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研讨(8篇)

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研讨(8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学生参与意识培养

新课程改革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回归课堂本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培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下面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谈几点自己的做法,与同仁交流分享。

一、根据化学特点,挖掘人文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材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强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只要教师认真钻研课标,梳理教材,研读教参,就能发现许多人文教育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并提高其学习效率。

1.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药品的生产、治理环境污染、化工产品、石油工业、水资源的保护等,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挖掘教材的人文教育因素,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把环保、农业、能源及原材料等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情感和热情,提高教学实效性。

2.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一单元课都有相关实验内容,在实验中发生的离奇现象,不仅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与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对实验内容进行梳理,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及注意事项,体现实验的趣味性、科学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注重审美教育,保持学习兴趣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化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美”的内容与现象,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好素材。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实验产生“美”的现象,及时进行“美”的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稳定与持久,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其探究欲望和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如高锰酸钾遇水变紫红色;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花四射;氨气急剧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雾等奇妙现象,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高。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因此,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与培养,从而使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1.注重阅读习惯培养。阅读不仅是所谓的文科学习方法,理科也要重视阅读。只有阅读教材、读懂教材,才能深入思考,并提炼出核心知识,抓住关键词,增强参与学习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不是盲目地阅读,而要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思考,从而对教材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做到心中有数,为课堂学习提供帮助与服务。事实证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仅对现实学习有帮助,而且对学生终身学习非常有益。

2.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发散思维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表现,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惧权威,敢于挑战,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特别化学学习中,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神奇无比的现象,要理性思考,遇到问题要大胆猜测,并进行多次验证,不断总结与反思。同时围绕教学目标、重点知识,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交流与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能力,养成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3.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与培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驾齐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三大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生参与讨论、进行交流的最好方式,因此被教师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如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时,学生经过实验得出结论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怎样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氧气的制取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交流与分享其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不断总结与反思,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性,并适时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与交流展示的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其学习效率。

作者:禹明顺 单位:安图县第三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科学素质优化

摘要: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授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意识。文章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优化初中化学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科学素质

初中化学教学任务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教授学生足够的化学知识;其二是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通过科学教育,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教授学生足够的科学知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化学知识。此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并增强科学意识。还只需要让学生能够知道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就可以了,学生首先要树立化学科学意识,随着科学知识的深入学习,逐渐增强科学意识。对于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来完成。例如,教师可以在一定的理论教学之后进行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寻身边正在发生的化学反应,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把课中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实践活动中发现的化学现象相互印证,深化学生对化学科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实际意义,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二、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

进行科学素质教育,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事物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然后针对问题,灵活地运用知识和化学科学方法进行解题,最后根据问题延伸出的化学知识进行思考,这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科学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培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需要重视对于学生三方面科学能力的培养,即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与思维能力。第一,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化学反应是具有非常明显和独特的实验现象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实验的过程和现象,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深化学生对于化学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化学原理的记忆。此外,教师应当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目的性,教授学生通过一定的观察方法,根据观察对象,适当应用眼、耳、鼻、手等进行辅助,让学生能够培养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二,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很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完善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先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与相关知识,在学生明确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后,为学生做一次示范性实验,让学生能够对实验中的操作有整体上的了解。最后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时,还要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精确流畅的实验操作以及高效合适的实验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在每次的化学实验中都快速掌握实验方法,完成实验操作。例如,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试验,教师首先教授学生反应式,试验前要验纯,火焰蓝色,提醒学生这些要点,在演示之后让学生进行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第三,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知识非常适合学生进行分析、对比、综合,只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增强思维能力、加深知识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科学品质

进行科学素质教育,优化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能力,还要注意增强学生的科学品质。良好的科学意识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主动性,足够的科学能力可以方便学生进行学习以及科学探究,而一定的科学品质则可以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坚定学生的意志,发扬自律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作风,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科学品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科学知识与相关技能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部分,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分阶段、目标明确科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环节,通过实验、实践活动以及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意志、品质以及科学态度进行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品质。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优化化学课堂。首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意识,然后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以及思维三方面科学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作者:毕涛 单位:甘肃省舟曲县教育局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江兵.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陕西教育,2015,(9).

[2]许晓丽.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2).

