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实践

大学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实践

摘要: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当代教育的主旋律,体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在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健美操是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要运动项目,其具有时尚、活力、动感、美感等特征,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健美操所具备的全新教育功效是其他运动项目无法比拟的,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健美操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和探究,发现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将该运动项目的教育价值最大化。为此,该文主要对如何在大学健美操课程中构建和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大学;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目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在广大教育人员的心中扎根,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并乐于为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和途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也积极将各种新型的体育项目引入到其中,为学生的个性化锻炼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健美操就是其中的一种。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比较,健美操更具美感和时尚性,这也使得大学生对于健美操学习青睐有加。不过目前高校针对健美操所开设的课时相对较少,并且教学模式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应积极转变单一的健美操课程模式,并对健美操课程精准定位,构建起“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健美操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为学生的健美操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进而将健美操教学价值最大化。

1健美操的概述

1.1健美操的概念及特征

虽然健美操作为竞技运动项目之一,但却与其他体育竞技类运动不同,其是一种结合了建、力、美为一体的运动,在该运动动作中融合了舞蹈、音乐和体操等元素,能够在强健体魄的同时,健身美形、陶冶情操。并且健美操对于场地、设施等要求不高,具有较强的适普性,是一种大众健身方式[1]。根据健美操的目的和任务,我们可以将健美操分为健身健美操、表演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三大类。

1.2健美操的特点

通过对健美操的概念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将健美操的特性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艺术性。“健康”、“理想”、“美丽”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追求美的最高境界,而在健美操中蕴藏着“健、力、美”的特征,这也是健美操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健美操注重动作的流畅、协同,让人在动作中获得美的感受,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能力。通过情况下,健美操运动员都有着健美的体魄、高超的技艺、优美的形体,这些都充分表现出了健美操的高度艺术性。二是节奏性。在健美操运动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由于健美操具有较强的活力,因而健美操中的音乐都是强劲有力,有着较强的节奏感。在健美操运动中,音乐的节奏能够有效激发出表演者的情绪,激活表演者的活力,让健美操表演具有感染力,这也是健美操吸引人们的重要原因。三是适普性。健美操对于运动场地、运动器械、运动人群的都没有特定的要求,并且健美操的练习形式多样,运动负荷可大可小,不论任何年龄层次、性别或职业的体育爱好者都可以参与到健美操锻炼中[2]。另外,健美操的动作简单、音乐节奏感强,对于练习者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没有较高的要求,这也使得健美操深受人们的喜爱。

2大学生健美操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目前多数高校体育课程中都开展了健美操这一运动项目,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健美操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内容单一。目前一些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健美操主要以大众健美操为主,表演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开展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对健美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二是教学形式枯燥。目前高校健美操教学主要采取的是教师示范,学生跟着模仿练习的形式,方式过于单一,且缺乏灵活性,不利于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三是教学评价过于片面,目前高校健美操教学评价主要采取的是单纯技术评分制,但这种评价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且也难以反映出来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而影响到学生健美操练习水平的提升;四是教学观念的滞后,在当前部分高校的健美操教学中,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进而影响到学生对于健美操的学习兴趣;五是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性,一些高校健美操教学依然采取“一刀切”式的授课模式,即针对全体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内容、训练方法和评价标准[3]。但由于学生对于健美操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统一化的教学,会严重限制学生个性化发展。

3大学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高校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由体育教学的本质、体育教学的基本功能以及社会对于体育教学所提出的要求所决定的。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是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教学指导思想,体育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使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应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并通过对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促使体育教学结构由学科结构向学习结构转变,促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其他综合素养和能力也可以得到协调发展,让体育课程教学成为学生终身锻炼习惯养成的过程[4]。健美操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也应遵循以上教学指导思想,构建起适合学生协调发展的课程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其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需求,并在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充分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打破原有课堂教学时空条件的束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途径。基于“课内外一体化”的健美操教学理念,教师也应遵循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要求,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性化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4大学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为此,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并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通过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将大学健美操教学分为以下几种:

4.1专项班级授课形式

在大学健美操教学中,专项班级授课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形式,其主要是指学生以班级或者兴趣班为单位,由专业的健美操教师组织上课。专项班级授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主要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发展观念,让学生掌握健美操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个性为教学目标[5]。因此,专项班级授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健美操的基本理论、基本步法、基本技能、健美操欣赏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将一些比较复杂的动作加入到其中,促使学生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在教学方式上,则主要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交流探讨、创新练习等为主。在教学形式上,则以集体授课为主,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与“学”之间的均衡。

