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实践

情境创设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实践

高中历史教学适当创设情境,能够促进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深度理解相关历史,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

一、发掘学科特有价值,深化学生历史理解

在基础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相比化学、生物、政治等学科而言,是一门更具体验性、感受性和情境性的学科。授课过程需要历史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将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过程方法与历史情节、人物场景等有机结合起来。高中生要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不能仅仅通过教科书上的文字和教师照本宣科式的讲授。而基于教学内容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需要选择贴近学生身边的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可以是史料、历史故事、历史绘本、历史地图、历史视频、历史角色扮演等多元化的素材。例如,在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的“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抗战”?一课的授课中,教师可以首先展现《日本东方会议会场》《日军轰炸东北军兵营》两幅照片。第一张是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会场摄影照片,第二张是1931年日军轰炸东北军军营的老照片,以此创设问题情境——“这两张照片之间是什么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片的年代、人物等历史细节,思考“日军侵华的历史背景”和“日军侵华初期的战争形势”。为了让学生客观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功绩,需要借助中国台湾拍摄的抗战纪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营造的真实、震撼的历史场景,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战争的残酷和全民族抗战的决心。除了图片和纪录片外,口述史、回忆录、日记、书信等也是非常珍贵的教学资源。这些一手史料真实性更强,亲历者亲身叙述历史事件的经过和感想,有助于历史情境的创设。张学良是“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的发起者,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选择唐德刚所记录《张学良口述历史》、张学良先生在晚年录制的口述视频,也可以截取文献节目《张学良》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九一八”?“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核心人物的观点和想法。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更让学生了解了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感与想法,深化了其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认i只。

二、衔接课堂环节,提升学生学习动机

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相比初中阶段难度更大,但难度大不等于不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各环节之间需要借助恰当的策略推进,历史情境可以让枯燥的历史课堂“活”起来、让杂乱的教学环节“顺”起来、让抽象的历史文字“立”起来,让遥远的场景“近”起来。以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为例,课堂导人中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清末时期甲骨文是如何被发现的:清末光绪年间,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患了疟疾去抓药,在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发现了一些特殊的符号。他仔细观察发现这并非普通的刻痕,通过后续对甲骨刻痕的辨认,他渐渐认出了“雨”?“日”?“山”“水”等字,后来还发现了几位商朝君王的名字。因此,他断定这些刻痕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代文字,即甲骨文。这样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后续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三、整合核心素养要求,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历史课的着眼点不是死记硬背的历史知识,而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正确历史观、价值观的树立,所以,必须将历史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结合起来。历史课人文底蕴浓厚、情境鲜活、视野宏伟,具有得天独厚育人的优势。历史教师创设情境时应结合日常生活适时引导,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索、学会创新、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合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选修3“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课为例。古代商路是本课的学习难点,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把握中国古代商路及其贸易的基本概况、古代商路变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但是,这些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距较远,学生对这些知识点非常陌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历史纪录片、历史地图等来重现历史场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况,历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插入纪录片《新丝绸之路》,一方面让学生知道古代丝绸之路海陆并重,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商路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让学生从逻辑上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意义: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保持友好交往,促进了物种和产品的交流,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生活,也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陶冶不自大、不自卑、不盲从、不偏激的正确心态。总而言之,创设生动、鲜活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意义或历史人物的观点;可以让学生的历史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历史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有利于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养成不偏激、不盲从的心态。

作者:高晓燕 单位:安徽省颍上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