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生态学研究动态

高等教育生态学研究动态

一、研究的基本格局与动态

1.研究主题的选择

对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频次统计显示,在前15位高频使用的关键词中,“教育生态”(19次)、“生态系统”(16次)和“可持续发展”(15次)遥遥领先。这表明高等教育生态研究主要是借鉴生态学的核心概念、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聚焦于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特有问题,而问题的呈现更多的是宏大叙事型的而非微观细致型的。此外,“生态位”、“生态环境”和“生态承载力”等关键词的出现,表明有学者开始借助生态学的核心观点探讨高等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其研究的旨向已开始着眼于某一具体问题的分析,如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生态管理、高校科研系统的生态化资源配置、高校分类和分型的生态位机理、高校人才培养动态、平衡、共生、协调的生态环境构建等,显示出高等教育生态研究开始从单纯的理论建构转向到现实问题的研究。

2.论文的机构分布

在研究的样本中,只有5篇论文来自非高等院校,仅占论文总数的2%,可见高校是高等教育生态研究的主力军。从的数量上来看,广西师范大学以9篇论文居首,其次是华中科技大学(8篇)、燕山大学(6篇)、天津理工大学(4篇)和广西师范学院(4篇)。广西师范大学的贺祖斌先后11篇,对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环境、生态承载力、生态结构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并出版了国内高等教育生态研究领域的第一本专著《高等教育生态论》,是国内少数在这一领域进行持续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学者之一。总之,研究成果零散、研究作者缺乏稳定研究方向的状况依然存在。这表明国内高等教育生态研究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还没有形成思路清晰的系统研究。从论文所属研究机构来看,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具有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优势明显的高校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明显高于其他研究机构。这与其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积累和博士研究生学科后备人才培养密不可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农林类高校在高等教育生态研究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与农林类高校在学科分布中生态学占据的优势地位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支撑是分不开的。同时,研究成果也反映出一定的地域分布和高校类型差异,如西北地区高校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类高校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成果也并不多。

3.基金课题产出论文动态

从所依托的科研项目来看,获得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为34篇,占论文总量的14.2%。其中获得部级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有10篇,占科研项目支持总量的29.4%;获得省部级项目支持的有21篇,占61.8%;获得学校级别科研项目支持的只有3篇,占支持总量的8.8%。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生态研究目前更多处于自发自主研究状态,在学术体制内获得各类项目资助和支持的研究并不多。这表明该研究领域尚未得到主流学术认可机制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此外,获得的各类课题支持以省部级科研项目为主,从一个侧面表明区域高等教育生态研究逐渐受到关注,针对具体地域、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的相关实践研究开始得到认可。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与内容

在检索文献中,研究的方向与内容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生态理论、高等教育一般生态问题、高等教育区域生态、远程高等教育生态、国外高等教育生态五个方面。其中高等教育生态理论研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关注所在,占全部研究的68%,而高等教育一般生态问题研究和高等教育区域生态研究分别占全部研究的13%和12%。相对而言,远程高等教育生态及国外高等教育生态研究分别为4%和3%。

1.高等教育生态理论研究

高等教育生态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高等教育生态位、高等教育生态环境、高等教育生态平衡和对高等教育生态已有研究的梳理五个方面。如有学者阐述了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构成,分析了高等教育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对高等教育生态环境进行了详细探讨;有学者在剖析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后,指出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像人类社会一样面临着生态危机,需要用一种平衡的观念来引领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还有学者对高等教育中的生态位现象进行分析后,提出错开生态位应是高校竞争最主要的策略。高等教育生态理论研究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和这一学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是分不开的。一个学科要想在学术领地占有一席地位并获得学术共同体的承认,首要的是进行“分门划界”的活动,而“分门划界”必须发展清晰的论据,用以合理化知识的划分和适用于学科界限内的社会策略。概念的澄明、理论的梳理、理论框架的建构是每一个学科定义自身、与其他学科建立学科界限极为重要的方式,而对于交叉学科而言这种重要性更是涉及自身能否在源学科中的边界地带争取到合适的学术领地,确证自身的知识合法性。

2.高等教育一般生态问题研究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运用生态学的思维方法研究高等教育规律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视角和有效的工具。如果说“分门划界”首先需要构建理论体系,那么在社会科学中这种理论体系一般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以发展理论为目的”的理论探索;二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应用研究。用生态学的思维方法剖析高等教育相关问题就是一种典型的理论指导下的应用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基于生态学视角分析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状况,分析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高等教育管理和评价。如有学者在剖析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时,指出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有其特定的运行原则和运行机制,在运行规则上以系统整体性为核心,在运行范畴上以生态环境为制约,在运行宗旨上以生态质量为标准;有学者在检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时,指出高校必须要通过对其所处生态环境进行再审视,对其人才培养目标生态位进行再界定,使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找到自身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教育生态环境;而在高校管理中,有学者提出要探索高校人本管理的教育生态位,构建符合生态发展要求和高等教育规律的新的高校人本管理体系。

