励制度是动力,这两者互相促进,需要密切配合,才能发挥制度的作用。动力与压力的双重缺失,其培训效果难以持久,难以实现学校的培训目标。

三、提高高校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对策

1.完善培训体制。提高培训有效性、构建新体系的重点在于培训机构建设。教育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制定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及相应政策,构建培训机构市场化机制,让培训资质优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自愿申报、公平竞争,使培训资源有效、合理配置和优化。在体制改进的基础上,制度的改革也要跟进,体制决定制度,制度要对体制起到保障作用。两者密切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创新培训机制。优化高校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高校教师发展的动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高校应不断完善教师激励制度,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制度能够激发教师内在积极性、创造性。在具体实施中,以教师专业化为根本原则,以提高教师素质水平为目标,鼓励和吸引高校教师参加在职培训。在制度上,可将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工资、晋升、晋职的考核指标之中,从根本上提高培训的动力。从评估制度层面上来讲,需要对教师参与培训过程中的培训表现和教学能力,给予考核评价。结合培训评价,对教师进行荣誉奖励、奖金奖励和工资调档与职称晋级奖励,促进教师整体重视培训、积极参与培训,进而形成学习的良好氛围。

3.设置明确的培训目标。高校教师培训的类型有学历培训、教学培训、技能培训、师德培训等,按内容分为教学技能培训、学术报告培训。根据不同的培训,设置相应的培训目标。目标设置理论认为,明确的、有挑战性的目标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培训过程中,目标设置要具体、有挑战性,并能根据教师完成情况提供反馈,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完善培训设计,从而不断优化培训效果。

4.构建培训网络交流平台,保证培训内容满足教师需求。构建新体系需要利用好现代化网络,网络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以及学习的方式带来巨大冲击。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建设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优质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打破壁垒,使网上培训学习成为高校教师自主进修的主营地,缩小地区之间、重点与非重点校院之间的差距。人才培养和人才竞争的国际性已成为资源流动与配置的核心趋向,高校教师培训既要立足国内,又要吸收国外的优质资源,加强和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高校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建立网络交流平台,通过构建网络平台,为教师表达培训需求提供渠道,以供培训管理部门搜集信息,对培训进行分类管理。比如对于一些基础的课程,可以选择直接在网上课程形式,提高培训效率,降低培训成本。对于实践性的课程采取实训培训,前沿问题采取专家讲座形式,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最优的形式,保证培训质量。通过自下而上菜单式培训,保证培训内容满足培训需求,避免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脱节。另外,便于教师对学习经验及日常的工作进行交流,可以利用信息化交流平台,引导教师对于培训课程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综上所述,民办高校教师培训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培训体制与制度上加以改进与完善,从培训内容的科学选择,到设置清晰的培训目标、构建多元化的培训体系,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通过激励制度,发挥激励的动力作用,全方位、多举措提高培训的效果。

作者:任明明 单位: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