第三篇:融合式初中化学教学案例研究

新课标提出了“课程的整合”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打破原有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和互补。融合式教学模式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模式,将融合式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科之间、学科能力以及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回顾过往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发现,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探究兴趣并不高,课堂参与度比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表示“化学知识太难了,根本没有办法掌握化学公式和化学实验”,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因此,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可以适当发挥出融合式教学理念的重要作用,通过渗透融合式教学理念,降低化学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合理融入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化学课堂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组成部分,要求学生从化学实验中得出结论,明白化学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然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实验设备条件等原因,有些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难以展开,对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丰富化学课堂教学手段,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现以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粉尘爆炸”为例,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开展这个实验的难度比较大,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对化学原理产生深刻印象,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面粉工厂发生爆炸的视频,在视频中学生注意到一些引起爆炸的条件,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对视频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确引起粉尘爆炸的因素。通过对化学原理进行总结和归纳,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而且多媒体与课堂教学融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可见,缺乏活力的课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融合式教学理念,实现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将原本不易操作的化学实验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二、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互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科之间的融合是新课标课程教学的新形势,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互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形成加强课程之间联系的意识,这对于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和系统的知识框架带来了不利影响。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融合式教学理念,教师需要研究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共同特征,加强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自然界的水”为例,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爱护水资源”这一部分知识,而“爱护水资源”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也有体现,教师可以根据这部分地理知识,分析化学教材中的“爱护水资源”知识,降低化学内容的理解难度,使学生真正理解化学教学内容,又以化学内容弥补地理知识存在的不足,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对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水平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此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很多化学实验都与物理实验存在联系,这就需要学生挖掘学科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融合不同学科,有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系统,对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融合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加强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能够让学生用学科之间的共同点解决问题,降低化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促进学生真正理解化学重点知识。

三、实际生活与化学课堂教学融合,降低化学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

让生活走入课堂,是现代课堂着力打造的教学方式,学生实际生活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真正融合,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化学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以化学中“鸡蛋壳的成分”研究为例,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师先让学生在课堂外进行实验,即按照实验要求,将鸡蛋壳放在装有醋的碗里,一段时间后学生惊奇地发现鸡蛋壳变软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原理非常好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鸡蛋壳放入醋中会变软?”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化学原理:“鸡蛋壳里含有碳酸钙,醋中含有醋酸,当鸡蛋壳放在醋中时就发生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表达式为:碳酸钙+醋酸———二氧化碳+水+醋酸钙,醋酸钙弱电解质溶于水变成溶液,所以鸡蛋壳变软。”由此可见,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既可以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作者:秦悌柏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义丰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范例教学实践

摘要:

我国一部分地区已经实行范例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因重点注重学习成绩而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仍身居高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化学课程是在初三时开设的,初中的化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也是初中科目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初中化学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整体品质这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积极意义。范例教学的方式是提高整体素质的教学方式,本文将探讨范例教学用于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

范例教学;初中化学;实践探究

初三化学作为一项新课程的开设,因为衔接初中和高中,造成很多同学在进入高中后的化学课程的学习存在很多问题。目前的范例教学并没有完全的实行于各个学校中,高中产生的这些问题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源自初中的教学方式的缺陷。面对这种状况,学者正在深入的了解并创新化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自觉的学习培养自身的思考创新能力。范例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自觉的学习,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下面将从范例教学的优点、范例教学的原则性、范例选择、学科渗透四个方面,探讨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的实践探究。

一、范例教学

范例教学主张站在问题上,去解决学习所遇到的难题并且系统的学习,主要是克服教材中的繁琐内容,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着手去学习知识。

(一)范例教学的优点

能够将书本中繁琐冗长且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能够培养学生课堂的互动性,以及促进想象力的发展;能够在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获得乐趣,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了解,促使学生能力的发展与课堂知识的学习同步进行。

