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翻转课堂在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中级无机化学是本科化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由于内容庞杂、体系精深,教学课时数少,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中级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课前教师认真准备相关课程资料,并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课堂上通过讨论和交流互动等解决问题,课后通过复习巩固达到对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解决了课时少的问题,有助于中级无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中级无机化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一、前言

中级无机化学是面向高年级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是学生已经学习完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等基础课程后的后续高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要学会运用各基础课程的理论和知识来解决无机化学中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优化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能力结构体系,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同时对其后续将要从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重要帮助。

二、中级无机化学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首先,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制定中级无机化学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涵盖全部课程体系知识点,根据中级无机化学课程的知识点体系将整个课程分成若干单元模块(见下表),并重构与整理课程内容。2.课前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完成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学生首先接收教师的教学任务,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教学PPT、微课等教学资源或通过网络检索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积极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达到对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解。3.课堂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从传统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组织学生进行协作探究、小组讨论、知识竞赛、完成课后作业等活动,并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以“酸碱理论和非水溶液化学”一章的硬软酸碱理论为例: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到硬软酸碱理论是1963年Pearson在Lewis酸碱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在硬软酸碱理论中,酸、碱被分别归为硬、软两种。“硬”是指那些具有较高电荷密度、较小半径的粒子(离子、原子、分子),即电荷密度与粒子半径的比值较大。“软”是指那些具有较低电荷密度和较大半径的粒子。硬软酸碱理论的中心主旨是硬亲硬,软亲软,则生成的化合物较稳定。教师借助网络交流平台和学生提交的问题发现很多学生从一组离子中判断哪些是硬酸硬碱,哪些是软酸软碱时,经常出错;在用硬软酸碱理论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存在对基本概念理解错误的现象。教师经过询问了解到有些同学对Lewis酸碱的概念掌握不熟练,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给学生补充Lewis酸碱概念的微视频,通过课下学生自己学习,弥补了原来的基础。针对硬软酸碱的概念,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学生6人一个小组,教师现场指导、答疑、解惑、与学生互动,点评、归纳得出结论。硬酸和软酸都属于Lewis酸,硬碱和软碱都属于Lewis碱。硬酸的特点是中心原子体积小、正电荷数高、电负性高、变形性低,软酸的特点是中心原子体积大、正电荷数低、变形性大。硬碱的配位原子电负性高、变形性低、难被氧化,软碱则反之。硬酸和硬碱以库仑力作为主要的作用力;软酸和软碱以共价键力作为主要的相互作用力。同时,给出问题:[Cd(CN)4]2-和[Cd(NH3)4]2-哪个更稳定?为什么天然铜矿多为硫化物而不是氧化物?取代反应3AgF+Al3+→AlF3+3Ag+的方向?通过问题使知识进一步深化、巩固。4.课后巩固。课后,学生回顾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深入思考后提出新问题,再通过网络平台的互动与教师寻求更深一层的答案,教师则不断总结、改进课堂研讨的不足。5.反馈与评价。反馈与评价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虽然有很多成功案例说明了翻转课堂的优势,但是不同类型的课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知识类型用翻转课堂是否都合适?如何做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用?以上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摸索。

三、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已经受到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积极实践。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相关教学资源,与传统课堂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1]唐宗薰,崔斌,刘萍.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和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1,(3):50-53.

[2]段青玲,黄岚,方雄武,马钦,史银雪.高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172-174.

作者:周娜 乔秀文 龚晓武 王自军 夏新福 单位:石河子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