3.高等教育区域生态研究

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在同一地理区域内,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人们会形成某些相同或相似的行为或秉性。同样地,地理环境也影响着不同区域内高等教育的发生与发展。关于区域高等教育生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某地理区域内社会环境与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和对某区域内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内部运行机制的研究两个方面。如有学者以生态学视角审视江西高校发展现状,指出江西各高校应适应生态法则的多样发展、协调共生和整体推进原则,做到因地定位、因校定位;有学者从学科精英、重点学科、研究力量、科技成果、信息交流、生态环境与学术声誉等七个方面对北京高等教育学科的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概括。

4.远程高等教育生态研究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创设适用于网络时代生存方式的教育环境已经成为摆在教育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的研究课题。2002年,陈肖生的论文《让网络载着信息和人一块健康生长——网络高等教育生态环境之创设》开启了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文章系统探讨了网络、信息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并提出网络技术可以为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创设提供支持。目前,远程高等教育生态研究虽然还没有引起国内学者足够的重视,论文也只有6篇,仅占3%的比重,但可喜的是,中山大学曾祥跃已经出版了网络远程教育领域的第一本生态学研究专著《网络远程教育生态学》,建构了网络远程教育生态系统模型。

5.国外高等教育生态研究

国外关于教育生态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尤其是以克雷明的教育生态学思想为代表形成了一系列学派。中国主要是通过翻译介绍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国外高等教育生态范例对国外教育生态进行研究。如有学者对克雷明教育生态思想进行介绍,还有学者探讨了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多项生态效能,为创建中国区域高等教育共生范式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对国外高等教育生态相关研究进行及时追踪和梳理,有利于中国高等教育生态研究的不断持续开展,建立良性互动的国际学术生态环境。

三、研究的主要缺失与展望

1986—2014年,国内学者在高等教育生态领域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相关研究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但研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亟需引起重视。

1.研究成果质量有待提高

从样本文献刊发期刊的情况来看,期刊多达160种,但教育学类的核心期刊较少,绝大多数为一般性的学术期刊。其中,《黑龙江高教研究》在2002—2013年间以刊发13篇论文的数量位居所有期刊之首,并对一些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持续关注,对高等教育生态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长期而系统的梳理。不过,该期刊与进入CSSCI来源期刊的一些重要期刊相比,其影响力相对有限。此外,从研究内容上来看,重复现象严重,观点普遍雷同,还停留在如何将生态学与教育学联系与嫁接这一浅层次上,研究方法以思辨研究为主,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这反映出高等教育生态整体研究层次和学术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成果涉及领域也比较分散,对高等教育生态研究的学科化和科学化有建设作用的成果不多。学术成果是一门学科话语权的重要表达,它既需要知识的累积又需要学术社会建制的支撑。因而,高等教育生态研究一方面需要建立完整而融贯的理论传统和严格的方法学训练,另一方面又需与专业组织、专业期刊、出版社、基金管理机构以及学术同行等建立共荣共生的学术联系。

2.研究问题有待进一步清晰

样本文献的关键词未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性,表明国内学者关于高等教育生态领域研究的专业针对性不强。高等教育生态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借用生态学的一些原理和规律来对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些问题进行原因探究,但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高等教育领域的生态问题,目前的研究成果更多地停留在宏观层面上的指导性策略,可执行性不强。还有一部分学者主要是借助生态学的学科视角,来剖析自己原有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并试图从生态学学科中找到解决途径。总的来说,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理论构建研究还远远不够。如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组分是什么?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怎样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是如何进行功能运转的?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3.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是教育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在探讨高等教育生态的有关问题时必须要追溯到教育生态的理论体系。教育生态学以教育学和生态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并与其他分支学科有着内容和方法上的联系。国内对于教育生态学这一学科到底应该建立怎样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当前主要的观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种认为教育生态学是借助于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另一种则认为教育生态学是以教育为主体,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的关系的一门学科。不同的观点直接导致学者们的不同研究倾向,持前一种观点的学者更多地关注教育生态环境对教育主体产生的影响研究,持后一种观点的学者更倾向于使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来指导和改进教育问题。这种分歧表明教育生态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的不成熟性。为了能够深入开展高等教育生态研究,首先要对教育生态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畴等本质特征进行深入探讨,找准教育生态学的学科生态位,建立学术共同体之间的话语交流,推动教育生态学学科的发展与壮大。同时,相关研究团队还应该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培养独立的稳定的研究方向,营造开放创新的学术氛围。

作者:郭丽君 陈中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