(二)范例教学的原则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范例教学,应该以教材中的知识为基础,遵照范例教学的基本性原则,对书本中的化学概念进行规律的讲解,进而更大范围的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品,结合学生自身的经验,在了解书本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实现学生思维的扩展,更快捷的掌握化学中的基本定义。比如在讲解碳酸钙会发生沉淀时,可以在范例教学中使用雪碧等常见的碳酸型的饮料,以及经常见到的牛奶。将雪碧和牛奶混在一起时产生沉淀的样子,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碳酸钙不溶于水的知识,也可以使他们掌握一些生活小常识,学习和娱乐两不耽误。范例教学中要注意规范性,因为化学中包含大千世界的各种元素。在最初学生接触化学时会较为头疼,因为化学会有各种基础知识。在开始的学习中有难度,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来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理论结合范例使课堂的氛围生动有趣。比如在讲解各种元素C、CO、CO2时,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辨析:C是指在冬天提供暖气时所燃烧的东西,当将碳进行燃烧时会出现两种气体CO和CO2,和氧气充分结合时产生的是CO2,这种气体对人们是没有特别大的危害;和氧气不能充分结合,出现CO,这种是废气,会对人们的身体产生极大的伤害。让学生了解三者之间的不同是很容易的,同时也会让学生感悟化学的趣味性。

二、实践与探究

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曾经说过:“化学既是关于自然的科学,又是关于人的科学[1]。”

(一)范例选择

初中化学运用范例教学时,要制定学科目标,根据教学的目的,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根据化学这一门学科的特点设定的目标,然后加入范例中,要确保最后的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相一致。例如在进行食醋、石灰水、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哪些属于酸性哪些属于碱性测验时,教师可以将酸碱实质反映作为学习的目标,展开延伸性范例的创立,然后用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进行反映的实验活动。通过不同实验的实验反映,能够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反映,也能明确在实验过程中不同的物质会产生不同颜色和物质的反映。在教师进行实验操作之后,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分组进行训练,并在实验之后给其适当的点评以及建议,强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了解和认知。

(二)学科渗透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因素,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系统的学习和生活的累积后使知识趋向成熟。在范例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来选择不同的案例进行学科的渗透。由于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在做化学实验的时候,可以找一些学生们比较新奇的东西进行操作。比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的实验,由老师进行实验的操作,再由学生进行制作前画图操作,让学生观察实验的变化;并由学生上台操作,让学生感觉实验的神奇,对其进行奖励。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注意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学到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实验过程中,更快的进行学科渗透。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案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得到了验证,教学效果极为良好[2]。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学科中运用范例教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还要注重在范例选择时选择正确的方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以及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作者:刘蕾 单位:江苏省灌南华侨双语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向虎.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杂志,2013,4:168

[2]白建辉.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知音励志,2012,2:54-55

第五篇:分层递进初中化学教学运用

摘要

分层递进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深受老师们的追捧,关于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也层出不穷。通过对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化学运用现状分析,提出进行分层递进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分层递进教学的方法,并提出促进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良好运用的措施。

关键词

分层递进教学;初中化学;措施

一、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现状分析

如何在学生新学期内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深地喜欢上某一学科,特别是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感兴趣,并且教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深刻领会化学知识,创造各种机会让化学成为学生们提分的科目,成为现阶段需要完成、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有学生在接触化学的过程中,因为教师教学方式的不好以及其他的种种原因,使得学生在课程的开始已经对头脑中的化学品产生了反感,有些学生甚至拒绝了成为教师和后悔来学习化学,与其他班级的相比,情况产生了鲜明对比。智力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在人的智力差异很大,虽然在个人之间的智力差异巨大,而最大的区别智力的个别不同的组件上。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表明,有些学生在许多学科学得很好,但在其他的学科学习中会遇到瓶颈,甚至成为课程差的一部分。因此,这样的现状不能只通过激励,个性满足,兴趣培养等措施来解决,主要的原因是,一些学生在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学生录取有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基于调整学习策略,教学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是了解,让每个学生都知道教什么是成功的。分层递进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相联系,对于现阶段教育现行质量提高具有很好的实践经验性,基于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收到打开初中化学成功之门,满足教学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分层递进教学方法研究

分层递进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和难易程度不同等级,根据特有的有效教学方法,遵循教学依据进行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认知规律以个体差异来定义。当使用多级渐进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要坚持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和生活之间的教学原则不同,优化训练演习的教学原则。化学教学中的高中化学老师应该考虑到学生,大多数学习表现与学习习惯等因素的个体差异的,这是学生进行分层实施多渐进主义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分层递进教学方法中层次的划分为三个角度:一层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成绩优秀,强大的自律了解和快速和教育学生的明确目标掌握这些知识;二层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态度,成绩好,理解和学习能力学生的知识;三层是业绩不佳,态度恶劣的学习,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的薄弱,并没有对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学生的层级不是固定的,而是以每月学生的学习为基础,调节合理水平,合理划分层级。