4.2课外健美操健身俱乐部的组建

由于校内设置的健美操的课时有限,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此对专项班级授课形式是有益的补充,通常情况下,高校会组建课外健美操健康俱乐部。课外健美操健身俱乐部的重要功能是为了对课内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与补充,因此,其教学目标主要为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健美操的各项技术动作,提升学生的健美操练习水平。在教学内容上,课外健美操健俱乐部除了会传授学生基本的健美操知识和技能外,还会将各种套路、技巧、高难度动作等传授给学生,并且音乐的节奏也会适当的加快,对于学生的训练要求也会不断提升。同时在课外训练中,还会要求学生去鉴赏和分析健美操作品,并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健美操竞赛,旨在提升学生的健美操技能。在教学方式上,课外健美操健身俱乐部与专项班级授课存在一定的区别,其教学方式更加的多样化,并且更加注重健美操训练的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现场观摩、视频观看、竞赛法等,让学生获得健美操技能的提升。可见,课外健美操健身俱乐部的专业性更强,更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适合具有一定的健美操基础,并且对于健美操兴趣较大的学生。

4.3健美操运动队训练形式

随着健美操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不断推广,目前多数高校健美操教学都形成一定的规模,并挑选了一些在健美操学习中具有较强领悟能力和天赋的学生,组建健美操运动队。健美操运动队训练更加的严格,以其促进学生个体身体进一步发展,提升学生健美操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6]。同时健美操运动队还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其组建的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代表学校参与各种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因此,健美操运动队的训练内容主要以健美操理论与技术、健美操竞赛作品鉴赏、健美操竞赛规则等为主。教学方式则与课外健美操健身俱乐部相似,但健美操运动队的训练强度更大,并且比赛活动更多。在教学形式上则主要以小组、小班上课、实践训练为主,外出比赛为辅。

5“课内外一体化”健美操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课内外一体化”健美操教学模式与传统健美操教学模式相比,其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因而,传统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价体系自然不再适用,这就要求高校健美操教育人员应结合“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征和要求,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7]。首先,由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涉及课堂教学、课外训练和竞赛活动等方面,因而在教学评价体系中,除了课堂教学评价外,还应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竞赛等表现纳入到其中;其次,由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和综合性的发展,因而在教学评价内容上,除了要对学生的动作技能、理论知识等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外,同时还需要包括健康指标、情感指标和行为指标三个方面,确保对学生的健美操练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最后,通过对“课内外一体化”健美操课程教学的研究,设置出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并为各项指标赋予分值,以便于学生健美操训练情况进行量化评价,保证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6大学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广策略

6.1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加大健美操宣传力度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在对学生价值取向、精神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起着一定引领作用。因此,在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广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对于健美操运动以及该教学模式的认知和了解,激发学生参与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比如,高在校运会上,学校可以让健美操运动队的成员进行大型的团体操表演,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健美操,并感受到健美操的魅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健美操运动中[8]。另外,高校还可以组织一些院系内的健美操选项班教学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的健美操运动技能得到充分锻炼。并且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也可以增强健美操运动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促使更多的学生将健美操作为体育锻炼的重要选择,并意识到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推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6.2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丰富高校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途径,通过将健美操运动融入到课外活动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健美操活动,是推广健美操运动的重要方式。由于高校体育课堂中的健美操课时有限,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很好的感受到健美操学习的乐趣,难以对健美操学习产生较大的兴趣。为此,高校则可以通过组建健美操社团的方式,让社团自行开展各种形式的健美操课外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健美操,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健美操运动中,实现对健美操运动的有效推广。并且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也可以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健美操知识和技能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提升学生的健美操技能,实现“课内外一体化”的全新教育功效[9]。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建立领操员制、举办专题讲座、开设健美操课外培训选修课程、院校健美操比赛等活动形式,进一步推广健美操运动。

6.3借助校健美操运动队的训练比赛,扩大推广范围

目前多数高校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健美操运动队,代表院校参与各种赛事。从某种层面上来看,校健美操运动队的训练和竞赛成绩代表了该学校在健美操项目上的发展水平。同时校健美操运动队在院校学生的心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可以借助校健美操运动队的影响力,作为宣传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健美操运动中来[10]。比如,高校可以加大对校健美操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情况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健美操赛事,起到一定的“比赛效应”和“表演效应”,达到良好的普及宣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健美操教学的效果,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个性得到有效发展。因此,高校相关人员应加强对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视和研究,并针对健美操教学的特征和需求,构建起“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健美操教学的优化创新,为学生的健美操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途径,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作者:陈芹 单位:泰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