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数学高效课堂论文3篇

新课改下数学高效课堂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利用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尊心都较强,教师对他们的肯定、激励的话语远比批评、挖苦的方式要有效的多。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给予他们适当的表扬或者是鼓励性的话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想学、乐学。自信心是学习动力的前提,只有有了自信,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思考、分析问题。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学生回答了一个简答的问题也可以对其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差生来说效果更好,因为差生更需要学习自信心的提高。例如,我班有一个男孩,对数学很不感兴趣,尤其是到了二年级学习解决问题时用两种方法,他对第二种方法很难理解。例如:面包房师傅做了56个面包,第一组买23个,第二组买20个,还剩多少个?第一种方法:56-23-20=13(个),第二种方法:56-(23+20)=13(个)。每次做这种题时,他总是写一种方法就交来,我问其原因,总是支支吾吾。于是,我把第二种方法改成:23+20=43(个),56-43=13(个)。然后对他说:“试一试,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老师相信你能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他毫不费力地做了出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鼓励他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现在,他与以前相比,就像智慧大门被打开,每次做各种解决问题都会取得很好的成绩。从此,对于那些学困生,我都会对他们提出相对简单的问题,给他们答对的机会,让他们获得自信,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高效课堂更让他们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他们不再默默无闻,而是成了班上的一颗明星。在训练学生技能方面,我会让学生做一个“数学接力赛”游戏,真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使他们都能在竞争很激烈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利用赏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表现力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我表现的欲望。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发言,阐述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观点。小学学生年龄小,他们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如果教师能够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教学过程中多利用赏识教育,那么就会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会表现出较强的变现力。他们会向问朋友一样,轻松地与教师沟通交流,并且会信心满满地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是符合我们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效率,更能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因此,我在教学之余会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亲近,在生活等各个方面去关心学生,经常问寒问暖、身体舒不舒服,和学生一起做游戏等。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都能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建立起爱的氛围。只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有更好的心态去表现自己。同时,小学生由于年龄问题还不敢在同学面前侃侃而谈。这就需要我们利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大胆说,不管说多说少,说对说错都应给予其敢说的肯定。这样,慢慢地,学生就会形成强烈的表现欲望,我们的课堂就会活跃起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利用赏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等于万事大吉,更要强化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让学生用脑思考,用手参与,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数学的世界。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剪一剪》时,我让学生参照课本的剪法,小组动手折、画、剪。然后,又让他们进行小发明,小创造,使得剪出来的图案五花八门。我把这些图案进行分类,当做窗花贴在窗户上。每次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都会骄傲地说:“这是我自己想象剪出来的。”在数学课的动手操作实践中,我都会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动脑学习得出的结果。无论对与错,我都会先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既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说教,又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只有在学习中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学习才有进步。这要从小培养,通过我的鼓励引导,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融会贯通,质疑问题,举一反三,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谁说数学课堂没有快乐,快乐的数学课堂就没有质量?其实不然,我认为,“快乐才能高效”。只有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快乐,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

四、总结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课堂需要赏识教育。我们每一名数学教师都应该利用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赏识教育一方面是为了我们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健康成长,能够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赏识教育不仅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因此,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行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赏识教育,做好教学工作,做好教育工作。

作者:王晓梅 单位:河北省沙河市柴关学区

第二篇

一、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进行的辅助教学具有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数学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还能够营造出轻松、愉悦、高效的教学氛围来。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多媒体的交互功能,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地巩固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多媒体课件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能够自由地调整和控制教学的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效果非常好。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检验,帮助学生轻松地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减负提素”的教学目的。

2.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快速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重难点多半是一些具有抽象性和共性的知识内容,对于这样的内容,无论老师怎么样善于表达,收到的教学效果都是非常有限的。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则可以很好地表现出这些问题,进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去,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作为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重要学科,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到课堂的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能够紧密地把数学的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有效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感悟数学知识的真谛,让学生能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1.活用教材内容,将生活引入到课堂中来

例如,我们在学习“概率”这节知识点的时候,鉴于以往学生对“概率的意义”的理解不是很好,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率”,在上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些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连续两周每天都坚持收听天气预报,并且把每次收听到的天气预报中关于本地区的降水情况都有效的记录下来。在讲授新课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记录,比较一下天气预报播报中的降水概率与实际降水的可能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成正比还是反比?这样也能让学生意识到,天气预报也只是气象专家们根据具体的气候情况进行分析推断的,也是属主观概率,降水概率与降水的可能性相关联,概率值越大就表示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通过这样的举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概率”知识的理解。

2.生活化的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我们在探究“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切割圆锥形的东西,让学生能够明白圆锥曲线名称的具体来历。具体做法如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锥曲线的相关概念,也为了节约课堂的教学时间,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己动手切割圆锥形形状的东西等,来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的认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引领下,不断地学习、探究,让学生在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发展自己的智慧,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既能促使其获得全面的发展,又能促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孙文东 单位:河北武邑中学

第三篇

一、给学生一个有“吸引力”的课堂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化身,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到学生身上,而且要用教材中的情感意境等感染学生,刺激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主动学习操作捕捉。例如,教学“分式的约分”一节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1.与以前所学哪一知识写法类似?2.作为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3.作为类似的问题同样可以化简,即约分。(引出课题)由于分式的约分与分数的约分从定义上、方法上及根据上都有很大类似之处,通过类比分数的约分来学习分式的约分,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让学生把头脑中储备的分数知识提取出来,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既陌生又说不出的矛盾心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促使其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二、给学生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具体的现实背景。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敢于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传统数学教学,教师凭借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简单的教具,向学生传授知识。然而很多知识光靠这些手段是不够的,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甚至因为理解不了这些知识而产生对数学的畏惧感。随着课改的深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和尝试,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生动有趣的动态课件展示出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灵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给学生一个有“表现力”的课堂

其实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望,给他点儿阳光就灿烂,给他点儿洪水就泛滥。于永正老师曾说:“老师进课堂时就应该准备一千顶高帽子,由衷的赞美就如同射进学生心灵的一缕阳光,浸润心田的一滴雨露。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和激励可以极大地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设置“问”的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敢提出问题的学生和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要给予适时的鼓励,哪怕是一朵小红花、一片掌声、一句称赞的话,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他会更加乐于投入到学习中。

四、给学生一个有“竞争力”的课堂

新课改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竞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是有较强的进取心和好胜心,渴望自己的闪光点能在学生、教师面前表露出来并得到肯定。根据这种心理,把课堂当赛场,适当引进竞争机制是有必要的,方式是多样的。如对学生解答、练习等情况进行打分评分,对优胜者予以奖励。在竞赛过程中,学习的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也会增强。如果是群体之间进行竞争,还能对促进其内部合作,改善团内成员关系有特殊作用,这又增强了团体对外的活力。如我在教学“概率”一章内容时,设计这样一道例题:小雪的银行卡被盗贼偷走,密码由六位数字组成,请问小偷输入密码后,能一次性取走她卡里钱的概率有多大?学生各抒已见,经过一番辩论得出最后结论。在这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交替中,实现事物的变化与发展从而获取新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种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交替中,实现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五、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有亲和力、吸引力、生命力、表现力、创造力和竞争力融为一体的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是师生协同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乐学、爱学、愿意思考和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也能自由地进行启发诱导。因此,在教学中创造和谐课堂,可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作者:徐加新 单位:福建省仙游泉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