三、促进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措施

1.学习目标分层递进

初中化学老师在化学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教学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满足学习目标和逐步建立学生的相同层级课程教学为目标。学生在目标层养成良好的化学素养,学习掌握化学科学,化学变成学习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通过培训参加化学教学实践。与此同时,针对二层的学生,还要教给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化学教学素养,这为未来奠定学习化学的基础,并鼓励学生发展学生。针对三层的学生,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化学成分,明白化学最基础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并建立了学习成果的可信性。

2.学习内容分层递进

化学教师准备分层内容,旨在从各种知识,技能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化学的进度。对于一层的学生而言,教师不仅是学习的课本内容,还需要拓展其他教学材料、补充材料等相关知识学习;针对二层的学生,教师应解释基于内容和基于教学中培养学生,建议增加对学生必要的知识教学;对于三层的学生,教师应侧重于内容的解释基本内容,强化知识基础教学的首要任务。例如,学习内容时,“常见的酸和碱”,教师要让一层学生掌握学习材料的全套等相关知识,包括酸和碱,碱性可溶性和不溶性的基础分类,酸和碱的连续性并在生产的情况;对于二层学生,针对酸性氧化物,碱性化学性质的氧化物,老师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教育材料和额外稍有难度的一般知识酸和碱;对于三层学生,教师只教提供化学课本的基础知识。

3.课堂提问分层递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合理设置不同难度,问题提出必须从简单的问题到复杂问题的过度。一般情况下,三层学生,回答最基本的问题,二层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这在学习更为复杂。同时,教师也可以用“问题的方法论”设置问题的解答,创设情境、激发思维,教学以回答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先以解决已知问题为出发点,开发其他问题为辅助,然后解决其他的更复杂的问题。

4.作业分层递进

作业的布置应根据不同的水平定向的安排,选择练习分层,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选择不同级别的不同难度的题目,针对不同的学生。一层的学生在实践工作的基础上,难度最高,最有挑战性;二层的学生,以基本训练为辅,要努力加强适中难题的突破;对于三层的学生,还是以基本知识的培训为主。当执行作业布置时,教师应给予作业有一定的灵活性,允许在该层的学生做出一些困难的问题,鼓励学生挑战。

5.教学评价分层递进

为了充分发挥教育的考核功能,促进学生在学生水平的进步,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评估方法,构建评价等级制度。在评价中,教师应根据实验技能、学习知识能力,根据不同层级的研究,探讨评价化学知识在学生中掌握情况,从不同的角度,科学探究技能,做一个全面的评估。教师应让学生针对每个化学实验的不同,将化学成绩分成A+,A,A-,B+,B,让学生明确目标方面取得进展,分享学生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分层递进教学的体会

1.分层递进教学实践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可能的负面“标签效应”。

2.分层递进教学应该是动态的过程。学生可以选择并根据自己的表现能力做出不同层次的调整。根据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动态分层聚焦在第一学期,激发学生对高层次渐进,特别是不符合条件的个别学生,利用分层的目标,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在职培训。

3.分层递进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参与分工相结合。并充分发挥个人学习的优势,学习如何使资源和合作共享,在分层进步教育中努力培养健全的人格。

4.分层递进教学,也有各种各样的辅助学习的方式。尽管不同的学习模式为适应不同类型的课程,但是分层学习的划分,目的是查明层级设定的主要目标更贴近学生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奋发的勇气。

五、结论

一般来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层次的渐进式的教学方法,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的认识,促进学生发展到学习的最高水平。化学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实践活动做法,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提问、作业布置、教学评价中实践分层递进教学,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作者:毕文平 单位: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第二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

[1]陆永清.初中化学分层递进教学的探索[J].宁夏教育,2010,(04):48-49.

[2]洪英.初中化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师道•教研,2014,(06):81-82.

[3]徐立堂.初中化学分层递进式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2,(04):120-122

第六篇:初中化学教学导学案设计运用

一、导学案概述

何所谓导学案?导学案简而言之,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结合学科特色及教学任务设计的教学方案。导学案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会学”的基础上“学会”,导学案重点在于注重“学”,淡化了“教”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1.根据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性的原则,设计导学案,由此可充分发挥出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应遵循启发性原则。导学案的设计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是将知识点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中进一步探究,在探究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要目标明确。将每一项教学要求具体化,每一个教学环节清晰化,使导学案有较强的实用性,以“导学性”为设计原则,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课堂讨论内容,要求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即在导学案的设计中,遵循探究性原则。学生在围绕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会发现其他同学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每一个问题深入探究的过程,都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

5.导学案的设计,不能一成不变、千篇一律。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存在差异性,甚至很大的差异性。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同时彰显学科特色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即体现导学案的差异性。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策略

1.与传统教案教学相比,导学案的设计也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把握能力。首先,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有充分的理解。这样的理解是指全部教学内容,从而在心中形成清晰的教学脉络。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涉及的具体的知识点等都要了然于心。

2.导学案的设计,要有清晰的完整的脉络。首先,梳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构建出具有学科特色的知识结构框架。然后在整体框架中关注细节,包括每课时、每单元、每个章节的知识体系这样,具有化学学科的导学案就可以作为教学依据应用在教学中。

3.学法指导。在实施导学案教学的初期,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学习,主要教授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学生形成自主学生的意识与能力后,教师才可导学案教学模式。

4.训练运用能力。首先精选题型,题量适中即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选用例题或教师独立设计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并适当对内容进行延展。目前,教学目标强调综合能力,训练运用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在选用题型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习题的梯度性,使学生能够完成不同程度的训练。

四、初中化学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措施

1.精心策划,抓好预习环节。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将下一节的导学案发给学生,并且指导学生明确下一节课所要达成的目标,学生拿到导学案后,可以根据导学案的指导,进行自主预习,并且通过预习,自己尝试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疑惑,并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有很对性地进行解决。

2.优化课堂功能,科学实施。预习的目标及成果将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实现与巩固。学生的疑惑将得到解决。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1)确定目标。在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时,可适当引导,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不同的情境。导学案以设置问题的形式提出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学生将学案作为基础依据,重点把握导学案中提出的学习目标,在学法指导的帮助下,积极阅读教材、工具书。课堂之上,教师要准备好所需材料,鼓励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同时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下来,将自主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学生能自学的内容,教师不做灌输性讲解。

(3)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淡化教师的讲解,学生可分组讨论,教师在各个学习小组之间起指导性作用。了解各学习小组在独立交流探讨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在讨论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家各抒己见。每个学习小组取得一致意见时,推选出代表将讨论的结果与疑难等整理出来,列出提纲。

(4)展示点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彼此的疑惑,在其他小组的帮助下,如果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问题将被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教师着重点拨与讲解。

(5)达标测试。教师根据导学案中列举的重点、难点、易混、易错、易考等制定学习目标,对知识进行梳理。寻找课堂教学中共性的即规律性的内容。在完成课堂教学时,当堂检测,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

实践表明,教师选择导学案方法教学,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当然,导学案教学方法的尝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通过探索积累更为成熟的经验。

作者:姜永洁 单位:德惠市第二十四中学

第七篇:新课改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

教学方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课改的环境下,高效率的教学方式成为了大多数学校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对于化学这样的理科性学科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教学问题与教学方式两个方面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实验操作

一、前言

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初中化学教学的宗旨是加强学生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具体而言就是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不仅需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协调发展。因此,初中的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时间。

二、教学问题

总体而言,在新课改的环境下要求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的协调发展,但是在整个初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得克服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基础性学科,但是它的这一特征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缺乏一定吸引力,换句话说就是一些学生可能会对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可是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门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毫无吸引力,那么在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他又如何能够做到认真的听讲和学习。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与化学有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的化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第二,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面。一直以来,很多学校都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下,绝大多数的学校注重的都只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于与考试成绩无关的动手操作能力几乎不会花费课堂教育的时间去加以培养和教育,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化学实验方面的动手能力都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很多地方缺乏实验器材,无法满足学生化学实验的要求。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相对应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

1.关于理论知识。课堂的教学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初中化学这种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课堂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首先,化学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奇妙有趣的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置换反应,把锌片放入硫酸铜的溶液中,不久之后你会发现锌片的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物质,并且溶液由蓝色变成了无色。这一系列的反应对于以前没有接触过类似实验的学生而言是非常神奇的,大家都知道,往往越神奇的东西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初中的化学教师们也可以给学生们讲解一些与化学有关的著名成就或者产物,让他们深入地了解到化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比如说造纸术和火药的发明对于世界发展的意义,在充分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之后,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一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样一来,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就随之得到了提高。

2.关于实验操作。化学是一门立足于实验操作的基础性学科,有效的实验操作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够巩固学生对于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化学教师们应该尽可能地安排学生们自己动手完成有关化学实验。并且要求学生就自己做的实验写出一份相关的实验报告,报告的内容包含实验前,实验中以及实验后物体的形态,具体的实验过程的操作步骤,以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最终的解决办法,最后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出了怎么样的结论以及你对于这个实验的看法和思考。这样的一个总结思考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面对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时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兴趣引导,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化学实验的环节,则要注重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之中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体会到化学的奇妙。但是,由于一些化学反应存在一定危险性,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之中,老师们一定要注意强调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过程。对于一些危险系数比较大的实验可以采用老师在前示范,学生在后观察的方式进行教学。

作者:廖喜辉 单位:广西钦州市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蒋建.浅议新课标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考试周刊.2015

[2]闫芳、郝轶鸣.新课标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若干想法[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2011

[3]郭明友.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探讨.2013

第八篇:体验式初中化学教学实践

【摘要】

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方法,了解掌握教授知识,提升学生亲自操作能力,从而提升化学学习的成绩。文章主要阐述了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意义,对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化学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初中化学教学;实践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通过创造实际,不断重复教学,还原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过程过后中掌握知识、培养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从体验式教学入手,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首先,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实验探究、创设情境、社会实践和师生辩论等多种体验教学方式,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听讲的“填鸭式”教师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自觉性。最后,能够结合现代化对化学学习的要求,减少学生学习的负担,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补充新的知识点,实现教学的目的。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措施

(1)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化学知识

实验是探究科学的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与实践,带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身体验到做科学的成就感。例如在“燃烧条件”这一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紧紧围绕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设计一些对比实验,然后说明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来完成实验,并提出以下问题:“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是满足其中一个条件,还是几个条件才可以?”这个问题很快得到答案。又如“灭火的原理与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将“原理”与“方法”区分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提问学生:“要想熄灭一直燃烧的蜡烛,你们有哪些方法?它们运用的原理是什么?”学生就会思考,并根据自已的想法来操作试验,通过讨论得出不同的灭火方法所依据的原理,从而区分“原理”与“方法”,在实验中体验,获得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创设情境中体验化学知识

教学活动是在教学情境中发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都是根据教师与学生有计划、有意识和有目的设置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物质环境、教学气氛、心理环境。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目,化学中蕴藏的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新颖奇特的现象充满好奇心,给学生带来感官体验,使学生过目不忘。例如在“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演示硫在空气中与氧气燃烧的实验(条件允许,应在通风处中进行),当硫和氧气燃烧时发出蓝紫色明亮的火焰时,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发现学生不约而同的发出感叹,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到化学的真谛,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

(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化学知识

化学是一门和生活紧密相连的科目,教材中涉及的内容都是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得出的,最终又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方式,在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体验化学知识,这样不仅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还可以对新的化学知识点进行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实用性科目。例如在“铁的冶炼”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炼铁厂观察炼铁的实际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掌握炼铁的步骤,然后运用自已掌握的炼铁知识讲解炼铁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现象,从而巩固掌握的炼铁知识,并补充新的知识点。

(4)通过师生辩论体验化学知识

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辩论的方式,共同讨论一些争议性较大的化学问题,即使最后没有得到同意的辩论结果,但是,在课堂辩论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对学生掌握的化学内容进行考查,让学生学习到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不断更新学生的理论构架,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化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一化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正反两个辩题:“化学弊大于利”与“化学利大于弊”,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设计的问题进行辩论,让学生通过正反两个方向对教材内容进行考虑,使学生对化学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态度。同时,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进行评价,合理选择一方作为支持对象,和另一方进行观点辩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考查他们掌握的内容,从而实现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束语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提升学生学习化学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成就感,了解到化学来源与生活,服务于生活,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参与性与自觉性,从而提升学习成绩,达到教学的目的。

作者:金小燕 单位:如东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倪江红.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与学,2014(11):30-32

[2]岳芝峰.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11):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